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颅内孤立性纤维瘤CT及MRI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5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患者(其中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资料即肿瘤大小、密度、边缘、强化特点等影像学特点进行描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5例肿瘤直径3~8 cm,平均6.5 cm.瘤体呈圆形或椭圆形,CT平扫为稍高密度,增强后呈高密度改变,边缘见环形更高密度影.MRI检查肿瘤大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改变,小部分T2WI表现为特征性的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边缘光滑,境界清楚.增强扫描,肿瘤均呈较明显均匀强化.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单发的,实质性的肌纤维及纤维母细胞来源的肿瘤,边界清晰,CT扫描的密度同肌肉样密度.MRI扫描T1WI呈肌肉样等信号,而T2WI上大多为均匀稍低、等信号改变,少数可出现特征性的"阴-阳"信号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CT及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IHE的影像学表现,1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I扫描,其中3例行MRI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及MRI扫描。结果 CT平扫无特异性,部分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表现为3种类型:病灶周边环形强化,周边、中心均结节状强化,病灶片状、结节状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较大病灶多从周边向中央逐渐强化,最后肿瘤密度高于或与肝脏一致。MRI平扫病灶边界清晰,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随着TE时间延长病灶信号更高,增强扫描类似CT表现,延迟期肿瘤信号仍高于肝实质;部分病灶可见引流血管。结论 CT及MRI增强扫描IHE的表现具有特征性,两者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诊断率.方法 选取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患者,其中男2例,女4例.术前2例行CT横断扫描,5例行MRI扫描,其中1例CT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CT平扫及MRI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MRI单纯平扫.总结此病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6例患者中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共7个病灶.患者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性:6个病灶位于近中线大脑深部,边界一般较清楚,CT检查呈略高密度,MRI检查显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注射造影剂后显著均匀强化,其中1例呈斑片状强化.结论 CT及MRI检查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鼻窦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ow grade myofibroblastic sarcoma,LGMS)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LGMS的影像学表现。5例LGMS均行CT平扫,其中1例行CT增强扫描,其余4例行MR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5例LGMS,2例累及右侧上颌窦及筛窦,2例累及双侧筛窦及蝶窦,1例累及左侧各鼻窦。5例均表现为窦腔内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CT平扫均呈等或稍低密度;MRI检查,T1WI为中等及稍低信号,T2WI为中等及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5例均可见中度-明显强化。5例肿瘤周围均出现虫蚀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结论鼻窦LGMS的影像学表现为鼻窦内软组织肿块伴溶骨性骨质破坏,增强扫描中度-明显强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的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5.
李旭丹  梁峰  邹建勋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93-893,899,F0004
目的提高对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CT、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MRI表现。其中行CT检查6例,MRI检查2例。结果8例均为血管透明型。6例CT平扫表现为侧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2例MRI平扫为卵圆形软组织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后8例病灶均呈明显强化改变,其强化程度接近颈动脉,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学分析--附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诊治的经病理证实的5例颅内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和CT、MR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8~50岁。5例均行CT平扫,2例加做CT增强。3例行磁共振扫描。CT平扫高密度影3例,等密度影1例,高低混杂密度影1例。明显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2例。MRI平扫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有明显强化2例;1例平扫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未作增强。结论颅内恶性黑色素瘤CT表现无特征性,MRI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CT表现及MR表现,可提高影像学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CT与MRI对小脑膜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小脑膜瘤的CT与MRI表现。13例均行CT、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平扫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增强扫描为T1WI序列。结果本组病灶位于额部5例,顶部7例,小脑幕1例,为脑凸面、大脑镰、小脑幕旁结节状或扁平状病灶,长径范围1.2-2.8cm。CT平扫表现为稍高密度结节。T1WI肿瘤呈等信号7例,稍低信号5例;T2WI、FLAIR为稍高信号8例,等信号4例;肿瘤边缘包膜4例,瘤周水肿5例,邻近颅板增厚4例;肿瘤病灶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8例见脑膜尾征。CT平扫检出8例(61.5%),漏检5例(38.5%)。MRI平扫检出12例(92.3%),漏检1例(7.7%);MRI增强扫描检出13例(100%)。结论小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小脑膜瘤检出率高,临床应用价值较CT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CT与MRI对小脑膜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小脑膜瘤的CT与MRI表现。13例均行CT、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平扫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增强扫描为T1WI序列。结果本组病灶位于额部5例,顶部7例,小脑幕1例,为脑凸面、大脑镰、小脑幕旁结节状或扁平状病灶,长径范围1.2-2.8cm。CT平扫表现为稍高密度结节。T1WI肿瘤呈等信号7例,稍低信号5例;T2WI、FLAIR为稍高信号8例,等信号4例;肿瘤边缘包膜4例,瘤周水肿5例,邻近颅板增厚4例;肿瘤病灶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8例见脑膜尾征。CT平扫检出8例(61.5%),漏检5例(38.5%)。MRI平扫检出12例(92.3%),漏检1例(7.7%):MRI增强扫描检出13侈4(100%)。结论小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小脑膜瘤检出率高,临床应用价值较CT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MRI表现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该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桥脑小脑区占位性病变的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听神经瘤CT平扫为等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内见囊变区,囊变部分无强化,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MR平扫T1WI为等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脑膜瘤CT平扫为等或高密度,部分见沙砾状钙化,明显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部分见细血管流空信号,明显均匀强化。胆脂瘤的CT平扫低于脑脊液密度,均无明显强化;MRI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内见比脑脊液高的信号,无强化。三叉神经瘤跨越后、中颅窝生长,呈哑铃状,为等密度,有明显强化;MRI平扫T1WI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明显强化。结论 CT及MRI检查对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膜瘤73例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脑膜瘤CT、MRI影像学表现及其与术后相关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脑膜瘤CT、MRI表现,将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典型脑膜瘤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结节及肿块,密度均匀,可伴有钙化;MRI表现为T1WI呈等、稍长信号,T2WI呈等、稍长信号,信号均匀,多为过渡型或成纤维细胞型脑膜瘤,无或轻度瘤周水肿;不典型脑膜瘤则表现密度(信号)不均匀,瘤周水肿较重,以合胞体和血管网状细胞瘤型脑膜瘤为主;恶性脑膜瘤为混杂密度(信号)肿块,形状不规则,瘤周水肿更明显,可见明显骨质破坏;CT和MRI增强后典型脑膜瘤均一强化,不典型脑膜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恶性脑膜瘤明显强化不均匀。瘤周水肿41例,MRI增强后可见"脑膜尾征"30例,8例肿瘤脑面可见重度强化带。结论脑膜瘤在CT、MRI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及较高敏感性,术前影像学检查基本都能明确诊断,同时影像表现一定程度提示肿瘤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腺瘤的CT、 MRI及超声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肝腺瘤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包括超声、 CT及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 CT平扫较均匀等密度3例,稍低密度2例,合并出血呈混杂密度2例,边界不清; MRI平扫T1WI均呈不均匀高信号,压脂序列信号变化不明显, T2WI为不均匀中高信号;增强动脉期较均匀明显强化5例(出血区无强化),不均匀中等强化2例,门脉期略有下降,延迟期呈等密度。4例可显示假包膜轻度强化。彩超均为实性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周围无声晕,多普勒病灶周边及内部见较丰富的门脉样血流及低速动脉样血流2例。结论 CT及MRI增强检查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较大, MRI显示特征性表现优于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OCCA)患者的多层螺旋CT及MRI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OCCA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及MRI检查,归纳其影像特点。结果 14例患者均为囊实性混合型肿块,多层螺旋CT平扫可见瘤体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晰,肿块内可见不规则团块样实性成分或乳头状结节,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未见明显强化,实性成分动脉期见中等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MRI检查见囊腔T1WI为低信号10例,等高信号4例;囊腔T2WI均呈等高信号;实性成分T1WI呈等低信号,T2WI则为稍高信号,DWI为高信号。结论 OCCA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MRI影像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缺乏明显的特异性,建议联合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及漏诊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 PNE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p PNET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其中4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胸壁软组织2例,髂骨1例,股骨1例。发生在软组织的2例p PNET,X线及CT表现为分界不清的等或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破坏相邻骨质;MRI表现为软组织内边界不清的肿块,其内信号不均匀,以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为主,明显不均匀强化,邻近骨质破坏。发生在骨的2例p PNET,X线及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伴有较大的软组织肿块;MRI在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等或高信号,不均匀强化。结论 p PNET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X线平片、CT与MRI检查有助于术前了解病变的性质、范围等,CT和MRI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有无侵犯毗邻组织器官或远处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膜瘤CT及MRI表现,总结对脑膜瘤征象的认识,以提高对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47例,对其影像学特点与发生部位、病理类型等进行总结。结果病变位于额部21例,额颞交界处7例,顶部3例,颞部3例,右桥小脑角3例,右额骨内1例,大脑镰旁5例,鞍旁4例;WHOⅠ级30例,WHOⅡ级16例,WHOⅢ级1例;脑膜瘤大部分密度均匀,在CT上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的明显强化;17例瘤周脑实质出现明显水肿;4例瘤内见较多的钙化;34例可见脑膜尾征;23例见"瘤脑面重度强化带"。结论脑膜瘤在CT、MRI检查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基本上可明确诊断;非典型影像学表现则需与脑部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脾种植的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腹部脾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总结其CT、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0例脾种植患者,4例位于腹膜后侧,10例位于脾脏,3例位于脾区、胰腺尾部,2例多发脾种植中,14个病灶位于上腹部肠系膜、大网膜区,10个病灶位于肝脏,呈圆形或类圆形,最大直径1.0cm-5.0cm,边缘清晰;CT平扫见稍低密度灶,边缘清晰,增强扫描强化均匀;MRI平扫T1WI序列正相位呈等或稍低信号,反相位信号降低或无变化,T2WI序列均呈等信号、高信号,肝脏脾种植区可见带状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均可见非均匀稍高信号,延迟期呈低信号,包膜延迟期呈高信号,肝脏内带状影呈高信号,肠系膜、大网膜三期扫描均呈中等高信号。结论 CT、MRI影像学可作为脾种植诊断的辅助手段,其影像学变化与脾种植病理特点有较强的联系,但对部分影像学无特异性征象的脾种植者,则可配合穿刺活检、核素检查。  相似文献   

16.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CT与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完全钙化型脑膜瘤患者资料8例,男3例,女5例,年龄51~78岁(平均56岁)。行CT检查者8例,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者7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同时行MRI与CT检查者7例。结果 8例均完全钙化,均匀性全瘤钙化者5例,厚环状钙化者1例,多发散在点条状钙化者2例。全部均行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纤维型5例,砂粒型3例。CT平扫肿瘤呈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团块状钙化,骨窗上密度不均,增强扫描高密度区无强化。2例周围见低密度的水肿区。MRIT1WI呈明显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低信号区亦有强化,可见"脑膜尾征"者4例。结论 CT与MRI结合能更全面观察(显示)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特征,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8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 8例均为青年人,所有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并跨透明隔生长,邻近Monro孔,肿瘤均具有不规则形态;MR表现为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稍高信号,特征性的表现为蜂窝状或丝瓜瓤样改变及"索条征",增强后病灶轻至中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肿瘤实质在CT平扫多呈等密度及稍高密度,多伴有散在钙化灶。结论 CT能清楚显示瘤内钙化,MR更能清晰显示瘤内丝瓜瓤样或蜂窝状改变,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及高场强MRI对肝孤立性坏死结节(SNN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孤立坏死结节的CT及MRI表现。结果 CT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均未见明显强化,延迟期部分病例轻度强化。MRI T1WI病变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病变呈略高到中高信号,增强各期均无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及高场强MRI扫描均能很好的反映SNNL的病理学特点,可以提高SNNL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