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脏的良性占位性病变CT临床诊断,避免恶性病变误诊。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中,肝细胞腺瘤10例、炎性假瘤5例、肝局限性结节增生5例,术前全部被误诊为肝癌。结论 CT增强扫描对发现肝脏良性占位性病灶有较高价值,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CT增强扫描技术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随访及手术,穿刺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66例,肝转移瘤48例,肝血管瘤36例,肝脓肿18例,肝囊肿42例,均行CT平扫和以3-4ml/s速率注入碘造影剂80-120ml后增强扫描,其中51例作了动态及延时扫描。结果 (1)不同的肝脏占位性病变CT增强扫描其典型的表现特征各不相同。(2)CT平扫对肝脏占位性病变为敏感性91.1%,准确性为69.0%,而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敏感性为97.8%,准确性为95.2%。结论 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及灵敏度。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120例疑似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进行前瞻性研究,对其进行肝脏CT平扫、CT增强扫描,以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平扫、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CT平扫、CT增强扫描对不同性质肝脏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其与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再评价CT平扫、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比较CT平扫、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优良率。结果以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平扫(P0.05);CT增强扫描对肝脏良性病变、肝脏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T平扫(P0.05)。经一致性分析,CT增强扫描与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而CT平扫与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中等。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33%,CT平扫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9.17%,二者比较,CT增强扫描高于CT平扫(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有效提高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有利于更加灵敏、准确地检出肝脏占位性病变,还可对肝脏病变性质予以准确鉴别区分,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科进行的56例(72处病灶)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诊治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CT平扫,观察组给予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结果对照组CT平扫的检出率为50.0%,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CT多期增强扫描检出率为92.9%,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率,避免病灶误诊的发生,对肿瘤具有增强信息的作用,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与多期增强扫描检出肝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对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螺旋CT和多期增强扫描肝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图像,分别从对病灶的检出数目、图像显影质量和图像确诊优势这些方面比较两种检查。结果多期增强扫描图像对肝实质性占位性病灶的检出数目53个优于螺旋CT平扫的33个病灶,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螺旋平扫图像质量于多期增强扫描质量,对肿瘤具有增强信息的作用;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更能对实质性占位性病灶判断其性质,更有利于诊断。结论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显影图像质量可得到肝脏和肝脏典型病变多期图像表现特征,能够快速的做出诊断,提高对肝脏实质占位性病临床诊断率,避免误诊发生,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强化表现、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本院3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经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形式、特征。结果本组肝细胞癌10例,肝血管瘤9例,胆管细胞癌7例,肝转移瘤6例,肝脓肿3例,肝脏腺瘤1例;肝细胞癌动脉期病灶强化且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血管瘤典型表现为平扫呈低密度,胆管细胞癌动脉期无强化,三期扫描表现"慢进慢去",肝转移瘤CT扫描常见"牛眼征"等。结论单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用于检查各种肝脏占位性病变,根据各种疾病的CT表现特征,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信息即可较准确地评估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肝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探讨其对肝内实质性占位病灶的诊断价值,分析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48例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增强(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及延时期增强)扫描资料。结果48例69个病灶在平扫时66个病灶(957%)显示为低密度,3个病灶(43%)为等密度;增强后62个病灶(8986%)于动脉期出现病灶边缘结节状或斑块状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病灶内增强范围逐渐扩大且密度逐渐均匀且有下降,延时期扫描病灶大部分或全部强化,密度与肝实质相等或略高。4个病灶(577%)动脉期表现为致密结节强化影(直径<2cm)门脉期及平衡期密度逐渐下降,延时期扫描病灶与肝实质等密度;3个病灶(435%)动脉期未见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少量强化,延时期扫描病灶为等密度。提示多层螺旋CT增强四期扫描可清楚显示肝血管瘤的典型CT表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葛乃永 《西部医学》2014,(4):512-514,517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0例CT诊断为肝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有关资料,分析肝脏血管瘤CT特征和临床价值。结果 60例患者共93枚肝血管瘤病灶,其中单发病灶36例(60.0%),多发病灶24例(40.0%)。表现为平扫门、腔静脉样低密度灶,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呈边缘结节状强化,延迟扫描趋于与肝实质呈等密度。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早期边缘结节状强化,晚期持续等密度充填是肝脏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具有定性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CT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病例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征象。结果:50例病例中,良性病变21例,恶性病变29例,其平扫几均表现为低密度,高血供病变在动脉期呈现高密度,少血供的病变,门脉期扫描病灶可为明显低密度易被显出,部分病灶有延迟强化之特点,与其良恶性无必然联系。结论:螺旋CT结合高压注射器的使用及多期扫描特点,对正确诊断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占位性病变性质的诊断及临床价值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97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MSCT影像学检查,比较不同检查对不同性质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并总结其CT平扫、延迟期、门脉期以及动脉期肝脏的影像表现。结果肝转移瘤在增强扫描中周边不强化或强化不均匀,表现多样性;肝血管瘤动脉期表现为边缘结节样、环状强化,门脉期则表现为边缘强化且中心强化,同时呈高密度影,延迟期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原发性肝癌动脉期明显强化,但肝脏无强化,门脉期则表现为低密度至平扫时状态。较临床诊断正确情况来说,MSCT平扫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增强扫描(78.35%vs. 93.81%,P0.05)。结论 MSCT三期增强CT在诊断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不同性质肝占位性病变诊断正确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就诊的100例肺部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比较不同肺部占位病变MSCT平扫CT值、增强峰值及强化增值,同时与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照,MSCT平扫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0%、66.7%、68.0%,均显著低于增强扫描的91.4%、88.1%、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炎性假瘤、肺结核球三组增强峰值、强化增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腺癌、小细胞癌CT净增强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且通过观察MSCT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可帮助与其他占位病变鉴别,以提高肺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 CT诊断肾癌分期总准确率为89.58%(43/48);动脉期扫描CT值明显高于平扫及实质期,平扫、实质期扫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显示43例病灶突出肾轮廓外,5例局限于肾轮廓内。平扫密度较为复杂,2例出血表现为高密度影,5例伴随囊变、出血,4例钙化。动脉期均有不同程度中度强化和明显强化,40例动脉期增强后可见清晰边界,28例可见假包膜,17例可见"短刺"征;肾实质期扫描,强化程度明显减弱,静脉期强化程度进步一减弱。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肾癌及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以提高CT对FNH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16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临床及螺旋CT平扫、动脉期(25s)、门静脉期(60s)、延迟期(180~300s)增强扫描资料。结果:FNH多见于中青年,多无临床症状,主要分布在肝脏表面,病变边界清晰,平扫13个病灶呈略低密度,3个病灶呈等密度者,其中10个病灶内见点状、小星状、小片状低密度中央瘢痕影;增强动脉期扫描所有病灶除中心瘢痕外,均呈明显均匀一致的强化,其中5个病灶还可见到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扫描3个病灶呈高密度,9个病灶呈略高密度,5个病灶呈等密度;延迟期扫描16个病灶均呈略高或等密度;8个病灶中心瘢痕有延迟强化,2个无强化。结论:抓住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中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临床不必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欧阳红 《当代医学》2022,28(6):64-66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肺部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肺部占位病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肺内病灶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及诊断效能.结果 炎性假瘤、肺结核瘤、肺癌患者肺内病灶螺旋CT平扫CT值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杨昕 《河北医学》2014,(8):1351-135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行CT与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3年收治的FNH患者32例,对患者CT与MRI影像学检验的结果分析。结果:32例患者共发现病灶37个,为圆形或椭圆形,31个病灶边界均较为清晰。MRI增强扫描,三期信号特点与CT增强扫描三期信号特点相似,病灶ADC与正常肝脏ADC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CT与MRI平扫与增强扫描较为全面,而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征象均有特征性,MRI较为明显,两种方式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Hepatic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3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观察FNH的CT影像学表现,总结征象特点。结果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呈略低或等密度、中央疤痕低密度;动脉期除疤痕外均呈现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呈等或略高密度、延迟后呈等或略低密度;病灶中央或周边可见明显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具有明显特点,利于诊断,同时也可与肝细胞癌、血管瘤、腺瘤等肝脏其它病变进行鉴别,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肾占位性病变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整理8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做参照,计算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肾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CT平扫对不同类型肾占位性病变的总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00%(68/80)、71.25%(57/80),低于多期增强扫描100%(80/80)、97.50%(7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973、20.907,P<0.001);肾囊肿CT平扫表现为典型边界清晰的囊性病灶,平均CT值为15HU,形态多为类圆形,囊壁薄,多期增强扫描中未见明显强化;结核性脓肾CT平扫主要为多发囊状低密度区,直径0.5cm,多期增强扫描中呈现轻度强化;肾血管平滑肌瘤瘤体形态多为类圆形,最小径2.4cm,最大径10.96cm,6例患者平扫为稍低密度影,3例瘤体呈现稍高密度影,2例瘤体呈现混杂密度,多期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肾盂癌病灶外形不规则,肾盂期增强扫描可见肾盂内充盈缺损,6例患者累及肾实质;肾癌平均最大径(6.12±1.03)cm,多位于上级,6例患者表现为明显强化,18例患者呈现轻-中度强化,出血、囊性改变区域未见明显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可有效显示对不同肾占位性病变的图像特征,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高,可为临床提供相关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圆韧带影像及脐静脉曲张影像的表现,提高鉴别两者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间1643例行螺旋CT扫描+三期动态增强肝脏扫描(7例行MR平扫)患者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023例,女性620例,年龄15~89岁,分析肝圆韧带及脐静脉曲张影像特点,比较两者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时CT值的差异性.结果 共有1601例未见明确肝圆韧带显示,27例于肝左叶肝裂区见结节样边缘清晰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三期呈轻度强化,程度始终低于周围肝实质;另有15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可见左脐静脉曲张,增强扫描与门静脉同步强化,并与肝门静脉左支相通.肝圆韧带显影组与脐静脉曲张组在CT平扫时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脐静脉曲张组患者的CT值显著高于肝圆韧带显影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提高对肝圆韧带影像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与肝内其他异常密度影像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CT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常规增强扫描(计为常规组)、动态增强扫描(计为增强组)各30例,观察各自征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不同扫描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显示肌锥内肿瘤55例(91.7%);类圆状形态30例(50.0%);肿瘤边界清楚;大多密度均匀、中等偏高。常规组显示明显强化13例,无明显强化17例;增强组显示明显强化26例,呈现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特点,无明显强化4例。增强组对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确诊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P0.001)。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对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相比CT常规增强扫描有明显优势。临床建议行CT动态增强扫描以提高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脑内非肿瘤性占位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并分析脑内非肿瘤性占位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收集临床确诊并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脑脓肿、脑内/脑膜结核、肺吸虫、脑囊虫和弓形体病例49例,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脑脓肿单发病灶11例,多发病灶9例,平扫多呈等或稍低密度的环状影,增强后呈明显的环状强化,强化环可呈单环、多环或多环相连征;脑内结核性肉芽肿19例,平扫结核性肉芽肿的环壁不易判断,增强后的强化环多呈小环征,脑水肿明显,9例脑膜结核合并有脑积水和腔隙性脑梗死;5例肺吸虫表现为脑实质内斑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区,呈轻~中度强化,脑脊液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脑实质型囊虫病2例,表现为脑内多发病灶,平扫见点状钙化和低密度区,增强后呈小环状强化,可见"印戒征",另一例为脑膜型,增强后沿蛛网膜下腔多发的结节状和小环状强化;2例弓形体感染均为婴儿,表现为脑室扩大,沿侧脑室壁呈多发的斑点状钙化,脑实质发育差.结论非肿瘤性肉芽肿影像学检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应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脑脊液的免疫学试验和其它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