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平扫、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在卵巢肿瘤诊断和鉴别中的价值。方法82例卵巢肿瘤患者,其中恶性肿瘤52例(恶性组),良性肿瘤30例(良性组)。接受MRI磁共振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扫描,测量病变实性部分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动态增强强化-时间曲线类型。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卵巢肿瘤的MRI形态学特征,比较良恶性卵巢肿瘤ADC值及强化曲线类型,计算MRI对各类卵巢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良性卵巢肿瘤以囊性为主,肿瘤边界清楚,增强扫描无明显变化或轻度强化。恶性卵巢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增强后病灶实性部分呈现中高度不均匀强化,癌灶与边界分界不清。恶性组ADC平均值低于良性肿瘤组(P<0.05)。两组强化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正确诊断卵巢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44例,鉴别诊断卵巢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62%、93.33%,MRI对各卵巢肿瘤类型诊断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转移癌、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浆液性囊腺癌、支持细胞瘤、黏液性囊腺癌,正确率分别为100.00%、100.00%、90.00%、88.46%、77.78%、75.00%。结论良恶性卵巢肿瘤的MRI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MR形态学特征、DWI及强化曲线能够为其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图像特征结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鉴别卵巢交界性囊腺瘤与囊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8例卵巢交界性囊腺瘤(A组)和24例卵巢囊腺癌(B组)患者的MRI图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分房、囊壁、囊隔及信号特征,并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的ADC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值在两组间的最佳阈值及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两组病灶分布侧别、大小、单/多房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病灶囊性部分囊壁/囊隔厚度(最厚处)小于B组,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的比例低于B组,实性部分ADC值高于B组(P均0.05)。ROC曲线分析示ADC值鉴别两组病灶的最佳阈值是1.315×10~(-3)mm~2/s,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2%和81.5%。结论结合MR图像特征和量化的ADC值有利于正确区分卵巢交界性囊腺瘤与囊腺癌,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卵巢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MRI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并测量ADC值。结果 49例卵巢病变患者中,良性39例,恶性10例。39例良性病变患者中,13例卵巢囊肿,2例卵巢囊肿合并蒂扭转,3例巧克力囊肿,6例畸胎瘤,11例囊腺瘤,1例卵泡膜瘤,1例纤维瘤,2例卵巢脓肿合并输卵管积液扩张;9例恶性病变中,7例囊腺癌,1例浸润性移行细胞癌,1例转移性肿瘤。良性病灶组ADC值平均为(2.53±0.34)×10~(-3) mm~2/s,恶性病灶组ADC值平均为(1.11±0.34)×10~(-3) mm~2/s,恶性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4%、80.0%及89.8%,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为0.86(kappa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ADC值在卵巢病变的诊断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女性盆腔附件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女性盆腔附件病变进行常规MR平扫和DWI,表面扩散系数(b值)分别为0和1000s/mm2,测量病变的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其中12例同时续行增强扫描。结果:34例附件区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0.98±0.11)×10-3mm2/s,34例附件区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2.25±0.12)×10-3mm2/s,两组病变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WI有助于对女性盆腔附件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卵巢囊腺癌与囊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卵巢囊腺癌及30例卵巢囊腺瘤患者MR图像,记录两者囊壁或间隔DWI信号高低并测量其ADC值(b=800s/mm2),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例卵巢囊腺癌表现为囊实性肿物,囊壁及间隔不规则增厚,壁结节或实性成分DWI均表现为高信号(100%),平均ADC值(0.95±0.18)×10-3mm2/s。30例囊腺瘤为单房或多房肿物,边缘光滑,囊壁及间隔厚度均匀或不均匀,28例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信号不高(93.3%),平均ADC值(1.72±0.28)×10-3mm2/s。DWI诊断囊腺癌敏感性高(100%),特异性高(93.3%)。囊腺癌与囊腺瘤DWI信号高低、ADC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在囊腺癌与囊腺瘤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病变ADC值进行定量分析,能为卵巢囊腺癌及囊腺瘤定性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卵巢良恶性实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卵巢肿瘤的术前MRI及DWI表现(肿瘤的部位、数目、形态、信号特点),测量肿瘤大小、ADC值,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大小及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41例51个卵巢肿瘤,其中良性23个,恶性28个,肿瘤大小、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356,0.082)。结论ADC值对卵巢良恶性实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无价值,但DWI信号特点结合常规MRI检查,有可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李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14-28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确诊的脑膜瘤患者50例,均行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结果术后病理确诊良性脑膜瘤42例,间变性(恶性)8例。42例良性脑膜瘤中10例肿瘤实质成分在DWI呈略高信号,32例呈等信号,34例ADC值正常,8例ADC值略增高;8例间变性脑膜瘤实质成分在DWI均呈高信号,7例ADC值减低,1例ADC值正常。结论相较常规磁共振成像,DWI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价值更大,但ADC值改变尚有少量假阴性存在。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6-18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7例,共126处病灶,所有患者均行1.5T磁共振检查(MR),给予增强扫描及DWI序列扫描。以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为""金标准",观察良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MR增强扫描表现,比较增强扫描及DWI序列扫描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临床效果及良性与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ADC值。结果:(1)126处占位性病灶中恶性病变72处,良性病变54处;原发性肝癌低b值ADC值低于血管瘤、肝脓肿,中b值、高b值ADC值低于血管瘤、肝脓肿及转移瘤;转移瘤低b值、中b值、高b值ADC值均低于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低b值、中b值ADC值均低于血管瘤及肝脓肿,高b值ADC值均低于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WI序列扫描联合强化扫描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22%、100.00%、98.41%,单纯DWI序列扫描分别为70.83%、77.78%、73.81%,强化扫描分别为77.78%、85.19%、80.95%;DWI序列扫描联合强化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分别高于单纯DWI序列扫描及强化扫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T磁共振DWI序列有助于提高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和13例正常卵巢进行常规MRI扫描和横断面DWI(b=600s/mm2),分别比较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的实性部分及囊性部分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xponent apparent diffusion,E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实性部分DWI呈明显高信号,其ADC值[(1.50±0.41)×10-3mm2/s]显著低于正常卵巢实性部分的ADC值([2.24±0.33)×10-3mm2/s](P0.01),前者eADC值([254.33±97.23)×10-3mm2/s]显著高于后者eADC值[(121.15±30.69)×10-3mm2/s];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囊性部分DWI表现为稍高、等、稍低信号,其ADC值[(4.18±2.98)×10-3mm2/s]及eADC值[(58.95±33.45)×10-3mm2/s]与正常卵巢囊性部分的ADC值[(2.92±1.42)×10-3mm2/s]及eADC值([119.18±140.54)×10-3mm2/s]没有明显差别。结论DWI的定量分析对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价值,提高单发椎体良恶性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50例单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资料,分为良性组(30例,因外伤或骨质疏松引起,其中有5例有恶性肿瘤病史),恶性组(20例,转移瘤引起,其中5例无明确原发肿瘤病史,2例有明确的外伤病史),所有的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扩散加权成像(所有病例b=1000s/mm2),并测量ADC值及分析ADC图。结果良恶性压缩性骨折ADC平均值分别为(1.8±0.312)×10-3mm2/s、(1.3±0.241)×10-3mm2/s;ADC图良性病椎颜色变深呈红色,恶性病椎颜色变浅呈黄、绿色。结论当DWI应用于单发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时,通过测量ADC值及分析ADC图,能较敏感地检出及判断骨折的病因,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的鉴别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常规扫描、DWI及血清CA125对卵巢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6例卵巢肿块患者MRI及临床资料。使用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机,行常规矢状位T2WI、横轴位T1WI及抑脂T2WI,DWI取b值为50、500、800s/mm2。在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分析卵巢肿块的信号特征,测量良、恶性肿瘤实性部分的ADC值。结果卵巢良性(非畸胎瘤)、恶性肿瘤实性部分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0.904,最佳诊断阈值为1.281×10-3mm2/s。MRI诊断卵巢良、恶性肿块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2.2%,约登指数为72.2%,Kappa值为0.729;MRI结合血清CA125诊断卵巢良、恶性肿块的敏感度为88.0%,特异度为94.1%,约登指数为82.1%,Kappa值为0.821。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ADC值定量分析、并参照血清CA125对卵巢肿块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能有效提高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MR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在良恶性骨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例骨病患者(良性18例,恶性29例)行DWI检查,其中36例(良性14例,恶性22例)再行DCE-MRI检查。分别于DWI和动态增强图像上测量ADC值、信号增强幅度(SEE)、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lope值),判断TIC曲线类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阈值,计算各参数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① 47例病例中,良恶性两组病变的ADC值分别为(171.15±46.96)×10-5mm2/s、(100.14±26.47)×10-5mm2/s(P<0.05);以113.3×10-5mm2/s为阈值,ADC值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准确性为86.4%;② 36例病例中,TIC曲线呈Ⅲ型者24例,恶性22例(91.67%),良性2例(8.33%);呈Ⅱ型者5例,Ⅰ型者7例,均为良性病变。若以Ⅲ型为恶性病变,Ⅰ、Ⅱ型均视为良性病变为诊断标准,则TIC类型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准确性为94.3%;③ 良恶性两组间SEE、Slope值分别为227.96±172.08、325.6±125.86(P>0.05);(0.97±0.67)%/s、(2.53±0.91)%/s(P<0.05)。Slope值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准确性为91.4%。结论  ①  DCE MRI比DWI更有助于鉴别骨骼系统病变良恶性,以TIC类型准确性最高,最有价值;② 良恶性病变间ADC值有一定交叉,DCE MRI存在重叠,联合应用DCE-MRI与DWI,会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25-128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多b 值弥散加权成像 (DWI)MR 多期动态增强成像对肝脏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确诊的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性质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均常规行多b 值DWI MR 多期动态增强成像扫描,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低b 值时,肝脏良、恶性肿瘤的ADC 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 值时,肝脏良、恶性肿瘤的ADC 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联合多b 值DWI MR 多期动态增强成像对恶性肝脏肿瘤的阳性诊断率为96.7%,而仅单独采用MRI 的诊断阳性率为8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ROC 曲线分析进一步证实MRI 联合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诊断价值较高(ROC 曲线下面积为0.930,P=0.021)。结论 肿瘤标志物联合多b 值DWI MRI 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提高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阳性率,可以作为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原发性肌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61例原发性肌骨肿瘤患者,术前行磁共振常规及DWI检查,DWI选取SE-EPI序列,b值取0、700s/mm2,在T1WI增强横轴位图像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ADC、肿瘤整体ADC及邻近正常横纹肌ADC值,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间ADC值差异.结果 良性肿瘤34例,恶性肿瘤27例:①良、恶性组肿瘤DWI图像信号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横纹肌、良恶性组实质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65 ±0.76) ×10-3、(1.58±0.82)×10-3、(1.28±0.32) ×10-3 mm2·s-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687,P>0.05);良恶性组整体ADC值分别为:(1.58 ±0.74)×10-3 mm2·s-1、(1.35 ±0.39) ×10-3mm2·s-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05);③9例富含粘液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2.32 ±0.19)×10-3mm2·s-1,52例其他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1.36±0.37) ×10-3 mm2·s-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04,P<0.05).结论 无论是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还是整体ADC值皆不能直接用于肌骨系统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较高ADC值(大于2.0 ×10-3 mm2·s-1)对诊断富含粘液基质类型的肌骨肿瘤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f ovary,SST)的3.0T 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信号表现,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SST的MRI平扫、DWI和动态增强的影像学表现。采用GE HDxt 3.0T超导MR机,在常规平扫序列的基础上,重点观察LAVA-Flex多期、多平面动态增强和高b值DWI(b=1000 s/mm2)及ADC图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2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均发生于左侧卵巢;T1WI、T2WI和T2WI FS均表现为卵巢椭圆形囊实性混杂信号肿块,自外向内依次显示低信号包膜、中等信号的实性成分和水样信号的囊变区;在低信号包膜及实性成分周围有多根细小的流空的肿瘤血管;高b值的DWI上肿块实性成分呈高信号,2例SST的平均ADC值分别约为1.79×10-3mm2/s及1.74×10-3mm2/s;MR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边缘的实性成分呈乳头状或梳齿状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自边缘向中心扩散,延迟期病变持续强化,强化范围扩大,呈"快进慢出"的强化。结论 3.0 T MRI可以更好反映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病理形态学和水分子扩散等多种影像学征象,仔细识别其特征性MRI征象,可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DC值在鉴别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良、恶性肿瘤,行常规MRI平扫和DWI,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为0、800s/mm2,测量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MRI联合DWI对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率较高。12例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2±0.22)×10-3mm2/s,17例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81±0.28)×10-3mm2/s,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DC值在鉴别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中同反相位成相、表观扩散系数以及DWI序列在诊断椎体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病理诊断或随访确认为恶性肿瘤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5例,良性疾病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45例,其中65例恶性患者共计80个椎体,良性疾病共计50个椎体。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WI扫描并采用双回波技术在3D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中采集IP/OP图像;对比良恶性疾病的椎体DWI信号特点测定2组椎体的ADC值、SIR值和SAR值,应用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指标以及诊断界值。结果良性组与恶性组常规DWI序列信号并无规律可言;良性组ADC值(2.35±0.42)×10-3mm2/s高于恶性组(1.89±0.53)×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9,P0.001);良性组SIR值为(0.65±0.23),恶性组为(1.3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38,P0.001),良性组SAR值为(0.52±0.42),恶性组为(0.1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1,P0.001)。SAR值、SIR值以及AD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5.1%、72.4%和96.5%,ADC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837。结论 DWI信号不能用于准确诊断椎体良恶性病变,而ADC值和SIR值、SAR值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其中以ADC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WI鉴别肝脏实质性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9例肝实质良性肿瘤(包括肝腺瘤和肝局灶性增生即FNH)及4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DWI定量分析结果,比较肝脏良性与恶性肿瘤ADC值的差异。结果 59例肝实质性良性肿瘤患者包括肝腺瘤及FNH的平均ADC值为(1.89±0.21)×10-3mm2/s;48例肝脏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29±0.26)×10-3mm2/s。肝实质性良性肿瘤与肝脏恶性肿瘤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对肝实质性良、恶性肿瘤鉴别无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