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诊断价值。方法参照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和分级标准,回顾分析38例经病理证实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特点。结果 38例患者G1肿瘤10例,G2肿瘤4例,G3肿瘤24例。14例G1、G2肿瘤患者中,12例平扫呈团块状及分叶状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轮廓光整;2例表现为不规则团片状低密灶,内有小点片状钙化;发生于上消化道者影像表现为动脉期显著强化,晚期强化密度减低;发生于下消化道者病灶静脉期或平衡期达强化高峰。结论本组GI-NENs均无特异性临床症状。G1及G2级肿瘤MS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病灶显著强化,发生于上消化道者具有呈"快进慢出"特征,下消化道者强化高峰较晚;G3级肿瘤MSCT影像表现与其它病理类型消化道恶性肿瘤不易鉴别,需依靠病理学特征区分。  相似文献   

2.
【】 目的 分析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2例十二指肠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结果 肿瘤好发于十二指肠降段(球部2例,降段9例,水平段1例);肿瘤最大直径1.2~5.8cm,平均2.1±0.3cm;8例表现为腔内息肉样肿块或乳头状结节,3例表现为壁内肿块或肠壁局限性增厚、隆起,1例表现为位于腔内外的肿块;病灶大多边缘光整,部分壁内病灶仅表现为粘膜局部隆起。肿瘤多呈等密度且密度均匀(9例),平均CT值37HU,2例伴有低密度坏死区,1例病灶内见钙化;三期增强扫描早期病灶显著强化,后期强化程度逐期降低,但仍有较明显强化,平均CT值分别为107HU、84HU、67HU。引起胆道扩张6例,其中2例并有主胰管扩张;CT扫描发现肝转移1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3例,胰腺及周围系膜、血管累犯4例。 结论 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本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层螺旋CT扫描已成为首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内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42例肺内神经内分泌癌的CT征象并进行分析。结果 1.发病部位:中央型30例(左肺20例,右肺10例),周围型12例(左肺6例,右肺6例)。中央型和周围型神经内分泌癌在发病部位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86,P=0.086)。2.影像学特征,肺内神经内分泌癌多呈分叶状,密度可以均匀或不均匀,气管阻塞伴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淋巴结转移常见。肺内周围型神经内分泌癌与中央型神经内分泌癌在影像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内神经内分泌癌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大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和小细胞肺癌(P=0.0008)及小细胞肺癌和类癌(P=0.0023)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内神经内分泌癌以中央型多见,多呈分叶状,伴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与MRI检查资料,其中6例仅行胆囊CT检查,3例仅行MRI检查,1例同时行CT与MRI检查。观察胆囊肿瘤的大小、形态、强化方式,是否合并肝转移、胆管与肝周转移、淋巴结转移、胆囊结石等情况。【结果】10例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肿块T1最大径为39~120mm,表现为广基底附着于胆囊壁,并突向胆囊腔内;其中7例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不规则肿块;4例MRI上,肿瘤在T1加权成像为均匀等信号,T2加权成像为不均匀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上弥散受限。10例胆囊肿瘤增强后呈中度不均匀持续性强化。10例中,8例伴有肝转移,其中肝4、5段转移7例,其它肝段多发转移1例;6例侵犯胆管,3例侵犯肝门部脂肪;7例伴有肝门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合并胆囊结石。【结论】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胆囊部位的大肿块,易侵犯邻近的肝实质,沿胆囊颈、胆囊管蔓延,伴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并肝门部脂肪侵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MRI及DSA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CT、MRI及DSA影像表现,其中2例行CT及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和DSA检查.结果:单发病灶者2例,多发病灶者5例,肿瘤CT平扫均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和超声内镜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GI-NEN的MSCT和超声内镜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分析统计两种影像方法对GI-NEN的检出率、T3、T4和N分期的符合率。结果 MSCT、EUS对GI-NEN的检出率分别为81.6%、94.7%(P=0.041),MSCT低于EUS;MSCT和EUS对肿瘤T3、T4和N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T3:81.8%、63.6%(P=0.039),T4:77.8%、44.4%(P=0.034),N:68.8%、43.8%,(P=0.033),MSCT的符合率高于EUS。结论 EUS可作为检出GI-NEN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renal neuroendocrine tumor,PRNET)的CT和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罕见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PRNETs,4例行CT扫描,3例行MRI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I扫描,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例PRNETs中,6例分化良好,G1和G2级各3例,分化差的G3级2例;双肾各4例,病灶平均直径(4.1±1.7) cm,范围2.0~7.0 cm;类圆形5例,形态不规则3例;囊变4例,出血6例,坏死2例,钙化0例。1例位于肾上极,7例位于肾门附近。分化良好的PRNETs淋巴结转移1例,脉管癌栓1例。1例分化差的PRNET伴脉管癌栓、肝脏、骨及淋巴结多发转移。CT平扫均呈稍高密度,分化良好的PRNETs实质部分T1WI 3例等信号,1例高信号;T2WI 1例等信号,3例稍低信号;4例ADC图均呈低信号。分化良好的PRENTs增强后呈中度及明显强化,分化差的PRNETs轻中度强化,其中7例呈持续性强化,1例“快进快出”强化。结论 PRNETs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好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renal neuroendocrine tumor,PRNET)的CT和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罕见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PRNETs,4例行CT扫描,3例行MRI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I扫描,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例PRNETs中,6例分化良好,G1和G2级各3例,分化差的G3级2例;双肾各4例,病灶平均直径(4.1±1.7) cm,范围2.0~7.0 cm;类圆形5例,形态不规则3例;囊变4例,出血6例,坏死2例,钙化0例。1例位于肾上极,7例位于肾门附近。分化良好的PRNETs淋巴结转移1例,脉管癌栓1例。1例分化差的PRNET伴脉管癌栓、肝脏、骨及淋巴结多发转移。CT平扫均呈稍高密度,分化良好的PRNETs实质部分T1WI 3例等信号,1例高信号;T2WI 1例等信号,3例稍低信号;4例ADC图均呈低信号。分化良好的PRENTs增强后呈中度及明显强化,分化差的PRNETs轻中度强化,其中7例呈持续性强化,1例“快进快出”强化。结论 PRNETs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好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非功能性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onfunctioning neuroendocyine tumors of the pancreas,NFNTP)属于胰腺罕见肿瘤,文中探讨其螺旋CT多期扫描的表现,以提高此病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FNTP的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螺旋CT采用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扫描时间分别为25、65和180s。结果 16例NFNTP平均大小5.7 cm×6.0 cm×6.5 cm,其中位于胰头12例,胰体2例,胰尾2例。平扫呈实性2例,囊实性11例,囊性3例,实性成分呈等或稍低密度,囊性坏死部分近似水样密度,3例肿瘤内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中度至明显强化15例,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11例、环状强化3例;门脉期和延迟期11例强化有所下降,3例呈持续强化,2例呈渐进性强化,2例呈向心性填充式强化;增强扫描12例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其中10例肿瘤包膜明显强化,呈高密度环形薄壁,4例境界不清。12例胰头肿瘤中,4例胆管扩张;3例胰管扩张,1例胰尾萎缩,4例胰腺周围血管受侵犯。结论NFNTP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具有境界清晰、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thymus,NETT)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9例病理确诊NETT患者临床及CT图像,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男性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7.4岁,临床无特异性,病理不典型类癌5例,小细胞癌3例,大细胞癌1例。CT表现前上纵隔体积较大实性肿块,平均最大经为8.6cm,7例见坏死,2例见钙化,均具有侵袭性特点,7例侵及邻近胸膜,3例侵及血管,增强呈中度不均匀强化,6例瘤内见细小血管强化影,8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发生转移。结论 NETT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具有体积大、易坏死、明显侵袭性、不均匀强化、常见瘤内细小血管强化影、易淋巴转移等特点,CT有助于提高NETT的准确诊断率,明确受侵范围,指导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HNEC)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NEC的CT检查资料,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6例患者中单发3例,2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3例多发,表现为单个较大肿块伴多发子灶。肿瘤最大径1.8-8.5cm。2CT表现:均无肝硬化背景,CT平扫均为实性低密度肿块或结节,边界清晰。动态增强扫描5例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其中3例门脉期持续强化呈不均匀稍高密度,2例门脉期开始廓清呈低密度。1例单发病灶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呈相对低密度。结论 PHNE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常表现为肝内单发低密度肿块或一较大肿块伴多发子灶,增强后肿瘤大多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少数表现为轻中度持续强化,CT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2.
孙会荣  李加美  田相国 《医学综述》2012,18(11):1672-1674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起源于胺前体摄取与脱羧酶细胞,胃肠道是NEN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其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差异很大,多数患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及内镜和介入治疗等。另外,一些新的靶向药物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和预后,国内外学者尚缺乏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13.
孙会荣  李加美  王强修 《医学综述》2012,(19):3295-3297
目的分析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胃肠道NEN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发病以直肠最多见,胃次之。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为主。组织学分型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G3型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22例行手术治疗,10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后成功随访29例,中位存活期为53个月。29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3%、78.5%和55.1%。结论胃肠道NEN直肠多发,其临床表现多样;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肿瘤淋巴结转移与预后不同;手术切除及内镜下黏膜剥脱术是常用的两种治疗方法,具体选择应依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特点及CT表现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学特点及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GIST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30例病例中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15例,空肠5例,回肠6例,结肠2例,直肠1例,腹膜后1例.本组10例行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病灶起源部位与病理结果相符合者5例,2例误诊;CT判断间质瘤良恶性准确率为70%;CT表现肿瘤密度不均匀,对应于病理学中的出血、坏死及囊变.结论 GIST的病理学改变与CT表现相一致,但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GIST的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28例注射静脉对比剂后行增强扫描;5例胃双重造影及全消化道钡餐;7例内镜检查;19例超声检查。结果:本组34例病例中67.6%(23/34)经诊断为恶性,29.4%(10/34)为良性,2.9%(1/34)诊断为交界性。CT主要表现为:88.2%(30/34)为实性肿块,其中26.6%(8/30)为均匀密度,73.3%(22/30)为不均匀密度;11.8%(4/30)为囊性肿块,直径3-20cm,其中50%(2/4)可见坏死液化灶;34例肿块中55.9%(19/34)与邻近结构有明显的粘连或直接侵犯周围组织,其中10.5%(2/19)肿块边缘可见条带状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与明显强化。本组病例肝转移5.9%(2/34),腹膜转移2.9%(1/34),膀胱转移2.9%(1/34)。结论:CT检查可定位诊断,并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GIST患者的病例资料及CT影像学资料,观察CT影像学表现。结果 34例患者中,极低危险度3例,低危险度9例,中等危险度7例,高危险度15例。极低、低危险度肿瘤好发于胃部、肿瘤最大径5cm,内生型为主,形态规则,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均匀强化;而中、高危险度可发生于任何部位、肿瘤最大径多5cm,以外生型为主,形态不规则,少数存在远处转移,增强扫描显示不明显强化、不均匀强化。结论 128层螺旋CT诊断GIST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对判断疾病危险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彤  杨文杰 《中外医疗》2011,30(19):164-165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16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7例,小肠4例,十二指肠2例,肠系膜2例,食管1例。无论良恶性,CT表现15例边界清楚,瘤体内多发囊变坏死10例,无囊变者密度均匀,为软组织密度。肿瘤边缘分叶10例,钙化2例,转移1例。增强:肿瘤中度到明显强化。结论 CT检查对于GIST敏感性高,对肿瘤的良恶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间质瘤的CT相关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s)相关的的CT误诊的原因,拓宽术前正确诊断的思路。方法收集23例与GISTs误诊相关的CT影像学资料,结合其病理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病例中均为单发,位于胃11例,小肠4例、直肠3例,腹膜后胃肠道外5例。13例OISTs术前误诊为胰尾肿瘤2例,左侧肾上腺腺瘤1例,贲门癌1例,畸胎瘤1例,软组织肉瘤5例,皮样囊肿1例,神经鞘瘤2例,1o例术前误诊为GISTs,术后病理分别为神经纤维瘤1例,异位胰腺1例,非何杰金淋巴瘤5例,肝左叶外生性肝癌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结论提高对GISTs及相关误诊疾病的CT表现特征的认识,仔细观察病变的细节和特征,提高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非典型性脑膜瘤CT、MRI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搜集10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典型性脑膜瘤,5例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4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非典型性脑膜瘤多发于大脑凸面、大脑镰和矢状窦,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平均径线多≥5cm;边缘多不规则;CT及MRI平扫呈不均匀密度和信号,注入造影剂后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周围水肿;硬膜尾征及病变于DWI上多呈高及稍高信号。结论当发生于常见部位的脑膜瘤并具有一定的CT、MRI表现时,应考虑非典型性脑膜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