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颈动脉超声等检查,筛选单侧MCA狭窄患者30例,进一步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表现为急性卒中23例,其中多发脑梗死16例,单发脑梗死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5例,其中2例可见多发腔隙灶,3例DWI未见异常;无症状MCA闭塞患者2例,DWI未见异常。结论 MCA狭窄患者可表现为多种梗死类型,动脉-动脉栓塞、主干斑块延伸以及血管狭窄所致低灌注可能是其共同发病机制,应根据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检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可靠性,分析 TCD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狭窄或闭塞导致脑梗死的类型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确诊为 MCA 区 ACI患者122例,分别行 TCD、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 MRA)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比较TCD与MRA检测MCA的结果。根据MRI将122例患者分为大面积CI组、小面积梗死组及腔隙性CI组,比较不同面积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患者MCA异常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TCD诊断MCA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是82.8%,与MRA的符合率是81.8%;TCD检测不同面积CI患者的MCA异常情况无显著性差别;122例MCA区梗死患者和34例MCA狭窄性患者的梗死类型中,分水岭梗死和腔隙性梗死为最常见类型。结论① TCD检测MCA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MRA的相符性较好;② MCA狭窄性梗死多引起腔隙性、分水岭区或深穿支供血区梗死,较少引起MCA供血区完全性梗死。③动脉-动脉栓塞与血流低灌注可能是MCA狭窄性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所致缺血性脑梗死的机制。方法 对16例MCA狭窄所致的急性闭塞性脑中风患者,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进行微栓子(MES)检测。结果 16例患者中,14例患者有中度MCA死(CI)6例;而深穿支动脉梗死(PAI)8例,为单发梗死。栓子检测结果:16例病人中,有4例(25%)MES,其中重度狭窄的2例患者均发现MES。结论 栓塞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缺性脑中风的发病机制。交界区多发梗死多由于该区域血流灌注不足导致栓子清除能力的下降引起。狭窄的严重程度可能与栓子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WI)出现皮质层状坏死(CLN)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连续积累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入选病例均在发病后48h内行DWI、MRA及颈部动脉彩超检查,除外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其中5例行主动脉弓上及全脑DSA检查.分为CLN阳性组和CLN阴性组,比较2组的病灶同侧MCA、ICA颅内段和颅外段(责任供血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结果 9例患者DWI出现CLN表现,其中7例存在责任供血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单纯表现为CLN信号改变的5例均为重度狭窄或闭塞.32例患者DWI未显示CLN信号改变,其中12例存在责任供血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病灶同侧ICA颅内段和(或)MCA中度及以上狭窄或闭塞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6%与21.9%,x2=3.85,P<0.05).CLN信号改变与ICA颅内段和(或)MCA中度及以上狭窄呈正相关(OR值为4.5,95% CI:1.0~20.2).无狭窄方面相比CLN阴性组显著高于阳性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与31.3%,校正x2=0.32,P>0.05).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磁共振DWI序列如出现CLN表现,提示极有可能存在责任供血大动脉的中度及以上狭窄或闭塞,应进一步评估血管状况.  相似文献   

5.
弥散加权MRI、DSA、MRA及TCD对短暂脑缺血发作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天理  钱怡宁  张茁 《北京医学》2002,24(5):291-294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MRI(DWI)、DSA、MRA及TCD对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分别行DWI、MRA、DSA及TCD检查.结果 43%的TIA患者显示小血管腔隙性梗死,其中8%的患者DWI可显示T2WI不能显示的超早期梗死灶;90%的TIA患者DSA显示颈动脉狭窄和(或)相应脑动脉的狭窄及闭塞;48%MRA显示动脉狭窄或不规则.TCD对颈内动脉末端MCA起始部及水平段的中-重度狭窄及闭塞诊断的准确性率为100%.结论 DWI及DSA是诊断TIA患者中超早期脑梗死和显示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手段,可以科学地指导超早期动静脉溶栓治疗,并可作为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3D-TOF MRA可显示2-3级的脑动脉异常;TCD对中-重度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磁共振DWI序列显示的梗死灶特点。方法:对45例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WI检查显示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以多发病灶、皮质+皮质下梗死多见为特点;入院当日NIHSS评分与病灶体积对数没有显著相关性(r=0.210,P>0.05)。入院14日NIHSS评分与病灶体积对数有显著相关性(r=0.299,P<0.05)。结论:磁共振DWI序列检查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病因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DSA的比较,评价1.5T TOF MRA和64排螺旋CT CTA在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MRA、CTA及DSA检查的脑血管病患者146人.以DSA为标准,计算MRA、CTA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特异度、灵敏度等.结果 MRA检查大脑中动脉(MCA)轻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6%、92.6%;CTA检查MCA轻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2%、94.2%;MRA检查MCA中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4%、93.0%;CTA检查MCA中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2%、94.0%;MRA检查MCA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4%、95.4%,CTA诊断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97.1%;MRA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为100%、95.7%.CTA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98.5%.结论 CTA诊断MCA狭窄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比MRA高,因此CTA在代替DSA,作为MCA狭窄筛选手段时,能够提供较MRA更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的MRI及MR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3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行MRI检查,病程中均有MRA及CT检查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见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较大片状T1WI低、T2WI及FLAIR高信号、DWI高、ADC低信号,以DWI序列显示最佳。4例FLAIR序列可见患侧大脑中动脉血管高信号征,10例可见远段FLAIR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3D-TOF MRA均可见责任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的闭塞、远侧侧支循环稀疏或缺乏。随访中脑梗死呈进展型12例,其中5例伴恶性脑水肿。结论 MRI尤其是DWI序列可早期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的梗死,MRA可显示大脑中动脉的狭窄、闭塞,影像学随访可评价疾病进展与否。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与DSA的比较,评价1.5TTOF MRA和64排螺旋CT CTA在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MRA、CTA及DSA检查的脑血管病患者146人。以DSA为标准,计算MRA、CTA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特异度、灵敏度等。结果 MRA检查大脑中动脉(MCA)轻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6%、92.6%;CTA检查MCA轻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2%、94.2%;MRA检查MCA中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4%、93.0%;CTA检查MCA中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2%、94.0%;MRA检查MCA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4%、95.4%,CTA诊断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97.1%;MRA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为100%、95.7%。CTA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98.5%。结论 CTA诊断MCA狭窄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比MRA高,因此CTA在代替DSA,作为MCA狭窄筛选手段时,能够提供较MRA更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狭窄与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MRI上的病灶模式。方法常规MRI和FLAIR序列研究脑梗死的形态学表现,利用DSA定位MCA/ICA血管狭窄程度,对照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41例患者(ICA65例,MCA76例)MRI上缺血病灶模式分为4种:区域梗死、皮质下梗死、边缘带梗死和弥散小梗死。MCA组中皮质下梗死的发生率较ICA组高(47.4%vs27.7%;χ^25.74,P〈0.05);ICA组中区域梗死的发生率较MCA组高(32.3%vs5.2%;χ^217.57,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病变患者多见于皮质下梗死,而ICA病变患者多见于区域梗死。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弥散成像(DWI)与头颈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OF-MRA)的联合应用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临床诊断脑梗死的、发病时间在6 h内的患者20例,其中发病在4 h内的7例,4~6 h 内1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部横断面T2WI、T1WI、DWI及横断面或冠状面FLAIR成像、头部3D-TOF-MRA血管成像,部分患者进行颈部2D-TOF-MRA成像,分析常规序列成像、DWI及头颈部TOF-MRA血管成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发病在4 h内的7例中,DWI只有3例示脑沟稍变浅,信号均无明显异常,但血管明显狭窄或闭塞;发病在4~6 h内的13例中,DWI正常1例,血管明显狭窄;DWI呈散在斑点状及小片状稍高信号影2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及大脑中动脉全程均未见显示;DWI呈散在小片状较高信号影 1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未见显示5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及大脑中动脉全程未见显示2例,大脑中动脉回转段未见显示3例。结论 DWI联合头颈部TOF-MRA可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能明确狭窄血管的位置及狭窄程度,有助于及时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急性脑梗死病变范围、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1~2019.1间确诊急性脑梗死且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A、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的9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MRA检测脑血管狭窄的诊断结果,以DSA为"金标准",确定MR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并比较MRA与DWI对于腔隙脑梗死与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结果。结果 90例患者中,DSA检出68例(75.56%)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MRA检出64例(71.11%)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MRA诊断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1.18%、90.91%、91.11%、96.88%、76.92%、77.33%;MRA检查发现腔隙脑梗死47例,大面积脑梗死43例;DWI检查发现腔隙脑梗死44例,大面积脑梗死4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P=0.65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RA可有效评估脑血管狭窄情况,明确脑梗死范围,可为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成像界定急性脑梗死缺血半影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Feng XY  Liang J  Yin XD  Han X  Dong Q  Lü CZ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52-957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 (DWI)和灌注成像 (PI)两种MRI技术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缺血半影区界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 )动物实验 :取 50只SD大鼠 ,用线栓法行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 ,其中 1组为假手术对照组 (A组 ) ,另 4组分别栓塞 30、60、1 80、360min(B、C、D、E组 ) ,每组1 0只大鼠。对A组大鼠于假手术后 30min、各栓塞组大鼠于栓塞结束时行头颅T1 WI、T2 WI、DWI和PI扫描 ,计算表观弥散系数 (ADC)、局部脑血容量 (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的相对值 (与对侧相应部位比值 )。将病灶区脑组织切片标本进行四氮唑红 (TTC)染色和光镜、电镜观察 ,并与DWI图像对比。 (2 )临床观察 :对发生急性中风症状 6h以内的 43例患者行急诊MRI检查 ,于 7d后进行随访。43例患者均行头颅T1 WI、T2 WI、DWI和PI扫描 ,应用ADC图测量DWI异常信号区体积 (vDWI) ,应用MTT图测量PI异常信号区体积 (vPI) ;随访时用T2 W图像测量最终梗死灶体积 (vCI)。比较vDWI与vPI以及vDWI与vCI的差异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动物实验 :栓塞各组大鼠T1 WI未见异常信号 ,D、E组T2 WI见异常高信号。B、C、D、E组均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DWI和PI异常信号 ,DWI异常高信号和ADC值降低区域的体积随栓塞时间延长而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研究超急性脑缺血及脑梗死前期的影像特征及细胞水肿的分子影像学基础,界定缺血半暗带(IP),评估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6h内首次发病且疑似缺血性脑中风患者56例先行16层CT扫描,排除脑出血后再经MRI系列成像检查,判断有无超急性脑梗死,界定IP组织,将符合溶栓适应证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余皆进行神经保护治疗,并对照分析其疗效。结果:CT显示颅脑正常37例,脑出血5例,陈旧性梗死9例,具有超急性脑梗死征5例。MRI系列检查51例中,T1WI、T2WI显示轻微脑肿胀和脑动脉流空征消失7例;FLAIR显示缺血高信号灶9例;DWI除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显示正常外,余46例均表现为与临床体征一致的高信号责任灶,ADC图呈低信号,其敏感性显著优于CT及MRI常规检查;MRA显示病灶区供血动脉阻塞、变细、局部狭窄或远端分支减少。磁共振灌注成像(PI)显示48例有异常灌注缺损,其异常灌注体积(vPI)与DWI异常信号体积(vDWI)不一致:30例vPI>vDWI,界定具有IP1组织;10例vPI=vDWI及6例vPIvDWI梗死面积扩大,5例vCI=vD-WI,考虑缺乏IP2组织;追踪随访TIA患者有2例发展为脑梗死。结论:DWI能够在超急性脑梗死组织发生不可疑损伤之前明确诊断,并能在活体状态下深入到细胞毒性水肿分子水平,DWI与PI的联合应用对于IP的确定、临床溶栓治疗的选择以及挽救缺血脑组织具有重大的作用,且能一定程度反映脑梗死前期的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脑梗死患者(超急性2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8例)经DWI成像、T1WI、T2WI及FLAIR检查,比较不同序列间病灶的信号强度表现及病灶数目。结果:单纯脑梗死DWI均表现为高信号,伴有出血时表现为混杂信号;而T2WI/FLAIR检查中2例超急性患者未显著责任病灶,急性期内仅2例表现为高信号,其余表现为略高信号或等信号。综合比较三种检查中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信号强度,DWI组与FLAIR组及T2WI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意义(方差分析PFLAR=0.001,PT2WI=0.038),DWI优于FLAIR及T2WI。本组共有9例于T2WI显示为多处病灶,而DWI均为单发病灶,且单发病灶部位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相符。结论:DWI对于急性脑梗死比T2WI及FLAI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助于多次梗死患者急性责任病灶的检出;有助于诊断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VS)在评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共52例。根据T2 FLAIR图像上血管高信号征是否存在分为有血管高信号征组和无血管高信号组。比较两组患者弥散序列(DWI)上梗死体积大小、入院时及治疗10天后NIHS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基本临床资料。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中无远端HVS组35例(67%)和远端HVS组17例(33%)中,梗死体积大小分别为(89.74±28.82)和(73.15±26.37),入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16(6~27)分及10(2~21)分,入院10天NIHSS评分分别为13(6-26)和8(0~19)分,无远端HVS组与远端HVS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明显狭窄、闭塞,HVS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9例(42%)、11例(73%),16例(89%)。HVS组中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27例,占HVS阳性组77%,血管高信号征阴性组中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5例,占HVS阴性组29%,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T2 FLAIR序列HVS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缺血性梗死重要的影像学征象。有远端HVS的患者急性梗死灶体积较小,NIHSS评分较低,临床预后较好。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越严重,HVS的出现率越高。大脑中动脉区HVS联合MRA有利于临床评估脑梗死的病变范围、血管病变的大致位置、血管的狭窄程度,可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周旭东  张力明  方宁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3,(14):101-103,F0003
目的探讨脑桥梗死部位与基底动脉狭窄、弯曲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发析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治疗新鲜脑桥梗死患者118例及前循环脑梗死105例(所有病例有头颅MRI及颅内外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将脑桥梗死组设为A组:梗死位于脑桥中线一侧;B组:梗死部位位于脑桥中线两侧。脑桥梗死两组与基底动脉狭窄、弯曲作相关性统计分析。同时比较脑桥梗死组与前循环脑梗死组的基底动脉狭窄、弯曲发生率。结果118例脑桥梗死中A组78例:基底动脉狭窄6例(7.69%),基底动脉2级弯曲60例(76.92%);B组40例: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40例(100%),基底动脉2级弯曲32例(80%)。105例前循环脑梗死组中基底动脉狭窄5例(4.76%);基底动脉2级以上弯曲15例(14.29%)。①脑桥梗死A、B两组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94.72,P=0.00)。脑桥梗死A、B两组基底动脉弯曲度无明显差异(χ^2=0.146,P=0.703)。(参脑桥梗死组与前循环梗死组的基底动脉狭窄、弯曲比较有明显差异(χ^2=38.27、90.27,P=0.00、0.00)。结论脑桥梗死部位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弯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