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DWI、ADC值、动态增强MRI(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等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肿瘤患者(112个病灶)进行MRI常规检查与DWI扫描(b=800 s/mm2)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内病灶的形态、强化特征及弥散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乳腺恶性肿瘤形态学上多呈分叶状、不规则状,边缘不规则或毛刺征,良性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以肿瘤形态学特征评价良、恶性肿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5个恶性病灶中,9个呈Ⅰ型曲线,48个呈Ⅱ型曲线,18个呈Ⅲ型曲线;37个良性病灶中19个呈Ⅰ型曲线,17个呈Ⅱ型曲线,1个呈Ⅲ型曲线;以Ⅰ、Ⅱ型曲线诊断良性病变,Ⅱ、Ⅲ型曲线诊断恶性病变,以肿瘤边缘特征评价良、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ADC值=1.195×10-3 mm2/s作为界值,75个恶性病灶中,61个病灶的ADC值<1.195×10-3 mm2/s;37个良性病灶中25个病灶的ADC值>1.195×10-3 mm2/s,良、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DWI、DCE-MRI联合应用对评价乳腺病变性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DWI及动态增强MRI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硼以及动态增强MPI(DCE-Mm)在颈部淋巴结病变鉴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46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26例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变)。全部病例使用体线圈行SE-EPI DWI序列扫描,采用全方位扩散梯度及6个b值扫描。DWI扫描时间40-52S。分析46例病例中淋巴结的D研与表现扩散系数(ADC)值的特点,并行动态增强MRI和常规MRI增强检查,分析比较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MRI征象,计算病灶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速率Slopemax,并根据病变最高强化区ROI的测量值,绘制病灶的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SI-Time曲线)。结果在DⅥ序列扫描中,良性和恶性淋巴结均呈高信号,恶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E值为(0.834±0.192)x10^-3mm^2/s,良性淋巴结组为(1.687±0.252)×100mm^2/s,恶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良性淋巴结组(P〈0.0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淋巴结病变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多表现为I型,而恶性淋巴结多为Ⅲ型,Ⅱ型曲线均可见于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结论D册可作为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鏊别诊断的一种快速可行的新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通过动态增强进一步揭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对淋巴结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更能有效地鉴别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25例(28个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IEMENS AVANTO1.5TMR对乳腺肿块感兴趣区求得表观扩散系数(ADC),然后行动态增强扫描,获得第1分钟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结果20个(20/28)肿块见"毛刺征",13个(13/28)肿块见"分叶征"。第1分钟强化率为(75±5.6)%。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Ⅲ型17个(17/28),Ⅱ型11个(11/28),10个肿块(10/28)见环形强化。肿块ADC值为(1.13±0.15)×103mm2/s。结论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分析乳腺MR扩散及动态增强成像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的50例乳腺病变患者采用MR扩散及动态增强成像检查和诊断的结果做回顾性的分析,将单纯采用MR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MR扩散及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的患者分为研究组,两组各有25例,并做相应的对比.结果:研究组对于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相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采用MR扩散及动态增强成像对乳腺病变进行检查诊断的恶性肿瘤检出率较高,同时能够使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增加,应用价值相对来说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2例经病理证实未经治疗的63个乳腺病变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绘制TIC曲线,测量病灶的ADC值,并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各TIC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ADC值联合TIC曲线综合诊断与TIC或ADC值单独诊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DC值与TIC曲线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对鉴别乳腺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常规T1W、T2W平扫下病灶信号强度及相应的信噪比(SNR)、对信噪比(CNR),结合病灶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乳腺疾病定性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增生症61例,纤维瘤24例,囊肿33例。均进行常规T1W、T2W平扫和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在平扫T1W、T2W的信号强度及相应的SNR、CNR和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模式。结果 158例(158个病灶)MRI平扫T1W呈低信号158个病灶(100%),T2W呈高信号120个病灶(75.9%),呈低信号38个(24.1%);乳腺癌组T1W及T2W的SNR、CNR值小于乳腺增生症、纤维瘤、囊肿组(P0.05)。158个病灶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模式呈流出型48个(30.4%),平台型31个(19.6%),波浪型41个(25.9%),流入型38个(24.0%)。乳腺癌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模式呈流出型34个(85.0%),平台型6个(15.0%);乳腺增生症组呈流入型30个,波浪型31个;乳腺纤维瘤组呈流入型5个,波浪型10个,流出型9个;乳腺囊肿组33个病灶均无强化。结论 MR信号强度的定性、定量结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有助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成像(DCE)表现,探讨DWI及DCE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前列腺癌(Pca)及20例前列腺增生(BHP)的MR征象,全部患者行DWI及DCE检查,分析病例的DWI及ADC图像,测量Pca及BHP的ADC值。DCE共采集36次图像,分析Pca及BHP的时间一强度曲线变化规律。结果前列腺癌于DWI(b=800)图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受侵犯的精囊膀胱及骨、淋巴结转移在DWI(b=800)也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前列腺癌的ADC值与前列腺增生的AD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癌灶的DCE表现为早期明显强化,峰值出现后强化度快速减低(快进快出),病灶范围显示直观、清晰;前列腺增生早期明显不均匀强化,持续时间较长(快进慢出)。结论DWI、ADC值的量化指标及DEC图像表现的时间-强度曲线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正确率,并且可以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及转移情况。对前列腺癌进行准确的分期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肝脏占位性病变3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17例、原发性胆管细胞癌1例、转移瘤4例、肝血管瘤7例、肝囊肿3例,在MRI平扫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增强扫描,选取病灶感兴趣区,描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很好的反映了病变的血液动力学特性,与动态增强扫描强化特点基本一致。结论 MR动态增强扫描能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乳腺纤维腺瘤的乳腺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影像学特征,探讨DCE-MRI在乳腺纤维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1年5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并有病理证实的单发女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56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了乳腺DCE-MRI检查.总结在DCE-MRI影像上乳腺纤维腺瘤的形态、边缘、强化和曲线特征.统计依据DCE-MRI诊断乳腺纤维腺瘤的准确度.结果本组乳腺纤维腺瘤病灶在形态上,DCE-MRI显示为类圆形34枚,分叶状13枚,不规则形9枚;在边缘上,DCE-MRI显示为规则者49枚,不规则者5枚,毛刺者2枚;在DCE-MRI强化上,显示为无明显强化者10枚,均匀性强化者37枚,不均匀强化者9枚;其中,表现为向心性强化者5枚,表现为“中心—边缘”型号强化者51枚;在TIC曲线上,显示为Ⅰ型者40例,Ⅱ型者9例,Ⅲ型者7例.依据DCE-MRI上病变的形态、边缘、强化和曲线特征对本组乳腺纤维腺瘤病灶进行诊断,诊断准确度为83.93%.结论 DCE-MRI在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突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女性乳腺患者进行MRI检查,先进行双侧乳腺常规MRI平扫,再进行双侧乳腺扩散加权平面回波(EPI)序列扫描,最后行乳腺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后处理,得到病灶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特点及ADC值,结合常规MRI形态学特点进行良、恶性病变诊断。MRI诊断为恶性肿瘤19例,良性病变29例。手术或活检病理结果证实MRI诊断为恶性肿瘤的19例患者中,18例为恶性肿瘤,另外1例为良性肿瘤(旺炽性腺瘤);MRI诊断为良性病变的29例患者,手术或病理活检均证实为良性病变。MRI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7.9%(47/48),与手术或病理活检准确率(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44,P=0.83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可提高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在乳腺癌诊断的效能.方法 现对临床收治的75例疑似乳腺癌患者展开研究,入院时间在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间,所有患者均先予以多b值DWI和MRI动态增强检查,然后再予以患者手术病理检查,最后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两种检查方式单独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力。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38例,其中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24例,术前均行DCE-MRI扫描,选取感兴趣区测量肿瘤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容量转移常数)、K_(ep)(速率常数)、V_e(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肿瘤组间定量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良性肿瘤组K~(trans)、K_(ep)、V_e平均值分别为(0.134±0.121)min~(-1)、(0.273±0.137)min~(-1)、(0.633±0.096);乳腺恶性肿瘤组K~(trans)、K_(ep)、V_e平均值分别为(0.339±0.128)min~(-1)、(0.515±0.169)min~(-1)、(0.680±0.116)。K~(trans)、K_(ep)在良、恶性肿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V_e在良、恶性肿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大约登指数确定最佳诊断界值,K~(trans)、K_(e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9.17%、93.83%;94.56%、85.71%和0.929、0.902。结论定量参数K~(trans)、K_(ep)可作为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且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7例女性乳腺患者行MRI—DWI(b=500、800s/mm2)检查,相同的感兴趣区(ROI)下,测量病变的ADC值,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b值分别取5OO、800s/mm2,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27,P〈0.001;t=6.399,P〈0.001);b-500s/mm2,最佳诊断点ADC值为1.13×10-3mm2/S ROC曲线下面积为0.90,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79.4%;b=800s/mm2,最佳诊断点ADC值为1.03×10-3mm2/S,ROC曲线下面积为0.88,灵敏度为81.4%,特异度为88.2%。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数字钼靶X线(MG)联合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检查对含钙化灶乳腺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94例含钙化灶乳腺病变患者的资料,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94例患者共存在病灶102个,其中良性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76例乳腺疾病患者入组,对入组患者的76枚乳腺内病变均行DCE-MRI和SWI检查,对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并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同时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结果76例乳腺疾病患者中,经病理学诊断确诊35例(46.05%)为良性肿瘤,41例(53.95%)为恶性肿瘤。DCE-MRI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57%、92.68%、90.79%、91.18%和90.48%均显著高于SWI检查的68.57%、70.73%、69.74%、66.67%和72.50%,P<0.05,且DCE-MRI诊断的kappa值为0.814,大于SWI诊断的Kappa值0.392。结论DCE-MRI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较高,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SWI诊断相比DCE-MRI诊断无显著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MRI成像动态增强联合DWI序列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中肿瘤组织变化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NAC前行MRI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对56例患者治疗前后肿瘤ADC值、前后、左右、上下直径、总体积进行分析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比较不同b值DWI和ADC图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前列腺MRI检查的前列腺癌疑诊患者62例,所有病例均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研究对象均行不同b值DWI检查,分析比较不同b值DWI和ADC图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前列腺癌患者35例。b=500s/mm2,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3%和70.4%;b=1000s/mm2,DWI和ADC图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77.8%、88.6%和85.2%。b=1000s/mm2时,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b=500s/mm2,其中敏感性存在统计学差异;当b=1000s/mm2时,ADC图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DWI,但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当b=1000s/mm2时,DWI和ADC图对前列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b=500s/mm2时,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诊断鉴别乳腺非肿块样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60例乳腺非肿块样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均接受MRI检查,检查后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组织结果为金标准,计算DCE-MRI、DWI、DWI联合DCE-MRI诊断乳腺非肿块样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结果 60例乳腺非肿块样病变中,良性病变38例,恶性病变22例。以流出型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DCE-MR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36.4%、86.8%、61.5%、70.2%、68.3%。以ADC值≤1.205×10-3mm2/s为恶性病变诊断标准,DW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72.7%、81.6%、69.6%、83.8%、78.3%。DWI联合DCE-MR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95.5%、79.0%、72.4%、96.8%、85.0%。DCE-MRI+DWI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显著高于DCE-MRI(P<0.05)。结论 DCE-MRI与DWI在乳腺非肿块样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中均具有一定作用,二者联合可以提高恶性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着重从病灶的MRI信号强度、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特点三个方面分析。结果 10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一致。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为肿块型(11例)和非肿块型(4例),T1WI呈低信号影(8例)、等信号影(7例),T2WI抑脂呈等信号影(9例)、高信号影(6例)。形态学表现:肿块型病变表现为边缘不光滑呈分叶状,其中毛刺征或星芒征(9例);非肿块型表现为导管状及簇集样不规则分布(3例)。增强后病灶以早期不均匀性显著强化为主(10例)、延迟环形强化(7例);伴随征象包括乳头凹陷(4例)、皮肤增厚(6例)、乳后脂肪间隙中断(3例)等。血液动力学表现:15例病灶SIR在169.36%-301.23%之间,平均198.23%,最大峰值出现在第二个时相(13例)、出现在第三时相(2例),时间-信号曲线为Ⅱ、Ⅲ型,Ⅱ型(6例),Ⅲ型(9例)。结论动态增强MRI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术前正确诊断率约66.7%。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乳腺高频超声及MRI检查对女性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乳腺高频超声检查和MRI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对比经乳腺高频超声和MRI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乳腺高频超声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50%、75.00%、79.17%,MRI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83%、90.00%、94.17%。MRI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乳腺高频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要优于乳腺高频超声,且无辐射,可作为诊断乳腺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