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痛风性关节炎(GA)的X线、CT及MRI表现和病理基础,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42例GA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42例累及足、手小关节31例,踝关节5例,膝关节4例,肘关节2例,26例为多个关节受累.CT对细微的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及痛风结节显示优于X线;MRI对于病变早期的滑膜肿胀、骨髓水肿、关节积液及钙化不明显的痛风结节显示优于X线及CT.结论 GA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影像检查尤其是CT及MRI,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源双能量CT在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检出中的作用。方法选出2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行双源双能量CT检查。结果2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发现36处尿酸盐结晶,第一跖趾关节为最常见沉积部位。结论双源双能量CT能清楚显示尿酸盐结晶,对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采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痛风患者关节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状况,探讨DSCT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临床确诊的痛风患者48例作为试验组,其他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1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例骨关节炎患者及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采用双源CT对两组患者行双腕关节、双膝关节、双足踝关节扫描,利用仪器配置的痛风识别软件处理原始图像,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检查部位是否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结果:在48例痛风患者DSCT检查中有46例发现关节内有尿酸盐沉积,痛风诊断的敏感性为46/48(95.8%);在3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伪信号影,诊断特异性为28/30(93.3%);有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与无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之间的尿酸盐结晶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尿酸水平增高和血尿酸水平正常的痛风患者,其DSCT尿酸盐结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痛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且可以直观无创地显示患者检测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情况,提示DSCT可应用于痛风病情的监测,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X线平片与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有完整X线和CT资料的确诊病例67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比较.X线平片采用标准颈椎正、侧位加双45°斜位摄片.CT采用仰卧位,从C2/3向下逐一扫描各个椎间盘,层厚2mm,层距2mm.结果:普通X线平片能够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特别是生理曲度的变化及功能活动情况,对颈椎病的初步诊断、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T可以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还可确定椎管狭窄的程度,尤其是后纵韧带骨化和黄韧带肥厚引起的椎管狭窄,对颈椎病的确诊及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重要的意义.结论:X线平片不失为颈椎病诊断的首选方法,CT为进一步确诊提供了良好的手段.但两者之间不能互相替代,有条件的医院应该结合X线平片和CT扫描作出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准确、详细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X线平片与CT诊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X线平片与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有完整X线和CT资料的确诊病例 6 7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比较。X线平片采用标准颈椎正、侧位加双 4 5°斜位摄片。CT采用仰卧位 ,从C2 / 3向下逐一扫描各个椎间盘 ,层厚 2mm ,层距 2mm。结果 :普通X线平片能够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 ,特别是生理曲度的变化及功能活动情况 ,对颈椎病的初步诊断、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T可以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 ,还可确定椎管狭窄的程度 ,尤其是后纵韧带骨化和黄韧带肥厚引起的椎管狭窄 ,对颈椎病的确诊及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重要的意义。结论 :X线平片不失为颈椎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CT为进一步确诊提供了良好的手段。但两者之间不能互相替代 ,有条件的医院应该结合X线平片和CT扫描作出诊断 ,为临床提供更准确、详细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普通X线和CT检查在鼻骨骨折诊断价值上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治钦 《当代医学》2009,15(13):8-10
目的探讨普通X线和CT检查在鼻骨骨折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100例鼻骨骨折患者分别行普通X线和CT检查,由4位放射科医生对影像进行分析。结果100例鼻骨骨折的患者中,CT检查阳性率100%,X线平片只显示了41例患者有鼻骨骨折。结论鼻骨骨折普通X线检查只能作为简单初步的检查,CT检查是鼻骨骨折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8.
X线与CT扫描在诊断支气管结核中的临床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X线与CT在诊断支气管结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表现、X线与CT扫描资料。结果:80例支气管结核中,X线检查显示支气管病变50例,检出率为62.5%;CT扫描显示支气管病变76例,检出率为95.0%,二者检出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128层双源CT冠脉成像X线剂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L  Pan HH  Xu N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7):1923-1925
目的 评价第2代双源CT冠脉成像的3种不同心电采集模式的人体X线吸收剂量及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4至5月间因胸痛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就诊并进行CT冠脉成像的253例患者进行扫描剂量评价,CT扫描仪为128层双源CT扫描机,所有患者扫描前均未使用药物控制心率,根据患者心率将患者分成3组进行扫描:A组:心率≤75次/min,节律规整,采用flash扫描(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采用sequence模式(自适应性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扫描,心率范围>75次/min,节律规整(早搏<5次/min);C组:采用routine模式(回顾性心电编辑螺旋扫描)扫描,心率>75次/min,且心律不齐,早搏≥5次/min.结果 253例冠脉成像中31例因呼吸运动造成图像错层,不能进行诊断,判定为成像失败,能够达到诊断标准冠脉图像共222例,其中A组83例,扫描时实际心率范围:53~81次/min,平均有效吸收X线剂量(ED)为(0.602±0.363)mSv;B组63例,扫描时实际心率范围72~118次/min,节律规整,ED为(1.253±0.804)mSv;C组76例,扫描时实际心率范围34~154次/min,均为节律不齐,ED为(9.039±5.657)mSv.A、B、C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在低心率患者可以减少X线吸收剂量至亚mSv;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可减少高心率患者的X线吸收剂量;心律不齐、房颤患者亦可以获得满意的冠脉图像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heart rate frequency(HRF)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on radiation exposure and image quality in a large cohort of patients undergoing DSCT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 three different electrocardiogram(ECG)pulsing models,to prospectively investigate CT image quality parameters by using different protocols and to calculate the radiation dose estimates for non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performed by DSCT.Methods Over a 1-month period,253 consecutive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and categorized into 3 groups:Group A:low HRF (≤75 beats/min)with normal-minor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mean interbeat difference(IBD),0-3),coronary CT angiography proceeding with prospective ECG-triggered flash spiral scan;Group B:intermediate-hish HRF(>75 beats/min)with normal-minor HRV(IBD,0-4),with prospective ECGtriggered sequence scan;Group C:intermediate-high HRF(>75 beats/min)with moderate-severe HRV (IBD≥5)with retrospective ECG-gated spiral scan.Results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yielded excellent image quality in 87.7%of patients(222/253).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among three groups with different HRF and HRV in image quality and diagnostic performance.Radiation expos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low versus high HRF and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versus normal HRV.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01)was found among the effective doses of group A(mean±standard deviation,0.602±0.363 mSv),group B(1.253±0.804 mSv)and group C(9.039±5.657 mSv).Conclusion The higher temporal resolution of dual-sour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performed with adaptive ECG pulsing results in preserved diagnostic imag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independent of HRF or HRV at the cost of limited dose reduction in arrhythm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不同超声表现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的价值。 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32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与36例其他非痛风性关节病患者的多种超声表现进行比较,评估不同超声表现的诊断意义。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模型的预报能力,并绘制ROC曲线。 结果 32 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与其他非痛风性关节病比较,关节软骨“双边征”,关节液内“暴雪样”回声,肌腱周围强回声这3种超声表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该回归模型对68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与非痛风性关节炎进行预报,预报准确率高达95.59% (65/68)。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0.011(P<0.05),表明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可用于预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结论 关节软骨“双边征”,关节液内“暴雪样”回声,肌腱周围强回声这3种超声表现具有诊断价值,联合后可成为诊断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自新 《黑龙江医学》2010,34(2):128-129
目的分析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方法对我院被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为手足小关节的骨质破坏缺损。结论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为手足小关节发病,但以第1跖趾关节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影像学(CR或DR、CT及MRI)诊断价值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68例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脊柱结核进行分析。结果中心型40例;边缘型16例;韧带下型7例;附件型5例。CR(DR)显示: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55例,椎间隙变窄60例,椎旁梭形软组织密度影22例,脊柱后突畸形31例。CT显示:椎体穿凿样骨质破坏12例,边缘破坏30例,附件破坏12例,椎旁软组织块影46例;MRI显示:椎体呈斑片状或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影38例;椎旁软组织块影38例;椎间隙变窄32例;脊柱后突畸形30例,脊髓水肿12例。结论影像学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对临床治疗、评价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次团注双能量扫描在降低CTU检查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行CTU检查的患者平均分两组,其中试验组(A组)25例,行两次团注对比剂后实质期常规扫描和排泄期双能量扫描;对照组(B组)25例,行全泌尿系平扫及单次团注对比剂后实质期和肾孟期常规扫描。A组的数据在工作站上使用双能量后处理软件获得排泄期的最佳ke V图像,将图像的集合系统分段,测量各段管腔内的CT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B组排泄期图像发送至同一工作站进行相同的测量和CNR计算,同时记录所有病例完成全部检查的有效辐射量((effetive radiation dose,ERD)),比较两组CT值、CNR、ERD的差别。结果分次团注排泄期最佳ke V图像集合系统的均匀度提高,各段CT值均高于常规图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排泄期集合系统各段CNR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团注双能量方法完成全部检查的ERD(平均12.56 m Sv)明显低于常规CTU(平均18.27m 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利用双能量软件中的其他功能为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结论分次团注结合双能量扫描能够有效降低CTU的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痛风清冲剂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脂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服用痛风清冲剂治疗,对照组36例服用别嘌醇片,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4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血尿酸、血沉、CRP及血液流变学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风清冲剂能有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能与其能明显改善患者血脂、血尿酸、血沉、CRP及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和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对功能相关冠脉病变(FRCAL)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5例疑诊冠心病(CAD)患者分别行CCTA和同机SPECT-MPI检查,根据CCTA结果判断冠脉狭窄程度,MPI图像采用17节段5分法分析,于CCTA/MPI融合影像上匹配出心肌血流灌注异常区域与供血冠脉病变情况,评估心肌灌注异常与供血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于15日内行冠脉造影(CAG)诊治,分析CCTA/MPI融合影像诊断FRCAL的价值。结果本组患者中,心肌血流灌注正常7例,轻度、中度、重度灌注异常27例、37例、10例,无灌注4例;共发现灌注异常区87个,其平均血流灌注评分(2.56±0.80)分。87个心肌灌注异常区域中,有12个供血冠脉正常,剩余异常区域平均狭窄率为(66.78±10.25)%,心肌灌注异常越严重,其供血冠脉狭窄程度越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肌血流灌注评分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CAG确诊存在FRCAL66例,以CAG为标准,CCTA/MPI融合影像诊断FRCAL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高达92.42%、84.21%、90.59%,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结论心肌血流灌注异常与冠脉狭窄密切相关,CCTA/MPI融合影像可用于诊断FRCAL,继而可为CAD的精确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S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套叠的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 32例病人的MSCT征象表现为:靶环征、肾形肿块及彗星尾征、双管征、漩涡征。其中小肠-小肠套叠6例,小肠-结肠型套叠10例,结肠-结肠型套叠7例。良性肿瘤10例,恶性病变17例,阑尾炎3例,慢性粘连2例。结论 MS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CT融合成像在鉴别肾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肾肿瘤患者79例的超声、CT影像学资料,并行超声/CT融合成像分析。结果肾恶性肿瘤57例,超声图像上多为低回声或等回声,CDFI显示53例肿瘤内部有彩色血流信号显示,4例肿瘤周围有细条状血流;CT平扫以低密度为主,多数增强扫描示为高增强或等增强。良性肿瘤22例,超声图像上多为高回声,多数CDFI无血流信号显示,仅4例肿瘤周边有细条状血流;CT平扫以低密度为主,多数增强为低增强或等增强。超声/CT融合、CT、超声诊断肾肿瘤准确性(96.20%,84.81%,70.89%)、敏感性(96.49%,85.96%,73.68%)、特异性(95.45%,81.82%,6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CT融合成像技术综合了超声、CT的优势,可提高肾肿瘤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技术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沉积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进行患病关节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照组为10列非痛风患者。采用双能量CT物质分解算法处理图像后,由2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根据关节有无尿酸盐结晶沉积将结果判定为阳性或阴性。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差异及双源双能量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结果:通过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24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共发现223处尿酸盐结晶沉积,而临床四肢体格检查仅能发现88处关节疑有病变,仅占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发现病灶的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未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对痛风疑似患者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结晶沉积的检测中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和无创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脊柱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穿刺活检和临床抗结核治疗有效的4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CT22例,MRI23例,其中15例病人进行了CT、MRI两项检查,2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 45例脊柱结核病变中颈椎2例、胸椎11例、胸腰椎6例、腰椎18、腰骶椎5例和骶椎3例。CT能较好的显示骨质破坏、增生硬化、死骨、椎旁脓肿及钙化等变化;MRI能较好的显示骨髓水肿、椎旁脓肿、椎间盘、椎管及硬膜囊等改变。结论 CT和MRI对脊柱结核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在显示骨质破坏和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MRI在显示早期病变、病变范围、椎管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优势,两种技术综合使用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