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利用MR扩散加权成像监测CO中毒家兔模型急性期脑组织ADC值的变化并与病理对照,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对CO中毒急性期诊断的价值并尝试寻找一种能预测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指标。方法通过静吸法建立家兔CO中毒模型15只,成功13只。行磁共振功能成像(本文主要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动态观察家兔中毒后1h、第3天、第5天、第7天的脑部损伤情况,动态测量兔脑皮层的ADC值,并结合病理结果分别与中毒前ADC值相对照。与此同时,连续观察染毒家兔临床表现60d,并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两组,即出现迟发性脑病组和未出现迟发性脑病组。结果所有染毒成功家兔在染毒后1h兔脑皮层均出现ADC值不同程度下降,平均ADC值与染毒前对照差别有显著性(P〈0.05),部分出现了异常信号;未出现迟发性脑病的家兔组各时间点脑皮层ADC值与染毒前对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现迟发性脑病的家兔组染毒后1h脑皮层ADC值与染毒前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O.05)。病理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一致。结论ADC值对评价急性CO中毒的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可以初步预测CO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MRI影像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O中毒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较常发生的疾病。MRI对CO中毒患者脑部的观察 ,尤其对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MRI影像改变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将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CO中毒迟发性脑病。我院 1992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检查 36 6例C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RI对CO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一年来13例CO中毒性脑病患者三天内的MRI、CT表现及治疗后复查.结果 头部MRI在确定急性CO中毒对脑损害程度、病变部位、病变数目、病灶大小及出现时间上很敏感,脑实质病变,尤其小脑、脑干病灶的检出率均优于CT.MRI检查主要表现为苍白球及脑白质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结论 CO中毒性脑病多表现为基底节苍白球及脑白质变性和坏死、晚期脑萎缩改变,MRI检查对治疗及预后评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烟酸、胞二磷胆碱治疗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DEAGVIP给予烟酸、胞二磷胆碱、高压氧(HBO)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及对症治疗。结果 本组24例痊愈9例,显效8例,进步4例,总有效率87.5%,无效2例、死亡1例,占12.5%。对照组30例痊愈9例,显效7例,进步4例,总有效率66.7%,无效10例,占33.3%。结论 应用烟酸、胞二磷胆碱、高压氧等综合治疗DEAGMP,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与应用高压氧及对症治疗相比较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杰  徐开喜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668-1669
目的:探讨CO中毒的脑部CT和MRI影像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CO中毒患者56例行CT和MRI检查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56例经CT检查32例表现为阳性,Ⅰ型为19例,其中双侧豆状核有16例、单侧3例;Ⅱ型有6例,双侧脑室旁3例,皮髓交界处有1例,单侧左侧脑室旁1例,左侧皮髓交界处1例;Ⅲ型有7例,双侧为5例、单侧为2例。CT检出率为57.1%。MRI检查48例表现为阳性,Ⅰ型28例,其中双侧豆状核为19例,单侧9例;Ⅱ型有8例,双侧脑室旁为4例、单侧为1例,皮髓交界处有3例,双侧为2例、单侧为1例;Ⅲ型为12例,双侧为8例、单侧为4例。MRI检出率为85.7%,T_2WI和T_2FLAIR像呈高信号,T_2FLAIR像更易发现病灶。结论:MRI检查CO中毒脑部改变的诊断比CT诊断发现病变早及准确性高,特别在T_2 FIAIR像更容易发现病灶,早期诊断,对临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CO中毒迟发脑病 (ACMPDE)患者 9例 ,全部给予静脉滴注烟酸治疗 ,并与未用烟酸治疗的 14例ACMPDE患者对比。结果有效率烟酸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两组无效例数对照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果提示烟酸是目前治疗ACMPDE的有效手段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柳宇祥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57-157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CT、MRI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颅脑CT及MRI诊断、顸后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患者临床表现以精神意识障碍和锥体外系神经损害最为突出。MRI阳性检出率82.1%,CT阳性检出率43.2%,MRI敏感性明显高于CT。结论:患者预后与年龄、中毒后昏迷时间的长短,CT、MRI表现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有关系。MRI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脑损伤的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低场强MRI对CO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31例CO中毒性脑病患者的MRI表现. 结果低场强MRI在确定急性CO中毒对脑损害程度、病变部位、病变出现时间上均很敏感,脑实质病变,尤其小脑、脑干病灶的检出率较高.MRI检查主要表现为神经核团(尤其是苍白球)及脑白质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本组31例患者中,MRI表现阴性者5例,仅发生于神经核团改变的有16例,神经核团改变合并广泛脑白质变性的有7例,广泛脑白质变性的有2例,脑干、小脑改变的1例.结论 CO中毒性脑病多表现为神经核团及脑白质变性和坏死改变,低场强MRI能敏感发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CO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与其他中毒性脑病MRI表现没有明显的特异性,需认真分析MRI表现和密切结合临床病史,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患者头颅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2月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文献,提取头颅影像学特点,建立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纳入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患者87例,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多见(54/87,62.07%),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行走不稳、意识障碍、偏身扭转、全身乏力、球麻痹等,头颅影像主要表现:双侧小脑和/或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病变,随中毒剂量增加,累及部位增多(如脑干、脑叶)。意识障碍多与双侧基底节区受累有关。头颅MRI表现为:对称性T1低信号、T2高信号,DWI高信号或等信号,ADC低信号或高信号。结论 山豆根中毒性脑病影像学以双侧小脑、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病变为特征,可累及脑干、脑叶,累及部位越多临床症状越重。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功能障碍,患者多因急性中毒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而再发脑损害.为提醒人们对急性中毒期治疗的重视,降低其发生.现将我科1993年1月~1994年2月收治的16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27例DEACMP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对127例患者所得MSCT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其MSCT影像学特征,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了解DEACMP患者临床表现.结果 在本研究127例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颅脑CT及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KI)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188例,所有患者均于一氧化碳中毒7d内接受颅脑CT、DKI检查.记录188例患者颅脑CT表现及DKI扫描不同ROI(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半卵圆中心前部、半卵圆中心后部、胼胝体膝...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驱虫药脑病的临床特点和MRI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2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0例驱虫药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脑脊液、脑电图、CT及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总结该组患者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比较CT与MRI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驱虫药脑病的MRI表现大多类似脱髓鞘病变或散发性脑炎,MIR检查的诊断率与CT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泼尼龙冲击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结论 MRI检查对驱虫药脑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治疗驱虫药脑病有很好的疗效,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超声(US)、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定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诊的80例HIE患儿,按照程度不同分为轻度(28例)、中度(30例)、重度(22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新生儿,均行MRI、US检查.观察MRI、US两种影像学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总结46例垂体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垂体瘤在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肿瘤类型、大小与形态等方面的特点。并对垂体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微腺瘤及大腺瘤的CT平扫、增强扫描及MRI平扫与增强扫描特点。结果垂体瘤患者以女性居多,且女性患者发病年龄明显小于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以头晕、呕吐、视力模糊或下降、溢乳、闭经、月经紊乱等为主,微腺瘤多无症状。垂体瘤各类型中以催乳素瘤、混合瘤、ACTH腺瘤较为常见。微腺瘤平扫检出难度大,多呈等密度或低密度病灶,增强早期垂体腺中呈局限性低密度区,边界清晰;大腺瘤CT平扫可见鞍上池肿物,包膜完整、边界清晰,呈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区。微腺瘤与大腺瘤的平扫TI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呈局限性低密度区,边界清晰。结论垂体瘤具有一定临床特点,多发于女性育龄期,以大腺瘤较多见,患者多可见头晕、呕吐、视力模糊或下降、溢乳、闭经、月经紊乱等症状。垂体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对坏死、囊变、出血的显示良好,作为垂体瘤临床检查手段具有较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的MRI征象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胆红素脑病脑损伤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胆红素脑病脑损伤患儿MRI、CT图像,观察其MRI征象,并比较MRI及CT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的诊断效能及诊断价值。结果 76例胆红素脑病脑损伤患儿中,2例未见MRI图像异常,74例患儿的MRI图像出现异常,其中24例患儿出现双侧苍白球、底丘脑出现点状或对称性高信号,DWI序列双侧基底节区、丘脑为出现明显异常信号改变;30例患儿出现T2-FLAIR稍高信号;18例患儿出现T2WI等信号,仅2例患儿中脑、桥脑、延髓出现T1WI高信号;MRI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的特异度、准确性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的灵敏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ROC曲线分析,MRI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的AUC为0.934,大于CT(0.844,P<0.05)。结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具有典型的MRI征象,且MRI对其具有较高的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 0 .8mg静注 ,每小时 1次 ,直到清醒或用药至 48小时为止。结果 中重度中毒患者治疗组平均促醒时间分别为 1.5± 0 .3和 9.2± 2 .6小时 ,低于对照组的 3 .6± 0 .8和 12 .8± 4.1小时 (P <0 .0 5~ 0 .0 1)。结论 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线粒体脑肌病(ME)的临床特征和MRI影像诊断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5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确诊的18例ME患者,通过脑电图、肌电图、血液生化检测和影像观察等手段回顾性分析ME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一步探讨MRI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该18例ME患者脑电图检测出现16例异常,5例轻度,7例中度,4例重度;肌电图观有15例出现肌源性损伤和(或)神经源性损伤;血液生化检测显示14例LA异常较高,部分患者伴有CPK、LDH异常升高表达;肌活检显示12例出现RRF和线粒体异常增多或结构异常。MRI影像显示16例信号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表达;16例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大脑皮质和深部脑灰质部,仅少数患者脑干和白质部位可见受累;有15例显示有脑萎缩(大小脑)症状。结论 ME临床症状主要为癫痫、智力障碍和肢体运动受限等,临床常规检测手段中多表现为脑电图异常,肌电图肌源性和(或)神经源性损伤,肌活检RRF核线粒体增多或结构异常、血液生化检测LA异常较高,部分患者CPK、LDH异常升高表达等临床特征;MRI影像具有一定的信号强弱表达特征,且对显示病变部位和脑萎缩等效果较好,临床中可结合ME的MRI影像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有效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CT及MRI影像学表现,为该病临床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8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经分析发现,4例患者MRI影像表现为:双侧顶枕叶基本对称分布,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T2FLAIR呈现为高信号。而DWI则主要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患者临床CT表现:其双侧大脑后循环供血区表现为斑片状、低密度区。结论临床应用MRI及CT检查可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MRI影像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基准,总结患者临床特点及良性与恶性肿瘤MRI影像表现的差异。结果 116例患者中,14例为良性、29例为潜在恶性、73例为恶性。CD117阳性表达为98.3%、CD34阳性表达率为59.0%。14例良性病灶平扫示信号均匀22例,73例恶性患者信号不均,潜在恶性患者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良性多为均匀中等强化,恶性为不均匀强化。结论 GIST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患者多出现腹部胀痛不适、呕血与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良性瘤病理表现为少见囊性变、出血、坏死,难见核分裂象;潜在恶性瘤可见囊性变或出血,但无肿瘤性坏死;恶性瘤可见囊性变、出血外、肿瘤性坏死,部分肌层浸润、血管浸润,核分裂象多在10个/50HPF以上。良性瘤的MRI平扫多为均匀信号;恶性为不均匀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