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HRCT结合PET-CT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中诊断性高分辨CT(HRCT)扫描与18F-FDG PET/CT相结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03~2007-07的20例肿瘤病人(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0±6.2岁),在PET/CT显像发现有SPN后,均加做高分辨CT(HRCT)扫描。结果:20例SPN病人FDG PET/CT+HRCT与单纯FDG PET/CT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7%、90%、88%VS80%、72%、77%。结论:HRCT扫描在肺孤立结节18F-FDG PET/CT显像中可以弥补常规PET/CT检查中的某些不足,达到优势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ET/CT鉴别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3月-7月接受PET/CT检查的SPN患者,收集患者的病理和PET/CT检查结果,了解良恶性SPN的高发征象,尝试分析可行的PET/CT诊断流程。结果:19例患者同时接受PET/CT检查和病理活检,中位年龄59岁(35~73岁)。所评估的临床特征和PET/CT图像征象中,仅最短径(t=2.419,P=0.029)和有无分叶(χ~2=6.378,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ET相关参数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PET/CT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时,PET图像(SUVmax≥2.5)并非可靠的诊断依据,仍需结合CT图像加以甄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NSE)在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发现肺结节的60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19)和恶性组(n=41)。两组患者均行HRCT检查及血清CEA、NSE水平检测,并以SPN为状态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RCT征象及血清CEA、NSE鉴别诊断SPN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分叶征、毛刺征发生率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血清CEA、NSE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HRCT分叶征、毛刺征征象联合血清CEA、NSE鉴别诊断SP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值=0.896),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90%、89.50%。结论肺癌患者HRCT征象多表现为分叶征及毛刺征,且血清CEA、NSE水平异常升高,HRCT联合血清CEA、NSE检测对良恶性SPN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PET/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NSE、CEA、CA125)测定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SPN的80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10d内完成;F-FDG PET/CT扫描检查和肿瘤标志物(NSE、CEA、CA125)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ET/CT、肿瘤标志物组合(简称TM)以及PET/CT联合TM三种方式鉴别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证实,所有80例SPN患者中,肺癌57例,良性结节2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分组,结果显示恶性SP.N患者血清NSE、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SPN组(P<005),CA125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NSE、CEA高于临界值的.病例数在恶性SPN组比例明显高于良性SPN组(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PET/CT鉴别SPN良恶性的最佳临界值为26,PET/CT、TM以及PET/CT联.合TM鉴.别SP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0752和0892,联合诊断方式.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PET/CT,TM单项诊断(P<005),PET/C.T与TM单项诊断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组合检测能提高对SPN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钟卿 《吉林医学》2014,(12):2620-2620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采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2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进行诊断。结果:对SPN病理诊断结果和MSCT增强扫描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良恶性肺结节增强扫描后CT值比较发现,良性结节进行增强扫描后与平扫CT值无明显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进行增强扫描后与平扫CT值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对SPN进行鉴别诊断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007标记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融合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PET/CT)、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18F-PSMA-1007 PET/CT及18F-FDG PET/CT显像检查。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种方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骨转移灶的诊断阈值和诊断效能的差异;采用加权Kappa检验分析两位医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0例患者阳性病灶共215个,前列腺癌原发病灶30个、骨转移灶185个。18F-PSMA-1007和18F-FDG PET/CT显像前列腺癌原发病灶、骨转移灶SUVmax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96和0.81、0.93。18F-PSMA-10...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Meta分析和间接比较方法评价PET/CT和CT在宫颈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1966-2013.7)、Web of Science (1980-2013.7)、The Cochrane Library (2013.6)、Embase (1974-2013.7)、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13.7)、万方数据库(1990-2013.7)、中国知网数据库(1994-2013.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3.7),并辅以手工检索,获取PET/CT诊断宫颈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文献.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地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依据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估(QUADAS)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用Meta-Disc 1.4和Statal2.0软件对PET/CT诊断宫颈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SEN)、特异性(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值比(DOR)进行合并分析和间接比较,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间接比较结果计算相对诊断比值比(RDOR)等.结果 检索获得1 006条记录,最终纳入27篇文献,共44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PET/CT诊断宫颈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SEN合并为0.70 (95%CI 0.65~0.74),SPE合并为0.96 (95%CI 0.95~0.96),DOR为24.53 (95%CI 10.83~55.57),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5;CT诊断宫颈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SEN合并为0.65 (95%CI 0.57~0.73),SPE合并为0.87 (95%CI 0.84~0.90),DOR为12.59 (95%CI 8.36~18.95),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0.间接比较结果显示PET/CT与CT的RDOR值为1.95 (95%CI 0.69~5.50).结论 PET/CT较CT诊断宫颈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准确性高,可作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18F-FDG PET/CT显像对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05年8月-2009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患者30例。分别记录其形态学表现及放射性分布,同时测量其最大SUV值(SUVmax),并分析PET、PET/CT和HRCT三者的确诊率。结果 PET显示3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病例中有19例SUVmax≥2.5,呈阳性改变,占63%。5例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另外还有3例为混合性结节(实变结节周围伴有磨玻璃影),22例为实变结节。HRCT显示这类病灶多位于双肺上叶,大多位于肺野外围胸膜下,病灶呈小斑片状或结节状,形态不规则,有分叶征22例,毛刺征15例,胸膜凹陷征21例,空泡征4例。PET、PET/CT和HRCT三者的确诊率分别为36.67%、93.33%和93.33%。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SUVmax值对判断病变的良恶性价值有限,对病变活性程度可作一般性参考。在诊断时应充分发挥PET/CT影像与功能融合的作用,多从影像学角度进行判断(特别是HRCT的BAC征象),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ET/CT联合MSCT的多平面重建(MPR)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43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和MS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18F-FDG 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分析法判断良恶性,MSCT的MPR则根据病灶形态学特征判断良恶性,所得18F-FDG PET/CT结果、18F-FDG PET/CT联合MSCT的MPR的结果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结果 43例SPN中病理及随访证实26例恶性,17例良性.26例恶性SPN中PET/CT显像阳性23例,阴性3例;17例良性SPN中,PET/CT显像阳性7例,阴性10例.18F-FDG PET/CT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为 88.5%,特异性为58.9%,准确性为76.8%;联合MSCT的MPR,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为 96.2%,特异性为 76.5%,准确性为88.4%.结论 18F-FDG PET/CT联合MSCT的MPR可以提高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形态学特征评分联合能谱CT参数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经病理结果证实的46例SP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结节组与良性结节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能谱CT检查,经专业工作站分析图像并显示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同时对病灶行能谱分析,有效结合其形态学特征及能谱参数,评价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恶性结节组形态学特征主观评分、综合评分分别为(4.23±0.12)分、(4.14±0.21)分,分别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的(2.07±0.21)分、(2.41±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形态学特征评分结合能谱分析结果:方案一对SPN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4%/91.7%/96.0%,方案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9%、88.9%、94.0%,方案三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2%、80.6%、88.0%。结论 形态学特征评分联合能谱CT参数诊断SPN有重要价值,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定量CT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诊断价值进行meta分析。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诊断meta分析的相关原则,对PubMed、Google学术、中国知网、百度学术中定量CT诊断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时间与语言不限。对筛选出的文献分别进行双变量混合效应及层次综合受试者工作曲线模型分析,并对其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13篇文献,15组研究,两种分析方法均表明纳入文献的总敏感性为0.84(95% CI: 0.68~0.93),总特异性为0.78(95% CI: 0.66~0.87),S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5% CI: 0.84~0.90),表明该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定量CT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在疾病的确诊中尚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CT,HRCT)联合^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及必要性。方法:对经组织学或治疗随访结果证实的86例肺结节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的同时,进行同机HRCT扫描,分析比较^18F—FDGPET/CT检查结果和^18F—FDGPET/CT结合HRCT的检查结果。结果:86例患者的诊断中,^18F—FDGPET/CT检查对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1.5%、70.4%和84.9%,而^18F—FDGPET/CT显像结合HR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6.5%、86.2%和93.0%。结论:^18F—FDGPET/CT加扫HRCT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联合18F-氟脱氧胸苷(18F-FLT)PET/CT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肺部单发结节病人行18F—FDG及18F—FLT双显像剂PET/CT显像,以病理结果和随访半年以上的临床结果为最终诊断,通过SUVmax半定量法、FLT/FDG比值法等研究两种显像剂PET/CT显像对单发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人选的单发肺结节患者15例,其中6例为恶性肿瘤,9例为良性病变。18F—FIJTPET显像中病灶的SUVmax值明显低于18F—FDG显像,但是恶性病变的SUVmax值无论18F—FDG还是18F—FLT其SUVmax值均大于良性病变,18F—FDGSUV值法诊断的准确性为66.7%,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3.3%、55.6%。18F—FLT SUV值法的准确性为66.7%,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66.7%。FLT/FDG比值法准确性为80%,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6.7%、88.9%。结论18F—FLT作为反映细胞增殖特性的新型PET/CT显像剂对肺结节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当”F—FDG、18F—FLT联合使用时,可以提高肺部单发结节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和增强MSCT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时间截止2015年3月。查找有关PET/CT及增强MSCT对胰腺癌的诊断性试验。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括506例患者。以手术或组织活检病理、临床及其他影像随访为金标准,PET/CT和增强CT诊断胰腺癌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S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3[95%CI(0.89,0.95)]、0.76[95%CI(0.67,0.83)]、0.9149和0.80[95%CI(0.75,0.84)]、0.66[95%CI(0.57,0.75)]、0.8159;PET/CT结合增强CT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S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8[95%CI(0.94,0.99)]、0.90[95%CI(0.81,0.96)]、0.9873。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较增强MSCT高,特异度无显著差异,但将二者结合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内性质不同且为孤立性结节(SPN)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2006年11月间经手术证实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的病例83例,所有病例术前行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其中51例行增强扫描;统计其CT诊断与穿刺或手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83个结节中,恶性结节36例;其中支气管肺癌28例,类癌3例,孤立性转移瘤5例。良性结节47例;其中炎性结节19例,结核球13例,错构瘤7例,血管性病变2例,支气管囊肿4例,盘状肺不张和脂肪瘤各1例。单纯普通CT扫描的良恶性诊断符合率为70%(58例),而普通CT扫描加HRCT和(或)增强扫描的诊断符合率为90%(75例)。结论对于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检查手段极其重要,在普通CT扫描的基础上,结合增强扫描及HRCT表现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做出正确率较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肺部超声(LUS)与高分辨率CT(HRCT)诊断间质性肺疾病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诊断的间质性肺病(ILD)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接受双侧LUS检查和HRCT扫描。LUS和HRCT的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周。记录胸膜和肺实质声像图,观察B线条数,胸膜线厚度,胸膜线是否规则,胸膜下有无实变区,胸腔有无积液。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LUS及HRCT诊断ILD的敏感性。结果 30例ILD患者中,LUS假阴性者4例(13.3%),HRCT假阴性者3例(10%),两者均未发现假阳性病例,所有患者均为ILD,因此无法对检查的特异性作统计。以临床诊断ILD为金标准,LUS与HRCT诊断ILD的敏感性分别为0.87 (0.69~0.96)、0.90 (0.73~0.98),两者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US在诊断ILD时敏感性不逊于HRCT,考虑到其安全性、成本低、携带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LUS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替代HRCT筛查ILD的影像学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并分析18F-FDG PET/CT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5例卵巢癌患者,对患者进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并与单纯CT检查结果对比,统计并分析18F-FDG PET/CT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两种方法检测时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CT检测时准确性为71.12%,PET/CT检测时准确性为84.45%,明显高于单纯CT检测(χ2=3.8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ET/CT诊断两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无复发组患者准确性、ROC AUC分别为80.23、0.83,复发组患者准确性、ROC AUC分别为92.23、0.96,明显高于无复发组患者(χ2=4.87、5.6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18F-FDG PET/CT对于腹膜转移的微小癌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结论 PET/CT显像较单纯CT检查能更准确的对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病灶进行判定,为临床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与PET/CT结合对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8例和结核球22例,均行PET/CT显像和HRCT检查,HRCT根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判断良恶性,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良恶性,统计单纯PET/CT诊断和HRCT与PET/CT结合诊断结果。结果单纯PET/CT正确诊断肺癌36例和结核球14例。2例肺癌PET/CT显像为阴性,其中1例经HRCT和PET/CT联合诊断为恶性;8例结核球PET/CT显像为阳性,其中7例经HRCT和PET/CT联合确诊。单纯PET/CT诊断和联合诊断对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鉴别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74%、63.64%、83.33%和97.37%、95.45%、96.67%。结论HRCT与PET/CT结合能大大降低孤立性结核球诊断的假阳性率,明显提高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鉴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李向阳  张冠山 《黑龙江医学》2009,33(11):840-842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SPN的影像表现,所有病例均有常规CT和高分辨率CT(HRCT)资料。结果本组28例SPN的界面影像表现及统计结果,肺癌9例,结核球5例,炎性假瘤2例,腺瘤1例。经抗炎治疗后,病变消失4例,诊断为良性肿瘤。随访2年以上病变无变化的7例。结论界面影像在不同性质的SPN中出现率不同,对肺部孤立性结节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