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华 《中外医疗》2012,31(17):164+166-164,166
目的分析肾癌的超声和CT诊断价值。方法7例肾癌均行超声和CT增强前后检查。结合病理改变分析影像表现。结果声像学显示肾实质团块状低回声4例、混合性回声2例、小肾癌1例呈高回声。CT平扫4例为低密度、2例呈高低混杂密度、1例表现高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7例均明显强化,其中5例见周边强化,2例为均匀强化;于肾实质期和排泄期强化显著减低呈速升速降改变。结论超声和CT现已成为’肾癌的主要诊断方法,CT的定性诊断颇准确。  相似文献   

2.
余河  陈涛 《医学争鸣》2006,27(19):1818-1819
1临床资料 我院1999/2005年手术病理确诊为肾癌78(男66,女12)例,年龄12~82(平均53.4)岁,根治性肾切除术67例,单纯性肾切除术9例,肿瘤切除术2例,肿瘤〈3cm 22例(28.2%),其余肿瘤在3.0~11.9cm,采用GE Vivid 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4.0MHz.CT使用somatom AR/SP螺旋扫描仪,超声常规检查肾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腹腔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笔者回顾性分析了45例腹腔转移肿瘤的CT扫描,结合文献报到,提出腹腔转称性肿瘤的CT表现:(1)腹水;(2)壁层腹膜增厚和强化;(3)大网膜及肠系膜污垢状、结节状、饼状改变,肠系膜血管边缘毛糙;(4)腹腔内多囊或单囊性占位改变;(5)肠系膜血管周围软组织肿块影;(6)小肠系膜叶增厚、局限性肠壁增厚.并指出, CT是发现腹腔转移性肿瘤的重要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对肾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例典型肾静脉血栓的CT表现。结果肾静脉血栓的动态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除能直接清晰显示肾静脉血栓的形态和部位外,尚能显示其间接征象,即整个肾脏的形态增大,皮髓质交界相明显延迟。结论动态增强CT对静脉血栓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假性肿瘤的CT表现及其与肾癌、肾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分析肾假性肿瘤的成因以及误诊因素。方法:对23例肾肿块患者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观察其类似肾肿瘤的肿块性病变的CT特征。13例行肿块切除,其中炎性假瘤5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2例,脂肪瘤样增生1例,纤维血管脂肪瘤样增生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肉芽肿性炎1例,肾盂血肿2例。另10例尿脱落细胞阴性,经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确诊或经治疗后观察病变明显好转。结果:大多数炎性或增殖性病变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与正常肾实质的分界多不清楚,密度不均,可合并有钙化、脂肪等成分。增强后实性部分轻到中度强化,其中有囊变区:病灶周同可见多发条索状浸润影,以及肾周筋膜受累征象。血肿及动脉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略高密度肿块。动脉瘤明显强化,其增强的方式、程度与腹主动脉相同;急性血肿可有轻度强化。结论:CT对肾假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 ,探讨CT在甲状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5例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 ,其中甲状腺腺瘤 7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 3例 ,各种恶性肿瘤 15例。结果 :腺瘤平扫时边界清晰 ,增强扫描 5例显示完整强化环 ;2例表现为结节样强化 ;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局限 ,表现为多发或单发囊性低密度影 ,边缘光滑 ,可见到完整或不完整的囊壁。恶性甲状腺肿瘤平扫时成等或混杂密度 ,边界不清 ,增强扫描强化不均 ,并向邻近组织侵犯。结论 :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的要点.结果:41例肿瘤中,皮质腺瘤17例,3例大于3cm,其余均小于3 cm,全部CT值小于20 Hu.皮质腺癌3例,为大于8 cm的肿物,密度不均.转移癌5例,2例双侧,3例单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嗜铬细胞瘤8例,除1例小于3 cm外,其余均大于3.5 cm,且密度不均.髓脂瘤3例,为边缘光滑的肿块,内见脂肪密度影.囊肿2例,边缘光滑的液性密度影.神经节细胞瘤1例,巨大软组织肿块内见多发钙化.神经母细胞瘤2例,实性肿物内见钙化.神经节母细胞瘤1例,囊实混合性肿物,可见钙化.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各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8.
曾志文 《吉林医学》2010,31(31):5581-5582
目的:分析颈部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50例颈部肿瘤的CT扫描资料,分析病变发生部位,平扫及增强CT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38例,表现为结节状或软组织块影,后者常伴中央坏死;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表现为两侧颈部融合成块的淋巴结,无明显坏死区;颈部神经纤维瘤2例,表现为颈动脉鞘后境界较清晰的软组织块影,密度略低于肌肉组织,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中央无坏死区。结论:CT在颈部肿瘤定位、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与CT成像诊断肾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1例肾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及CT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分别对超声与CT成像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结果经病理结果显示,81例肾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中,恶性34例,良性47例;CT成像诊断恶性35例,其中经病理确诊的30例,良性46例,经病理确诊42例;超声诊断恶性37例,经病理确诊27例,良性44例,病理确诊37例。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41%(27/34)、79.01%(64/81)、78.72%(37/47)、72.97(27/37)和84.09(37/44),CT成像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4%(30/34)、88.89%(72/81)、89.36%(42/47)、85.71%(30/35)和91.30%(42/46);超声诊断和CT成像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成像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诊断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0.05)。结论 CT成像与超声检查诊断肾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均有较高准确性,CT成像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较高,超声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较高,因此临床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0.
CT灌注成像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CT灌注成像(CTPI)是一种功能成像,能反映肿瘤解剖学特征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在微循环水平上反映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上被广泛用来鉴别良、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或转移灶,指导肿瘤分期或分级,评价肿瘤治疗的疗效等.应用领域涉及颅脑、甲状腺、唾液腺、乳腺、肺、肝、食管、肾、结直肠等多个器官的肿瘤.文中就CT灌注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肾脏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肾脏占位病变患者98例,其中以肾脏良性病变患者38例为良性组,肾脏恶性病变患者60例为恶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DWI及CT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对良恶性病灶的检出率,以及对不同类型疾病诊断符合率。结果 DWI检测诊断准确性高于CT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测方式对良恶性病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对不同类型疾病诊断总符合率高于CT(P>0.05)。结论 DWI检测肾脏占位病变准确率高于CT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GIST患者的病例资料及CT影像学资料,观察CT影像学表现。结果 34例患者中,极低危险度3例,低危险度9例,中等危险度7例,高危险度15例。极低、低危险度肿瘤好发于胃部、肿瘤最大径5cm,内生型为主,形态规则,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均匀强化;而中、高危险度可发生于任何部位、肿瘤最大径多5cm,以外生型为主,形态不规则,少数存在远处转移,增强扫描显示不明显强化、不均匀强化。结论 128层螺旋CT诊断GIST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对判断疾病危险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GIST的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28例注射静脉对比剂后行增强扫描;5例胃双重造影及全消化道钡餐;7例内镜检查;19例超声检查。结果:本组34例病例中67.6%(23/34)经诊断为恶性,29.4%(10/34)为良性,2.9%(1/34)诊断为交界性。CT主要表现为:88.2%(30/34)为实性肿块,其中26.6%(8/30)为均匀密度,73.3%(22/30)为不均匀密度;11.8%(4/30)为囊性肿块,直径3-20cm,其中50%(2/4)可见坏死液化灶;34例肿块中55.9%(19/34)与邻近结构有明显的粘连或直接侵犯周围组织,其中10.5%(2/19)肿块边缘可见条带状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与明显强化。本组病例肝转移5.9%(2/34),腹膜转移2.9%(1/34),膀胱转移2.9%(1/34)。结论:CT检查可定位诊断,并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腭部肿瘤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腭部肿瘤的CT表现,包括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强化特点等,其中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11例,均行MPR技术作冠状面、矢状面重组,多方位、多窗位观察分析病变。结果 7例腭部良性肿瘤表现为卵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轻中度均匀强化,边界清楚,3例伴有邻近骨质压迫吸收;11例腭部恶性肿瘤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6例伴有邻近骨质不规则破坏、邻近结构受侵,5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结论多层螺旋CT能立体显示病变,对腭部肿瘤作出准确定位诊断、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以及恶性肿瘤侵犯范围的判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腮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腮腺肿瘤的CT表现和病理结果。结果腮腺混合瘤10例(共18个病灶),黏液表皮样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瘤1例。结论 CT征象可以为腮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位于浅叶、边界清楚、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腮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反之,多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2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肾肿瘤的尿路造影,超声和CT表现,讨论了恶性肾肿瘤的一些诊断问题。作者认为单纯使用常规排泄性尿路造影对于显示肾恶性肿瘤明显低于超声和CT,综合应用影像学技术可显著提高恶性肾肿瘤的诊断率。CT对于诊断病变,确定病变性质,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对胰腺内分泌肿瘤(PETs)的诊断及分级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的DWI检查结果,在ADC图上测量肿瘤的ADC值,分析胰腺不同组织之间ADC值结果。结果 21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中,11例位于胰体尾部,8例位于胰头颈部,2例为多发病灶;17例为高分化内分泌肿瘤(G1);4例伴肝或淋巴结转移,病理证实为中分化内分泌肿瘤(G2)。MR-DWI上均扩散受限呈高信号,其中3例中分化内分泌肿瘤(G2)呈明显高信号,测得正常胰腺、PET(G1)和PET(G2)的ADC值分别为(1.321±0.049)×10-3mm2/s、(1.135±0.059)×10-3mm2/s、(0.987±0.064)×10-3mm2/s,且正常胰腺、PET(G1)和PET(G2)的ADC值两两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内分泌肿瘤在DWI上扩散受限呈高信号,且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分级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及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行CT平扫+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及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CT表现,重点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平扫及强化CT值及强化方式、边界及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有无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 5例胃NET病灶主体位于胃体4例,位于胃窦1例,其中4例位于胃小弯侧,2例十二指肠NET病灶主体位于十二指肠降段1例,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1例。病灶长径在1.5-13.2cm之间,CT平扫病灶多(6例)表现为胃肠道内边界光整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及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平均CT值分别35HU,77HU,91HU。胃部及十二指肠内分泌肿瘤强化方式为渐近性强化。结论胃及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比较典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断层扫描(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8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CT薄层扫描及颈部彩超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联合CT、彩超与单一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98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确诊为TC的患者有82例;CT对乳头状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彩超(χ2=3.521,P0.05)。CT对甲状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27.3%,70.7%和56.25%;彩超对甲状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3%,21.2%,54.8%和62.5%;CT联合彩超对甲状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68.4%,92.7%和81.25%。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进行诊断较单一方法更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与小肾癌(SRCC)的CT鉴别诊断征象,以提高少脂肪RAML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少脂肪RAML及34例SRCC的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资料,对各项CT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灶的单发及多发、与肾皮质的交角、钙化以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等4项CT观察指标在少脂肪RAML与SRCC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的单发或多发、与肾皮质的交角、钙化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