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中晚期肝癌的超声造影与CT影像诊断及超声造影评估介入治疗疗效的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82例疑似中晚期肝癌患者,共计105个病灶。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与CT检查,并与病理诊断结果 进行比较,评估两种检查方式诊断价值。在肝动脉灌注导管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1个月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中晚期肝癌准确率为86.67%,与病理诊断结果Kappa值为Kappa=0.644,P<0.001;CT诊断中晚期肝癌准确率为86.67%,与病理诊断结果Kappa值为Kappa=0.654,P<0.001;两种方式联合诊断中晚期肝癌准确率为90.48%,与病理诊断结果Kappa值为Kappa=0.746,P<0.001;两者联合评估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105个病灶中的82例恶性病灶,经介入治疗后采用DSA检查存在52个病灶残留(阳性),25个病灶完全灭活(阴性),5个病灶无法准确判断;超声造影检查存在51个病灶残留(阳性),27个病灶完全灭活(阴性),4个病灶尚未确定,超声造影诊断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评估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近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的收治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的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患者术后均进行了CT平扫及增强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增强扫描在评估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近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结果DSA共检出59个病灶,CT平扫共检出病灶41个(69.49%),CT增强共检出病灶58个(98.30%),CT增强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但与DSA检查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对≥3cm、3cm大小的病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4.44%、97.56%,明显高于CT平扫(P0.05);CT增强对病灶供血动脉来源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CT增强对合并门静脉癌栓诊断灵敏度为70.83%,明显高于CT平扫70.83%(P0.05);CT检查显示碘油沉积类型:完全型9个,缺损型22个,稀疏型11个,新发病灶17个。结论 CT增强扫描能有效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后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超声造影(CEUS)观察原发性肿瘤(HCC)行栓塞化疗术微循环改变,评估其对介入治疗及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32个病灶)接受TACE治疗,比较术后半年内CEU、CT、DSA结果,分析32个病灶残留/复发的情况、复发时间及原因.结果 32个病灶中,15个病灶三项检查均提示肿瘤灭活完全,无残留血供,17个病灶有残留/复发.CEUS检出19个阳性病灶,CT检出14个阳性病灶.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分别CEU100%,86.67%; CT82.7%,82.24%.结论 CEUS较CT更敏感、直观地观测肿瘤微循环,可作为早期复发评估的可靠方法,并为后续序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微波消融术后活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1例,全部患者微波消融术前和术后均接受多模态MRI检查[常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多期增强扫描]和微波消融术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合甲胎蛋白(AFP)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态MRI诊断HBV相关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后活性病灶的检出率,使用Kappa检验分析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与DSA相比,DWI检出活性病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78.多期增强扫描检出活性病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11.两者联合检出活性病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77.结论 多期增强联合DWI的多模态MRI扫描与DSA检出活性病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作为判断微波消融治疗后肝脏残存活性病灶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TACE治疗,术后4-6周行DWI检查及CT增强扫描,以术后再次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肿瘤染色结果为标准,分析DWI、CT增强扫描及两者联合对患者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评估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TACE术后MRI或CT复查发现病灶95个,DSA证实病灶阳性77个,阴性18个。以DSA结果为金标准,DWI联合CT增强扫描敏感度100.0%,特异度94.4%,准确度98.9%,CT增强扫描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4%、88.9%、85.3%。结论 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检出率比DWI或CT增强扫描高,可作为肝癌患者TACE治疗效果评估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5例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残癌的磁共振(MRI)表现,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比,了解MRI对残癌的检出价值。方法25例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的患者,TACE治疗后4~6周常规行MRI平扫及腹部三维容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MRI检查后1~3天行DSA造影。结果初次TACE后,25例患者中,24例患者的41个残癌病灶被检出,MRI和DSA分别检出39个,其中21例患者的37个病灶MRI与DSA检出相符(37/41);另外4个病灶,DSA发现位于原发灶中心2个,而MRI未发现。MRI发现位于肝脏边缘2个,而DSA未发现。结论MRI是肝癌TACE术后了解残癌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在肝癌射频消融术随访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行RFA治疗的HCC患者73例,术后均采用CEUS和CECT检查随访2年,观察组病灶残余及复发情况,并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结果 73例患者73个病灶中完全灭活59个(80.82%),检出病灶中3个为残余(4.11%),11个为复发(15.07%);CECT检查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4.92%,阳性预测值为80.00%,一致性Kappa值为0.785;CEUS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96.61%,准确率为91.78%,一致性Kappa值为0.720;McNemar检验显示CEUS和CECT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任意一种检查方法阳性为阳性,CEUS和CECT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95.08%,准确率为94.52%,一致性Kappa值为0.813。结论 CEUS和CECT检查用于HCC病灶RGA治疗效果评估均具有较高价值,且两者间无明显差异,联合应用则可进一步提升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16层螺旋CT与1.5T MRI扫描法诊断小肝癌的效果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回顾性病理分析和临床随访的64例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并依据检查手段分为CT组(32例)和MRI组(32例),影像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为对比依据.结果 检查CT组32例41个病灶,MRI组32例38个病灶,小肝癌病灶检出率CT与MRI平扫分别为75.0%和93.4%,差异有显著性(P<0.01),增强扫描分别达到了97.2%和98.3%,MRI组略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RI平扫对小肝癌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增强扫描可提高两者检出率,且增强CT和MRI扫描可以更清楚显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优于平扫.CT与MRI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增强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声(US)、CT、MRI评估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TACE治疗后1~3周行US、CT、MRI检查,且再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的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探讨US、CT、MRI对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结果 DSA共检出肿瘤病灶61个,其中活性肿瘤病灶20个。US对活性肿瘤病灶的检出率约为45.00%,CI对活性肿瘤病灶的检出率约为70.00%,MRI对活性肿瘤病灶的检出率约为85.00%,US+CT+MRI对活性肿瘤病灶的检出率约为95.00%。US对活性肿瘤病灶的检出率低于DSA (χ~2=11.447, P=0.000);CT对活性肿瘤病灶的检出率低于DSA (χ~2=5.831, P=0.012);CT对活性肿瘤病灶的检出率与DSA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3, P=0.279);US+CT+MRI对活性肿瘤病灶的检出率与DSA高度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4, P=1.026)。结论 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后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最高,US+CT+MRI三者联合检查可以互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CT联合MRI在多中心性肝细胞肝癌术前精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4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经临床诊断为肝细胞肝癌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前1个月内行CT和(或)MRI扫描检查证实为多结节性病变,且所有结节均在术后经病理诊断是否为肝细胞肝癌,比较单独CT检查、单独MRI检查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肝脏结节的诊断效果。结果:纳入的42例患者,男31例,女11例,年龄(56.0±10.4)岁。经病理诊断共检出110个病灶,其中肝癌病灶76个。单独CT和单独MRI分别检出89个(占80.90%)和106个(占96.36%)病灶,其中肝癌病灶分别为64个(占84.21%)和75个(占98.68%)。联合检查共检出108个病灶(占98.18%),肝癌病灶76个全部检出。联合检查的肝癌检出率高于单独CT和单独MRI(P<0.001),且不同的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与病灶直径相关,直径越大,各项指标均越高。当病灶直径大于2 cm时,CT增强和MRI增强检查诊断肝癌病灶的准确度与病理检查一致。结论:CT和MRI联合检查对肝癌病灶和小病灶的检出率和准确度均优于单独检查,对于多中心性肝癌术前的精准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伴肝动脉-门静脉瘘(APF)的发生机制,研究螺旋CT(H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的分型及介入治疗中的问题.方法:48例肝癌伴APF的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和DSA检查.根据HCT和DSA表现,APF可分为周围型、肝段型和中央型.结果:HCT对48例患者的APF分型为:周围型14例(14/48)、肝段型15例(15/48)、中央型19例(19/48).DSA对患者的APF分型为:周围型13例(13/48)、肝段型16例(16/48)、中央型19例(19/48).HCT和DSA对APF分型的相关性Kappa=0.779,u=10.17(P<0.01);HCT和DSA对APF分型的一致性为85.42%.19例(19/48)肝癌伴中央型APF的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后11例APF消失,6例减轻,无效和APS再通各1例;29例(29/48)伴肝段型和周围型APF的肝癌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20例APF消失,8例减轻,1例无效.结论:HCT和DSA对APF的分型对于指导肝癌伴APF患者的介入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以及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的残癌评定价值。 方法选取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疑似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和临床诊断确诊。以DSA检查为金标准,观察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分析其术后残癌评价。 结果本研究所纳入64例单个病灶和5例无肝癌病灶患者中,常规超声检查中肝癌病灶阳性50例,阴性2例;超声造影阳性61例,阴性5例,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后58例病灶存在残留活性迹象,6例病灶完全失活,其中常规超声检查中肝癌病灶阳性44例,阴性1例;超声造影阳性55例,阴性4例,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超声造影检查原发性肝癌可以提高病灶诊断符合率,改善TACE术后残癌检测质量,值得在相关临床诊断和术后评估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肝癌(LC)患者介入手术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及对肿瘤活性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阳性结果为"金标准"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学与实验室检查确诊的LC患者31例(42个病灶)进行临床试验,所有患者均在介入手术治疗后3~5周进行MRI、CT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再次行DSA诊疗并分析三种诊断方法的有效性。结果(1)单纯CT的活性病灶检出率(61.29%)和单纯MRI的活性病灶检出率(87.10%)与DSA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超声、CT、MRI联合检查与DSA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MRI在LC复发及残余病灶诊断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CT诊断(P<0.05)。(3)MRI在Ⅰ型、Ⅱ型、Ⅲ型中的"+"均略高于CT诊断,反之亦然(P<0.05)。(4)MRI对LC有、无包膜病灶诊断的有效性均高于CT诊断(P<0.05)。结论在LC的临床诊断中予以MRI诊断的有效率显著高于CT诊断,且对该病的介入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同样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评估宫颈癌病灶大小和侵犯情况中的一致性。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1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76例,分别应用MRI增强扫描和CEUS检查,比较2种检查对病灶大小以及周围侵犯情况评估的一致性。 结果 一致性分析显示,MRI和CEUS评估病灶的左右径、纵轴直径和前后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CC=0.949、0.802、0.866),其中,MRI和CEUS的病灶左右径和前后径测量值的平均差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253、0.744),CEUS病灶纵轴直径测量值明显低于MRI(P=0.002)。CEUS与MRI评估阴道侵犯情况的诊断一致率为88.16%,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61)。CEUS与MRI评估宫旁组织侵犯情况的诊断一致率为88.16%,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99)。CEUS与MRI评估膀胱和直肠侵犯情况的诊断一致率为77.63%,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19)。 结论 超声造影与MRI在评估宫颈癌病灶大小和侵犯情况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CEUS对于病灶纵轴直径和膀胱直肠侵犯为中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与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对35例患者观察肝细胞癌的可疑部位、范围及内部回声,然后在灰阶超声造影条件下静脉团注造影剂2.4 ml,观察肝细胞癌的部位、范围及造影增强特征;应用CT对35例肝癌患者扫描。所有结果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灰阶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34例肝细胞癌的部位、形态、范围,1例肝细胞癌灶未显示,其显示肝细胞癌的敏感性为97.1%(34/35)。增强CT可清晰显示肝内的28个肝细胞癌灶,另7个肝细胞癌灶未显示,敏感性为80.0%(28/35),超声造影敏感性高于CT(P〈0.05)。在判断肝细胞癌上,超声造影与病理学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超声造影剂结合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可显著提高常规超声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水平,与CT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后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判断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RFA治疗的205例肝癌患者205个病灶术后1个月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低机械指数(MI〈1.0)CEUS检查(造影剂为SonoVue),比较分析常规超声与CEUS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效果及局部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所有患者均同期行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提示92个病灶(44.9%)周边出现低回声区,或于病灶局部检及血流信号,常规超声判断消融不全或局部复发的敏感性为77.5%,特异性为76%;CEUS检查提示80个病灶(39.0%)于动脉期可见造影剂局部充填,CEUS判断消融不全或局部复发的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98.4%。结论:与常规超声比较,CEUS可以更准确判断RFA术后消融程度及局部复发情况,与增强CT/MRI相当,可为射频治疗术后疗效的判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SCT在HM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HMs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先行MSCT平扫,然后行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结果 平扫发现病灶78个;增强扫描于动脉期发现病灶102个、门脉期发现病灶105个.对直径<1cm的病灶检出.动态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P<0.05).CT表现: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按强化病灶数目多少分别表现为边缘环形强化、弥漫性强化、不均匀强化、尤强化.血管重建显示情况: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3级以下肝动脉,与DSA完全相符.显示率达100%;对4级以上肝动脉显示14例.显示率为60.9%.门静脉显示: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DSA肝动脉造影可间接显示门静脉,但3级以下肝内分支大都显示不清.结论 MSCT动态增强扫描为较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能提高HMs的检出率.动态增强扫描在检出率方面优于平扫,尤其在直径<1cm病灶的检出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快速的动态增强扫描能重建出高质量的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像,且较DSA在诊断方面具有易操作性和非创性的优势,从而为合理制定HMs介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宁 《医学综述》2014,20(19):3616-3617
目的比较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与传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检查的高血压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行超声CT检查以及MRI检查,联合两项检查结果与传统的"金标准"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T联合MRI检查出肾动脉狭窄性共87条,与DSA检查结果相比,灵敏度为100%(81/81),特异度为98.5%(394/400),阳性预测值为93.1%(81/87),阴性预测值为100(394/394),与DSA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0.96,95%CI 0.920.99)。在显示各级肾动脉狭窄方面,CT联合MRI与DSA比较一致性较高(K=0.97,95%CI 0.940.99)。在显示各级肾动脉狭窄方面,CT联合MRI与DSA比较一致性较高(K=0.97,95%CI 0.940.97)。结论 CT联合MRI在检查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方面与DSA检查的一致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MRI、DSA检查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的10例颈动脉体瘤,其中4例行MRI T1WI、T2WI及对比增强MRA,6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0例均行DSA和TBO试验.结果 10例术前CT、MRI、DSA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与临床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10例病变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CT平扫主要表现为均匀性低密度球形病灶,CT值25~37 Hu.MRI的特征为T1WI、T2WI均为高信号,中心有流空信号,MRA均清楚显示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特点.DSA表现为肿瘤包绕颈动脉,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肿瘤均匀染色,可显示供血动脉.结论 CT、MRI和DSA均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比较容易,若将三种方法优化组合,可优势互补,为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提供科学、准确而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