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比CT与MRI在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疑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41例临床资料,均行CT和MRI诊断,对比诊断结果及影像学表现,并与关节镜检查对照。结果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MRI诊断半月板损伤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56%、97.01%、100%,显著高于CT的79.27%、82.09%、66.67%(P0.05)。CT表现为半月板形态改变,明显增大,边缘粗糙;半月板内有低密度影;撕裂半月板出现移位;部分存在关节腔积液和多发性泡状充气征。Ⅰ级损伤MRI的T2WI上可见半月板内有高信号影,Ⅱ级损伤在T2WI上可见水平、垂直高信号影,Ⅲ级在T2WI上为高信号影,且延续至关节面边缘。结论 MRI诊断临床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准确率高于CT,且能显示半月板的部位、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与MRI在反映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壁受累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为高度可疑的腹壁受累,均于发病7d内先后行CT、MRI检查,影像学资料完整。比较CT与MRI腹壁受累检出率,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腹壁受累CT与MRI表现。结果 CT扫描共发现腹壁密度异常者37例,腹壁受累检出率为52.86%。MRI扫描共发现腹壁信号异常者40例,腹壁受累检出率为57.14%。70例患者中,CT与MRI累计共发现腹壁受累46例(65.71%),CT与MRI检出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显示腹壁异常部位包括单侧、双侧腹壁,以侧腹壁异常居多。CT平扫显示腹壁脂肪层密度增高,肌肉-脂肪间隙分界模糊;肌肉组织密度多低于同层无受累区域密度等。MRI平扫显示腹壁脂肪层呈T1WI稍低、T2WI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肌肉-肌间隙密度增高且边界模糊;肌肉组织可见斑点、线条、片状T1WI稍低、T2WI脂肪抑制序列不规则高信号影等。CT、MR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斑点状、线条状、片状轻-中度异常强化。结论 CT与MRI均可反映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壁受累,其影像学均具有特征性,MRI腹壁受累检出率相对较高,临床可联合CT检查腹壁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3.
柴洪波  辛洪奇 《当代医学》2011,17(10):100-101
目的探讨产后子痫性脑病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产后发生例子痫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产后血压正常者例行头颅CT检查、颅脑MR,颅脑MR主要行T1WI、T2WI、T2FLAIR及DWI序列。结果 CT表现为对称性低密度灶,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影。结论 CT及MR检查能明确产后子痫患者脑部病变的部位、性质和影像学表现,并能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影像表现及CT、MRI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MRI平扫与增强扫描检查,分析其影响学表现,观察病变部位信号特点,对比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浸润部位,以脑脊液检查(CSF)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与MRI诊断CNSL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本组病例中,(1)白血病浸润软脑膜3例,CT可见脑沟、脑池消失,内见条状低密度灶,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脑回肿胀,DWI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2)脑实质浸润6例,均为多发肿块,MRI呈T1WI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后强化,其中3例合并出血,(3)硬脑膜受累19例,累及额部板障,CT见软组织密度灶,MRI见软组织信号灶,增强后明显强化,余下12例为上述类型的混合型,包括软脑膜浸润、脑实质浸润、硬脑膜受累等同时存在,病灶见混杂短/等T1WI信号及短/长T2WI信号;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各浸润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CNSL的特异度83.33%、准确度87.50%高于CT 16.67%、67.50%(P0.05),而灵敏度(76.47%vs 88.2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T与MRI检查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MRI增强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的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CT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 CT与MRI检查软组织损伤均可见皮层及皮质下高密度影,MRI有长T_1或稍短T_1、长T_2信号影;颅骨骨折CT可见颅骨内外板不连、分离、凹陷,MRI显示颅板骨质断裂,并在T_2WI处见信号影;原发性出血CT及MRI均可见"新月形"或"双面凸"边缘光滑的血肿;原发性神经损伤CT见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处有模糊点或片状影,MRI可见模糊不清的长T_1、长T_2信号。CT对颅骨骨折的检出率高于MRI(P<0.05),MRI对软组织损伤和原发性出血的检出率高于CT(P<0.05),2种检查方式对原发性神经损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中,CT对颅骨骨折的检出率更高,MRI对软组织损伤和原发性出血的检出率更高,二者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临床医师将二者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探讨核磁共振(MRI)与CT检查对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眉山市人民医院就诊治疗的78例原发性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影像学资料,比较MRI与CT检查对颅脑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并总结颅脑肿瘤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图像特征。结果 MRI检查对颅内肿瘤检出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P0.05);CT检查中,26例髓母细胞瘤均表现为略高密度的圆形肿块,增强后病灶表现为均匀强化,MRI示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增强示病灶均匀强化;7例室管膜肿瘤CT可表现为较高密度肿块影,增强后病灶呈现均匀强化,MRI中显示2例除出现肿瘤转移且信号较高,余5例显示为四脑室内长T_1长T_2信号异常;8例蛛网膜囊肿CT表现为边界清楚地的类圆形肿块影,可见轻度水肿,MRI示T_1W1低信号和T_2W1高信号;10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低或等混杂密度影,9例病灶内部可见坏死区,增强示病灶不均匀强化,MRI示病灶实体部位呈现TI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增强表现为不规则的花环状强化;脑膜瘤可示卵圆形或分叶状均一高或等密度肿块,其中16例伴有点状不规则或全部钙化,增强示明显均匀强化,MRI示T_1WI、T_2WI均与脑皮质等信号,病灶内及周围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可见病灶显示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MRI对颅内肿瘤的检出及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且MRI对于病灶的性质诊断更为准确,更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对颅内多种肿瘤进行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5例肝性脑病患者的MRI及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肝性脑病3例,2例MRI T1W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苍白球区、中脑腹侧高信号,T2WI未显示异常信号,螺旋CT呈等密度改变,1例MRI及CT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改变。慢性肝性脑病12例,T1WI像显示双侧基底节苍白球区高信号10例、中脑腹侧高信号6例,垂体前叶高信号4例,T2WI未显示异常信号,MRI及CT显示脑萎缩改变8例。结论MRI联合螺旋CT对肝性脑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和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特征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3例下咽癌患者,分别接受CT和MRI扫描,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和分析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特征规律。结果 MRI在颈动脉间隙和咽喉淋巴结的侵犯显示率明显高于CT(P0.05),其他区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低于0.9 cm的咽喉淋巴结转移显示率高于CT(P0.05);在0.9 cm以上的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42例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类似于原发癌的信号强度,均呈现不均匀信号,其中T1WI为中等信号,而T2WI为不均匀偏高信号,还有7例患者有斑点状高信号影,经增强扫描后,均可观察到显著的不均匀强化。CT扫描观察到淋巴结边缘有清晰结节影,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经增强扫描后可见显著变化。42例咽喉淋巴结转移患者,有23例淋巴结内存在程度不一坏死,坏死区域出现低密度影,而MRI呈现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坏死组织经CT和MRI增强扫描后,均未见强化,但淋巴结出现环状强化征象。结论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筛查中,采取MRI检查,可比CT更准确地筛查出肿瘤转移侵犯范围,可为临床病理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准确的病理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对兔颅脑爆震伤早期非出血灶、白质纤维束损伤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作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以30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建立颅脑爆震伤模型,伤后常规进行CT、磁共振成像(MRI)、DWI和DTI扫描,采用Functool 2后处理技术对感兴趣区域进行量化分析;观察颅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并与其同一层面DWI和DTI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0只实验兔中,6只CT、T1WI和T2WI序列显示脑内无异常信号影,其中2只DWI未发现任何异常低信号;在其余24只实验兔,CT仅见脑内积气影;MRI常规序列检出非出血灶,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序列显示亮白高信号影.DWI序列共检出非出血灶189个,分别呈现点状(28.5%)、片状(54.0%)和线样(17.5%)高信号影,边缘清晰.DWI序列检出非出血灶数目显著多于常规T1WI和T2WI序列(P<0.01).DTI显示感兴趣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降低,内囊区降低尤为显著(P<0.01).大脑半球白质和脑干ADC值、FA值降低程度与实验兔的生存时间呈线性相关(r=0.53,P=0.05;r =0.13,P=0.03;r=0.0.25,P=0.04;r=0.27,P=0.02).结论 对于兔颅脑爆震伤,DWI对非出血灶,尤其对小片状非出血灶的检出率较高;DTI可通过测定ADC值和FA值的降低程度在预后评估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颅内钙化CT与MRI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钙化在CT与MRI表现的差异和MRI对钙化病灶的显示特点。方法搜集44例颅内钙化病例的CT和MRI资料,钙化病灶共53枚。结果①钙化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②MRIT1WI和T2WI对钙化的显示率为84.9%,其中T2WI显示率明显高于T1WI(P=0.00011);大病灶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小病灶(P<0.05)。③钙化在MRIT1WI和T2WI均可显示为高、等、低和极低等4种信号,T1WI以等信号和低信号较多见;T2WI以低信号和极低信号多见。④基底节区钙化多表现为高T1WI信号。⑤钙化病灶的大小可对T2WI信号产生影响。结论钙化在CT上表现较恒定,MRI信号多变,钙化的分布、大小可对MRI信号产生影响,MRIT1WI和T2WI钙化的显示率为84.9%。  相似文献   

11.
MRI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近 2年 9例诊断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 ,伤后不同时期颅脑CT扫描及MRI检查的资料。结果  9例患者伤后多次颅脑CT检查均为正常 ,而MRI检查表现为出血性改变 4例 ,T1W像为高信号 ,T2W像为高信号 ;表现为非出血性改变 5例 ,T1W像为等信号 ,略低信号 ,T2W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uid -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 ,FLAIR)为高信号。 结论 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MRI检查能提高出血性病灶及非出血性损伤的检出率 ,并可以避免一些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损伤MRI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以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脑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颅脑CT、MRI检查,观察MRI影像学表现,将其病灶异常检出率与CT检查对比;同时选择50例同期低血糖但无脑损伤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龄、分娩方式、血糖水平等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脑损伤发生危险因素。结果 MRI发现脑损伤37例(92.50%)显著高于CT检查的30例(75.00%)(P0.05)。MRI发现37例患者中顶叶10例,枕叶12例,顶枕叶15例;均表现为DWI高信号、T1WI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惊厥、低血糖水平(0.5-1.4 mmol/L)、低血糖持续时间24 h及脑电图异常为新生儿脑损伤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RI对新生儿脑损伤诊断检出率高,新生儿脑损伤危险因素包括惊厥、低血糖持续时间大24h、脑电图异常等,两者对疾病干预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的8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分别对12h,24h,72h内的患者进行CT、MRI检查,比较CT和MRI检查的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CT检查的患者脑组织水肿逐渐加重,梗死区域脑组织密度不断下降;MRI检查的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MRI的总检出率(97.7%)明显高于CT(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入院后患者12h,24h的的检出率(90.9%,100.0%)明显高于CT(45.5%,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在72小时检出率均为100%,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检查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可以准确的判定患者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骨挫伤的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和意义,评价X线、CT、MRI诊断膝关节骨挫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X线平片未见膝关节骨折,而MRI检查显示膝关节骨髓有异常改变的56个外伤病例,进行影像表现分析研究。结果56例X线平片均未见明确骨折征象,而MRI检查显示有骨挫伤,表现为T1WI短TI反转恢复序列(short TI inversion recovery,STIR)病变区呈高信号,T1W1呈稍低信号,有膝关节骨挫伤的部分病例还伴有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及创伤性滑膜炎等表现。结论MRI能早期显示骨挫伤及隐性骨折,如患者外伤后X线平片或CT未见骨折,外伤部位持续疼痛并伴有软组织肿胀,不能承受重力,应做MRI检查;脂肪抑制技术STIR及化学位移脂肪成像(Chem—Sat)对显示骨挫伤的敏感性较高,能显示细微的骨髓水肿、充血及骨小梁的微骨折,对发现骨外伤的隐性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脊柱外伤患者CT、MRI影像表现并比较两者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3年4月-2016年1月6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CT、MRI图像表现,并比较两者对脊椎骨折、碎骨片、韧带损伤等检出结果。结果 CT显示脊椎骨折56例(93.3%),表现为椎体变形或椎体楔状压缩;MRI显示脊椎骨折60例(100.0%),椎体内呈现T1WI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MRI对脊椎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CT显示碎骨片176块,较MRI的121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脊椎曲度改变、椎管容积改变、神经根损伤及椎旁软组织损伤显示率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韧带损伤检出率为68.3%显著高于CT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在脊柱外伤碎骨片显示上相比MRI更有优势,而MRI相比CT在脊椎骨折、韧带损伤显示上更有优势,各有优劣,临床根据患者情况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6.
洪振刚  张团委  徐卿荣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81-82,F0003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急性骨挫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1来我院就诊且MRI检查诊断为骨挫伤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骨挫伤部位、形态、信号以及半月板、韧带、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改变情况。结果 120例急性骨挫伤患者中共有279处病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腔积液、周围软组织肿胀;T1WI序列上表现为骨皮质下髄质区低或略低信号区,T2WI序列骨挫伤区可见不均匀稍高信号区;31例合并软骨损伤,MRI表现为"对吻"征;合并隐性骨折25例,T1WI和T2WI呈细线状、条带状、网状低信号带;合并韧带损伤5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59例。结论 MRI可以准确显示急性骨挫伤部位、形态、信号及附属结构的损伤情况,对该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和MR在颈椎椎体挫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9例颈椎椎体挫伤患者的CT及MRI影像资料,测量颈椎挫伤和正常椎体的CT值以及T1WI、T2WI和STIR的相对信号值。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挫伤椎体的T1WI信号强度低于正常椎体,相对T1信号值在两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挫伤与正常椎体在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相对T2信号值在两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挫伤椎体的STIR信号强度高于正常椎体,相对STIR信号值在两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挫伤与正常椎体在CT图像上无明显密度差别,CT值在两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ROC曲线分析,相对T1信号值、相对STIR信号值和联合相对T1、STIR信号值鉴别两者的准确性分别为74.64%、84.62%和86.5%。结论MR是诊断颈椎椎体挫伤的重要检查,联合T1WI和STIR序列有助于颈椎椎体挫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MRI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搜集46例脊柱损伤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对其三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X线检查46例,显示压缩性骨折58个椎体,表现为椎体变扁,不能区分新鲜与陈旧性骨折。CT检查22例,显示压缩性骨折25个椎体,其中新鲜骨折17个,陈旧性骨折4个,不能区别新旧骨折4个椎体。MR检查46例,显示新鲜骨折53个椎体,椎体呈楔形改变,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匀,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陈旧骨折10个椎体,椎体呈楔形改变,T1WI、T2WI均呈等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等信号。显示挫伤42个椎体,椎体及附件形态正常,T1WI、T2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结论 MRI能提示脊柱椎体损伤的病理改变,明确区别新鲜与陈旧性骨折,能准确诊断椎体挫伤,是评价脊柱损伤、指导临床治疗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Endometriosis cyst rupture,ECR)的MRI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ECR患者23例,行MRI检查,分析T1WI及T2WI ECR的影像学征象。结果约60.87%(14/23)的ECR在T1WI、T2WI呈高信号,且T2压脂序列上信号未减低;约21.74%(5/23)病例T1WI、T2WI呈略低信号,17.39%(4/23)T1WI、T2WI呈低信号,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R患者中共有18例盆腔积血,5例肠管或者子宫粘连,囊内大多可见液液平面,占比65.22%。结论利用MRI诊断ECR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掌握其影像征象有助于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对比CT和MRI在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CT和MRI检查资料,对比评价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以关节镜诊断为"金标准",MRI诊断ACL撕裂准确率为95.23%,显著高于CT诊断率82.5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MPR技术处理后,ACL撕裂CT表现为韧带挛缩、增宽,交叉韧带中断裂处呈低密度;ACL撕裂急性期MRI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慢性期为长T1长T2信号,韧带增粗、扭曲;断端边缘不清晰或有明显断痕,信号异常。结论 MRI诊断膝关节ACL撕裂中的准确性高于CT,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