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脊柱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较多见,传统方法以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为首选检查方法,其局限性显而易见。CT的普遍应用,能显示常规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轻微骨质破坏,MRI的临床应用已成为脊柱疾病检查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能提示病变范围及其对椎管内的累及程度。现将我院经CT、MRI检查诊断并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脊柱结核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 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29-60岁,平均年龄40.5岁,全部病例经CT及MRI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症状和体征:3例有低热脊,盗汗和血流快等结核中毒症状;腰背部疼2例,进行性下肢瘫痪1例,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X线平片、CT和MRI三种影像学方法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脊柱结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的X线平片、CT和MRI对脊柱结核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判断死骨形成方面,CT占优势;相比于X线平片和CT,MRI在脊柱结核的显示敏感性方面更优;MRI在显示椎体破坏、椎旁脓肿和椎管受累及椎间盘受累方面准确度更高。结论:在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断方面,多种影像学技术各有优势,为实现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应当对三种影像学技术进行综合分析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MRI在脊柱结核中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方法 对60例脊柱结核患者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应用价值.结果 本研究中共有脊柱结核患者60例,病灶部位涉及颈椎、胸椎、胸腰椎、腰椎、腰骶椎、骶椎;CT检查死骨阳性率明显高于MRI影像(P<0.05),MRI检查脊髓及硬膜囊受侵阳性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椎间盘破坏 、椎旁软组织肿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检查、MRI检查方法各有其检查优势,两种方法综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结核的CT征象,探讨CT在脊柱结核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齐全、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确诊为脊椎结核的27例病例,均行CT检查。CT采用东芝64排螺旋CT行薄层容积扫描,并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分析其发生部位、数目与CT征象。结果:27例脊柱结核,8例伴有肺结核;胸椎8例,腰椎18例,全脊柱1例,相邻两椎体16例,多发11例;CT骨质破坏碎骨片型6例,溶骨型5例,骨膜下型1例,局灶硬化型1例,混合型11例;椎体高密度22例;骨赘或骨桥13例;死骨或钙化15例;附件改变8例;终板侵犯18例;椎体楔形变14例;19例椎间隙狭窄;22例伴有椎旁脓肿,3例脊柱后凸畸形,2例脊柱侧凸畸形。结论:CT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诊断脊柱结核情况。方法通过分析我院CT室诊治的脊柱结核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CT和MRI诊断结核临床分型情况。结果CT和MRI诊断脊柱结核临床分型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诊断脊柱结核对于临床分型和病理演变过程效果较为明显,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参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确诊的3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CT资料。结果脊柱结核最易累及下胸椎及上腰椎,本组28例,占80%;累及多椎体30例,占85.7%.结论CT能够为临床诊治脊柱结核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结核病发病率已明显减低 ,但是结核病仍然是造成肌肉骨骼感染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非典型脊柱结核的影像表现缺乏必要的认识 ,加之该病早期变化常不明显 ,进展期病变也易与其他感染、肉芽肿性病变、恶性病变相混淆 ,故常造成影像诊断的困难。而临床检查、化验和影像学都不能对该病唯一确诊 ,所以认识脊柱结核的最大发病人群和变化表现是及时诊断和早期干预治愈的关键。在此过程中 ,影像科医生的任务就是寻求检查的最佳时机 ,指导影像检查的进行 ,实现早期诊断。1 流行病学据报道美国肺外结核的发生率约占结…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瘤的MRI形态及信号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脊柱结核与68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 脊柱结核多发生于椎体前半部,以相邻多发和弥散形式出现,转移瘤多以单发形式出现,多发生于椎体中后部及附件,多发时多呈跳跃式分布。结核常累及椎间盘,而转移瘤较少累及椎间盘。结核椎体外肿块呈长条梭形,多呈周边强化或无强化。转移瘤的椎体外肿块呈半圆形,多为均匀强化,周边强化少见。结核多呈不规则长T2高信号,骨皮质破坏一般较小,低信号骨皮质向外移位较少,而转移瘤的骨皮质则多呈较多点状虫蚀状破坏,骨皮质多有向外移位征象,信号相对较均匀。结论 根据病变的信号特点及椎体骨皮质破坏情况及椎旁组织形态及信号差异,椎间盘破坏情况可较明确做出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最为多见 ,好发于儿童和青年 ,发病部位多见于胸椎下段、腰椎上段、颈椎次之。多引起脊髓压迫症状。随着国内外有关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报道越来越多 ,CT已成为诊断脊柱结核的重要手段。1 材料与方法本组 12 0例中 ,男 86例 ,女 34例。年龄在 15~ 4 3岁。病程 2~ 8周 ,有局部痛病史者 12 0例 ,功能障碍 89例 ,仅肋间神经痛或腰腿痛 12例 ,超过半数患者主诉有低热、盗汗。扫描方法 :先做脊柱侧位定位片 ,对疑有病变部位进行横断的连续或不连续扫描 ,以取得所需部位的CT影像资料。2 CT表现本组 12 0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病灶MSCT、MRI影像学表现及对内镜手术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MRI检查。观察患者影像学表现,记录并比较MSCT检查、MRI检查所需总时间、病灶检出时间以及对脊柱结核阳性征象(脊髓侵犯,骨质钙化、坏死,椎管狭窄、椎旁脓肿以及骨质破坏等情况)检出率。结果 MSCT.检查所需总时间、病灶检出时间均短于MRI检查(P<005);MSCT、MRI检查在椎管狭窄、椎旁.脓肿、骨质破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脊髓侵犯.、骨质钙化、坏死检查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结核MSCT影像学表现为骨质坏死、椎旁脓肿、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骨质增生硬化等;MRI检在细菌浸润阶段可发现异常信号。结论 MSCT、MRI在检查脊柱结核上各有优势,通过对两种检查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对患者内镜手术治疗有较高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骨代谢指标情况,并比较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47例脊柱结核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均行CT、MRI检查,观察比较CT、MRI对脊柱结核椎体破坏、椎间盘受累、椎管狭窄等征象的显示率。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5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测定两组骨钙素(BGP)等骨代谢指标。结果 CT对脊髓受压显示率12.77%,MRI对脊髓受压显示率40.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在椎管狭窄、椎旁软组织脓肿等征象显示上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C端肽(CTX-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对脊柱结核椎间盘受累、椎管狭窄等病变征象均能良好显示,但MRI在脊髓受压显示上比CT显著高。血清ALP、CTX-I对脊柱结核判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与脊柱炎的MRI影像鉴别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脊柱结核患者、34例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对其一般资料与病历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共同比较两组MRI影像表现与病变特征。结果40例脊柱结核患者中,35例表现为腰椎病变,27例前侧椎体破坏,16例呈椎间盘弥散性破坏,24例出现重度椎间隙狭窄,另有9例出现椎旁脓肿。34例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中,28例为腰椎病变,椎体后侧破坏20例,31例伴随骨质增生,15例为椎间盘局部性破坏。结论脊柱结核与布鲁杆菌脊柱炎的MRI表现有一定差异性,临床可根据二者影像学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脊柱外伤患者CT、MRI影像表现并比较两者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3年4月-2016年1月6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CT、MRI图像表现,并比较两者对脊椎骨折、碎骨片、韧带损伤等检出结果。结果 CT显示脊椎骨折56例(93.3%),表现为椎体变形或椎体楔状压缩;MRI显示脊椎骨折60例(100.0%),椎体内呈现T1WI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MRI对脊椎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CT显示碎骨片176块,较MRI的121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脊椎曲度改变、椎管容积改变、神经根损伤及椎旁软组织损伤显示率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韧带损伤检出率为68.3%显著高于CT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在脊柱外伤碎骨片显示上相比MRI更有优势,而MRI相比CT在脊椎骨折、韧带损伤显示上更有优势,各有优劣,临床根据患者情况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脊柱结核的MRI表现与诊断。方法:分析了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表现。结果:病变椎体T1WI上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间有少许高信号改变;T2WI呈混杂高信号改变,椎间盘T1WI上呈相对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冷脓肿T1WI呈相对均匀低信号,强化后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作为脊柱结核常见的破坏形式,椎体、椎间盘以及冷脓肿在MRI具有特殊改变,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脊柱外伤的CT和MRI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I对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例脊柱外伤的CT、MRI资料,对比分析CT、MR/对损伤脊柱的椎体骨折检出率、椎弓骨折检出率,以及对碎骨片移位率、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椎管容积改变、脊柱曲度改变、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椎旁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结果CT对显示榷体、椎弓骨折线和骨折片的移位优于MRI;MR/对显示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韧带损伤、椎体挫伤、软组织损伤比CT更敏感、更清楚,显示损伤范围比CT更大、更明确。结论CT、MR对显示脊柱外伤各有优缺点,所有脊柱外伤应首选MR检查,对爆裂骨折,两种方法结合能达到相互弥补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的3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CT和MRI资料。20例先后行CT、MRI检查,1例仅行CT检查,9例仅行MRI检查。结果脊髓受压在MRI检查中有12例(41.4%,12/29),CT检查中有3例(13.6%,3/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在先后行CT、MRI的患者中,椎管狭窄在MRI显示9例,在CT显示6例;脊髓受压在MRI显示7例,在CT上显示2例;椎间盘受累在MRI显示16例,CT显示13例;椎旁软组织脓肿MRI显示16例,CT显示13例。结论 CT较好的显示了脊柱结核的骨质破坏、附件受侵、椎间盘受累、椎旁软组织脓肿、椎管狭窄等病变,而MRI对显示脊髓受压有明显优势。二者相结合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对脊椎骨折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脊椎骨折的X线、CT、MRI资料,分别对检出椎体及附件骨折、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脊髓损伤及韧带损伤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X线平片可清晰显示骨折合并脱位者,发现较大的碎骨片,清晰地显示椎体的楔形改变。CT像可显示骨折部位及骨折的形态、方向,显示骨折碎片,尤其对椎管内碎骨片显示清晰,可发现附件骨折,显示椎管狭窄。MRI对脊髓损伤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改变显示清晰。结论X线平片、CT、MRI对显示脊椎外伤骨折各有优缺点,多种影像方法结合能达到相互弥补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MRI、CT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我院骨伤科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患者CT及MRI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并比较,同时评估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32例研究对象中,28例为单个椎体病变,3例为双节椎体病变,1例为三节椎骨折,病变部位:胸椎18例,腰椎14例。MRI影像学特点显示椎体形态:楔形16例,倒楔形0例,凹陷形14例,扁平形2例;T1WI低信号10例,T2WI高信号8例,DWI低信号12例,DWI高信号2例;后缘膨隆3例,成角29例;椎弓根破坏0例,T1WI低信号1例;结节肿块0例,环形增厚11例。CT表现为椎体前缘、侧缘可见透亮线。17例局部骨皮质断裂不连,7例椎体前缘双边改变,12例椎体中前柱骨质致密、紊乱,3例经CT判断为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同时可见椎体前缘骨皮质内细小裂隙,仅1例表现为椎体前缘局部骨密度增高与椎体相续。结论通过对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MRI、CT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提示两者对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癌的CT、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低张及口服水,进行薄层扫描(28例).MRI采用单次屏气快速MRI扫描序列(4例).32例胃癌病例根据钡餐、胃镜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CT、MRI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CT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周围浸润情况.胃癌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邻近胃癌的胃壁出现了分层现象.本组病例共有34个腹部脏器受累,CT显示了30个.另淋巴转移16例;MRI显示4例.结论:CT、MRI能显示胃癌部位、大小及其扩散情况,尤其是CT简便易行,在基层医院易推广,是目前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