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腔NK/T( natural killer/T)细胞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改变.方法:分析42例经病理证实为鼻腔NK/T细胞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及免疫组化资料.结果:CT表现: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骨质明显增厚肿胀,密度增高,鼻腔变窄,甚至闭塞,中下甲及鼻中隔以浸润、破坏为特点,轮廓不整,密度不一致,鼻前庭及鼻唇沟处皮肤增厚明显,并逐渐向上颌窦及眼眶内侵犯,晚期鼻甲、鼻中隔软骨有渐进性破坏、脱落,标志不清的特殊表现.免疫组化:CD3 -、L26+、CD79+、CD56+、TIA-1+、Ki67 -.结论:此病具有特殊的CT改变,只要充分警惕,多次病检及免疫组化染色,一般不易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咽部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鼻咽部淋巴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17例鼻咽部淋巴瘤病例的CT表现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及侧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其中6例病灶局限,境界清楚,11例呈浸润生长,病变范围较大;CT见病灶密度相对均匀,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相邻咽后壁头长肌及颅底骨质受侵少,多伴有多发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密度、信号均匀,中心坏死少.结论 鼻咽部淋巴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扫描能清楚显示鼻咽部淋巴瘤的部位、形态、范围,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有助与鼻咽癌、鼻咽腺样体增生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鼻咽部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过病理证实的鼻咽部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病例为非何杰金淋巴瘤,2例病例均为何杰金淋巴瘤,表现为鼻咽部均匀软组织肿块,其中13例肿块境界清晰,增强扫描12例肿块均匀强化,8例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14例肿块均未见颅底骨质侵犯.结论 鼻咽部淋巴瘤的CT诊断有一定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鼻腔NK/T淋巴瘤的CT征象,探讨其诊断特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病理证实的鼻腔NK/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对肿瘤范围、密度、形态边缘和骨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例病理均为NK/T细胞淋巴瘤,CT表现:(1)发病部位:15例为单侧发病,4例为双侧发病;17例发生于鼻腔前部外侧壁,主要累及中下鼻甲,肿块多沿鼻甲形状蔓延生长,2例肿瘤主要位于鼻腔中后部.(2)密度:16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3)临近结构改变:鼻前庭皮肤受累15例,无明显骨质破坏;4例表现为鼻窦粘膜增厚或鼻窦内软组织肿块影;2例向眶内生长.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鼻腔前部的中下鼻甲,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一中度强化,很少有骨质破坏,易累及鼻前庭皮肤,根据上述CT表现特征一般诊断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鼻腔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探讨鼻腔淋巴瘤相对特异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病理证实的鼻腔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结果:12例鼻腔淋巴瘤病理上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其中10例为NK/T细胞淋巴瘤,2例为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CT显示鼻腔淋巴瘤多发生于鼻腔前部外侧壁,主要累及中下鼻甲,肿块多沿鼻甲形状蔓延生长;10例发生于单侧,2例发生于双侧;10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鼻前庭皮肤受累8例;骨质破坏6例,NK/T细胞淋巴瘤中6例未见明显骨质破坏,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鼻甲及钩突骨质部分吸收;鼻窦受累9例。结论:CT发现单侧鼻腔前部肿物,主要位于中下鼻甲,密度均匀,鼻前庭皮肤受侵,应考虑鼻腔淋巴瘤的可能。CT能直接全面地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及程度,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讨鼻腔、鼻咽和副鼻窦恶性淋巴瘤 CT表现 ,及时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 2 1例患者 CT资料。 19例使用岛津 SCT- 30 0 0 TF型 CT扫描机 ,3例使用西门子 Volume Zoom型多层螺旋CT扫描机 ,以 5 mm层厚和 5 mm间隔作颅底及鼻咽部横断扫描 ,连续扫描 12~ 2 1层。结果 :原发于鼻腔者 12例 ,原发于鼻咽者 6例 ,原发于副鼻窦者 3例。结论 :CT是常规检查方法 ,能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和转移病灶 ,帮助临床估计病变预后和监测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肠道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肿瘤(primary intestinal B cell lymphoma, PIBCL)大体类型与CT表现之间的比较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PIBCL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的大体类型,是否并发肠腔狭窄、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等,是否出现“动脉瘤样扩张”“夹心面包征”等特征性征象等,采用 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肿瘤的CT表现与肿瘤大体类型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分析。结果 弥漫浸润型36例,肿块型11例,多发结节型3例,肠系膜型3例,混合型2例。动脉瘤样扩张26例,肠腔狭窄11例,肠梗阻9例,肠套叠11例,肠穿孔4例。肿瘤大体类型为肠系膜型的PIBCL易出现夹心面包征,结节肿块型病灶更容易出现肠套叠征象,而动脉瘤样扩张更易出现在弥漫浸润型病灶中,发生于小肠的PIBCL更易出现动脉瘤样扩张。结论 PIBCL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特点为病灶大体类型以弥漫浸润型为主,“动脉瘤样扩张”是弥漫浸润型病灶特征性表现。“夹心面包征”是肠系膜型的特征性表现。结节肿块型病灶更易出现肠套叠。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肠道淋巴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方法:回顾21例经胃镜活检(7例)、肠镜(3例)、手术(8例)或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3例)证实的胃肠道淋巴瘤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分析其相关CT表现。结果:胃肠道淋巴瘤大多表现为胃肠壁的弥漫性增厚及周围淋巴结增大;动脉瘤样扩张和病灶内积气是回肠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多见于胃部,且病变厚度较其他类型淋巴瘤略薄。结论:CT是诊断胃肠道淋巴瘤的有效手段,对病变分期的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ⅠE期和ⅡE期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且首程治疗前均作CT扫描检查的ⅠE期和ⅡE期鼻腔NHL共46例。着重分析每例CT表现,采用Cox模型分析,并用K-M生存曲线描述和Log-Rank-test推断。结果:CT表现:位于鼻腔前部40例和后部6例;病灶形态表现浸润型和增殖型各为23例,其侵犯邻近组织分别为20例和9例;骨质破坏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形态、骨质改变、受侵邻近器官数目、肿瘤侵犯范围和治疗方式与生存率有关(P<0.05),肿块大小、临床分期可能与生存率有关(P=0.054和P=0.058),肿瘤的位置与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病灶形态、肿瘤侵犯范围和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鼻腔NHL的CT表现判断其临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L的CT与临床相关资料。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其中单发结节型2例,多发结节型3例,弥漫肿大型4例。CT平扫7例呈稍低密度,2例呈等密度,8例肿块密度均匀,1例中心见囊变坏死,均无钙化。动态增强:8例呈均匀轻度强化,1例中心伴囊变,囊壁呈环状明显强化,实性区呈不均匀中度强化。3例甲状腺包膜完整,6例病灶甲状腺包膜不完整,侵犯邻近结构,4例伴颈部或上纵膈淋巴结肿大。结论 PTL具有一定CT特征,以弥漫肿大型多见,沿甲状腺轮廓塑形、膨胀生长,多呈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确诊仍需结合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腔,鼻咽,副鼻窦几种常见纤维组织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1例[纤维瘤5例,纤维肉瘤3例。神经纤维瘤7例(含恶性神经纤维瘤1例),神经血管瘤20例,骨化纤维瘤6例]病人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进行分析对照。CT扫描采用轴位,层厚及间隔5mm,部分病例用静脉团注增强后扫描,测量增强前后肿瘤的平均CT值。结果:4种良性肿瘤的不同病理改变决定了各自不同的CT特征。它们在好发部位,病变大小,形态,钙化,增强等均有不同,两种恶性肿瘤则有相同的CT表现。结论:(1)根据CT表现可将这4种良发表中瘤进行诊断和鉴别。(2)纤维肉瘤和恶性神经纤维瘤的CT表现相同且与该部位 其它恶性肿瘤无法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鼻腔肿块性病变的CT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活检证实的鼻腔肿块性病变58例,详细分析它们的CT表现。结果鼻腔息肉20例,胂块边界清楚、光滑,其中1例有骨质破坏;内翻乳头状瘤3例,息肉合并内翻乳头状瘤1例,肿块边界清楚,呈分叶状,均未见骨质破坏;鼻腔癌8例,恶性肉芽肿2例,黑色素瘤各1例,肿块边缘不规则,均伴有1个以上部位骨质破坏,wegner’s肉芽肿呈边界不清、条状软组织影,伴鼻中隔破坏;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肿块边界不清,无骨质破坏。结论鼻腔良性肿块边缘多规则,多无骨质破坏,而恶性肿块边缘不规则,多破坏周围骨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透明隔间腔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透明隔间腔的CT和临床表现。根据透明隔腔的部位、大小及形态,将其分为四种类型。结果 透明隔间腔的CT表现为位于侧脑室之间,边界清晰的水样密度影。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和癫痫等。结论 透明隔腔的临床表现取决于CT类型的不同,同时也与是否伴有颅内其他畸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腔肿块性病变cT影像特点,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和CT检查的鼻腔肿块性病变96例,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2862岁。CT平扫52例,CT平扫+增强扫描44例,比较分析良恶性肿块的CT表现。结果本文96例,其中良性肿块76例,骨质破坏者6例;恶性肿块20例中,骨质破坏者19例,经x^2检验,x=62.37,P=0.000,有高度显著意义。76例良性肿块,伴有骨质吸收者12例;而20例恶性肿块中,均未见有骨质吸收,经x^2检验,x=3.61,P=0.057〉0.05,两者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CT可对多数鼻腔的肿块做出正确诊断,有利于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MSCT表现,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NKTCL的MSCT表现。结果22例病灶原发于鼻腔,局限型9例,7例病变位于鼻腔前部或鼻前庭,2例位于鼻腔后段,骨质无明显破坏;弥漫型13例,侵犯整个鼻腔,包绕中下鼻甲呈铸型生长,部分侵犯鼻前庭、鼻翼、鼻窦及眼眶,中线结构有破坏;2例原发于鼻窦,MSCT平扫为密度欠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7例原发于咽淋巴环,其中5例位于腭扁桃体,2例侵犯多个部位,MSCT平扫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结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部位、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等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DR与64层螺旋CT在鼻部外伤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鼻部外伤患者1-7d内鼻骨侧位DR和头部64层螺旋CT检查的图像资料,比较DR和三维薄层CT显示鼻骨及其周围结构骨折的优缺点。结果77例鼻部外伤患者中,CT诊断鼻骨线性骨折38例,粉碎性骨折31例,正常8例,合并邻近周围部位骨折25例。DR诊断骨折44例,疑似骨折14例,未见骨折19例(包括漏诊13例和正常6例),未见邻近周围部位骨折。CT诊断鼻骨骨折的正确率是100%, DR诊断鼻骨骨折的正确率和漏诊率分别为63.8%和18.8%,CT和DR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正确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R诊断鼻部外伤效果不佳,而64层螺旋CT能正确判断鼻骨有无骨折、骨折部位、类型及是否合并邻近周围部位骨折,建议将多层螺旋CT作为鼻部外伤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 对46例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CT影像和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分型:T细胞淋巴瘤39例,B细胞淋巴瘤7例;CT表现:①位于鼻腔前部40例(T型34例,B型6例)和鼻腔后部6例(T型5例,B型1例),其中位于鼻腔前部伴面部皮肤改变20例(T型19例,B型1例),鼻腔后部伴面部皮肤改变0例;②病灶形态表现浸润型和增殖型各23例,前者侵犯临近组织20例(T型19例,B型1例),后者侵犯临近组织9例(T型8例,B型1例);③骨质破坏呈虫蚀样或筛孔状骨质改变7例,仅占15、2%,且均为T细胞淋巴瘤。结论 原发于鼻腔NHL在CT影像上有其自身影像特征性,且不同病理类型的CT表现也不同,可为本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1995年1月-2003年7月收治的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57例,按照AnnArbor分期标准,ⅠE期30例,ⅡE期21例,Ⅲ期4例,Ⅳ期2例。单纯放疗27例,放化疗30例。结果全组中位生存62个月,5年总生存率单纯放疗组、放化疗联合治疗组分别为64.0%、56.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4个月、6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硬腭和/或鼻中隔穿孔、PS评分、发热等B症状与预后关系密切,AnnArbor分期仍然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早期治疗是关键,放疗联合化疗未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