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和CT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平县人民医院疑似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3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CT、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经CT检查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真阳性22例,经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真阳性32例。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较CT高,漏诊率、误诊率较CT低(均P<0.05)。结论与CT相比,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较高,可减少漏诊及误诊,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及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2.
唐秀 《当代医学》2016,(10):36-37
目的:研究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8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经CT、MRI影像学诊断结果,观察病灶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其检出率。结果经MRI诊断的小病灶(<5mm)检出率(37.5%)显著高于CT的检出率(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其在不同部位的发病情况,则可见MRI在额叶的检出率(27.9%)显著高于CT(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T或者MRI均可以对腔隙性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相对而言,MRI在诊断早期微小病灶的效果上优于CT,是比较理想的诊断方法,值得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路径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进行CT和MRI检查。观察病灶直径、位置、边界、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特征,比较MRI和CT检查对不同部位、不同直径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 8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56个病灶。经CT确诊159个病灶,CT检出多发病灶者显著低于MRI检查(P<0.05);MRI检查对额叶、丘脑、小脑处病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内囊处病灶检出率较CT低(P<0.05);但两种检查对顶叶、基底节及脑干处病灶的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MRI检查直径<5mm的病灶数为258个,CT检查直径<5mm的病灶数为4个,明显低于MRI检查(P<0.05)。CT检查可见楔形腔隙性阴影,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呈轻度斑片状强化。MRI检查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FLAIR序列上可见多发絮状稍高信号影。结论 采用CT检查和MRI检查均可有效显示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但M...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腔隙性脑梗死(L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59例LI患者,均行DTI与CT检查,比较DTI与CT诊断情况.结果 DTI对LI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DTI共检出2624个病灶,CT共检出2452个病灶,DTI检出病灶...  相似文献   

5.
腔隙性脑梗死120例临床和磁共振成像诊断陈锐1)郑朝晖2)叶发民1)邵继舜1)1)郑州黄河中心医院郑州4500032)郑州国棉三厂职工医院郑州450052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诊断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应用,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低场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它们在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CT、MRI的表现。结果:CT发现腔隙性病灶218个,单发病灶60例,多发病灶70例。腔隙病灶直径最小5mm,最大20mm。MRI发现腔隙性病灶278个,单发病灶30例,多发病灶100例。腔隙病灶直径最小2mm,最大25mm。结论:CT、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MRI比CT更敏感,能发现较早的腔隙性脑梗死,并且可以发现CT未显示的病灶。  相似文献   

7.
张宏卫 《当代医学》2012,18(21):55-56
目的 对腔隙性脑梗死进行MRI与CT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对比何者在脑梗死的诊断中更优.方法 选取从2009年2月~2010年10月所收治的6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经过颅脑MRI进行检查确诊.所有病例均通过MRI与CT检查.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MRI共发现病灶543个病灶,主要分布在大脑与中动脉的皮层下.病灶多呈斑点或小片状,病灶大小0.1~2.1cm,其中小于0.5cm的病灶有421个,0.5~2.1cm的病灶为122个.CT共发现病灶85个,病灶呈现斑点、小片状的低密度改变.病灶大小0.5~1.7cm.MRI能较CT检出更多病灶,MRI在内囊和额叶病灶检出率和C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腔隙性脑梗死各期中均较为值得推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了CT、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通过MRI与CT检查。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MRI能较CT检出更多病灶,MRI在内囊和额叶病灶检出率和C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MRI在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数量、部位等方面明显优于CT,是腔隙性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腔隙性脑梗死120例临床与CT、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腔隙性脑梗死(LI)的临床特征,病因及CT、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CT、MRI证实的120例LI患者的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及CT、MRI表现。结果: 30例患者不具有典型的腔隙综合征;CT能确诊绝大多数的LI,但MRI比CT更优越;高血压是首要发病因素(71.7%),栓子脱落致栓塞的作用值得重视。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痴呆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结论: LI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高血压是LI主要病因,CT、MRI是LI的确诊手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2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予以所有患者CT和MRI检查,分析与对比2组方法检出病灶情况.结果 CT检出的病灶(210个)明显少于MRI(612个).CT检出119个病灶直径小于5mm,91个病灶直径大于5mm;MRI检出430个病灶直径小于5mm,182个病灶直径大于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而MRI检查准确性比CT较高,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的8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分别对12h,24h,72h内的患者进行CT、MRI检查,比较CT和MRI检查的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CT检查的患者脑组织水肿逐渐加重,梗死区域脑组织密度不断下降;MRI检查的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MRI的总检出率(97.7%)明显高于CT(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入院后患者12h,24h的的检出率(90.9%,100.0%)明显高于CT(45.5%,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在72小时检出率均为100%,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检查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可以准确的判定患者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RI联合CT灌注成像(CTP)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影像中心经医师诊断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82例患者的MRI及CTP影像学资料.分析MRI及CTP影像学图像,统计MRI、MRI联合CTP的检出率、各部位病灶检出数目.结果 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MRI可见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脊柱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穿刺活检和临床抗结核治疗有效的4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CT22例,MRI23例,其中15例病人进行了CT、MRI两项检查,2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 45例脊柱结核病变中颈椎2例、胸椎11例、胸腰椎6例、腰椎18、腰骶椎5例和骶椎3例。CT能较好的显示骨质破坏、增生硬化、死骨、椎旁脓肿及钙化等变化;MRI能较好的显示骨髓水肿、椎旁脓肿、椎间盘、椎管及硬膜囊等改变。结论 CT和MRI对脊柱结核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在显示骨质破坏和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MRI在显示早期病变、病变范围、椎管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优势,两种技术综合使用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X线平片、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研究X线平片、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有完整影像学资料(X线平片、CT、MRI)的脊柱结核35例,包括颈椎结核12例,胸椎结核8例,腰椎结核15例。分析了脊柱结核的X线平片、CT、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X线平片是观察脊柱结核发生部位、椎间隙变窄、脊柱后变畸形的较好方法;CT是评价椎骨破坏和类型、椎旁脓肿和钙化、以及骨性椎管疾病的可靠检查方法;而MRI特别是增强MRI,是观察早期椎体骨质破坏、椎管内侵犯和脊髓病变最敏感的诊断方法。结论:X线平片结合CT扫描可对脊柱结核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必要时应用MRI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和MRI检查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者中,在额叶、顶叶、内囊、丘脑、小脑、基底节、脑干等发病部位,CT检查发现143个病灶,MRI检查发现740个病灶,MRI检查发现的病灶数量显著多于CT(P0.05);MRI检查直径5mm病灶255个,5mm病灶485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4.5%、61.9%;CT检查直径5mm病灶3个,5mm病灶140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2.1%、97.9%。MRI检查小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大病灶检出数量显著多于CT(P0.05)。结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MRI较CT更能清晰准确地发现微小病灶,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T与MRI在脑梗塞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神经内科确诊的11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同时接受MRI和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的脑梗塞检出率(93.64%)高于CT(62.73%),P0.05;MRI在不同梗塞部位脑梗塞的检出率均高于CT,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形状多为条索状、椭圆及圆形,其中以圆形病灶最多(63.64%),直径≤5mm的病灶约68.01%,MRI图像更清晰。结论 MRI及CT均为重要的脑梗塞诊断手段,于早期脑梗塞而言,前者总检出率、梗塞部位检出率更高,能清晰反应病灶位置、大小、形状等,其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比较CT和MRI对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照。方法选择对照研究的方式对内科收集治疗的6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h内行颅脑CT和MRI检查,以对病情作出判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优劣。结果 CT检查确诊率为69.23%,在CT基础上联合MRI检查确诊率为96.92%,二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病灶位置为脑叶、基底节及小脑,MRI可检查出脑干梗塞,但CT未检出。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病灶直径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采用MRI进行诊断能够清晰显示发病部位、形态及大小,有利于临床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联合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脑出血患者MRI影像特征及与早期脑梗塞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42例早期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选取同期40例早期脑梗塞患者为脑梗塞组,两组患者均给予MR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MRI检查影像表现特征差异。结果脑梗塞患者与脑出血患者MRI影像特征中信号环形征、病灶形状及周围水肿带表现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急性、急性脑出血患者MRI影响表现特征清晰,弥散加权成像与早期脑梗塞鉴别较为清晰,可作为早期脑出血患者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2例发生在不同部位的中枢神经细胞瘤MRI资料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位于侧脑室,1例位于中脑,2例位于丘脑。12例CNC中,MRI均表现为T1WI、T2WI混杂信号,其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大小不等囊变区,部分可见"索条征"、出血及钙化等征象,边界清晰,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纤维性基质形成的无核岛区。免疫组化Syn和Neu N高表达。结论侧脑室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好发部位,结合肿瘤容易囊变、"索条征"及发病年龄特点,术前多能够做出正确诊断;脑室外发生较少且MRI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免疫标记Syn和Neu N在CN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MRI对喉癌侵及范围及治疗方案选择的价值。 方法 分析35例喉癌患者平扫及强化CT、MRI显示声门上区、声门下区、声带、前联合、甲状软骨、声门旁间隙、杓状软骨肿瘤原发或侵及部位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与喉镜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 MRI平扫及强化显示声门上区、声门下区、声带、前联合、甲状软骨、声门旁间隙、杓状软骨病变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数多于CT,但无统计学差异,MRI平扫及强化敏感性一致,均高于CT平扫及强化,CT强化敏感性高于CT平扫;平扫及强化MRI、CT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基本一致;MRI平扫、强化及CT强化Kappa值基本一致,均高于CT平扫;MRI平扫及强化阴性预测值一致,均高于CT平扫及强化,CT平扫及强化阴性预测值基本一致。 结论 MRI对喉癌侵及范围及治疗方案选择较CT能够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