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吸烟对肱动脉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空白对照组及不同吸烟频率的吸烟组3组,比较各组之间对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影响(FMD),并对吸烟组吸烟总数与FMD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组FMD不全相等;吸烟组FMD小于空白对照组;吸烟频率越大,FMD越小。在各吸烟组中,吸烟总数与FMD呈负相关;吸烟频率越高,相关系数绝对值也越高。结论吸烟频率越高,降低内皮舒张功能的程度越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越明显;吸烟总数越大,内皮舒张功能越低,而且吸烟频率越高这种负面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2.
超声对老年高血压颈总动脉功能改变与脉搏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改变与脉搏速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检测7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50例正常老年人作对照组,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内径,计算顺应性、PWV等参数。结果高血压组的PWV显著高于对照组,PWV与脉压、顺应性及僵硬度指数β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功能的改变与脉搏速度密切相关,PWV是一项评价高血压病动脉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D),探讨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性分层的关系。方法将80例EH病人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并选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利用高频超声检测EH病人和正常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加压充血后和服用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和血流量的变化,并计算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和服用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GNT-MD),以FMD、GNT-MD代表EDD和EIDD。结果高血压各组FMD均低于对照组(F=7.35,q=3.21~4.43,P<0.05);高危组与极高危组FMD低于低危组和中危组(q=3.02~4.03,P<0.05)。极高危组和高危组GNT-MD与对照组、低危组及中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6.18,q=3.02~4.43,P<0.05)。结论EDD和EIDD可反映高血压的危险性,可作为高血压危险性分层的评价指标之一。超声是检测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简便、无创、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解高血压对颈总动脉壁的损害情况。方法:选择同一年龄段的50例高血压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200根颈总动脉进行检查,测量其动脉内径,动脉壁内膜-中层厚度,计算管壁厚度与血管内径比值,测量血流速度,观察血流分布。结果: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壁厚度明显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期吸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1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80例不吸烟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artery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结果吸烟组较非吸烟组、非吸烟组较对照组baPWV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协方差分析在校正体重指数、血脂等因素的混杂影响后,吸烟组与非吸烟组baPWV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吸烟和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均可使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吸烟促使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的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T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的弹性功能。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轻中度)70例,正常健康组50例。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测量颈总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各项指标: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僵硬度(β)、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各组颈总动脉参数:Eρ、β、AC、AI、PWV差异显著(P〈0.05),IMT数值有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肱动脉参数比较:Eρ、β、AI差异显著(P〈0.05),PWV、AC、IMT数值有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股动脉参数比较:Eρ、β、PWV、AI、IMT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Eρ、β与IMT有良好相关性(r=0.512,P〈0.05;r=0.482,P〈0.05),随血管内中膜厚度增加,Eρ、β增加,具有直线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弹性功能减退,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功能及血浆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脉冲多普勒检测肱动脉的功能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的含量。结果 两组高血压患者分别接受氯沙坦和吲哚帕胺治疗 12周后血压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氯沙坦组患者在治疗后肱动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扩张性增加 ,血流阻力减少 (P <0 0 5 ) ;而吲哚帕胺组的肱动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扩张性有所下降 (P <0 0 5 ) ,其他参数无明显改变。血浆NO的测定显示 ,氯沙坦组患者血浆NO的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吲哚帕胺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氯沙坦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肱动脉的顺应性 ,可能与血浆中NO的含量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8.
吸烟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明  周宏研 《湖南医学》1993,10(6):321-322
  相似文献   

9.
吸烟饮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吸烟饮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流淡的影响,提出了吸烟饮酒促进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某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吸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吸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60例吸烟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对52例非吸烟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对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吸烟组24h、白昼、夜间的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均高于不吸烟组,白天血压及血压负荷相差非常显著。结论 吸烟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者血压升高,尤其白天血压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 彩超检测 15 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 ,测量血管内径、内 -中膜厚度 (IMT) ,观察斑块的有无及性质情况 ,并将同期住院而无心脑血管疾患的患者 7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5 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IMT、血管内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性质 ,在高血压病的进展和预后的监测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颈动脉结构的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52名临床怀疑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男性119名,女性33名)分为冠心病组(117人)和正常对照组(35人),用高分辨率超声心动仪检测所有患者的双侧颈动脉(CCA)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及其数量,计算几何形状改变(R/IMT)。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内径、IMT、颈动脉半径和IMT的比值(R/IMT)均和年龄增长显著相关。冠心病患者的CCA斑块发生率、斑块数和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0、0.001和0.007),R/IM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斑块对诊断冠心病敏感性为74.1%,特异性为71.4%,OR=7.167;CCA斑块发生率和斑块数在多支冠脉病变者显著高于单支病变者(P=0.000及P=0.004),CCA斑块发生率(r=0.098,P=0.050)和IMT(r=0.258,P=0.003)和冠脉Gensini积分显著相关。结论颈动脉结构改变与年龄增长显著相关。CCA斑块、IMT对预测冠心病危险性有益。  相似文献   

13.
黄为民  刘丰  吴戴红  林帆 《河北医学》2003,9(10):865-867
目的 :为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 (IMT)与血尿酸 (U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 1 0 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平均IMT以及血UA水平 ,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病人分为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 ,对三组病人的血UA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 ,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IMT与血UA水平相关联 ,提示血UA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锦茹  魏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0):3156-3157,3161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动脉弹性的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使用美国惠普公司SONOS-5500型GEL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颈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和容积扩张性作为评价大动脉缓冲功能的指标。结果高血压组无论在收缩期、舒张期其内径均大于对照组,而相对及绝对内径均小于对照组。横断面顺应性和容积扩张性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随着血压的增高,动脉内径增宽其弹性逐渐降低。超声检查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无创、简便、可动态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邹春鹏  胡榕  黄品同  赵雅萍  金慧佩  孙海燕  王亮 《浙江医学》2010,32(12):1757-1759,1772
目的 探讨应用应变-血压指数(SBPI)评价健康成年人颈总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成年人208例,均应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射频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对颈总动脉进行检查.通过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获得颈总动脉的最大圆周应变,同时测量被检者肱动脉血压,通过射频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获得颈总动脉的顺应性系数(CC)、僵硬度系数(β)以及局部血压.计算颈总动脉的SBPI,并将SBPI分别与CC、β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将被检查者按照不同年龄分组,进行各组间的对比分析.结果 颈总动脉的SBPI与CC呈显著正相关,而与β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20~29、30~39和40~49岁组的SBPI、β、C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50~59岁的β和CC参数与40~49岁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SBPI与40~49岁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24、25~29、30~34、35~39、40~44、45~49、50~54和55~59岁组中,β和CC两项参数在相邻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BPI在相邻两组间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BPI可作为评价颈总动脉弹性的新指标,并且较β和CC更精确、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压迫试验在对单侧或双侧颞窗不透声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颈内动脉虹吸部时的鉴别价值。方法对473例单侧或双侧颞窗不透声的患者进行TCD检查,经眼窗探查眼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部,通过压迫同侧或对侧颈总动脉,鉴别经探头所在侧眼窗探查到的眼动脉、颈内动脉虹吸部是否与探头所在侧一致。结果 TCD所检测的946支颈内动脉虹吸段中,884支与探头所在侧一致,62支与探头所在侧不一致,经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侧或双侧颞窗不透声患者通过眼窗进行TCD检查颈内动脉虹吸部时,存在一定的误差,颈总动脉压迫试验在对其进行鉴别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与延髓腹外侧血管压迫的相关性。方法2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共同分析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例继发性高血压病人、18例正常对照组的磁共振成像(MRI)。结果第一组中15例(n=20,75%)、第二组中1例(n=10,10%)、第三组中2例(n=18,11%)延髓腹外侧部(RVLM)受压(P<0.01)。所见责任血管15例原发性高血压PICA10例(67%),AICA2例(13%),VA3例(20%);另3例为PICA。15例原发性高血压中分别见7例左、右单侧受压,1例两侧同时受压;另3例均为右侧受压。第一组中橄榄后沟中心与最近动脉的距离平均为(1.1±3.0)mm,第二组为(4.9±4.0)mm,第三组为(3.8±2.2)mm,P<0.05。延髓髓质表面与最近动脉的距离,第一组为(0.5±0.9)mm,第二组为(1.5±1.6)mm,第三组为(1.6±2.1)mm,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血管压迫RVLM关系密切,而与延髓其它部位受压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ctomy,CEA)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大连市中心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3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筛查,记录术前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行头颈部血管造影(CTA、MRA或DSA)检查证实 30例患者均为重度狭窄,狭窄率均>70%。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1个月随访,再次行颈动脉超声及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比较术前与术后的狭窄率及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结果 所有入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实施,术后1个月无再狭窄,均未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术后狭窄率与收缩期峰值流速与术前相比[(6.2±1.0)% vs. (80.0±0.5)%,(91.3±12.0) cm/s vs. (207.0±15.6) 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级或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8例,随机单盲分为2组:对照组59例,给予厄贝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观察组59例,服用厄贝沙坦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晚1次。疗程均为24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血脂及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LDL-C、HDL-C、TG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LDL-C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HDL-C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BNP水平下降,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前后对比LVEF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24周后,对照组患者的IVST、LVM、LVMI以及LA均较前下降(P<0.05),而LVDd、LVSd、LVPWT、E/A比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的IVST、LVPWT、LVM、LVMI均较前下降,LVDd、LVSd均减小,E/A比值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除LVEF外,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联用厄贝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TC、LDL-C及BNP水平,减轻房室压力、逆转房室扩大及心室肥厚,显著改善左室舒张功能;(2)阿托伐他汀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可能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LAML)的降压效果及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逆转作用。方法94例EH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服用LAML2.5mg/d,Ⅱ组服用氨氯地平(AML)5mg/d。均连服32周,每周测血压1次,甩药前及用药32周后各查心脏和颈动脉彩超1次。结果LAML和AML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及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均明显下降。结论LAML能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和减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