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是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比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按摩、中药灌肠、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狭义的外治法指药物、手法或机械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1]。  相似文献   

2.
正中医外治法是祖国医学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与内治疗法一起构成了中医学的治疗体系。关于外治疗法的定义目前尚存在争议,普遍认为外治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外治法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皮肤或从五官九窍进行治疗的方法;而狭义外治法指用药物、手法、器械等施于体表皮肤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中医外治疗法形式多样、疗效确切,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因此被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皮肤等各科疾病。与内治疗法  相似文献   

3.
1理论依据中医外治法分为广义外治法和狭义外治法。广义外治法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五官九窍进行治疗的方法;狭义外治法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于体表皮肤(粘膜)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Sub-health;SB)概念首先由苏联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除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也称为潜病状态、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有广泛的内涵,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中医外治法泛指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比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脐疗、佩戴、按摩、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外治法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在亚健康的调控上应当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中药外用制剂是指不经口服、注射给药,直接外用于皮肤、黏膜或腔道的制剂。治疗皮肤病的常见中药外用剂型从古代的汤剂、粉剂,逐步发展为膏剂、洗剂、酊剂、油剂、散剂、溶液等众多类型。外用制剂由于给药途径不通过胃肠道,避免了肝脏的首过作用和胃肠道的破坏作用,药物经皮肤或粘膜给药,可提高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既可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又可透过皮肤或粘膜达到全身的治疗目的。随着新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外用制剂的试用范围不断扩  相似文献   

6.
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是复杂险恶的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危及患者生命.中医学认为,肿瘤是整体失调在身体局部的体现.治疗肿瘤,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辨证地处理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的关系,充分利用各种给药方法,内外兼治,在运用内服药进行辨证内治的同时,运用中药外治法治疗和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学药物外治法治疗癌症,是将药物施于体表皮肤或体腔黏膜,使药物透过皮肤、黏膜、腧穴、孔窍等部位直接进入体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祁开泽 《中医正骨》1992,4(4):36-38
中药外治法是指将药物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骨伤科医家在运用中药外治法治疗损伤性疾病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丰富的经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冼建春  邱文慧 《新中医》2015,47(7):308-309
<正>邓铁涛教授是我国当代久负盛名的中医学家,精研岐黄之术,融古贯今,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均有精深造诣。中医外治法,在广义上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拔罐、按摩、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笔者整理邓铁涛运用外治法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善用小儿捏脊法,除疳消滞补脾胃小儿疳积、小儿消化不良和食滞腹痛,邓老常用捏脊法治疗。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  相似文献   

9.
药物外治法是将中药制成一定的剂型,用于体表的某一部位,使药物通过肌肤、经络的传导,达到病所,起到治疗作用。历代医家对药物外治法非常重视,不仅为后世创立了外治的理论依据,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说:“就病以治病,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达脏腑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说明外治与内治机理一致,殊途同归。在对患儿的治疗中,因服药困难,采用外治方法,更为便当。笔者近年来,对小儿几种常见病,采用吸、吹、敷、洗等法,疗效较为满意,现录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林志红  马超 《光明中医》2014,(7):1570-1571
中药经皮给药是指将中药制成各种合适外用剂型施于皮肤(患处或相应经穴),通过皮肤吸收作用于皮肤局部或进入体内产生药效,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方法。中药经皮给药是一种古老的给药方式,属中医外治法之一,它的起源应先于内治。在我国中医药学历史中并没有单独论述中药经皮给药的文献记载,它的研究和应用散见于历代外治法中。这些原始的方法,可以说是医学的萌始,也可以说是药物经皮治疗的萌芽[1]。  相似文献   

11.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从中医学的起源来看,中药外治远早于内治,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熏浴法、灸熨等多种方法的记载。《黄帝内经》中《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内者内治,外者外治。”清代外治法专家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书中,也系统地介绍了外治法的历史、种类、理论根据等。中医词典对外治法的定义为:外治法,泛指非内服药物之外所用施术于体表,或以药物、器具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外用药物透皮吸收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外用药物直接施于患处或相应穴位,药力直达病所,发挥药物效用,达到相应治疗目的,由于外用药物是经皮给药,不受胃肠道酶、消化液、PH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1、2]。近年来人们发现皮肤给药除了局部作用显著外,还可以透过皮肤进入全身血液...  相似文献   

13.
<医统源流>云:"外科之证最重外治".而在皮肤病的治法中外治疗法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外治法中除用药物配制成各种剂型外用,还有针灸、拔罐、耳针等其他疗法.本文从经络传导、皮肤透入、黏膜吸收3种外治途径说明外治法为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并补充了内治法的不足,临床治疗多内外结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龚志荣 《中国针灸》2008,28(3):197-198
中医外治是相对于内服中药的一种治法,它是指用手法、药品或器械施用于体表皮肤、黏膜孔窍或经络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外治法用于儿科疾病,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后世各代医家不断完善发展,其中第1部儿科书著《颅囟经》介绍各外治法方药近30余个,占该书1/2;明代《本草纲目》用于小儿外治的也有230多个方;  相似文献   

15.
中医外治演变规律初探河南中医学院(450003)张笑菲关键词:外治法发展历史中医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切从体表施治的方法,凡针灸、推拿、中药外用等皆属于外治的范畴。中医外治法由来已久,渊源流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在为生存觅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有诸内必形于外”精辟地阐述了体表皮肤与体内脏腑统一的整体观。中医治疗皮肤病,既重视内治以调整脏腑功能,也重视外治以改善皮肤病理变化,这里着重谈谈有关外治法中的外用软膏剂型改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临床应用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根据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等原则,将药物研末,用适当的液体调成稠汁或糊状,敷于相应的穴位,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的一种外治法。吴茱萸属辛热之品,功能散寒止痛,疏肝理气,温中止泻,在外治法中应用颇广,不仅用于寒证,也可用于某些热证。涌泉穴(足心)为肾经井穴,具有滋阴降火、开窍宁神的作用,可以治疗头痛、头晕、昏厥等多种病症,  相似文献   

18.
微透析在外用制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病外治是中医理论精髓之一,经皮给药又是中医主要的外治方法之一。经皮给药可以避免胃肠道刺激、避开肝脏首关效应,同时能够在病变部位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质量浓度,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制剂工作者的关注。对于经皮给药制剂,药物只有透过皮肤才能在局部或全身发挥作用,而目前对经皮给药制剂的体内评价受到局部组织采样和动态监测困难、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等因素的限制,外用制剂的发展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9.
晚期肿瘤的中药外治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治法是相对于内治法而言 ,泛指一切口服药物以外的施于体表或从体外施治的疗法。它们主要利用药物透过皮肤、粘膜、腧穴、孔窍等部位直接吸收 ,发挥整体和局部调节作用。本文就外治中药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 癌性胸腹水恶性积液常见于晚期肿瘤 ,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中药外治法可不同程度缓解患者痛苦 ,并在常规疗法无效的基础上显示一定作用。张亚声[1 ] 取生大黄、白芷、枳实、山豆根、石打穿等芳香开窍 ,破瘀消疒徵 中药 ,研细粉作为基质 ,石菖蒲、甘遂、大戟、芫花、薄荷等主药煎浓汁为溶剂。调制成膏 ,外敷胸水病变部位、背…  相似文献   

20.
提高中药外治临床疗效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中药外治临床疗效方法初探河南省开封市第一中医院(475001)庞国明中药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包括所有中草药制剂除口服外,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的各种独特治疗方法。其种类已达150余种之多,较内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