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晚期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接受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对其年龄、左房内径、术后48h内心房颤动复发及术中电复律等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心房颤动晚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患者接受82次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期内,共有25例患者心房颤动晚期复发。组间比较显示年龄、左房内径及术后48h内心房颤动复发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48h内心房颤动复发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晚期复发的临床预测指标(OR=3.861,95%CI=1.142~13.056,P=0.03)。结论术后48h内心房颤动复发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晚期复发的临床预测指标,术后48h内心房颤动复发患者晚期复发率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以维吾尔族、汉族心房颤动患者各100例作为病例组,以维吾尔族、汉族非心房颤动患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尿酸水平,用药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维吾尔族、汉族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尿酸均显著高于非心房颤动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OR=1.114,95%CI=1.080~1.149,P0.01)、总胆固醇(OR=1.902,95%CI=1.434~2.522,P0.01)和尿酸(OR=1.023,95%CI=1.017~1.029,P0.01)是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中,血清尿酸可能是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复发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3月,收集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复发相关预测因素的观察性研究,并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质量评价体系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个研究,包括20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前左房内径(MD=-2.37,95%CI:-3.60^-1.14)、高敏C反应蛋白(MD=-0.88,95%CI:-1.02^-0.75)、P波离散度(MD=-12.99,95%CI:-14.79^-11.19)及最大P波时限(MD=-9.95,95%CI:-12.38^-7.53)方面消融成功组均小于复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左室射血分数(MD=0.52,95%CI:-0.86~1.90)、体质量指数(MD=0.04,95%CI:-0.34~0.43)、C反应蛋白(MD=0.85,95%CI:-0.34~2.04)及性别(OR=1.15,95%CI:0.92~1.43)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扩大的左房内径、增高的高敏C反应蛋白、扩大P波离散度及延长的最大P波时限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复发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卫伟  李亚男 《临床荟萃》2022,37(11):965-969
目的 评价左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用于预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查找LAVI用于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后复发的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1 519例AF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AF射频消融后未复发患者相比,复发患者平均LAVI更高(SMD=2.51, 95%CI:1.61~3.41,P=0.001),同时AF射频消融后未复发患者与复发患者LAV/LAVI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8,95%CI:2.68~3.10,P=0.001),提示AF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密切监测LAVI变化可有效评估其术后复发的可能性。结论 与AF射频消融术后未复发的患者相比,复发的患者平均LAVI更高,其可作为评估AF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有效指标。结论仍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因心房颤动在泰安市中心医院住院并首次行射频消融术患者56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为未复发组36例,复发组20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DC值及hs CRP,并进行比较,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别对DC值、hs CRP及二者联合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绘制,评价二者联合对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患者DC值[(5.89±1.00)ms]、hs CRP[(1.99±0.78)mg/L]高于未复发组[(4.88±0.99)ms、(1.44±0.59)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C(OR=3.878,95%可信区间:1.279~11.755,P=0.017)、hs CRP(OR=4.689,95%可信区间:1.154~19.050,P=0.031)是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DC值、hs CRP预测心房颤动术后复发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701,二者联合预测心房颤动术后复发曲线下面积为0.826,高于各自值(P<0.05)。结论 DC联合hs CRP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BPPV患者200例,并给予手法复位治疗,之后随访3月,统计治愈后30、60、90 d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危险因素。结果:183例患者完成随访。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年龄、BPPV病程、发作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PPV病程(OR=2.171,95%CI为1.194~3.946,P=0.011)、复位次数≥10次(OR=3.040,95%CI为1.249~7.403,P=0.014)是影响手法复位后BPPV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随着治愈后时间的推移,BPPV复发的患者例数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术后复发情况,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76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复发24例,复发率为31.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冠心病、左房内径、术前SUA水平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影响因素(P<0.05)。以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作为因变量,年龄、病程、左房内径、冠心病史、术前SUA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赋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SUA水平>320μmol/L、左房内径≥38.6mm可能是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SUA水平>320μmol/L、左房内径≥38.6mm可能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患者术前SUA水平及左房内径,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能改善预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猝死风险的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进行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85例合并有AF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选取63例AF类型相匹配的患者。根据HCM Risk-SCD猝死风险预测模型,将63例HCM合并AF患者分为中高猝死风险组(n=18)和低猝死风险组(n=45)。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导管射频消融的远期预后。结果:平均随访期为(41.7±36.4)个月。中高猝死风险组患者首次消融成功率明显低于低猝死风险组(22.2%vs 53.3%,P=0.021)。中高猝死风险组患者重复消融后远期预后差于低猝死风险组(33.3%vs 73.3%,P=0.00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房直径(OR=1.915,95%CI 1.071~3.445,P=0.006)和患者5年猝死风险(OR=2.901,95% CI 1.203~4.679,P=0.008)是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中高猝死风险HCM患者首次AF消融的有效性和重复消融的远期预后均差于低猝死风险HCM患者;对这些患者实施AF射频消融,尤其是重复消融应综合考虑手术风险及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肾损害程度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303例LN患者根据肾小球有效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分为3组,85例eGFR≤60mL/(min·1.73m2)患者为预后不良组,72例eGFR>60~<90mL/(min·1.73m2)患者为预后中等组,146例eGFR≥90mL/(min·1.73m2)患者为预后良好组;记录各组性别、年龄、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补体C3、补体C4水平、平均动脉压、血钙、血磷、尿酸、SLEDAI评分等指标,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影响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年龄、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定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补体C3、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1,95%CI:0.010~0.043,P=0.002)、高血压病史(OR=3.31,95%CI:0.711~1.685,P=0.000)、血红蛋白降低(OR=0.98,95%CI:-0.032^-0.013,P=0.000)、低补体血症(OR=0.34,95%CI:-1.800^-0.338,P=0.004)、24h尿蛋白定量增加(OR=1.08,95%CI:0.140~1.720,P=0.012)、尿酸增高(OR=1.00,95%CI:0.004~0.008,P=0.000)、血小板降低(OR=0.97,95%CI:-0.050^-0.000,P=0.370)是肾损害的影响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1.67,95%CI:0.024~0.078,P=0.000)、贫血(OR=0.85,95%CI:-0.029^-0.002,P=0.028)、24h尿蛋白定量增加(OR=4.60,95%CI:1.001~2.102,P=0.032)、尿酸水平增高(OR=1.00,95%CI:0.005~0.010,P=0.000)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贫血、24h尿蛋白定量增高及血尿酸水平增高与LN患者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有关,对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多指标联合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乌当医院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69例患者,随访12个月,根据房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8例),未复发组(12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生化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口服药物、既往病史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LAD、TG及联合预测指标对房颤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左房前后径(LAD)、三酰甘油(TG)、脑钠肽(BNP)、房颤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LAD、TG、房颤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si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LAD(OR=1.068、95%CI1.006~1.133,P=0.030);TG(OR=0.540、95%CI0.317~0.918,P=0.023),持续性房颤(OR=2.228、95%CI 1.036~4.793,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化疗(NAC)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Sciverse、CNKI、VIP及万方数据库,收集NAC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MIB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采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RCTs,共2 164例患者。结果提示,NAC联合根治性手术能够提高MIBC患者5年生存率(OR=1.77;96%CI:1.05~2.97;P=0.03),尤其对于T2期肿瘤患者(OR=2.02;95%CI:1.37~2.96,P=0.000 4);能够提高T0期患者比例(OR=3.64;95%CI:2.25~5.88;P<0.000 01),降低T4期比例(OR=0.45;95%CI:0.25~0.81;P=0.007);NAC联合根治性手术仅提高术后2年无疾病生存率(OR=1.64;95%CI:1.03~2.64;P=0.04);对肿瘤转移发生率无影响(OR=0.39;95%CI:0.08~1.94;P=0.25)。结论 NAC联合根治性手术能够提高MIBC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T4期比例;而GC方案并不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前、后循环)脑梗死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病并于太原市三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病历资料,依据其头颅影像学检查将患者分为前、后循环脑梗死,分析两组患者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与前、后循环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2 67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后循环脑梗死885例(33.05%),前循环脑梗死1 793例(66.95%)。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构成比在后循环组显著高于前循环组(分别为32.9%vs.26.7%,P=0.001;47.0%vs.40.4%,P=0.002),而前循环组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后循环组(7.1%vs.4.6%,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相对于前循环脑梗死而言,后循环脑梗死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优势比(odds ratio,OR)=1.29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79~1.555]和高脂血症(OR=1.275;95%CI:1.074~1.555);而目前吸烟(OR=0.826;95%CI:0.665~0.998)和心房颤动(OR=0.686;95%CI:0.468~0.993)与前循环脑梗死的关联性较后循环脑梗死更显著。结论前、后循环脑梗死之间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后循环脑梗死关系更密切,而吸烟和心房颤动倾向于前循环脑梗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辅助经皮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1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消融癌灶232个。将其中超声造影辅助超声引导肝癌射频消融术104例,癌灶128个,设为观察组;单纯超声引导肝癌射频消融术90例,癌灶104个,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完全消融率、随访期总体生存率与无复发生存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影响术后总体生存率与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术后完全消融率以及随访期无复发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期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为影响术后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RR(95%CI):0.077~0.604],[P=0.028,RR(95%CI):0.020~0.1558]。结论超声造影辅助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较好,可提高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及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PICC-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上肢PICC置管的老年住院患者564例,PICC术后发生上肢深静脉栓塞的141例为PICC-DVT组,未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423例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探讨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发生率为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OR=2.15,95%CI:1.298~3.433),动脉粥样硬化(OR=2.72;95%CI:1.715~4.372),置管期间手术史(OR=3.23,95%CI:1.358~7.584),静脉血栓史(OR=7.68,95%CI:4.513~13.311),是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是PICC-DVT的高危人群,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置管期间手术史、静脉血栓史是PICC-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估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价值。方法首次行射频消融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47例,根据左心室舒张功能分为舒张功能正常组33例和舒张功能不全组14例,随访观察2组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3例失访,28例维持窦性心律(无复发组),16例心房颤动复发(复发组),其中舒张功能不全组复发率85.7%(12/14),舒张功能正常组复发率12.1%(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发组左心房前后径指数[(24.60±2.50)mm/m2]、左心房容积指数[(37.22±11.47)mL/m2]、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速度[(94.25±19.19)cm/s]、术前E/e(10.75±4.29)、肺静脉D峰速度[(66.20±17.05)cm/s]高于无复发组[(23.20±2.10)mm/m2、(31.82±8.43)mL/m2、(80.98±14.48)cm/s、7.84±1.79、(45.46±6.28)cm/s](P均0.05);复发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53.97±8.27)%]低于无复发组[(58.62±7.54)%](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E/e是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5,95%CI:1.03~1.29,P=0.04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舒张功能状态与术后6个月心房颤动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初次接受RFCA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82例,根据术后3~12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30)、未复发组(n=52)。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以及术前血脂、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MPO等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浆MPO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患者持续性心房颤动比例、病程、左心房内径(LAD)、HCY、CRP、MPO水平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MPO组比较,低MPO组随访6、12个月时术后复发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阵发性心房颤动、病程、LAD、HCY、MPO均是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术前血浆MPO水平与RFCA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RFCA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经肺静脉超声球囊消融与经肺静脉射频消融对患者血浆丙二醛和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例行肺静脉超声消融治疗,10例行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分别测定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浆丙二醛水平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 肺静脉超声球囊消融组术后血浆丙二醛水平和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经肺静脉射频消融组(均P<0.05).结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经肺静脉超声消融治疗所造成的氧自由基损伤较经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轻微、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脉冲射频术(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303例PRF治疗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使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疼痛。PRF后3个月NRS评分较术前下降>50%视为治疗有效,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 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术后3个月有效率为73.3%,糖尿病(OR=2.179,95%CI=1.052~4.514)、病程(OR=1.823,95%CI=1.556~2.137)、射频电压(OR=0.435,95%CI=0.217~0.872)、射频神经(OR=0.421,95%CI=0.209~0.849)与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存在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和病程是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射频电压、3个射频神经为PRF疗效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酸、二氧化碳结合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性急性肾损害(CI-AKI)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4组:Ⅰ组术前尿酸(UA)、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均正常;Ⅱ组高UA,CO2-CP正常;Ⅲ组UA正常,CO2-CP异常(22.0 mmol/L);Ⅳ组高UA,CO2-CP22.0 mmol/L。前瞻性的观察4组患者的CI-AKI的发生率及院内临床事件。结果 208患者中12例发生CI-AKI(5.8%),其中Ⅳ组7例(3.4%),Ⅱ组3例(1.4%),Ⅲ组2例(1.0%),Ⅰ组为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1.045,95%CI:1.007~1.092,P=0.019)、术后低血压(OR=1.892,95%CI:1.229~2.751,P=0.001)、慢性心功能不全(OR=1.681,95%CI:1.227~2.298,P=0.001)、e GFR60 ml·min-1·1.73 m-2(OR=1.708,95%CI:1.168-2.495,P=0.005)、高尿酸(OR=1.896,95%CI:1.269~2.830,P=0.002)、二氧化碳结合力22.0 mmol/L(OR=1.695,95%CI:1.231-2.333,P=0.001)是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和二氧化碳结合力22.0 mmol/L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对比剂性急性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46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86.30%、复发率13.70%;阵发性房颤治疗成功率高于持续性房颤,复发率低于持续性房颤(P〈0.05);治疗成功组术后12个月左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复发组术前P波离散度大于成功组(P〈0.05),术后房颤周长小于成功组(P〈0.05)。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有效方法,对阵发性房颤疗效明显;P波离散度、术后房颤周长可作为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是否复发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