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椎间盘内脉冲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行间盘内脉冲射频治疗,记录术前、术后1周、1月、3月和6月时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内患者NR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无严重副作用。结论:间盘脉冲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近期疗效满意,值得开展深入的前瞻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在北京医院治疗的2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充分术前准备;术后给予体位护理、穿刺点护理、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功能锻炼指导、佩戴围腰、安全宣教及出院指导。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3、6、12个月给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计算VAS缓解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给予健康调查简表(the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ry questionnaire,SF-36)评分。结果2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经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随访12个月。术后1周、1、3、6、12个月时,患者VAS评分缓解率分别为70.8%、68.7%、67.1%、65.4%和64.7%。术前患者SF-36评分为(53.50±5.97)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80.10±7.01)分。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术后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和严密观察,对治疗效果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闫慧博  鲁凯伍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475-3478
<正>慢性下腰痛[1](chronic low back pain)是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既往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导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热疗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选择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明确影响椎间盘热疗(intraddiscal electrothermal mocIulation,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应用IDET治疗的5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术后平均11个月(6—19个月)的随访,采用对比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改变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得出影响IDET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总有效率为60%。年龄在40岁以下者(n=20)术后VAS平均减少了33%,优于40岁以上者(P<0、001);非吸烟者(n=28)优于吸烟者(P<0.0001);病程在4年以内者(n=39)优于4年以上者(P<0.001);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Dallas分型:I、II,Ⅲ型)优于退变重者(P&;lt;0.001),加热导丝在椎间盘内的位置亦为重要的影响因素(P&;lt;0.0001)。结论:应用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时,在如下情况下将能获得更好的疗效:(1)年龄小于40岁;(2)病程在4年以内;(3)非吸烟者;(4)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Dallas分型:I、II、III型);(5)撕裂的后部纤维环能够全部被加热导丝加热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神经根靶点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DLBP)的临床效果.方法:L4-5或L5-Sl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脉冲射频+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B组:单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结果:术前两组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l、3和6个月A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A组优的病例数和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脉冲射频神经根靶点治疗DLB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引起下腰痛的原因极其复杂,椎间盘是腰痛的最重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又称为椎间盘内紊乱(internal disc derangement,IDD),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很多学者将其描述为“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疼痛”。作者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腰椎正骨理筋按摩手法牵引、敦煌消定膏外敷;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有效率、依从性。结果:治疗组不仅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患者在久坐时,睡眠方式,自身锻炼,日常生活方式和重视程度方面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不仅提高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而且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对治疗和预防本病的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疼痛教育对射频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疗效的影响,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满意度。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接受射频治疗的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疼痛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和对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效果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疼痛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提高射频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采用射频疗法与前路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差别。方法:①于1999-01/2005-08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33~58岁。纳入对象影像学检查显示无明显神经根受压、腰椎不稳等其他腰椎疾病;符合国际疼痛学会1988年制定的椎间盘造影阳性标准;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②所有入选病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射频组21例:行经皮穿刺射频汽化成型术;前路椎体间融合组14例:行腹膜外椎间盘切除、Cage植入、结合后路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髂骨取骨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融合组18例: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植入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③统计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1年进行放射学评估融合情况。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无痛为0分,腰痛到无法忍受的最大程度为10分)。参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腰部功能恢复程度(分值越高表示功能受限程度越重)。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进行评分。改善率=[(术前评分-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00%。分级标准,优:改善率≥75%。良:改善率50%~75%;可:改善率25%~50%;差:改善率<25%。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连续型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椎间盘性下腰痛患者5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明显长于/高于其他2组(P<0.05),射频组明显短于/小于前路椎体间融合组(P<0.05)。②术后疼痛改善情况:射频组良9例,可10例,差2例;前路椎体间融合组和后路椎体间融合组疼痛评分改善均为优。射频组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③术后功能改善情况:射频组良5例,可13例,差3例;前路椎体间融合组优12例,良2例;后路椎体间融合组优6例,良12例。射频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率明显低于前、后路椎体间融合组(P<0.05),前路椎体间融合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率明显高于后路椎体间融合组(P<0.05)。④椎体融合情况:前、后路椎体间融合组术后1年椎体融合率均为100%。结论:射频治疗创伤小但疗效差,前路椎间盘切除Cage植入结合后路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固定可明显改善疼痛,前者创伤相对小,功能恢复更好,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腰痛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该病患者在骨科门诊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引发腰痛的各种原因中,由于椎间盘本身病变引起的腰痛约占39%.腰椎间盘内部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的疼痛感受器产生的腰痛被定义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各种文献报道结果并不一致.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优缺点,为医务工作者选择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自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应用Disc-FX系统经皮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36例,比较术前、术后即刻、l周、3月、6月JOA、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结果:36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切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对退变椎间盘内神经纤维的灭活作用,探讨亚甲蓝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机制.材料与方法:通过采用18只SD雄性大鼠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将损伤尾4、5全层纤维环作为实验阳性对照椎间盘组;损伤尾5、6全层纤维环作为实验椎间盘组;尾6、7作为无损伤完整对照椎间盘组.所有大鼠均在术前,术后进行X线和MRI的检查,分别于术后第2周,术后第6周,术后第11周,随机取2只动物处死后进行Masson染色,观察纤维环愈合状况,到了第11周实验时间点,对实验组椎间盘进行亚甲蓝的注射,并在12周处死余下所有12只实验动物,切取大鼠尾椎椎间盘,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P(P物质)、PGP9.5(神经纤维);参考Madsen描述的免疫组化半定量方法,根据切片的神经在实验椎间盘的分布情况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椎间盘中没有免疫阳性细胞和免疫阳性反应,0分;在椎间盘观察区有一个阳性细胞,1分;在椎间盘外部的2个或几个观察区包括几个阳性细胞,2分;在椎间盘几个观察区内包括几个甚至更多的阳性细胞,并延伸到椎间盘中央区,3分.记录各组数据,进行组间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在软件SPSS14.0上进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X线可见椎间盘损伤前椎间隙正常,损伤后11周鼠尾椎有较明显的椎间隙变窄和骨质增生的反应间隙变窄和骨质增生的反应.MRI可见损伤前大鼠尾椎序列良好,椎间盘未见退变征象,高度基本一致.损伤后11周MRI复检可见SD大鼠尾椎序列紊乱,穿刺损伤的椎间盘出现高度丢失,体积缩小,椎体边缘骨桥形成等退变征象.在损伤后12周,在尾4/5椎间盘的前1/4区检测到SP和PGP9.5免疫阳性细胞分布.尾5/6椎间盘在损伤后11周,并注射亚甲蓝1周后神经出现率很低(P<0.01).结论: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对椎间盘内神经纤维有灭活作用,可能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重要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献报道80%的人在其一生中会发生腰痛,大约10%发展为慢性腰痛.腰痛不仅引起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在美国每年用于老年患者腰痛治疗的费用就超过300亿美元.长期以来,由于腰痛机制不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尽管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但最明确和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以前我们往往强调突出椎间盘的机械压迫作用,但许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却不能完全用单纯机械压迫来解释。  相似文献   

14.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产生与退变椎间盘内神经侵润生长有关,本质上也是一种牵涉痛,文章就下腰部椎间盘神经支配、椎间盘内神经侵润的影响因素及神经侵润与下腰痛的关系综述了其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配合McKenzie 技术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影响。方法80 例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脱失1 例),对照组采用中医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推拿结合McKenzie 技术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3 周后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DI、VAS评分和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观察组患者ODI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推拿结合McKenzie技术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将8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给予腰痛方,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胶囊。疗程均为2w,治疗后随访1年,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及1年后病情随访,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行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的154例患者进行术前镇痛及手术安心工程、术中适时沟通、术后及时的功能锻炼.结果 154例患者中70例术后腰痛即刻消失;4例术后1d腰痛加重,2d后缓解;3例先后接受2次同一间隙消融,腰痛部分缓解;2例无效,术后保守治疗3~5个月后患者腰痛加重,行髓核摘除加椎间融合术.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优良,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背痛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背痛的疗效.方法:187例椎间盘源性下背痛患者均采用射频热凝治疗,治疗前后进行VAS疼痛评分.结果:187例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背痛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对2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以VAS评分作为腰痛缓解疗效评价指标,对手术前、后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中华医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作为术后功能评定标准.结果: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功能评定优13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1.3%;未发生腰肌血肿、大血管、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微创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射频减压联合亚甲蓝注射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实施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射频减压联合亚甲蓝注射术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进行详细术前指导、心理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等围术期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30例患者术后次日均可下床活动,疼痛症状在3d内缓解,术后第4天出院,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前VAS评分(6.54±1.23)分,术后为(2.19±0.36)分,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P<0.05)。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射频减压联合亚甲蓝注射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能明显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正确的体位训练,术后科学、规范的专科护理及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