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先天性颅骨缺损多次修补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18岁。于出生时后枕部即有两处颅骨缺损(呈裂隙状,宽度约1cm),脑组织无膨出,此后裂隙逐渐增宽,于6岁时出现剧烈呕吐及患处压痛,行头颅CT:枕骨两处骨质缺损.大小分别为:3cm×4.5cm、2.5cm×2cm,骨缘轻度外翻,枕大池囊性扩大,四脑室略大(图1)。即行钛网修补术。此后随着患者年龄增长,颅骨缺损逐渐增大,修补物逐渐游离浮动,局部膨出。12岁时行头颅CT示:缺损较前明显扩大,分别为8cm×9cm及3cm×3cm,颅骨边缘外翻,右侧钛网游离,脑膜轻度膨出(图2)。于18岁时行头颅CT:枕部颅骨缺损约11cm×12cm及4cm×4cm,颅骨边缘外翻,两块钛网均游离。枕大池囊性扩大,并向外局限性膨出。  相似文献   

2.
顾硕  鲍南  徐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10):1001-1004
目的 探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颅骨缺损早期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0- 2010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对19例颅骨缺损患儿采用计算机三维塑型钛网行早期颅骨缺损覆盖修补.患儿年龄22个月~13岁,平均年龄5.8岁;颅骨缺损2cm×5 cm~12 cm×12 cm,均在颅骨缺损3个月后行颅骨缺损修复术.结果 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 -10年,钛网固定牢固,无浮动,无头皮刺痛、卡压等不适,外观无畸形,头面部正面观左右对称,效果满意率达100%.结论 对儿童颅骨缺损进行早期修复,有利于儿童生理、心理的康复,修补年龄可提早到2岁.应用计算机三维塑型钛金属网覆盖修复儿童颅骨缺损,吻合精度高,对儿童颅骨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5岁.因"枕部肿块7个月"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尚可,顶枕部正中有一4 cm×5 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固定,轻微压痛,无溃破,皮温、皮色及毛发分布正常.头颅CT示:顶枕部正中皮下有一2.5 cm×4.0 cm ×5.0 cm大小略高密度肿块影,局部颅骨侵蚀缺损,缺损边缘略增厚.  相似文献   

4.
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68例临床观察(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1989年11月,我院用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68例,72个部位,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男47例、女21例,年龄9~58岁;二期修补时间3个月~8年;缺损原因:外伤术后66例、肿瘤术后2例。缺损部位:额颞部30例,额部14例,颞部15例,项枕9例;缺损面积:最大11cm×11cm,最小2cm×2.5cm。2.塑形:白纸覆盖缺损区并沿边缘描出缺损面积和形态,剪下贴在相同部位的颅骨标本上。将骨水泥与单体混合并搅匀,面团期揉成饼状贴于划定  相似文献   

5.
颅骨缺损修补术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2004-08~2007-08收治的颅骨缺损病人30例,均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08~2007-08我院30例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22~66岁,平均31.33岁。缺损原因: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手术所致的颅骨缺损25例;非脑外伤手术所致的颅骨缺损5例,其中脑肿瘤1例,高血压脑出血3例,颅骨病变手术1例。1.2缺损部位、大小及手术时间额颞顶部19例,额颞部10例,顶部1例。缺损大小3cm×5cm~10cm×15cm,平均6cm×7cm。颅骨修补材料:自体颅骨6例;三维钛网24例。成型手术时间:最早为术后第43d,最晚为术后21个月,3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5岁。主因右颞顶枕部颅骨进行性凹陷3年人院。查体:右颞顶枕部有一约10cm×10cm凹陷,边界尚清,无皮下硬结,无红肿及压痛,局部颅骨缺损下陷约0.8cm。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8%,血沉50mm/h。头颅X线片:右侧颞顶枕骨部位显示大片低密度骨质破坏缺损区,直径约10cm×10cm,无硬化边缘,无骨膜反应,病灶边缘清楚锐利,呈穿凿状(图1)。  相似文献   

7.
1986年7月~1994年7月,我们采用自体颅骨瓣离体保留7~14d后,修补9例儿童颅骨缺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5例,女4例。2.5~5.5岁,平均4.1岁,均为急性颅脑损伤手术。其中,硬膜下血肿4例,硬膜外血肿3例,脑内血肿2例,皆行去骨瓣减压术。颅骨缺损面积4.5cm×5cm~8cm×8cm。  相似文献   

8.
本组患者61例,其中男47例,女14例.年龄16~64岁.颅骨缺损范围4cm×4cm~20cm×15cm.其中外伤手术后遗留颅骨缺损,行二期修补术42例;骨窗开颅手术后同时修补颅骨缺损12例;颅骨凹陷性骨折,骨折未能复位,碎骨片清除后同时修补颅骨缺损3例;陈旧性颅骨凹陷骨折,凹陷骨折去除后同时行颅骨修补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骨切除后同时修补颅骨缺损2例.  相似文献   

9.
男,61岁。因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双侧颅骨缺失1年余入院。体格检查:睁眼昏迷,双侧额颞部颅骨缺损,右侧12cm×12cm,左侧10cm×10cm,右顶枕交界区有一4.0cm×4.0cm无毛发区,皮肤菲薄。既往有头皮切口反复感染史。行原切口入路右侧颅骨缺损修补术。  相似文献   

10.
颅骨缺损是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及脑肿瘤术后较常见的后遗症,我科2005年4月~ 2011年4月将二维数字化钛网成形技术应用于修补颅骨缺损284例,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150例,女134例,年龄16~72岁,平均41岁;创伤200例,高血压脑出血76例(其中因合并脑积水同时行V-P分流5例),肿瘤术后8例;缺损部位:额部99例,颞部36例,顶部149例.缺损面积4.3 cm ×5.9 cm~10.5 cm× 16.3 cm(平均7.6 cm× 12.96 cm),均于去骨瓣术后3 ~12个月做颅骨修补.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外伤术后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63例,同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2例,女21例,年龄16~55岁,平均34岁。颅骨缺损面积8cm×12cm19例,12cm×15cm34例,15cm×15cm以上10例。颅骨缺损时间平均6.5月,其中3~6月48例,6~12月15例。1.2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特征,表现为骨窗处膨出,触之压力稍高。部分患者伴有意识、智力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等,其中反应迟钝58例、痴呆32例、走路不稳52例、二便失禁23例、对侧肢体无力24例。1.3辅助检查CT检查示脑室扩…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例1 女,67岁,枕部包块60余年。查体:枕下有一12cm×8cm×4cm包块,质软,无压痛,无波动,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颅骨平片:枕骨类圆形缺损。头颅CT示枕部等密度病变,枕骨近中线处缺损。入院拟诊:①枕部脑膜脑膨出;②枕骨胆脂瘤。局麻下行包块梭形切口,于腱膜下层见灰白色、包膜完整肿瘤,起源于枕骨板障,瘤内有大量淡黄色、豆渣样粘稠物。局部颅骨破坏缺如,囊壁与硬脑膜粘连紧密。仔细彻底切除肿瘤及包膜,咬除变性颅骨,并一期成形。病理诊断:枕骨胆脂瘤。 例2 男,35岁,右颞包块3年。检查:以乳突为中心有一6cm×5cm×2cm包块,触之橡胶感,无压痛,不活动,无搏动,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头颅CT:右颞乳突处混杂密度病变,无  相似文献   

13.
我科1987年10月~1989年11月间采用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神经外科研制的可塑性多孔型人工颅骨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1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及方法 1.一般资料:男16例,女2例。年龄14~44岁,平均30.5岁。缺损原因皆系脑外伤手术所致,缺损面积最小4cm×7cm,最大12cm×10cm。部位额  相似文献   

14.
例1 男,3岁 1984年2月16日入院 患儿左侧颞部肿物3个月,生长缓慢,无痛 近1个月来肿物生长较快伴局部触痛(?)检查:左颞部肿物呈半球形,约2cm×2cm×1cm,轻压痛,无移动性,表面光滑,同皮肤无粘连 颅骨平片见左颞骨外板隆起,板障增厚,有不规则密度减低,边缘清楚手术发现颅骨外板受肿瘤压迫外突,其薄如纸 肿瘤有一包膜,肉质样,富血运 颅骨内板部分受肿瘤侵蚀面缺损,硬膜同肿瘤粘连,但完整无损 术  相似文献   

15.
髂骨内板移植修复颅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采用髂骨内板移植修复颅骨缺损51例,根据测量成人骨盘能取出髂骨最大面积为12×8cm,认为髂骨移植是修复颅骨缺损的理想材料,对成人和儿童均可采用,无并发症,髂骨移植可以定型化,颅骨外型美观,经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应用自凝塑料修补颅骨缺损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5月以来,我院采用自凝塑料修补颅骨缺损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岁,平均732岁;20例均为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面积最大8cm×6cm,最小为4cm×3cm;缺损部位在额颞部13例,额部5例,顶部2例;修补时间为伤后3~12个月。1.2植片制作与消毒方法按颅骨缺损的大小和形状画出相应大小的纸型,制成相应的蜡型,中央部分厚度约为4mm、边缘约3mm,蜡型比缺损颅骨边缘大5mm~4mm,然后用石膏包埋,加热去蜡后,将自凝塑料室温固化型甲基丙烯酸甲酯粉液按10∶6比例调合,待到面团期初期…  相似文献   

17.
颅骨瓣帽状腱膜下埋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们自1989年起将颅骨瓣埋藏于帽状腱膜下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男女各4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16岁。颅骨缺损部位有颞部、颞枕部、颞顶部、额部等。颅骨瓣直径面积最大者10cm×7cm,最小者5cm×5cm。 2.操作方法:术中将颅骨瓣离体浸泡于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性,39岁,主因"左侧外伤性颅骨缺损7月"于2013年2月28日入院。缺损大小约10 cm×8 cm(图1)。患者有头痛、头昏、局部触痛、易激怒、焦烦不安症状,并对缺损区的搏动、膨隆、塌陷存在恐惧心理,因此强烈要求手术修补。术前准备完善后,于2013年3月3日进行"左侧颞顶部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成形术"。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以原  相似文献   

19.
颅骨内表皮样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4岁,2年前发现额部正中皮下包块,逐渐长大,6个月前在外院行包块切除术,3个月前包块复发。包块质软,无红肿压痛,3d前包块表面出现溢液。追问病史,10年前因头部外伤致颅骨凹陷性骨折,约1cm×1cm大小范围,当时未作特殊处理。入院前头颅CT检查发现额骨正中有2.1cm×2.1cm大小的球形骨质缺损(附图),边界清楚锐利,无明显的边缘钙化,中央内容物密度低,CT值-37~-3Hu,考虑为额骨内表皮样囊肿。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术中发现一细小瘘管从皮肤进入囊肿内,挤压时有豆渣样物质从瘘口溢出,仔细分离,修剪颅骨缺损边缘,将囊壁从颅骨、硬…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带蒂帽状腱膜下层骨膜瓣在前颅底缺损修复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额发际内冠状切开头皮和帽状腱膜,紧贴帽状腱膜深面锐性分离,按缺损分型和范围设计瓣膜大小,将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和颅骨外膜合为一层从颅骨表面剥离,制成带蒂帽状腱膜下层骨膜瓣,用于修补15例外伤及26例肿瘤术后前颅底缺损患者.结果 本组患者缺损面积2.0 cm × 1.5 cm~6.5 cm ×4.0 cm,其中6例缺损>4.0 cm×3.0 cm患者使用钛网板修复颅底骨缺损.所有外伤患者术后与颅底缺损有关的症状消失,两组均无颅内感染、搏动性突眼、额纹消失、上睑肌无力及额部头皮麻木和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两组各有1例发生脑脊液鼻漏,均经腰椎穿刺置管引流7 d内消失.结论 带蒂帽状腱膜下层骨膜瓣制备简单,对外伤或肿瘤术后2.0 cm×1.5 cm~4.0 cm×3.0 cm的前颅底缺损修补效果良好,是一种修补可靠、取材方便的前颅底缺损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