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选择素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P-选择素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及抗P-选择素治疗在动物模型中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川芎嗪干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选择素表达,探索可能的病理机制,为预防治疗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肉眼观察肝脏形态变化,光镜、电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肝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可见肝细胞水肿明显,伴空泡形成,间质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再灌注6 h可见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点状坏死灶,并可见到灶性坏死;再灌注24 h肝组织可见多发性灶性坏死及片状坏死灶.川芎嗪干预组各时间点肝组织外观与正常肝相似,光镜下肝细胞无明显肿胀,有极少量空泡形成,但无变性或坏死,且间质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显示,缺血再灌注早期P-选择素即在肝组织中表达,与川芎嗪干预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组P-选择素表达以1 h时最为明显,与再灌6 h及24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能有效抑制P-选择素的表达,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P-选择素主要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表达.P-选择素介导中性粒细胞滚动黏附,可能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活体实验研究体外注射血管活性肠肽(VI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P-选择素动态变化的影响,探讨VIP在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模型组大鼠侧脑室注射VIP后,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再灌注(MCAO)模型.通过神经学的评价对MCAO大鼠进行判定和筛选;选取再灌注后12 h、24 h、48 h和72 h共4个时间点,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P-选择素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选择素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VIP注射后P-选择素mRNA和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较对照组表达下降;且在各时间点与非VIP注射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P脑内注射可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P-选择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再灌注炎症损伤程度.本实验提示VIP具有体外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和瑞舒伐他汀干预组(药物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0min,再灌注180min后取缺血区心肌组织,固定心肌,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的缺血区心肌细胞的P选择素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缺血区心肌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对损伤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E-选择素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分子,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过程,与炎症或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白细胞的募集有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E-选择素表达明显增加,降低E选-择素的表达或阻断其作用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底物L-精氨酸(L-Arg)和NO合酶抑制剂N-亚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 )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早期P-选择素及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I/R模型,并设立假手术组.入选I/R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缺血早期给予L-Arg、L-NAME和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缺血2 h再灌注8 h后脑组织NO、P-选择素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脑梗死体积.结果 I/R加L-Arg组再灌注后NO含量明显高于I/R加盐水组(P<0.01),而P-选择素表达和MPO活性显著降低(P<0.01),同时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而给予L-NAME后减少了脑NO含量(P<0.01),增加了P-选择素表达(P<0.05),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加重.结论 大鼠脑缺血早期使用L-Arg可以通过减低P-选择素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燕  张连元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0):1551-1553
目的 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P-选择素表达的变化及内皮素A受体阻断剂BQ123对其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再灌注组和BQ123处理组.缺血4h再灌注4h后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肺P-选择素浓度,测定各组PaO2、BALF蛋白含量,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内皮素1的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再灌注组比较,BQ123处理组肺组织P-选择素含量明显降低,PaO2升高,BALF中总蛋白、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内皮素1明显降低(P值均<0.01),肺组织形态损伤减轻.结论 BQ123抑制了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P-选择素的表达,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素是黏附分子的一个家族,由P-选择索、L-选择素和E-选择素组成。这3种黏附分子均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过程。P-选择素在激活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表达,而E-选择素仅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两者共同介导白细胞、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的黏附。L-选择素主要在白细胞表达,介导白细胞在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滚动接触。  相似文献   

9.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钙超载有关,仍然是心血管领域面临的一个持续性挑战.最近研究显示,在动物心肌缺血再灌注中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同时还能保护内皮细胞功能,对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提高心肌梗死后心室复苏能力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镁与心肌缺血—再灌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内钙超负荷有关。镁作为钙天然的拮抗剂,近来有不少文献报道,镁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就其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1心肌缺血一再灌注过程中镁的改变及后果早在70年代初shen等在狗的实验中发现,当狗的冠脉左旋支闭塞40分钟、再灌注20分钟,缺血区心肌组织Mg~(2+)显著降低,Ca~(2+)Na~+含量增加,而持续缺血60分钟,却未见类似的改变,提示缺血心肌再灌注会加速镁的丢失。最近Kirkels等采用~(31)P-磁  相似文献   

11.
P-选择素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急性心肌梗塞血管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体外循环等治疗过程中 ,患者面临心肌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I/ R)损伤问题。心肌 I/ R损伤涉及多种因素 ,包括氧自由基产生、Ca2 超负荷、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中性粒细胞的浸润 ,尤其是后者 ,因它与活化血小板、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经级联 (cascade)反应产生大量酶、氧自由基及形成血栓 ,在心肌 I/ R损伤中起关键作用。而 P-选择素 (P- selectin;Ps)是这一系列事件的始动条件 ,因此对 Ps进行深入研究 ,对于揭示心肌 I/ R损伤机制 ,防治临床上心肌 I/ R损伤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氧自由基及其清除剂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见于冠脉搭桥术等多种情况。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资料表明心肌缺血/再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氧自由基起重要作用;氧自由基清除剂能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毒性作用,以及影响氧自由基代谢保护心肌的药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芹菜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溶剂对照组、芹菜素低剂量组、芹菜素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左冠脉前降支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2 h。心肌苏木素碱性品红苦味酸(Hematoxylin basic fuchsin picric,HBPF)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结果芹菜素组可降低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芹菜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心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1 7) [Ang (1 7) ]与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在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离体大鼠心脏置于Langendorff装置上 ,采用主动脉逆灌法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15min后 ,剪断丝线再灌流 30min ,造成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分别用含有Ang (1 7)或AngⅡ的缓冲液灌注 ,浓度均为 1.0nmol L ,观察它们对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左室收缩压 (LVSP)及冠状动脉流量的影响。结果 :AngⅡ明显增加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程度记分 ,不利于再灌注期冠状动脉流量和LVSP的恢复 ;而Ang (1 7)可减少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程度记分 ,促进再灌注期冠状动脉流量的恢复 ,并能预防再灌注期LVSP进一步下降。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 硝基精氨酸甲酯可阻断Ang (1 7)对再灌注期冠状动脉流量的影响 ,但不能改变其对再灌注期心律失常及LVSP的影响。结论 :外源性Ang (1 7)在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不同于AngⅡ ,能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它对再灌注期冠状动脉流量的影响可能与一氧化氮的合成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治疗 ,许多情况下应用心肌再灌注疗法。最近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 ,再灌注后被激活的白细胞粘附在血管内皮细胞上 ,然后移行至心肌组织引起再灌注损伤。 E-选择素 (E- selectin)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 ,属于选择素族 ,是炎症过程中白细胞初始粘附分子。最近 ,在人类血浆中发现可溶性 E-选择素 (s E- selectin)。Hwang等报道 ,血浆中 E-选择素水平是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分子标志物。然而 ,AMI后心肌缺血及再灌注能否使可溶性 E-选择素水平升高尚不得而知。本研究通过测定 AMI时血浆可溶性 E-选择素水平 ,确定心肌缺…  相似文献   

16.
及时血运重建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是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关键,但再灌注同时可能对缺血心肌造成二次损伤,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RD9)是主要在骨髓细胞表达的重要衔接蛋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能够介导心肌细胞炎症反应、凋亡及自噬,可在炎症及免疫反应中充当调节器,从而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深入了解CARD9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或可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P-选择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血管疾病大多数是多因素疾病,其发生、发展或多或少与血小板的活化、白细胞的激活及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关,而P-选择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个因素(如炎性因子、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等)从不同水平影响P-选择素的表达。近年研究表明P-选择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ATP酶活性、线粒体Ca2 浓度以及Na -K -ATP酶各亚基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内洋地黄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内钙超载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组,维拉帕米组4组,每组8只.取缺血区左心室心肌检测心肌匀浆内洋地黄素水平、心肌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线粒体Ca2 浓度;分别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心肌Na -K -ATP酶α1、α2、α3和β1亚基mRNA及蛋白水平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显著下降,线粒体Ca2 浓度升高,Na -K -ATP酶α1、α2、α3和β1亚基mRNA及蛋白水平基因表达均明显下降;维拉帕米预处理除显示降低线粒体Ca2 浓度外,对其它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能促进心肌内洋地黄素分泌增加,后者可能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上的Na -K -ATP酶α1、α2、α3和β1亚基基因表达,抑制Na -K -ATP酶活性,导致线粒体内Ca2 超载,从而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确切的作用机制有待于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效果,因此探索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提高血运重建疗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分析了miRNA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炎症反应、血小板、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心肌损伤程度及发...  相似文献   

20.
Fas/FasL系统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血管介入治疗中较棘手的问题,如何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的研究重点。Fas/FasL系统是体内直接启动细胞凋亡的死亡信号传导系统,大量研究表明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关键作用。现就Fas/FasL系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