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了1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术后加强股动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1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体温一周内均恢复正常,导管留置期间除1例导管不通畅,经处理后及时解决;其余均未出现感染、穿刺点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是一项安全有效地治疗措施,通过有效的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肝癌是肝脏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近年来随着导管治疗,即TAI(肝动脉化疗灌注术)和(或)TA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推广应用,肝动脉的解剖变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今,TACE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和手术后复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而熟悉肝动脉的解剖变异是插管成功的最基本条件,经皮选择性和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的成功与否又是介入治疗的关键。能提高选择性和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的成功率及肝癌肝动脉导管介入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在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中超选择插管困难患者的肝动脉形态、插管技巧和治疗对策。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确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术,根据术中超选择插管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超选组和难超选组,分析两组在肿瘤大小的差异,统计采用Spss 12软件。分析难超选组的肝动脉形态,进行肝动脉分型,研究插管技巧及综合治疗策略。结果 100例患者中,易超选84例(84%),超选择困难的16例(16%),两组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困难主要原因为肝动脉解剖因素,将其分为4型,Ⅰ型为向下开口长干型(4例),其中肝右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1例;Ⅱ型为肝动脉扭曲型(6例);Ⅲ型为肝动脉纤细型(4例);Ⅳ型为肝动脉闭塞型(2例)。Ⅰ型患者采用导管成袢法(2例)和微导管法(2例);Ⅱ、Ⅲ型(10例)运用微导管超选成功;Ⅳ型血管介入困难,2例运用微导管均未成功。结论中晚期肝癌超选择插管困难的原因主要为肝动脉的解剖因素,和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超选困难的肝动脉可分为4型,Ⅰ型为向下开口长干型,Ⅱ型为肝动脉扭曲型,Ⅲ型为肝动脉纤细型,Ⅳ型为肝动脉闭塞型。Ⅰ型可采用导管成袢法或微导管法;Ⅱ、Ⅲ型运用微导管多可超选成功;Ⅳ超选困难,适宜采用非血管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4.
从1994年8月~1996年4月,我们对3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了经左锁骨下动脉药盒导管系统(PCS)植入术,与先前进行的肝动脉栓塞相结合,通过药盒导管系统作规律的肝动脉灌注化疗。12例单发巨块型肝癌患者半年生存本达100%,1年生存率为83.3%,其中7例生存超过2年.23例多发或弥漫型肝癌患者半年生存率为86.9%,1年生存率为55.5%.我们认为,肝动脉栓塞后留置PCS能保证化疗的规律性,从而有效控制栓塞后残余病灶的复发.肝动脉灌注化疗的次数、化疗药物剂量和化疗灌注方法的合理安然可提高疗效.本文还对左锁骨下动脉的经皮穿刺技术和插管方法提出一些体会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及其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种植率,分析兔VX2肝癌影像学表现。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60只分为开腹包埋、开腹穿刺及直接经皮穿刺种植三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10只瘤块接种,10只悬液接种。接种2周后,以CT、MRI检测肿瘤种植及生长状况,然后行肝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开腹包埋、开腹穿刺接种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与经皮穿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块接种比悬液接种种植率高(P<0.05)。CT平扫,VX2肿瘤呈低密度,动脉期环性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MRI平扫呈长T1,稍长T2信号。肝动脉造影示肿瘤富血供,由肝动脉供血。接种3周后,肿瘤易出血坏死。结论:开腹包埋与开腹穿刺接种制作VX2兔肝癌模型简单,实验周期短,接种率高。开腹瘤块法复制兔VX2肝癌模型,其影像学表现类似人类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可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联合应用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经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72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采用Seldinger经皮动脉插管,选用7号左心导管,将导管送入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行血管造影后将导管送入肿瘤所在肝叶的动脉,肿瘤位于肝两叶者,导管固定于肝固有动脉。化学栓塞剂为40%碘化油10~20ml,丝裂霉素20mg,5-氟尿嘧啶1g,混悬成乳剂缓慢注入。术后行X线摄片及造影了解栓塞情况。拔除导管后压迫股动脉穿刺点10分钟后加压包扎。然后补液加抗生素、正血药和保肝药。2周后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瘤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12月收治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28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腔镜组),40例行开腹肝切除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三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期间死亡。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高于开腹组,但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肿瘤复发率及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安全可行,较传统开腹肝切除术微创、经济,且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左肱动脉途径穿刺插管并留置导管技术在腹部恶性肿瘤化疗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Seldinger技术,对95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共123人次采用经皮左肱动脉穿刺入路,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进行化疗栓塞并保留导管行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本组120人次经皮左肱动脉穿刺插管并留置导管成功,成功率为97.6%。出现左肱动脉痉挛插管不成功3例,穿刺口少量出血2例,左上肢神经轻度损伤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左肱动脉穿刺置管在治疗腹部恶性肿瘤化疗栓塞中插管成功率高,风险小,并可留置导管行动脉灌注化疗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肝癌的肝动脉栓塞化疗是按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插管,将导管置于固有动脉或肝总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使肿瘤细胞坏死,肿瘤缩小或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妇产科确诊为异位妊娠的住院患者50例,按照手术种类分为腹腔镜组27例,剖腹手术组23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留置导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异位妊娠可选择腹腔镜手术,易于保留输卵管,其损伤小,减少盆腔粘连,减少输卵管阻塞,更适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