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哮喘患儿血清RANTES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21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14例缓解期的哮喘患儿血清中RANTES水平,并与肺炎及支气管炎组患儿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①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RANTES水平较哮喘缓解期患儿、肺炎及支气管炎组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q分别为3.52,4.54。5.80;P分别〈0.05,〈0.01,〈0.01);②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RANTES水平开始下降。与肺炎及支气管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已没有显著性差异(q分别为1.01,2.70;P均〉0.05);③肺炎及支气管炎组患儿血清RANTES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q=1.80;P〉0.05)。[结论]RANTES在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白介素—8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两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哮喘组54例、慢支组53例发作期与缓解期、健康对照组42例血清IL-8进行检测。哮喘组发作期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结果:哮喘发作期的IL-8水平(591±216)与缓解期(42±5);慢支发作期的IL-8水平(282±84)与缓解期(530±16)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哮喘及慢支缓解期(42±5,53±16)与健康对照组(28±14.6)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哮喘发作期总IgE阳性(≥450u/ml)及IgE阴性(<450u/ml)患者IL-8水平(572±124,316±13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IL-8增高与哮喘及慢支发作密切相关,提示IL-8可作为判断哮喘及慢支临床病程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哮喘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哮喘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10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ICAM-1表达。结果:哮喘患者PBMCs ICAM-1及ICAM-1mRNA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哮喘患者PBMCs ICAM-1与ICAM-1 mRNA表达成正相关。结论:ICAM-1参与哮喘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探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外周血ET、TNF-a水平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本实验选择47例哮喘患儿,32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采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TNF-a水平。结果发现发作期哮喘息儿血浆ET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分别为91.26±21.606,54.42±18.602ng/L,P<0.0005),缓解期降至正常水平(64.50±20.159ng/L,P>0.05)重症组高于轻中症组建(分别为108.27±19.50879.32±20.61ng/L,P<0.005),发作期哮喘息儿血清TNF-a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分别为1.877±0.39,1.176±0.39ng/L,P<0.005)缓解期降至正常水平(1.183±0335ng/L,P>0.05)重症组高于轻中症组(分别为2.18±0.441.65±035ng/L,P<0.0005)ET和TNF-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提示ET和TNF-a在哮喘发病机制中有其重要作用.对哮喘的病情判断及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肺功能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小儿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80例以及健康体检小儿80例,均行肺功能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的 FEV1、PEF、FVC相比健康儿童明显降低( P<0.05),FEV1/FVC%、RV、RV/TCL%则明显升高( P<0.05);临床缓解期各项指标与健康儿童无明显差异( P>0.05)。小儿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经肺功能检查的确诊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检查( 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能够准确诊断小儿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还能够准确反映患儿的病情发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超化因子(Eotaxin)的血清表达变化在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随机将80例患儿分为毛细支气管炎组(毛支组)40例(其中单发组20例及多发组20例),哮喘组40例,另选择正常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以上各组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Eotaxin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毛支组、哮喘组急性期血清Eotax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在急性发作期,毛支单发组血清Eotaxin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而毛支多发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毛支单发组在缓解期的血清Eotaxin水平低于哮喘组(P〈0.01),与对照组水平接近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毛支多发组缓解期Eotaxin值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otaxin参与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病的病理过程,随着喘息发作的频率表达增加,测定其血清Eotaxin浓度可能将作为预测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哮喘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姜钰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65-66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儿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浓度,探讨其与CVA患儿气道炎症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对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32例),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30例),健康儿童(35例)。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的UniCAP变应原检测系统荧光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ECP值。CVA组中20例患儿坚持系统治疗3个月,病情缓解后再次测定ECP值。结果CVA患儿的ECP值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5),明显低于典型哮喘患儿发作期的ECP值(P〈0.05);CVA患儿治疗后ECP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ECP水平与CVA患儿气道炎症严重程度呈密切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诱导痰技术在检测哮喘气道炎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诱导痰技术在哮喘气道炎症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正常人,11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及1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进行痰液诱导测试,并对受试者血浆及诱导痰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丙二醛(MDA)水平进行测定比较。结果:33例受试者中32例完成了测试;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的血浆及诱导痰IL-8水平、ECP水平、MDA水平与缓解期哮喘患者相比显著增高(P均小于0.01):而缓解期哮喘患者的血浆及诱导痰IL-8、ECP、MDA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志愿者(P均小于0.05);且哮喘患者诱导痰的IL-8、ECP、MDA水平明显高于其血浆的IL-8(P<0.05)、ECP(P<0.01)、MDA(P<0.01)水平。结论:诱导痰技术安全、可靠;诱导痰IL-8、ECP、MDA水平可用于监测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9.
应用酶标单克隆与多克隆双抗体夹心法测定14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病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Interleukin2,sIL-2R)水平,并同健康人、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病人和哮喘缓解期病人相比较;同时观察哮喘病人入院第四天sIL-2R变化同FEV1.0%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哮喘发作期sIL-2R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和哮喘缓解组及慢支肺气肿组(P<0.05),sIL-2R变化同FEV1.0%变化有显著相关性(r=-0.766,P<0.05)。提示活化的淋巴细胞同哮喘病发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我院哮喘门诊2004年8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1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进行肺功能测定及临床表现分析。方法对CVA组患儿进行变应原试验及肺功能测定,并与30例哮喘儿童(哮喘组)及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肺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VA组肺功能FEV1.0,FEV5.0,PEF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4.21,4.23,4.59,均P〈0.01。而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CVA与哮喘有相同的病理基础,部分CVA可发展为典型哮喘,误诊的原因主要为对CVA缺乏认识,未做肺功能测定及变应原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门诊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现状以及初步哮喘管理对于提高哮喘控制水平的可能获益.方法 选择201 1年7月到2011年9月间在我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评估其控制水平和其他临床特征.结果 共有198例患者完成评测,管理不依从组117例,依从组81例;整体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18.08±4.67)分,6.57%的患者ACT得分25分;依从管理组患者哮喘控制水平、治疗依从性、急性加重的频率和患者比例等均显著优于不依从管理的患者,而两组间患者对卫生经济负担的负担能力相当.结论 门诊哮喘患者控制率低,初步实施哮喘管理即可显著提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速发型、缓发型支气管哮喘(危)重度发作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的异同。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96例急性(危)重哮喘发作分为速发组(≤3 h)14例和缓发组(>3 h)82例,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发作前病情及用药、诱因、是否行有创机械通气、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速发组和缓发组比较,中青年患者居多[(41±10)岁比(52±16)岁,P<0.01],呼吸道感染不是其主要诱因(P<0.01),病情重,院内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治疗反应好,住院时间短[(6±5)d比(14±7)d,P<0.01]。结论速发型(危)重哮喘发作具有与缓发型不同的诱因、临床过程及预后,及时有效地治疗速发型哮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asthma ranges from 1% to 18% of the populat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n China, while national data of asthma prevalence are still lacking,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in Beijing show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asthma in occupational populations was 1.25%. Based on epidemiological data reported in different regions, it is estimated that 15-20 million people suffer from asthma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4 and its prevalence continues to rise. A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childhood asthma in the year of 2000 show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asthma in urban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14 years was 0.12%-3.34% in different regions,[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喘敷贴"穴位敷贴预防冷哮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药"喘敷贴"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43例冷哮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比例为1∶1。治疗组采取穴位贴敷方法,对照组贴敷安慰剂,疗程均为32d。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以及血IgA,评价"喘敷贴"预防哮喘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IgA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喘敷贴"三伏天穴位贴敷可显著减轻和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CD系列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脱敏治疗半年以上者共63例进行了检测及比较分析,发现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外周血CO_3、CD_8细胞减少,CD_4/CD_3比值增高。在缓解期和脱敏治疗后CD_8、CD_4/CD_8比值均恢复,CD_3仍较正常减低。外源性嗜喘发作期T细胞亚群改变较内源性哮喘更明显,并且其血清总IgE与CD_8变化呈负相关,与CD_4/CD_8比值变化呈正相关。本文结果指示T细胞亚群的异常变化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学文  赵宇  陈济明 《中外医疗》2010,29(27):19-20
目的研究对比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之间最大气道反应性之间的差异性及其反应平台的分布情况。方法支气管哮喘组患者46例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患者42例分别吸入较高浓度的乙酰甲胆碱作为支气管激发剂,当FEV1下降至激发前水平的50%或出现最大反应平台后终止实验,最终分析比较2组出现反应平台所占的比例及平台水平值。结果支气管哮喘组有16例患者出现反应平台所占的比例为34.8%,显著低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24(57.1%),反应平台的水平值支气管哮喘组显著高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P〈0.05),但2组PC20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最大气道反应性可表明哮喘气道高的灵敏度与其临床表现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较大的相关性,且支气管哮喘的气道反应性显著高于咳嗽变异性哮喘。  相似文献   

17.
冯丽君 《河北医学》2007,13(10):1199-1200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逐项分析确诊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解痉剂等治疗。结果:56例中50例治愈,4例有效,2例发展成支气管哮喘。结论:对长期慢性咳嗽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及时做相关检查,尽可能早期诊断,并给予适当治疗,以免发展成典型哮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 岁反复喘息患儿外周血血清类黏蛋白1 样蛋白3( ORMDL3)基因在不同临床表型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白介素-17(IL-17)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儿科就诊<3 岁反复哮喘的患儿87 例,根据患儿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分成特应性哮喘组(64 例)和非特应性哮喘组(23 例),再选取同期在儿科体检的健康儿童30 例。分析3 组研究对象ORMDL3 基因表达水平、血清IL-17 和ECP 含量和ORMDL3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并对3组研究对象ORMDL3 基因表达水平和血清IL-17和ECP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特应性哮喘组ORMDL3 基因表达水平(11.57±1.96)%,血清IL-17(1 354.46±873.48)pg/ml 和血清ECP(45.65±12.76)μg/L 均高于非特应性哮喘组和对照组(p =0.000);3 组的ORMDL3基因AA、AG和GG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4,p =0.012)。特应性哮喘组的ORMDL3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IL-17(r=0.318,p =0.000)、血清ECP( r=0.540,p =0.000)均呈正相关。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哮喘患儿血清中的ORMDL3 基因表达水平、IL-17和ECP含量不同。特应性哮喘患儿的血清ORMDL3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IL-17、ECP含量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平喘摩按法"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共纳入60例患儿,观察手法治疗前后患儿的症状变化,采用3MTM Littmann3200电子听诊器、Piko-1哮喘电子监测仪记录并观察哮喘肺内呼吸音及PEF、FEV1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手法治疗后,患儿症状显著减轻(P0.05);PEF及FEV1值明显升高(P0.05);呼吸音强度明显降低,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平喘摩按法"能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症状,显著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内通气状态,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门诊309例哮喘患者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当前南京地区哮喘的发病与防治状况。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出调查表,对首次来我院门诊就诊的30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9例患者中,60岁以下的患者占95.1%。哮喘发作首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前驱症状。哮喘发作的诱因复杂多样,并有泛化现象。哮喘发病有很强的家族性,其一,二级亲属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者占37.2%。患者本人合并有其他过敏性疾病者占81.2%。本地区哮喘的治疗多停留在以扩张支气管为主的水平上,激素的应用仍以发作时的全身用药为主,使用吸入激素的人数只占27.8%。接受哮喘防治知识教育的只有9.4%。结论:本地区的哮喘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哮喘的防治须按现代医学模式全面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