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谭芳  王莹  余阗 《四川医学》2002,23(3):265-265
目的:验证老年男性COPD患者伴发骨质疏松症的高风险性,并分析其影响。方法:对30例COPD患者及20例对照组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测定,同时测定营养状态,肺功能、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结果:COPD组桡骨远端密度(BMD),体重/理想体重(IBW%),一秒种用力呼气量(FEV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MD与IBW%,FEV1%呈正相关(P<0.05),COPD组桡骨远端骨质疏松症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男性COPD患者是骨质疏松症高患病人群,营养状态,肺功能指标为影响患者骨密度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1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的营养状况,针对不同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方法 通过人体学测量,生化指标的测定及透析状况分析等,综合评估1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113例患者,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比较,上臂肌围(MAMC)、前白蛋白(PA)及透析前肌酐(Pre-Cr)显著升高(P<0.05).各项营养指标异常的比例为理想体重百分比(IBW%) 15.4%,体重指数(BMI)19.5%,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90.3%,上臂肌围(MAMC)36.3%,白蛋白(ALB)40.7%,前白蛋白(PA) 35.4%,血红蛋白(Hb)92%.所有患者尿素减少率(URR)为0.663±0.080,尿素清除指数(Kt/V)为1.392±0.231.结论 1)血清前白蛋白、上臂肌围及透析前血清肌酐水平对评估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可靠敏感,临床实用性强.2)及时、准确的进行营养状况评估,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方法采用主观综合评估法测评118例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并通过人体测量、握力及生化指标的测量,分析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3.05%。患者握力、上臂围、上臂肌围与年龄、是否参与烹调、是否患有糖尿病、前白蛋白水平、体重指数等均与患者的主观综合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是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小腿围、年龄、BMI可作为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刘慧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3):1941-1942
目的探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膳食营养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便于随访的稳定期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对照组52例。对试验组患者的膳食营养进行护理干预并详细记录体重,求得理想体重百分比(IBW)、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TSF)、上臂中部周径(MAC)、血白蛋白(ALB)、稳定期时间及急性发作次数。结果试验组IBW、TSF、MAC、ALB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稳定期COPD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膳食营养进行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延长稳定期.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营养评价及短期静脉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短期静脉营养支持的疗效。测定60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最大口腔吸气压(MIP)及最大口腔呼气压(MEP)、并观察短期静脉营养支持后的疗效。结果发现60例患者中48.3%体重低于90%理想体重。低体重患者MIP、MEP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体重患者(P<0.05),低体重患者经静脉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体重,低体重患者MIP、MEP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体重患者(P<0.05)。低体重患者经静脉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体重、MIP、MEP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明显增加。认为稳定期COP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伴有呼吸肌力减弱。短期静脉营养支持能增强呼吸肌力、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已逐渐发展成为医疗上的重措施。本文拟就围手术期患儿营养评价及PN支持的进展作一综述。 1 围手术期患儿的营养评价 评价患儿营养状况的指标很多,但仍缺乏一种客观的评价指标。 1.1 体重(Weight,WT)及体重% 理想体重(Ideal body weight,IBW)百分比(WT%IBW):具有测量简单的优点,有国外学者把WT低于WT%IBW的90%作为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但IBW随体形的不同而变化,肥胖患儿虽有蛋白耗竭,却仍会WT增加。因此,只有在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肝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在评价结果上的差异。方法:分别应用传统的人体测量评价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和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55例肝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得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不同(20.0%~80.0%),SGA和NRS-2002评价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80.0%和76.4%,且两种方法评价营养状况的一致性较高。结论:肝衰竭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单项营养评价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NRS-2002和SGA营养评价方法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主观营养评价法(sGA)分析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早发现营养不良,为临床营养治疗评估提供有效简单的工具。方法对162例住院糖尿病人在入院的第二天分别用主观营养评价法(SGA)、体质指数(BMI)、最新一次血白蛋白(g/L)测定值(ALB)分析营养状况,计算各种营养不良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SGA评价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的营养不良率分别为73.5%、17.3%、8.6%和0.6%,ALB测定值评价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的营养不良率分别76.5%、16.7%、5.6%和1.2%,BMI评价为正常、体重偏低、超重肥胖者百分比分别为64.8%、5.0%和30.2%。SGA与ALB二者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男女性别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GA简单有效,易于操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主观整体评估(SGA)对住院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分析这两种工具对评价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适用性和一致性。方法选取2018年6至12月在浙江医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14例,在入院24h内应用NRS2002、SGA进行营养评估,同时测定BMI、小腿围、握力,次日清晨空腹抽血检测白蛋白(Alb)、总蛋白(TP);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以及与人体测量、血清学营养指标等的相关性。结果无营养风险(NRS2002<3分)的患者52例(45.6%),有营养风险(NRS2002≥3分)62例(54.4%);根据SGA,营养良好(A级)的患者74例(64.9%),轻-中度营养不良(B级)33例(28.9%),重度营养不良(C级)7例(6.1%)。患者年龄与NRS2002、SGA均呈正相关(均P<0.05);体重、BMI、小腿围、握力与NRS2002、SGA均呈负相关(均P<0.05);Alb、TP与SGA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与NRS2002评分均无相关性(均P>0.05);身高与NRS2002、SGA均无相关性(均P>0.05)。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Kappa=0.578,P<0.01)。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提示NRS2002与SGA呈正相关(r=0.600,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高,NRS2002和SGA两种方法在评估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方面具有一致性,将两种方法与人体测量、血清学营养指标联合应用能更好地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与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 测定 42例COPD患者 (营养不良组 2 0例 ,非营养不良组 2 2例 )及 18名正常人的血清瘦素、体重指数 (BMI)、理想体重百分比 (IBW % )、三头肌皮皱厚度 (TSF)、血清白蛋白 (ALB)、血糖 (G)值。分析瘦素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3组血清瘦素浓度 2 .7± 2 .1μg/L ,与BMI ,IBW % ,TSF ,MAMC呈正相关 (P <0 .0 0 1) ,与血糖水平及ALB无相关性 ;营养不良组血清瘦素浓度 1.4± 2 .1μg/L ,显著低于非营养不良组 3 .6± 1.8μg/L ,非营养不良组血清瘦素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瘦素浓度与COPD患者的营养参数相关 ,瘦素与COPD营养不良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相娟  王艳珍 《西部医学》2009,21(7):1116-1117,1120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54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54例男性健康体检者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并测定耱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钙素(BGP),结合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4例健康对照组中骨质疏松7例,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13.0%;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质疏松17例,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31.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1,X2=5.357)。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且与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媚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145-146
目的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探讨我院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原因。方法①血生化检查: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转铁蛋白(TF)。②蛋白摄入和代谢:nPNA。③人体指数学测量:测定肱二头肌皮褶(BSF)、肱三头肌皮褶(TSF)、上臂中部周径(MAC),MAMC、AMA、BMI测量。④整体主观营养状况评估:使用SGA评估法进行评估。结果①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0.2%,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为62.3%,重度营养不良为7.9%。②人体指数学:BMI:(20.3&#177;3.2);BSF:(7.1&#177;4.1)mm;③血生化:ALB:(33.5&#177;5.2)g/L,Hb:(86.2&#177;12)g/L,TF:(1.6&#177;0.8)g/L。④nPNA:(0.65&#177;0.10)g,(kg&#183;d)。⑤SGA评分:(4.2&#177;1.1)分。结论①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0.2%,与国外同类患者相比,我们的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较差。②人体指数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估人体成分、肌肉营养和体蛋白的方法。③SGA整体营养评估方法能反映腹透患者营养状况,无创易于操作,值得首选。  相似文献   

13.
美国癌症中心的营养专家认为 ,大约 4 0 %的癌症患者实际上是死于营养不良 ,而不是死于癌症本身。手术可引起内分泌及代谢改变 ,导致消耗增加。如患者营养不良不加纠正 ,术后易出现切口愈合不良 ,增加感染机会 ,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等。我院于 1992至 1999年共收治喉癌 11例 ,现将围手术期的饮食调节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1例 ,男 10例 ,女 1例 ,年龄 54~ 83岁。声门上型癌 2例 ,声门型癌 9例 (均行喉次全切、喉全切治疗 ) ,以体重作为营养评估指标 ,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体重低于标准体重超过 10 %者为体重过低。本组入…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营养状态对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和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营养状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人体测量和内脏蛋白测定对53例COPD患者进行营养学评价与分类。营养正常者16例(30%)、中度营养不良者23例(43.4%)、重度营养不良者14例(26.4%),并测定三组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结果除IgG、IgA、IgE无明显变化外(P>0.05),三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总数、OT试验等均随着营养状况的恶化而显著异常或下降(P<0.05~P<0.001)。结论提示当COPD患者营养状况恶化时,其细胞免疫功能将受到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5.
廖玲丽 《实用新医学》2007,8(8):713-714
目的评估间歇性低蛋白饮食干预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3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每日蛋白质的量以标准体重的每千克0.6g计算,每隔3天为0.8g,设计个体化食谱,严格按标准执行6个月,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营养状况。结果营养干预后患者尿素氮、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营养干预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间歇性低蛋白饮食可以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改善营养不良,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简易营养评价法(MNA)在老年护理医院中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评价的可行性及与其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6例住院老年患者,利用MNA量表(18个问题)进行调查,同时收集人体测量指标、生化指标和其它资料。结果按MNA法所得数值进行分级,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27.6%,营养不良危险为48.7%,营养良好为23.7%;MNA与营养客观指标(体重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MAC和上臂肌围MAMC),继发感染和病死率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NA是老年护理医院能够接受的一种营养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9例行胃转流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控制营养状况(control the nutritional status, CONUT)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的营养状况,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正常组,收集并比较营养不良组与营养正常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3个月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3个月治愈36例(27.91%)、好转68例(52.71%)、无效25例(19.38%),总有效率为80.62%。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3个月营养正常68例(52.71%)、营养不良61例(47.29%),营养不良患者中轻度营养不良45例(73.77%)、中度营养不良13例(21.31%)、重度营养不良3例(4.92%)。营养不良组患者年龄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病程长于营养正常组(P<0.05);营养不良组患者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  相似文献   

18.
148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智  皮佳俐  郑世霞 《重庆医学》2000,29(4):329-330
近年来 ,对糖尿病患者蛋白代谢的研究日益重视 ,国际上已选用最能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内脏蛋白 (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 )作为评价营养状况的新指标[1] 。本文对 14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清白蛋白 (Albumin、ALB)及前白蛋白 (PreAlbuminPAB)测定 ,以探讨糖尿病对人体营养水平影响因素 ,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价。表 1   148例糖尿病患者血清ALB和PAB测定结果项目n % 血清ALBX±SD(g/L)血清PABX±SD(g/L)检查总例数 1 4 81 0 0 35 736± 6 675 0 1 74± 0 0 69性别 男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终末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营养状况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化疗期间营养风险、营养治疗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200例符合入排标准的非终末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基线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况评估,同时检测血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其中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给予营养治疗,需化疗患者予2或3周期化疗,所有患者1.5个月后进行再评估及炎症因子检测,并记录化疗患者体重下降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00例患者中150例接受化疗,基线评估营养风险发生率38.0%,营养不良发生率15.5%,再评估营养风险发生率51.0%,营养不良发生率26.0%。相关性分析显示不论基线还是再评估,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与CRP均无明确相关(P>0.05),而与IL-6存在相关性(P<0.05)。比较基线评估无营养风险化疗者与有营养风险而未接受营养治疗的化疗者的5%体重下降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基线营养风险对化疗期间体重下降率无明显影响( OR=2.300,95%CI 0.929~5.693),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加( OR=2.963,95%CI 1.067~8.232)。比较基线评估存在营养风险接受营养治疗与未接受营养治疗化疗者的5%体重下降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提示营养治疗与化疗相关性体重下降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存在相关性( OR=0.241,95%CI 0.070~0.835;OR=0.289,95%CI 0.088~0.947)。结论非终末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尤其化疗期间,IL-6在非终末期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的发生上起一定作用,或可作为营养评价指标之一,营养风险可使化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而营养治疗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体重丢失,从而带来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20.
14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凌  陈强  武军 《吉林医学》2011,(5):910-91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为针对性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人体测量、生化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14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结果:SGA评分:52.38%(77例)患者营养状况良好(A级);46.94%(69例)患者轻-中度营养不良(B级);0.68%(1例)患者重度营养不良(C级)。综合评估结果提示大多数患者属于消瘦型营养不良,但营养参数分布不均匀,因此无法根据某单一指标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比例很高,应定期、规范地评估营养状况,其首要原则是,应采用综合方法,而不是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来评估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