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宜昌地区9例SARS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ARS的临床特点及其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宜昌地区9例SARS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SARS病人2例,“疑似”SARS7例;全部病例均有到过疫区的经历.传播途径以呼吸道近距离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有呈局部的群体性发病和家庭聚集性的规律.临床表现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伴咳嗽、乏力、疲倦、肌肉酸痛、头痛、关节酸痛、乏力等.肺部体征不明显,血白细胞总数不高,X线胸片检查呈斑片状浸润影.结论SAR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综合治疗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胸片特点及中医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26例重症SARS患者初诊时的临床症状、体征、胸片及其恢复时间,并与同期入院的30例普通SARS患者进行对比.结果重症SARS患者临床症状中,发热、干咳、乏力、咯痰、头痛、气短、肌肉酸痛等症状较为普遍.与普通组相比,乏力、气短和恶寒等症发生率高,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改善时间长,其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SARS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热毒蕴肺、瘀热互结、气阴两伤,辨证时不应拘泥单一病机,而应分清轻重缓急,作出恰当治疗.  相似文献   

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当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SAR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的年龄在18~73岁,平均37.66岁.男27例,女38例.46.15%的患者有SARS患者密切接触史或传给他人史,呈家庭及医务人员聚集现象.潜伏期为3~10 d,平均6.82 d.传播途径以近距离和密切接触为主.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98.46%)、干咳(53.85%)、肌肉酸痛(56.92%)、气促(49.23%).血常规以白细胞正常或降低为主占96.6%,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占33.3%,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增高占28.3%、肌酸激酶增高占11.7%,无一例CK-MB增高.全部病例肺部均有病灶,且肺部体征与其病灶不一致.治疗主要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氧疗为主,经验性使用抗病毒、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改善中毒症状、阻止肺部病灶进展有一定疗效.5例患者需要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结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发热、咳嗽、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肺部炎症表现为其临床主要特点,尚无特效抗病原药物,但经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李光辉  贾楠 《重庆医学》2005,34(8):1169-1170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临床特点,探索其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20例住院SARS病人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规律和特点.结果通过10例有单次接触明确时间SARS病例观察到潜伏期为2~14d;120例病人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且111例(92.5%)为中、高热,多伴随有畏寒、周身酸痛、乏力、胸闷、气急,查体多数无肺部阳性体征;发热持续时间为(9.2±6.7)d;发病时血常规检查95例正常(79.2%);X光所见肺部病变可以晚于发热出现,以肺部炎性实变为多,可表现多样;胸部X光检查肺部病变完全吸收时间为4~56d,平均为(26.1±10.8)d;治疗为抗病毒、预防感染、吸氧及对症、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必要时予以激素冲击治疗及呼吸机呼吸支持.结论 SARS具有病情进展快,临床和放射学表现多样的特点.早期诊断、早期积极综合治疗可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我院传染科隔离病房从 2 0 0 3年 4月 30日至5月 2 0日共收治疑似SARS患者 2 8人 ,其中确诊SARS7人 ,其余均排除SARS。1.1 确诊SARS患者 共 7例 ,男 6例 ,女 1例。年龄 18~6 9岁 ,大于 6 0岁 2例。流行病学史 :均居住北京 ,生活密切接触者有发病的 4例。临床表现 :发热 (体温超过 38℃ ) 7例 ,咳嗽 4例 ,头痛 ,乏力 ,关节酸痛 5例 ,腹泻 1例 .肺部可闻及干湿性音 2例。实验室检查 :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 (2 .9~ 9.9)× 10 9 L ,其中少于 4 .0× 10 9 L者 3例 ,白细胞计数呈进行性降低 5例 ;淋巴细胞百分比降…  相似文献   

6.
一起SARS暴发传播链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Li Q  Zeng G  Ou JM  Guo GP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06-909
目的 分析SARS暴发案例的传播特点,评价SARS在发病前后的传染性。方法 以一起主要发生在北京的SARS暴发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用统一的调查表,以现场调查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75例接触者进行线索追踪和个案调查。用传播链示意图分析传播关系,用接触史分析图分析传染性。结果 本起SARS暴发传播链中的接触者275人,发病41例(不包括先证者),死亡5例,罹患率14.9%,病死率12.2%。其中家族病例19例(占46.3%),单位聚集病例13例(占31.7%)、社区病例8例(占19.5%),私人诊所医生1例(占2.4%)。其传播过程可用传播链清晰地描述。41例病例均与前代病例的症状期有密切接触史;仅与前代病人潜伏期接触的114人无一人发病;未发现无症状的密切接触者有传染性。无防护地照顾护理病人最危险,其次是一起居住、看望病人和给SARS病人看病。本案例的潜伏期为1~10d,中位数为3d。结论 全部SARS病人在发病前均与其前代病例症状期有过密切接触;传染性的强弱与SARS病人与密切接触者的接触方式有关;未观察到SARS病人潜伏期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 SARS 传播特点及其传染力,为今后开展 SARS 的人群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通过对2003年和2004年北京市 SARS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典型传播链及个案研究结果的分析,阐述与 SARS 传播及传染力相关的因素。结果 SARS 的最长潜伏期为12天,最短潜伏期不超过3天。结论 SARS 潜伏期没有传染性,发病期具有传染性,其传染性大小可能与 SARS 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SARS 传播过程及传染力可能具有“充电现象”。  相似文献   

8.
SARS传播特点及其传染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ARS传播特点及其传染力,为今后开展SARS的人群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通过对2003年和2004年北京市SARS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典型传播链及个案研究结果的分析,阐述与SARS传播及传染力相关的因素。结果SARS的最长潜伏期为12天,最短潜伏期不超过3天。结论SARS潜伏期没有传染性,发病期具有传染性,其传染性大小可能与SARS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SARS传播过程及传染力可能具有“充电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ARS疑似病例的临床诊断依据,以提高SARS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190例SARS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胸片结果及抗生素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诊断SARS流行病学史极为重要,而临床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胸部X线征象及抗生素治疗效果,在临床诊断SARS中仅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结论流行病学史在临床诊断SARS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泪液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寻找SARS病毒是否通过泪液或眼结膜传播的理论依据,了解泪液和血液中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8例不同病程的SARS患者泪波及血清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18例SARS患者泪液中的特异性IgM类和IgG类抗体均为阴性,而同组患者有13例其血液中的特异性IgM类和IgG类抗体呈阳性。结论:SARS病毒可能不通过泪液或结膜传播。  相似文献   

11.
SARS 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即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及放射学特点.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03年4月5日至4月20日收治的45例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胸片特点、病情发展过程及重症肺炎情况,总结SARS的发病特点及发展规律.结果:SARS传染性强,造成群体短期集中发病;以发热为首要表现,发热均在38.5 ℃以上;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先发热后有胸片变化,近80%的患者在起病24 h后出现胸片异常;71.1%患者间隔48 h胸片有进展.24.4%的患者进展为重症肺炎.结论:SARS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有一定的临床及放射学特点,病情有进行性加重趋势;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避免疫情播散、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在社区内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北京、太原和内蒙古在社区内造成传播的48例SARS病例为病例组,以相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为配比条件,按照1∶1比例,以未在社区内造成传播的SARS病例为对照组,进行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应用SAS软件完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在社区居留天数和接触人数是SARS社区内传播独立的危险因素,病例戴口罩是防止SARS社区内传播的保护因素,不戴口罩的调整OR值为5.53(1.55~19.79)。结论社区内出现SARS病例时应尽早住院隔离治疗,在被收住院之前采取保护性的措施有助于防止社区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ARS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对1例SARS患者感染恢复后出现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中年女性患者在SARS感染痊愈后出现全身广泛疼痛,同时伴有焦虑、睡眠障碍、重度乏力,曾被误诊为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最终确诊为纤维肌痛综合征.经过止痛、抗焦虑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SARS感染后出现广泛疼痛时,应注意有无纤维肌痛综合征.病毒感染是引起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因之一,SARS作为一种病毒感染与纤维肌痛综合征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80例SARS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即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点、规律及传播途径.方法: 对80例SAR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72例患者(90%)有明确的SARS患者接触史,接触时间最短仅20 min,潜伏期2~20天,平均为(7.6±4.3)天.80例患者中医务人员占66.3%(53/80),非医务人员为33.7%(27/80);两组中有接触史的例数分别为49例(92.5%)和23例(85.2%),两者的潜伏期相近.护士的患病人数多于医生及护工,分别为29人(54.7%)、18人(34%)和6人(11.3%);非医务人员患者中职员(8/27,29.6%)和服务人员(6/27,22.2%)的比例较高.以医院或家庭聚集性发病为特点,防护和隔离措施不到位是SARS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密切接触是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潜伏期为2~20天,平均(7.6±4.3) 天.发病以医院或家庭聚集形式多见,良好的防护措施可明显降低SARS的发病率;早期的隔离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SARS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有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因和流行病学资料目前还很有限。探讨SARS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对控制本病的持续流行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山西某医院收治的33例临床诊断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人的接触感染情况进行了追踪分析。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病例来自2003年3月31日~5月2日山西某医院的住院病人。33例患者均为按卫生部推荐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SARS病人,其中5人经治疗已痊愈出院,4人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旨在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0 0 3年 3月 10日至 2 0 0 3年 6月 2 5日收治的 32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 2 0 0 2年 12月至 2 0 0 3年 3月收治的 35例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32例SARS患者中 15例 (4 7% )有明确的SARS接触史 ,均起病急 ,发热多以高热为主 (39℃~ 4 0℃ )占 10 0 % ,咳嗽占 5 6 % ,气促占4 4% ,咳痰占 2 2 % ,咯血占 4 % ,乏力占 6 % ,四肢酸痛占 6 % ,畏寒占 2 5 % ,无 1例胸痛。而肺结核发热以低热为主 (37 5℃~ 38℃ )占 75 % ,咳嗽占 91% ,咳痰占 80 % ,乏力占 89% ,气促占 2 6 % ,有明显的盗汗占 83% ,胸痛占4 9 %。实验室检查SARS患者白细胞低于 4 0× 10 9/L者 8例 ,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 1 0× 10 9/L者 12例 (38% ) ,SARS患者 18人做血沉均正常 (16例SARS患者未做 )。 1∶5 0 0 0浓度PPD C ,SARS患者 2 0例阴性 (6 3% ) ,5mm~ 10mm者 10例 (31% ) ,10mm~ 2 0mm者 2例 (6 % )。肺结核患者白细胞仅 2例低于 4 0× 10 9/L ,淋巴细胞绝对值 2例低于 1 0× 10 9/L ,血沉异常者 31例 (89% )。肺结核PPD C强阳性者 2 8例 (80 % ) ,10mm~ 2 0mm4例 (11% )。X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 SAR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7例与疑似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1 3例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测指标 ,特别对咽部黏膜表现进行了观察对比。结果 :临床诊断及疑诊 SARS病例临床初期均有白细胞下降或正常 ,以及胸部 χ线异常 ,但两者咽部黏膜表现有所不同 ,1 3例疑似病例均有明显的咽部炎症 ,淋巴滤泡密集覆盖软腭 ,经抗菌、抗病毒治疗后 1周内好转 ,7例临床诊断 SARS病例咽部炎症不明显 ,经抗菌、抗病毒治疗后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且多在病程 1 0 d后加重。结论 :目前 SARS临床诊断标准尚缺乏特异性指标 ,病毒学和血清学诊断在多数医院尚不能开展或及时报告。提示在发热病人查体时应注意患者咽部黏膜表现  相似文献   

18.
<正> 临床特点: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12、48、66岁。病程2~6个月。均以乏力贫血为主要症状.只1例住院期间(以骨髓炎住骨科)发热达39℃.并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3例均无出血现象。血象特点:呈轻或中度贫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高于正常,分类中出现病态中幼粒细胞和原、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首例SARS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银代淑 《重庆医学》2004,33(5):800-800,F00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的病原体(SARS冠状病毒)导致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新发感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SARS),我国已将其列入法定传染病,主要以近距离飞沫空气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为主.2002年11月~2003年5月间,广东部分地区发生了SARS的局部流行,2003年3月北京发现首例SARS后开始在北京暴发流行.我科在2003年4月30日收治重庆市首例输入性SARS患者,现将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当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血常规及X线表现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03年2~4月收治的170例SARS的临床资料.结果170例SARS患者的年龄2~89岁,平均(41.2±18.1)岁.男72例,女98例.该病的潜伏期为2~14 d,平均(7.1±3.9)d.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100%)、咳嗽(55.3%)、乏力(21.8%)、气促(能.2%)、腹泻(7.1%)、头痛(24.7%)、肌肉酸痛(33.5%);热程多为3~23d,平均热程(9.4±3.7)d;外周血白细胞正常(71.8%),降低(22.4%),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占(24.7%),嗜酸性粒细胞(EOS)降低(83.8%);全部患者均有胸片影像学改变.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对症支持治疗,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对改善中毒症状、阻止病情有一定疗效.结论SARS有强传染性,发热、咳嗽、胸片示肺部炎症表现,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式降低,淋巴细胞降低,嗜酸粒细胞降低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