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7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膀胱颈压、最大尿道压及残余尿量),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膀胱出口梗阻情况者的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均低于对照组,膀胱颈压、最大尿道压及残余尿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膀胱出口梗阻者的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均低于无膀胱出口梗阻者,膀胱颈压、最大尿道压及残余尿量均高于无膀胱出口梗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及膀胱出口梗阻的治疗指导意义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治疗有膀胱逼尿肌无反射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膀胱出口梗阻(BOO)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1年8月该科23例经尿流动力学检查确诊有膀胱逼尿肌无反射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3例确诊为前列腺增生并发逼尿肌无反射的患者行TURP。手术前和术后12个月分别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并进行手术前后比较,分析综合治疗疗效。结果 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无反射患者治疗前后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明显改善。结论 TURP术对BPH合并逼尿肌无反射患者的临床疗效是确切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联合应用多种无创检测方法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出口梗阻.方法 收集7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包括前列腺体积(TPV),移行区体积(TZV),移行区指数(TZI),膀胱内前列腺突出(IPP)],尿流率检测以及尿流动力学检测.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分为梗阻组与非梗阻组.结果 梗阻组Qmax显著低于非梗阻组,TPV、TZV、TZI、IPP、Qmax与膀胱出口梗阻指数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多因素回归得到梗阻诊断模型:BDI =0.025×TPV-0.457×Qmax +3.611,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结论 BDI结合了无创、简易、价格低廉的方法,在诊断和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中有着一定的价值,能为临床医师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标本的重量分布,分析前列腺标本重量(大小)与术前临床症状评分、尿流率、残余尿量、手术疗效及术后患者满意率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284例手术标本的重量分布及手术时间,对前列腺标本重量与术前症状评分、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手术时间、术后疗效及患者满意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标本重量3.5~146g,平均(42.4±25.7)g;合并炎症19例(6.7%)。标本重量与术前临床症状评分、尿流率、残余尿量无相关性;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与术后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尿流率改善及患者满意率无相关性。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指征及时机的选择应根据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前列腺增生导致下尿路梗阻的程度及膀胱功能,而不能单纯根据前列腺标本大小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94例,均采用尿动力学检查,对患者治疗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明确患者病情,并给予对症治疗。治疗3个月后再次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判断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分析治疗前尿动力血检查结果,对94例患者进行诊断,诊断结果:56例膀胱出口梗阻,13例逼尿肌严重受损,15例可疑梗阻,10例无梗阻。根据诊断结果给予患者对应治疗,其中56例膀胱出口梗阻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13例逼尿肌严重受损患者采用膀胱造瘘术治疗,15例可疑梗阻及10例无梗阻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治疗后3个月复查尿动力学检查,各项检测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膀胱最大储尿量(VMCC)、最大尿流率逼尿肌收缩压(Pdet-Qmax)、膀胱顺应性(BC)。]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明确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病情,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向膀胱内凸起部分与膀胱所成夹角(APB)对膀胱出口梗阻(BOO)的诊断价值。方法BPH患者90例,采用经腹超声查测矢状面膀胱基底到前列腺突入顶端的距离(BBIPP),计算APB,同时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将B超结果、膀胱残余尿量、临床症状与压力-流率测定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当APB>20°时,诊断BOO的敏感性79.7%(59/74),特异性100%(59/59);当APB<5°时,诊断无BOO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比BBIPP好。结论体外B超检查前列腺向膀胱内凸起部分矢状面图像直观感觉好,APB可以作为尿流动力学检查之外诊断BOO的补充方法,对BPH的临床分级分期模式有意义,但不能代替尿动力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并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结果:22例行TURBn治疗者术后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AFR)均得到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消失,效果满意。结论:TURBn是治疗女性胱颈梗阻的首选方法,具有手术痛苦小,疗效确切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能否反映前列腺增生有下尿路梗阻症状患者的梗阻严重程度。方法对48例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前列腺被膜支动脉、尿道支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及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移行区体积、移行区指数,并对被膜支动脉、尿道支动脉血流RI与其他检测参数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前列腺被膜支动脉血流RI与前列腺体积、移行区体积、移行区指数、IPSS均呈正相关(r=0.30、0.31、0.31、0.38,P<0.05),与最大尿流率呈负相关(r=-0.34,P<0.05);而尿道支动脉血流RI与上述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被膜支动脉血流RI可反映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梗阻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服用爱普列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尿流指标的改变。方法:门诊收集单独服用爱普列特并超过3个月以上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服用爱普列特前后前列腺体积、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尿流率的变化。结果:服用爱普列特3个月后,前列腺体积缩小。最大尿流率增加,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下降,残余尿量下降,本组患者无尿潴留发生。结论:爱普列特客观上能够改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排尿梗阻症状,是保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小体积前列腺增生 36例中 ,2 0例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加膀胱颈Y V成形后唇楔形切除术 ,16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加膀胱颈内切开术。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与最大尿流率 (Qmax)。结果两组和Qmax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耻骨上前列腺摘除加膀胱颈Y V成形后唇楔形切除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加膀胱颈内切开术都是治疗小前列腺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21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和膀胱镜检查,全部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4个月,疗效满意,其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均有显著改善(P〈0.01),无尿失禁及尿瘘发生。结论:尿流动力学和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可靠方法,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联合经直肠超声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尿动力学及经直肠超声检查,根据是否明确膀胱出口梗阻(BOO+)及测得前列腺体积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以及选择手术方式,术后1个月复查尿动力学检查评估尿道及膀胱功能。结果根据尿动力检查有明确膀胱出口梗阻(BOO+)者129例、可疑膀胱出口梗阻(BOO+-)者17例、无膀胱出口梗阻(BOO-)者4例,三组患者在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1例BOO+-和BOO-者采取保守治疗,21例前列腺体积≥80 ml的BOO+患者选择耻骨上膀胱切开前列腺摘除术治疗,106例前列腺体积80 ml的BOO+患者选择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术后1个月Qmax、PVR、Pdet-Qmax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术前常规行尿动力学联合经直肠超声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整个尿路及前列腺情况,并依据评估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测定前列腺径线长度与尿动力学检测参数的相关性对临床判断膀胱出口梗阻的意义,为护理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出口梗阻115例患者,逼尿肌不稳定34例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47例患者检测的前列腺B超参数与尿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评估膀胱出口梗阻。结果膀胱出口梗阻组、逼尿肌不稳定组、膀胱过度活动症组的前列腺体积、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线,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最大尿流率时压力、最大逼尿肌压、膀胱出口梗阻系数,与膀胱出口梗阻组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组前列腺三经线呈正相关(P0.05)。结论根据B超提示前列腺体积、前列腺三径线长度、残余尿等参数,结合下尿路症状,能简便、无创、客观地评估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我科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病人在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大量冲洗液渗入腹腔,经及时观察、治疗、精心护理后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78岁,已婚,因进行性排尿困难10年,于2009年7月13日收入我科,初步诊断为BPH.既往高血压病史30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1分,前列腺大小约5.6 cm×5.3 cm×5.4 cm,尿流动力学检查提示最大尿流率为10.2 mL/s,残余尿量360 mL.  相似文献   

15.
消癃合剂联合消癃散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消癃合剂联合消癃散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口服消癃合剂,同时外用消癃散穴位敷贴;对照组30例,口服癃闭舒。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和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在减轻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改善生活质量指数、提高最大尿流率和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等方面,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口服消癃合剂联合消癃散穴位敷贴透皮治疗BPH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前列腺增生患者口服用药前后前列腺移行区和周围区组织弹性模量的变化,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前列腺增生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175例,应用经直肠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移行区和周围区前列腺组织的弹性模量,比较用药前后患者前列腺组织移行区和周围区弹性模量的变化,分析前列腺组织移行区和周围区弹性模量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剩余尿量的相关性。结果口服用药前患者前列腺组织移行区和周围区弹性模量分别为(60.17±5.86)kPa和(24.82±3.03)kPa,用药后分别为(40.23±5.84)kPa和(15.14±2.93)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列腺组织移行区弹性模量与IPSS评分、QOL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剩余尿量均相关(r=0.69、0.84、-0.73、0.53、0.74,均P<0.05),前列腺周围区组织弹性模量与IPSS评分、QOL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剩余尿量亦均相关(r=0.58、0.72、-0.58、0.44、0.55,均P<0.05)。结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能够较准确地测量前列腺增生患者口服用药前后的前列腺组织硬度,有效评估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逼尿肌乏力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前列腺增生并发逼尿肌乏力的患者行TURP,术后短期口服西沙比例,长期功能锻炼.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分别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自由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并进行手术前后比较,分析综合治疗疗效.结果 入选1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乏力患者, 治疗前后IPSS评分、自由尿流率、残余尿量明显改善.结论 BPH合并逼尿肌乏力患者可行TURP手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发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4例存在膀胱出口梗阻的下尿路症状(LUTS)症状晚期前列腺癌患者,22例(A组)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MAB)联合应用超选择性α1A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2mg,qn;22例(B组)单纯性MAB治疗。前瞻性地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估。结果两组间治疗前所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PSS、QOL、Qmax、残余尿等参数的改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IPSS、Qmax、QOL、残余尿等指标较B组更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列腺体积及PSA指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坦索罗辛可有效改善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患者下尿路症状,对无法耐受姑息性TURP患者明显提高生活质量,MAB联合坦索罗辛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中 70 %~ 80 %合并有膀胱颈出口梗阻 (BOO) ,需要外科或药物治疗。我院近年来采用汽化切割圈 (Vapor -tome)治疗 (BPH)合并 (BOO)患者 40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BPH 40例 ,年龄 64~ 82岁 ,平均 71岁。术前常规行直肠指检 ,前列腺B超检查 ,B超膀胱残余尿测定和血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测定 ,尿流率测定。均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客观检查诊断BOO。合并高血压 2 1例 ,冠心病 1 0例 ,慢性支气管炎 7例 ,肾功能不全2例。本组前列腺重量 30~ 84g ,平均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5)和中药干预组(n=3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均明显降低,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药干预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更加明显,与A组治疗后比较IPSS评分、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均明显降低(P<0.01),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P<0.01)。中药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干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