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纯黄韧带骨化性胸脊髓压迫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10例手术治疗黄韧带骨化性胸脊髓压迫症的病史特点、MRI影像特征及手术减压疗效。结果:10例患者均有胸背外伤史,多在1年以上出现神经系损伤症状,病灶位于下胸椎多节段。手术术疗效优良者2例,尚好7例,差1例。结论:胸背屈曲损伤1年以上渐进性出现双下肢无力,应疑有此病,同时辅以胸椎MRI诊断,一旦确诊即应行手术减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胸腰椎骨折伴随出现脊髓损伤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并发脊髓受损病人52例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法、结果进行回顾,并认真研究分析。结果 52例病例均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帮助尽早减压治疗,获得临床疗效安全,术后患者恢复较满意。结论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进行早期减压治疗能起到缓解脊髓所受压迫,是帮助快速恢复患者下肢功能的关键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型高速磨钻在手术治疗颈胸脊髓压迫症中的疗效。方法在手术中采用微型高速磨钻治疗颈胸脊髓压迫症19例,术后随访8个月至5 a,平均(20±8)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脊髓功能状态评分标准(JOA)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9例术后症状均有改善,术中无并发症出现;按照JOA评定标准优15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9.4%。结论微型高速磨钻用于颈胸脊髓压迫症的治疗中,有低振动、低冲击、安全系数较高、减压较彻底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骨折脱位在脊柱损伤中占首位,对其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近20年有了较大进展,脊髓前方或侧前方减压及椎间植骨内固定术被认为是切实有效的手术方法。我院自1991~1998年行胸腰段椎管前路减压+Kaneda器械内固定+带血管蒂的肋骨瓣椎间植骨术41例,使椎管减压与脊椎重建术一次完成。经过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中:男性32例,女性9例。年龄17~64岁。新鲜骨折31例,陈旧性骨折10例。损伤平面:T28例、L10例、L3例。1-2 放射学情况 屈曲压…  相似文献   

5.
应用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诫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术治疗,术后部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17分法评定标准,随访3-23月。结果:该方法减压效果确实,并发症少,出血少。同时该 广,技术简捷,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结论: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术是一种治疗颈椎病较好的手术方法。文章结果还显示了脊髓损害的性质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寰枢椎脱位是不稳定的。合并脊髓压迫者经牵引治疗部分病人虽能缓解症状,但解除牵引后寰枢椎又移位,再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即使用头颈胸石膏外固定,移位也难幸免。反复移位或长期的临界压迫易引起继发性的颈脊髓损害,所以常需手术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术。根据寰枢椎脱位的原因和有否颈脊髓压迫,或牵引治疗后的复位和脊髓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Kümmell's病的诊断、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组合术式治疗Kümmell's病椎体成形术(PVP)后继发上位椎体骨折伴脊髓压迫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例胸12椎体Kümmell's病患者第一次PVP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入上方椎间隙,继发引起胸11椎体压缩骨折和胸腰段后凸角进行性增大,并出现脊髓压迫症状.通过“PVP(胸11)+后路椎管减压+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的组合术式治疗,患者术后2周疼痛消失,运动功能恢复,脊髓压迫症状解除;随访X线内固定位置良好,胸腰段后凸角明显纠正.结论 Kümmell's病的诊断需结合病史、X线、CT和MRI检查.PVP治疗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高,易增加相邻椎体新发骨折风险,术后X线随访有助于观察疾病的动态发展,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和组合术式的使用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SS系统内固定手术配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5例,采用GSS系统内固定术进行选择性椎管减压,大剂量MP(NASCIS-Ⅱ方案)治疗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害。结果:采用GSS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配合大剂量MP治疗后6周,患者运动、针刺觉、触觉的神经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年后,差异更加显著(P〈0.01)。结论:采用GSS系统内固定术及时纠正脊髓压迫,同时大剂量MP治疗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是提高治愈率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3例胸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手术治疗23例,随访21例。以脊髓功能量表对脊髓功能术前、术后评分,并得出脊髓功能改善率。结果:脊髓功能改善率与年龄、性别及受压病程均无相关性。与受压节段有相关性。结论:高龄患者应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可改善预后。通过计算压迫指数,可对手术预后有较准确的估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自发性胸腰段脊髓硬膜外血肿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征,研究其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和临床效果。方法椎板减压及血肿清除术,术后早期大剂量甲强龙和神经营养药物,抗生素的应用、高压氧等治疗。结果多数病例效果满意。结论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取决于距脊髓减压手术的时间、术前血肿对脊髓的压迫程度以及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另外不排除保守治疗及其效果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4例3个月内死亡,39例随访3个月-36个月,平均18.5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后疼痛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脊髓压迫症状改善或缓解。结论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能够稳定和重建脊柱,改善或缓解脊髓压迫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中彻底切除肿瘤、减压及坚固内固定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潘明利  覃子忠 《广西医学》1999,21(5):1038-1039
胸腰椎骨折、脱位在临床上常见,脊髓损伤是胸椎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目前国内外手术减压、内固定器械已有十余种,我院根据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采用椎弓根螺丝钉系统和改良哈-鲁氏棒联合内固定治疗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手术丝线+明胶海绵对有症状子宫肌瘤进行栓塞,探讨其可行性。方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于双侧子宫动脉远端注入手术丝线段长约1mm,明胶海绵颗粒1mm栓塞子宫动脉共16例,观察术中后并发症并于3-6月随访。结果:16例手术成功,经3-6个月随访16例患有经量减少,10例患腹痛消失,B超复查肌瘤体积均有缩小,压迫症状改善3例,子宫体缩小16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漏斗胸是胸骨及两侧的肋软骨后弯,致胸廓凹陷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由于胸骨至胸椎的距离缩短,对心肺产生压迫症状,可引起心肺功能的损害[1,2],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而外观上的缺陷可导致小儿的心理发育障碍。因此,小儿漏斗胸的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我院于199...  相似文献   

15.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对陈旧必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不全瘫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术前Frankel分级为B级的9例,术后肌力进步、感觉改善;术前C-D级15例中13例恢复满意,恢复到E级的共8例,其中1例病程长达24年,术后肌力进步Ⅰ-Ⅱ级。2例疗效欠佳。结论: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对晚期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者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变脊柱转移瘤治疗长期以来采用的姑息、保守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脊柱肿瘤后,给予坚强的内固定,辅以术后放化疗,可延长病人的生命,使病人无痛生存,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由于脊柱转移瘤切除术中出血异常多,使手术切除肿瘤椎管减压内固定较难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91年始用下述方法治疗脊柱转移瘤。方法:应用术前选择性脊柱血管栓塞,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器材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1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6例病人均为胸腰段转移瘤,均在术前48b行相应脊柱血管,胸段选择相应肋间动脉,腰段选择相应腰动脉进行栓塞,然后行胸段、胸腰段、腰段前路或后路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结果:16例病人术中出血平均900ml,出血量最少者仅600ml,出血量较未行血管栓塞病例明显减少,术野更为清晰、使术者更易操作;术后病人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减轻,16例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减轻,16例病人中8例脊髓及脊神经受压症状完全解除。结论:术前脊柱血管栓塞,手术切除肿瘤椎管减压内固定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降低了手术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脊髓损伤中,颈髓损伤较为常见,占全部脊髓损伤的1/5~1/4。近年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证明,手术治疗是脊髓损伤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手术的目的主要在于有效地椎管减压,解除骨折或脱位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颈髓的病理变化是进行性不可逆性变化,压迫时间越长,损伤越严重,后期即使去除致压物,脊髓已变性,也无法使脊髓恢复生理功能。尽早手术去除压迫物,早期减压,能使肿胀的脊髓很快消肿。急性呼吸衰竭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因此,做好术后观察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压迫性颈脊髓病再手术的原因.方法 对1997年3月~2007年10月诊治的12例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的压迫性颈脊髓病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导致再手术的原因有再关门3例,减压范围不足3例,颈椎间盘仍压迫脊髓4例,纤维瘢痕和异位骨化压迫脊髓2例.结论 恰当的术式选择和合理的手术技术的运用可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Ventrofix内固定系统在外科治疗胸腰椎疾患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9例胸腰椎疾患进行前路伤病椎切除、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15个月,经影像学观察及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功能,29例胸腰椎术后均获得良好的固定,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损伤脊髓神经;全部病例植骨呈骨性融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63%。无肿瘤、结核复发;术后出现1例肺不张,1例胸膜炎,1例胸痛和1例失血性休克。结论: 胸腰椎疾患前路手术治疗中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Ventrofix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稳定性,是目前胸腰椎前路手术中良好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致伤机制、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例胸腰椎跳跃性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固定节段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死亡4例,余20例得到〉5个月的随访,骨折复位后仅4例有矫形丢失,脊髓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对脊柱跳跃性骨折患者应先救治休克及重要脏器损伤,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则对不稳定骨折行手术治疗,解除脊髓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稳定性。对相隔较近的跳跃性骨折用加长内固定系统,而相隔较远的可分别采用单节段脊柱骨折处理方法。已确定为脊髓完全损伤或无损伤者不做椎管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