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肿瘤病人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以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查找原因,寻找对策,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避免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16例肿瘤住院病人发生跌倒的资料。结果:肿瘤病人的疾病因素、年龄因素、药物不良反应、不良的外界环境等因素均为肿瘤病人跌倒的因素,经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后,有效预防了跌倒。结论:加强肿瘤病人跌倒高危因素评估,增加护士安全管理意识,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能有效减少病人跌倒的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袁丽华 《全科护理》2012,(5):416-417
分析37例住院病人跌倒的原因,包括:病人的年龄、所患疾病、活动、体位、家庭关爱程度、跌倒史、所用药物;少数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夜间护理人力资源不足;住院环境。对此采取了强化医护人员预防跌倒的安全教育、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改善住院环境、掌握预防病人跌倒流程等防范对策,以减少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赛蕊 《全科护理》2021,19(5):648-652
目的:评价基于三类危险源的跌倒“泛险失”事件的风险预控管理在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神经内科建立基于三类危险源的跌倒“泛险失”事件的风险预控管理流程,将其应用于神经内科住院病人跌倒预防。选取2017年1月—2017年4月(实施前)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8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跌倒预防管理。选取2018年1月—2018年4月(实施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0例病人作为干预组,采用基于三类危险源的跌倒“泛险失”事件的风险预控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神经内科的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安全氛围感知,病人的跌倒知识、态度、行为。结果:干预组病人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1%,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的0.91%(P=0.018);干预组病人跌倒预防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实施基于三类危险源的跌倒“泛险失”事件的风险预控管理干预后,80名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感知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升(P<0.001)。结论:基于三类危险源的跌倒“泛险失”事件的风险预控管理能有效降低住院病人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感知及改善病人跌倒预防的知识、态度、行为。  相似文献   

4.
从国内外预防跌倒的信息化平台、APP、预防跌倒的检测系统、功能锻炼等方面对"互联网+"预防跌倒进行综述。指出国内外"互联网+"应用于预防跌倒表现为信息化平台利于对病人风险评估、预警、监测、上报追踪、数据分析、健康教育,利于科学管理病人跌倒风险,提高病人安全,但信息化平台应用对象单一,使用人群以医护人员为主。"互联网+"预防跌倒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有利于医护人员更全面、精准地评估病人跌倒风险,减少跌倒发生率,节省人力。  相似文献   

5.
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对10例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表明:病人高龄、体能状态差,患有慢性疾病,不良的外界环境,镇静安眠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变体位时陪人照顾不当等因素均为造成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因素。为了减少或避免老年病人跌倒的发生,采用老年人不安全因素评估表等护理措施,降低跌倒发生率,创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6.
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18  
王兆琴 《护理学报》2006,13(8):46-47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发生跌倒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意外跌倒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住院治疗的200例老年病人,采取自行设计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活动无耐力、脑血管病、老年痴呆、视力障碍、心理因素,固定专门护理人员,通过调查、访谈的形式对老年病人跌倒等意外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造成老年病人跌倒的因素是老年病人因高龄活动无耐力、脑血管病后遗症造成活动受限、早期老年痴呆、视力障碍、心理因素等。结论针对老年病人跌倒的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护理措施,明确高危人群和重点对象,做好老年病人安全知识的健康教育,降低老年病人跌倒而造成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张莉 《全科护理》2013,11(23):2140-2141
[目的]探讨防范住院病人跌倒现象发生的应对措施。[方法]对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15例病人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及预防,大大降低了住院病人的跌倒率。[结论]对病人防止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加强病房管理、重视健康教育、科学评估,能够有效防止病人跌倒的发生,减少因为病人跌倒而造成的医疗纠纷,确保护理安全,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对眼科超声乳化手术后病人跌倒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的124例眼科病人,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安全护理为主,比较两组跌倒情况及护理质量、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41.94%,P0.05),观察组Morse跌倒风险评分(22.01±5.12)分,低于对照组(33.26±6.11)分(P0.05);观察组主动介绍病区、预防跌倒教育、固定放置物品、专人陪护离床、卧床教育与用药须知等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眼科超声乳化手术病人应用以安全为主护理,有效降低了跌倒风险,减少跌倒事件发生,并提升护理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美芹  王辉 《全科护理》2012,10(27):2504-2505
探讨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预防性护理对策,通过对住院病人进行综合评估,进行防跌倒专题培训,强化细节管理并完善防跌倒措施,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安全宣教等措施,对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倒、保证病人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病人发生跌倒的原因,为预防老年住院病人跌倒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年来在内科7个病区住院老年病人发生跌倒的一般资料。结果通过对跌倒的15例患者从生理因素、药物作用、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有无陪护等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干预措施。结论为预防老年住院病^跌倒,护士应从重视和提高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认识,进行防跌倒宣教,标志易跌倒老年病人,提供安全环境。加强用药后观察,加强病人心理健康教育、制定跌倒应急预案、提出干预措施,降低跌倒发生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跌倒危险因素评估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患者护理的安全性。方法:运用“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加强对院时及住院期间的跌倒危险因素的预见性及动态护理评估,对住院患者跌素评估评分》1分者,制定并落实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过对患者在住院前的既往史、住院后现病史的评估,有预见性地并及时地价和处理潜在的跌倒风险因素,避免患者在住院时发生跌倒事件,保证了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性。结论:综合评估患者住院前、住院期间的生理与心加强与患者家人及患者的沟通,能预见性地发现患者潜在的跌倒危险因素,士安全防范意识及护理安全性,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家属的疾病管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NIHSS)的影响。方法:建立系统化的脑卒中患者或家属疾病管理健康宣教方案,对81例患者按整群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进行同步疾病管理,对照组41例按脑卒中护理常规进行管理,对患者在入院时,发病后14 d、1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ADL,NIHSS评分测定。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病1,3个月ADL,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疾病管理能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规范化管理,明显提高患者的ADL,减轻NIHSS,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出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以观察其遵医行为及治疗依从性,旨在减少脑卒中致残及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单号出院脑卒中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双号出院脑卒中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做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指导,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了解程度、遵医行为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了解程度和遵医行为及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管理中应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了解增多,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魏建民  杨杰  刘郡 《全科护理》2012,(20):1908-1909
[目的]探讨多渠道加强脑卒中教育对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实验组(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非卒中单元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卒中单元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与训练,以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Barthel(BI)指数评定,分别在入院后24h和治疗后30d对病人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FAM及BI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比较,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作为一种多元医疗模式,多渠道加强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提高了病人依从性,可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功能的康复,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病房加强陪护家属的康复知识教育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康复的影响,并通过随访了解其远期康复疗效。方法:于卒中单元病房选取426例确诊为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将其陪护家属按照同年龄(土3岁)、同性别、同文化程度、与患者关系相同、所陪护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同级别等条件配对,筛选出152例(76对)符合条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及常规康复干预,试验组的陪护家属在给与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康复知识培训,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教育,分别于入院24h、出院前24h、随访6个月时对患者行吞咽功能障碍评价和BI指数评定。结果:入院24h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价及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试验组患者吞咽功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卒中单元病房加强陪护家属的康复知识教育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理人员对病人安全态度的认知现状,为医院加强安全护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修订的中文版安全态度调查问卷对武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97名护理人员的安全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理人员对病人安全的认知态度较为积极。不同工龄、学历、职称、性别及是否受过安全文化培训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对病人安全的态度在相应维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对急诊科工作1~5年的护理人员、男性护理人员及专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以提高护理人员病人安全态度的积极性,促进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保障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宣教组(n=126)和对照组(n=117),对宣教组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与未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预后进行对比。结果宣教组患者的生活方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2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必须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并产生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知-信-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为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降低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整群抽取我院2012年1-4月住院的老年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住院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知识问卷得分为(35.40±9.09)分(0~60分);跌倒预防态度问卷得分为(26.10±4.57)分(0~44分);跌倒预防行为问卷得分为(27.70±5.02)分(0~48分)。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的知识水平与跌倒预防的相关态度呈正相关(r=0.415,P〈0.01);跌倒预防的知识水平与跌倒预防的相关行为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P〉0.01);态度与行为评分呈正相关(r=0.387,P〈0.01)。结论: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知识缺乏,自我防护意识较弱。护士应加强对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帮助其建立跌倒预防的健康信念,才能有效地促进跌倒预防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预防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的实践及效果。方法: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采用常规预防跌倒/坠床管理方法,2011年1-12月住院患者采用预防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比较预防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预防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前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为0.88‰,实施后为0.4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便秘相关调查表,对我科150例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50例脑卒中患者发生便秘者89例,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饮食习惯、生活形态、卒中类型、部位及用药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老年脑卒中患者便秘问题,加强健康教育、降低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