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颈椎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产生的原因多为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以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猝倒为主症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颈肩痛等范畴[2]。目前,CSA的治疗尚缺乏统一标准,而针刺、推拿等传统中医疗法疗效确切。2011-05-2012-12,我们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CSA 30例,并与丹参注射液联合颈复康颗粒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庆力 《河北中医》2007,29(9):819-82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视力障碍、发言障碍、猝倒、恶心、呕吐、颈部疼痛不适等.2002-02-2005-08,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6例,并与牵引治疗45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刺、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常秀生 《河北中医》2009,31(10):1526-1527
颈椎病是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临床上将其分为椎动脉型、脊髓型、神经根型、交感型和混合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而引起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多由颈椎劳损及退行性病变引起,与长期屈颈动作有关,严重的可压迫上肢神经根或椎动脉而引起臂至指的酸麻痹痛或眩晕,甚至压迫神经的低级中枢脊髓而产生半身无力。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椎病患者中约70%因压迫椎动脉而受累。50岁以上头晕、头痛者,50%以上与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受压迫有关。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椎-基底动脉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斌 《河北中医》2011,33(4):572-573
椎-基底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一种常见类型,以与颈部活动有关的眩晕为主要症状,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但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并且年轻化[1]。2008-10—2010-11,笔者运用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椎-基底动脉型颈椎病50例,并与牵引配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项七针联合刺血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治疗组43例予项七针联合刺血疗法治疗,项七针组42例单纯采用项七针治疗,刺血组42例单纯采用刺血疗法治疗。3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椎动脉[包括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39/43),项七针组总有效率76.2%(32/42),刺血组总有效率73.8%(31/42),治疗组疗效优于项七针组、刺血组(P0.05)。3组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ESCV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但3组治疗后3个月ESCV评分与本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ESCV评分均高于项七针组、刺血组同期(P0.05),但项七针组、刺血组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ESCV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LVA、RVA及BA血流速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加快(P0.05),但3组治疗后3个月LVA、RVA及BA血流速度与本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LVA、RVA及BA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项七针组、刺血组同期(P0.05),但项七针组、刺血组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LVA、RVA及BA血流速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七针联合刺血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功能,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提高临床疗效,且远期疗效稳定可靠,2种疗法合用相得益彰,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刺加TDP照射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孟辉  马明祥 《河北中医》2009,31(7):1036-1038
目的探讨针刺加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照射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针刺加TDP照射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50例予氟桂利嗪胶囊配合牵引治疗。各项治疗均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探测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和右椎动脉(R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A、LVA和RVA的Vm均明显增加,PI均减少,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组BA、LVA和RVA的Vm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刺加TDP照射配合牵引治疗能显著提高CSA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陈松 《河北中医》2013,35(1):90-9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椎间盘变性及上位颈椎错位,横突孔周围增生,导致椎动脉扭曲,脑干、小脑及大脑枕叶等椎动脉供血区缺血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位置性眩晕、后枕部痠痛重着、枕后  相似文献   

9.
我科采用针刺风池、完骨、天柱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疗效满意,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刺督脉穴治疗椎-基底动脉型颈椎病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针刺督脉穴治疗椎一基底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椎-基底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予针刺督脉穴治疗,取百会、后顶、强间、脑户、风府穴.对照组29例予辨证取穴配合局部取穴针刺治疗,取风池、攒竹、太阳、天柱、足三里、三阴交、肝俞、曲池穴.2组均12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及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75.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头晕、头痛、恶心均改善,2组治疗后头晕、头痛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IVA、RVA及BA血流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督脉穴治疗椎-基底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于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椎动脉,引起椎动脉痉挛,导致脑干、内耳迷路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及体征。 CSA是颈椎病常见的一种类型,好发于40~60岁中年人,临床以眩晕、眼花、耳鸣、头颈疼痛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长期眩晕会导致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严重者可发生猝倒、昏厥、脑梗死等[1]。推拿手法治疗CSA具有安全方便、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等优势[2]。2009-12-2011-01,我们在常规推拿手法基础上加用穴位推拿振法治疗CSA患者78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拇指顶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牵引疗法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拇指顶推手法治疗。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2组颈椎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减少越多,代表病情恢复越好。结果治疗后2组颈椎功能评分均减少,治疗后3、7、14d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2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拇指顶推手法和牵引疗法均能促进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拇指顶推手法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13.
高扬 《江苏中医药》2007,39(3):41-4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愈患者疗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吴志民  叶艳军  刘桂芹 《河北中医》2009,31(11):1687-1688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症状以眩晕为主,多伴有耳鸣、耳聋、头痛或恶心呕吐。2005—03—2008—12,我们采用旋转钳式复位法配合颈晕汤口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8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结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针刺百会、风池、颈3-6夹脊穴、大椎,加头面颈肩背部的推拿手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结果: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疗法(P〈0.0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临床体征变化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推拿结合疗法能明显改善或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推拿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笔者近年来运用颈椎牵引配合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15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6病例来源于我院康复科2006年6月—2009年1月门诊患者,其中男85例,女71例,平均年龄(46.25±3.92)岁,病程1个月~5a。  相似文献   

17.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CSA)多因椎动脉局部受压等原因引起,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椎动脉供血不足现象。颈椎作为构造及活动方式最为特殊的脊柱节段,日常生活中最易劳损,临床所见的脊柱类疾病中以颈椎病最为常见。中医治疗颈椎病方法很多,其中以针刺及颈椎牵引最广为人知。2010-06—2012-09,笔者应用针刺加颈椎牵引治疗CSA 30  相似文献   

18.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其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明确,主要有机械压迫学说和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学说[1]。据报道,约有70%的颈椎病伴有椎动脉受累表现,其发病年龄高于其它颈椎病,以50~60岁为多见,症状变化多端,与颈椎活动有密切关系,故正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2]。随着现代科技在医学上的应用和临床研究的进展,对本病的认识已取得较大进步,现将有关诊断与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于下。 1 诊断   诊断国内标准[3]有颈性眩晕;旋颈征阳性;X线片有异常表现;交感神经症状;椎动脉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除外眼源性,耳眩性眩晕;除外椎动脉V1,V3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但其诊断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1.1 症状 来源广泛,表现复杂,可见于内耳、脑干、小脑、间脑、大脑枕叶、颞叶及脊髓等部。潘之清[2]将其临床症状归纳为:眩晕、头痛、植物神经紊乱、运动障碍、视觉障碍、感觉障碍等方面,并认为45岁以上有慢性或突然发作性头晕、耳鸣、听力障碍、恶心呕吐、视觉不清、语言不清、吞咽困难、猝倒、持物落地等应先考虑本病。杨双喜[4]认为主要症状有眩晕、猝倒数秒后恢复、无意识障碍、无后遗症,有视觉障碍、耳鸣、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健忘、寐差且多梦、易惊等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平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平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3例,男21例,女32例。年龄15~61岁,中位数32岁。所有患者均有头晕、颈部疼痛症状,其中伴有头痛者35例、失眠者44例、恶心或干呕者27例、胸闷及心慌者23例、耳鸣者15例、眼睛干涩不适者21例。49例患者转头试验阳性。病程1个月至11年,中位数13个月。治疗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及颈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4个月。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评定疗效,治愈33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结论:平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有效缓解头晕、颈部疼痛等症状,有助于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宣氏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强  杨梅岭 《陕西中医》2011,32(10):1375-1376
目的:观察宣氏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均符合宣氏椎管外软组织损伤诊断,采用针刺项伸肌群颈椎椎板附着处,宣氏推拿枕外隆突肌附着处,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半棘肌和头最长肌,肩胛提肌,前、中、后斜角肌,项筋膜和项伸肌群压痛点。针刺与推拿隔日交替操作。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快速缓解颈肩部肌肉痉挛,加快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恢复,减少对椎动脉的刺激,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而消除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