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温法,既可复人身五脏之阳气,又可温散机体内外之寒邪,使机体阳气振奋,表里上下气血周流。现将《金匮要略》温法治疗杂病以五脏为纲,分别阐述其临床有效之证的机理和方药配伍,以祈匡正。  相似文献   

2.
林昌松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2):509-511
《金匮要略》是一部治疗杂病理法方药俱备的专著。汗法通常用于外感热病的治疗,在《伤寒论》一文中论述最详,然其在杂病中的运用亦颇为详尽,可资临床借鉴以启迪思维。1发汗解表法在杂病中的适应病证 《金匮要略》论治杂病达45种之多,运用发汗解表法治疗的病证有:痉病、湿病、疟病、历节病、血痹病、虚劳病、咳嗽上气病、腹满、痰饮病、水气病、黄疸病、下利、妇人产后病、妇人杂病等。其中运用汗法最多的是湿病及水气病,其它则为杂病兼外感证。具有发汗的方药,仲景多在条文中出现“发其汗”、“发汗则愈”、“脉浮者”,或在方后…  相似文献   

3.
温法,又称祛寒法,是通过温里、祛寒或回阳等作用,达到寒去阳复的目的,是治疗里寒证的一种治法。今归纳《金匮要略》中的温法为如下: 【解表温里】《金匮·腹满寒症宿食病  相似文献   

4.
<正>《伤寒杂病论》其收录方剂组方简单,疗效确切,后世称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金匮要略》是其中治疗杂病的部分,被后世医家称为治疗杂病的典范。笔者初入中医之门,每遇疑难之病例,必翻阅经典,以求解答。每次翻阅,都对经方有更新的认识。现列举《金匮要略》治验两则,以兹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5.
介绍杨运高教授运用《伤寒杂病论》温法的临床经验.杨师认为温法在《伤寒杂病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张仲景所强调的"扶阳气"精神贯通全书,温法就是其具体体现.《伤寒杂病论》温法包括:回阳救逆法、温阳化水法、温通心阳法、温中散寒法、温肺化饮法、温阳解表法等主要内容,文中附有病案5例.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的整体观及临床意义王建军甘肃中医学院(730000)主题词《金匮要略》/历史,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其中《金匮要略》作为杂病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现思想,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仲景论述杂病的专著,其中《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又为全书之总纲,为论述杂病之核心。全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人体脏腑经络内外动态平衡失调而产生的一系列内在病理变化,以“先后”演绎形式作了实质性探讨。仲景选用“先后”一语,寓义深刻,既有序的概念,亦寓规律深义,更具本末之机。名论脏腑经络之先后,实对后世认识杂病规律、杂病治疗及预后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4):743-745
中医温法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治法。文章从《黄帝内经》中有关经文的论述及温法的特点方面对中医温法进行追本溯源的研究。在《内经》中论述温法有两种适用症:寒证和劳损之证。后世医家对温法的发展和应用都不离《内经》的基本原理。《内经》中论述的温法与清代之后医家的论述是略有差别的,《内经》强调的是对温药的使用,后者强调的是针对寒证的治疗方法。临床上要首先辨清虚实,在明辨虚实的基础上论治,不可偏执温法,须将《内经》《伤寒杂病论》中的治法、治则灵活的应用于具体的病证之中。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是东汉医圣张仲景所作《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专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杂病治疗专书,是中医划时代的经典之作。《金匮要略》全书用方170多首,用药140多味,创立了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论治体系,理、法、方、药独具匠心,其中的妇人三篇开创了中医妇科辨证论治的先河,共有条文45条,设方40余首,论述了妊娠、产后、杂病的辨证论治,对中医临床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中论述杂病的部分,开创了中医对杂病辨证论治的先河,其医理阐述、治则治法、处方用药对后世医家都起到了启发、引领等重要作用,其中仲景的脉学理论涵盖多个方面,如辨别证候、阐述病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其内容广泛而深刻,值得深入挖掘。文章根据《金匮要略》实际理论教学过程,结合《脉经》《内经》《难经》等典籍,选择从“寸口脉”为研究切入点,着眼于“以脉论理”——即通过脉象表现阐述病机的特点,对部分相关条文进行整理和进一步分析总结,从而提出对仲景“以脉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杂病"之说概念未清。"杂病"与"伤寒"并非清晰而相对的分类,"杂病"是对《金匮要略》篇目方式的形容,因其内容较为繁杂、凌乱、多样,而不如《伤寒论》中具有三阴三阳的系统,故言其为杂病。以"杂病"之说解释仲景书的特点,概念不清,不如以"卒病"概念释之。"卒病"是张仲景的写作重点,但不代表其中不可讨论"痼疾",因"痼疾"基础上所出现的"卒病",其诊治的原则更为复杂,故篇中不少内容即从此角度进行论述。张仲景以"卒病"为写作重点,而痼疾则作顺带讨论,以《卒病论》作为书名,更能显出其写作目的,亦能够打破《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分属"外感"与"杂病"的错误概念,恢复本为一书的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12.
王付  罗国新 《河南中医》2003,23(10):1-2
《伤寒杂病论》成书后不久即被整理、厘定、分割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治《伤寒论》者多局限在《伤寒论》方面。治《金匮要略》者多局限在《金匮要略》方面。而不能站在《伤寒杂病论》作为一个整体的高度去认识和研究仲景所论的本质正是辨治疑难杂病的专著。研究和应用《伤寒杂病论》治疗疑难杂症,贵在从整体角度研究和发掘其理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及应用性。从整体角度培养临床应用的整体素质,在整体中认识六经、脏腑等辨证论治的特点,使辨证方法相互渗透,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期张仲景著作了《伤寒论》,在书中重点记录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诊治方法,提出了六经的病理,理法方药俱全,是著名的中医学书。温法在《伤寒论》占据重要的位置,在治疗中一直贯穿着"扶阳气"的精神。"温法"主要是采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来治疗寒症,依据"寒者热之"的原则来立法。在《伤寒论》中温法的运用广泛,就《伤寒论》温法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温法在《伤寒论》中的运用特点,探讨温法在当今医学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以脏腑经络为辨证核心,在病因、发病机理、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为后世辨治内伤杂病树立了楷模,兹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亚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为顽固。《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学专著,现将《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取得良好疗效的方药进行归纳整理,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眩晕是内科常见的临床病证,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症状。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次提出了痰饮是眩晕的病因之一,在《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对痰饮眩晕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方药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总结,为现代医学治疗眩晕开辟了新思路,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本文整理了《金匮要略》中大青龙汤、桂枝汤、升麻鳖甲汤、葛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半夏泻心汤6首用于治疗荨麻疹的方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论述杂病的专著,其中的妇人三篇开创了妇科辨证论治的先河,而在论述中又以妇人腹痛为辨证的重点.妇人腹痛是妇科疾病中经、带、胎、产、杂病之主要症状,对此,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设方十余首,其内容精湛,言简意赅,疗效显著,迄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通过反复学习揣摩及临床跟师抄方体悟,兹将其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1.《金匮要略方论》是本什么样的书?答:《金匮要略方论》为东汉·张机(仲景)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本书继承了《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在总结前人丰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学说论杂病的辨证施治原则,使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为中医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医方之祖”,治疗杂病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古注本选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匮要略》是一部以论述内科杂病为主的临床专著,是祖国医学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作者是东汉时期我国临床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成书于约公元三世纪初。张仲景的原著名《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共十六卷。魏晋时经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本)。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根据宋仁宗时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中发现的蠹简文字重予整理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三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全书共二十五篇,所述病症有痉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