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年来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视网膜毛细血管微循环的改变上,对视网膜神经组织的研究较少.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有学者提出DR的主要发病机理可能不仅是视网膜血管本身,而且与血管周围的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组织关系更为密切.视网膜的神经元和/或神经胶质可能对长期的高血糖影响特别敏感,微血管损害就成为其代谢紊乱的继发结果[1].近年大量临床电生理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DR临床发病前,起源于神经网膜内层的振荡电位视网膜电图波振幅下降,潜伏期延长,其异常早于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异常.应用持续固定聚焦视网膜电图研究发现,DR病变前期和/或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和双极细胞功能已发生异常.实验动物研究也显示,发生DR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苗勒氏(Müller)细胞已出现凋亡[2].有学者推测,糖尿病因耗尽了神经元所依赖的神经营养因子而导致DR的发生[3],神经网膜、神经细胞与DR的关系探讨成为目前DR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与DR神经网膜关系密切RGCs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各层及各种细胞均有丰富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的表达,不同的动物种类和不同的视网膜细胞可以表达不同的缝隙连接蛋白。胚胎期眼球和视网膜的生长发育、成年视网膜正常生理功能的形成等均与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密切相连,并且这些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可以被外界环境所影响,从而达到调节视网膜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进行性死亡是许多视网膜和视神经疾病发展到最后的必经之路。RGCs的死亡存在两种方式: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两者是相互重叠的死亡过程。RGCs损伤既可引起细胞坏死,又可引起细胞凋亡。近年来,随着对细胞凋亡研究的深入,人们对RGCs损伤机制的认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目前认为  相似文献   

4.
汪峻岭  刘瑶 《现代医学》2005,33(5):346-348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是青光眼等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主要损伤细胞,它的死亡常导致视功能不可逆性损害。许多人为了寻找促进RGCs存活和轴突再生的药物作了大量的研究,作者着重介绍神经营养因子、中药等对RGCs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谷氨酸、一氧化氮对RGCs的神经损伤作用,为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多巴胺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一种神经递质,它参与包括感觉、运动和其它高级脑行为活动的形成和调节;因此,多巴胺的缺乏会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巴金森氏综合症和老年痴呆,但是,有关多巴胺释放调节的机制仍然不清楚。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分布在几个脑区,在这些脑区中,视网膜是研究多巴胺神经元最容易入手的部位。视网膜多巴胺神经元属于一种特殊的无长突细胞,它的多巴胺的释放受外界光和机体内生物钟的调节。借助转基因技术和膜片钳电生理学方法,我们最近几年深入研究了光和生物钟对视网膜多巴胺神经元功能活动调节的机制,其中包括发现了光通过激活新型的黑素视蛋白神经节细胞光感受器来调节视网膜多巴胺细胞的活动。这些进展对我们了解多巴胺和多巴胺神经元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疾病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进行性的死亡和丢失是青光眼导致视功能损害的基础病理。RGCs的死亡是通过细胞凋亡的形式进行的。RGCs损伤后,多种原因导致的细胞外谷氨酸在正常水平之上大量聚集,通过谷氨酸受体引起细胞内Ca2+增加,继而进入一系列细胞凋亡途径。局部的谷氨酸聚集还会引起半胱天冬酶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增加,共同参与RGCs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无长突细胞5—HT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5-HT免疫阳性反应在牛蛙视网膜细胞中的分布。结果人核层内一些无长突细胞及内网层呈阳性反应。根据阳性胞体在内核层的部位和胞体的突起在内网层的分布,鉴别出6种无长突业刑。提示无长突细胞可能在5-HT信号的传递和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生大鼠视网膜组织与胚胎上丘源神经干细胞共培养对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分离、无血清培养基选择培养的方法从孕14 d的胚鼠上丘中获取神经干细胞并传代培养.使用组织-细胞共培养系统将出生4 d的乳鼠视网膜组织与上丘源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观察干细胞分化过程,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并与干细胞的自然分化过程进行比较.结果:从胚鼠上丘中获得的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聚集呈球形悬浮生长,可以持续传代培养,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经免疫荧光鉴定证实为神经干细胞.新生大鼠视网膜组织与胚胎上丘源神经干细胞共培养促进干细胞的分化,并诱导分化出Thy1.1阳性细胞.结论:从胚胎大鼠上丘可以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与新生鼠视网膜组织共培养可以诱导上丘源神经干细胞分化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相似文献   

9.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巍  叶剑 《医学综述》2006,12(4):193-195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视神经与视网膜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视觉通路中起着重要的传导作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作为一种非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于损伤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促进其存活及轴突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7(GPR17)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缺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氯化钴(400 μmol/L)诱导RGC-5细胞化学缺氧损伤,观察GPR17的表达及GPR17配体的作用,并通过小干扰RNA(siRNA)降低GPR17的表达深入研究GPR17在细胞缺氧损伤中的作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GPR17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氯化钴处理后,细胞中GPR17 mRNA相对表达量由0.26±0.08上调至0.36±0.05(P < 0.01)。与未经GPR17配体预处理的缺氧细胞比较,GPR17激动剂尿苷5'-二磷酸二钠盐、尿苷5'-二磷酸葡萄糖二钠盐、LTD4预处理细胞的存活率分别降低了29.6%、31.8%、33.9%(均P < 0.01);而其拮抗剂坎格雷洛预处理细胞的存活率升高了33.2%(P < 0.01)。GPR17 siRNA处理可以抑制缺氧导致的GPR17 mRNA表达上调(P < 0.01),减少缺氧导致的细胞凋亡[未加siRNA、NC siRNA和GPR17 siRNA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9.73±2.06)%,(42.50±3.64)%和(24.98±2.16)%,P < 0.01]。结论: GPR17介导了RGC-5细胞的缺氧损伤,抑制GPR17表达可减轻缺氧损伤。  相似文献   

11.
林莉  王玮 《医学综述》2009,15(24):3745-3748
近年来,青光眼的研究焦点已转向神经保护。各种以不同的神经保护药物为基础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神经保护治疗能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针对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的不同机制及靶点已开发出多种不同来源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保护药物,这些药物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发挥作用,部分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有望进入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体外高压培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体外高压培养模型并观察压力和加压时间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混合培养和纯化培养的高压模型,并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成功分离并培养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混合培养和纯化培养模型,RGCs的混合培养最长可存活3~6w,RGCs的纯化培养可存活时间4~7d。成功对混合培养和纯化培养的细胞进行压力造模,压力20、40、60、80mmHg,加压时间1~4h均能促进RGCs的凋亡,其凋亡细胞的数目以80mmHg、4h为最多(P<0.01)。结论混合培养的RNCs比纯化培养的RGCSs存活时间长。压力能促进RGCSs的凋亡,其凋亡细胞的数目随压力的增大、加压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神经元的生长与分化,作者建立了人胚胎神经视网膜作材料的体外培养系统,初步研究视网膜神经元在体外的生长、分化状态。结果显示神经元在体外有突起样生长。为今后研究视网膜、脑神经元的再生和功能重建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青 《医学综述》2007,13(20):1529-1531
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不可逆性损伤,引发一系列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体内许多生物分子表达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细胞存活和轴突再生,导致神经纤维退化和神经元的死亡。在此过程中,c-jun即刻早期转录因子一类,与损伤后神经元的凋亡和轴突的再生有密切关系。C-jun属于核内转录因子bZip超家族成员之一,与DNA特殊区域结合,调节下游基因的转录,但其表达变化对神经元的存活和再生作用尚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来关于c-jun对损伤后视神经元的存活和轴突再生的影响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霍乱毒素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手术切断成年金黄地鼠视神经,用荧光染色技术,研究玻璃体注射霍乱毒素对视网膜节细胞凋亡的影响。观察结果如下:(1)切断视神经7d后,霍乱毒素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凋亡细胞平均密度分别为40±3.72个/mm2,53.44±4.23个/mm2;凋亡细胞与成活细胞的平均比率分别为(3.36±0.31)%,(6.38±0.5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凋亡细胞密度及凋亡率均下降(P值均<0.01);(2)切断视神经14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45.31±2.28个/mm2、30.94±2.63个/mm2及(10.97±0.55)%、(15.39±1.31)%。实验组凋亡细胞密度虽有增加,但其凋亡率仍下降(P值均<0.01)。以上结果提示,霍乱毒素能抑制视神经切断的成年金黄地鼠视网膜节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密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前房灌注法使眼内压升高,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后未注射药物组(IR组)、注射对照液干预组(IR+DMSO组)和注射大黄素干预组(IR+Emodin组),其中IR组根据损伤后时间不同分为损伤1、2、3周组(IR1w组、IR2w组、IR3w组),每组6只。IR+DMSO组与IR+Emodin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第3、9、15天玻璃体腔分别注射DMSO和蛋白激酶2(CK2)抑制剂大黄素。3周后采用逆行荧光金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标记RGC,计数各组RGC密度,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R2w、IR3w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GC密度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和P<0.001)。IR+DMSO组与IR3w组比较,RGC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Emodin组与IR3w组比较,RGC存活密度明显增多(P<0.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GC密度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CK2抑制剂大黄素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RGC有保护作用,提示CK2参与了RGC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Thy-1.1标记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方法,评估Brn-3a是否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内源性标记物,标记并计数大鼠RGCs. 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选取大鼠一眼为Thy-1.1组,另一眼作为Brn-3a组,常规H-E染色镜下观察RGCs的形态,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n-3a与Thy-1.1的表达情况,每只眼球取1张切片,在每张待测视网膜切片上,以视网膜后极部中点为起点,至近角膜缘视网膜止点处,将视网膜分为3等份,即中央区、中间区及周边区,每个区域视网膜随机取5个高倍视野,分别计数Thy-1.1、Brn-3a阳性细胞均数. 结果 光镜下正常大鼠的视网膜从内向外可见3个细胞核层,依次为神经节细胞层(GCL)、内核层(INL)、外核层(ONL).GCL的细胞呈单层排列,较为整齐,胞核清楚,数目相对较少,INL和ONL呈多层排列,且细胞排列紧密,数目相对较多.2种标记物染色都仅仅存在于视网膜的GCL,但在大鼠RGCs中分布呈明显差异:Brn-3a主要在胞核中着色,Thy 1.1主要在胞质中着色;运用此2种标记物标记计数RGCs,各个相同区域内Thy 1.1和Brn-3a阳性细胞计数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hy-1.1组和Brn 3a组中央区、中间区和周边区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在大鼠视网膜中,Brn 3a可以作为一种比较可靠的内源性标记物,标记并计数大鼠RGCs.  相似文献   

18.
三七总皂苷对成年地鼠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注射三七总皂苷(tPNS)对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节细胞(RGCs)存活的作用。【方法】用荧光素逆行示踪标记法和定量解剖学技术观察正常和经tPNS处理的金黄地鼠于视神经切断后5、7、14d时RGCs的密度。动物分为正常组、单纯切断视神经组(未注射组)、tPNS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正常RGCs平均密度为(1970±82)/mm^2;视神经切断后5、7、14 d时RGCs平均密度分别下降至(983±48)/mm^2、(788±44)/mm^2和(216±37)/mm^2;生理盐水对照组在各时间点RGCs平均密度与未注射组结果相似;tPNS处理组结果分别为(1363±56)/mm^2、(1169±70)/mm^2和(477±25)/mm^2,与未注射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在各时间点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注射tPNS可提高成年地鼠视神经切断后RGCs的短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三七总皂甙对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甙 (tPNS)对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 (RGCs)再生的影响.[方法] 成年 SD大鼠近端切断视神经(ON)并缝接自体一段坐骨神经(AG),腹腔注射 tPNS.动物随机分为 AG 溶剂(生理盐水)组;AG tPNS组;量效关系组.用粒蓝逆行标记再生的 RGCs,在荧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平铺片再生 RGCs的数量变化.[结果]① AG 溶剂组术后 3和 4周,每个视网膜再生的节细胞数分别为 698± 111和 568± 107;②在上述两个时间点 AG tPNS组每个视网膜再生的节细胞数分别为 1 656± 135和 1 329± 144约为对照组的 2倍,P< 0.05.[结论] 三七总皂甙可促进视网膜节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