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六经辨证教学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六经的理解,用图形表达出六经概念,以便初学者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六经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汗证是临床常见症状,临证需分虚实、辩寒热,如运用六经辩证治疗汗证,亦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聚类分析在六经辨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数学聚类分析的原理,提出六经辨证分三个基本步骤进行。首先根据疾病的阴阳属性分阴阳两类,从而将诊断确立于三阴或三阳之中,接着根据疾病的病位不同,采取纳入法或排除法,明确病发于何经,进一步缩小诊断目标,最后根据阳经之在经在腑或阴经之寒化热化,以及兼证、杂证的有无。最终确定其病证类型及选方用药。此法在辨证过程中逐步缩小诊断目标,同时明确病性、病位,最终能够准确地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4.
5.
论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与实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6.
中医眼科六经辨证具有充分的临床基础与确实的理论前提,即十二经脉的畅通是全身机能如常的反映,亦是眼目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若十二经脉功能失调,也可反映于眼部,甚至可以引起眼病。因此,眼目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亦与经脉密切相关。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目病的辨证施治纲领,可见眼与脏腑经络的一体化,为眼科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辨证论治技能的培养,是中医学教育的重点问题之一,而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虽然有多种辨证方法,但六经辨证依然是最简洁、最容易上手的辨证方法。本研究以六经辨证为纲,从六经病特征开始,融汇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融汇伤寒温病理论,一步一步启发中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使中医学生易于掌握,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8.
体质与伤寒六经病传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六经病的传变,除了正邪的性质,脏腑经络的相关性之外,体质是重要因素。探讨体质与伤寒六经病的关系,是认识伤寒病发病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伤寒病辨证施治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发热作为一种常见病症,临证所见错综复杂。《伤寒论》全文398条,论及发热的条文103条,然非独三阳病有发热,三阴亦可见发热。六经病变中皆有发热之症,但因病变性质不同而表现迥异。从六经病变角度探析发热的机理、临证表现特点及治疗,具有指导临床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当代中医耳科学疾病为例,探讨伤寒学派思想六经辨证方法在中医耳科疾病的运用。提出伤寒学派思想六经辨证方法贯穿在当代中医耳科外感病中,其辨证规律遵循伤寒学派思想所论述六经辨证规律,而且其传变规律亦遵循六经传变规律。运用六经辨证,能正确地掌握耳科外感病发展变化的规律。由此展望伤寒学派六经辨证方法将会焕发出更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薛公佑  郑入文 《环球中医药》2022,15(6):1052-1055
六经气化理论认为六经的本质是气化。从系统论角度看,气化应代指人体功能性系统,故《伤寒论》中六经的本质应是人体的六个功能性系统:太阳寒水表示人体系统边界,少阴君火表示人体系统生成元,少阳相火表示人体系统能量的生成与枢转,厥阴风木表示对人体系统功能发挥速度的控制,阳明燥金表示人体系统与外环境间的沟通,太阴湿土表示人体系统有形物质的生成与输布。六经之间由中见关系与开阖枢关系互相联络,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功能结构模型。少阳相火的功能又可概括为“阳化气”,太阴湿土的功能又可概括为“阴成形”,此两者是人的基础生命活动,是刻画人体系统的序参量,可分别以温度和湿度来表征。六经病的病机不同,表现在患者身上的温度与湿度分布关系往往具有典型特征,譬如:少阴病通脉四逆汤证患者常表现为四肢发热、躯干发冷,伴四肢与头面汗出;厥阴病患者常可见局部发热伴足冷、汗出不均。温度与湿度是人体系统的整体性参量,用生物物理学技术对人体温度与湿度分布关系进行检测,或许能够将无形的人体系统功能呈现为可观测的实在状态,为中医学提供一个更加符合其整体属性的实证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王醊恩  杨毅 《光明中医》2010,25(7):1141-1142
<正>"和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之和法是清·程钟龄提出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中医学八大治法之一。其源流,后人多归溯到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成无己首先在理论上明确提出和法。他在《伤寒明理论》中指出:"伤寒邪气在表者,必  相似文献   

13.
六经又称三阴三阳,最早见于《素问·热论》,其内容简陋。张仲景著《伤寒论》,虽在原文中没有明确指出,但从内容分析,已用六经分篇章,形成六经学说的雏型。因为六经学说不仅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而且又是伤寒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所以引起伤寒学家的关切。本文从伤寒史角度,选择有代表性六家,以示六经学说发展之概况,望对当前仲景学说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中职《病理学》[1]形态学科特点,把“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2]运用于病理教学活动中,既使课堂氛围活跃,又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从引入“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探讨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内经》提出的"天人相应"理论,认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天地阴阳之运转,影响人体阳气之盛衰,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必然导致人体相应的产生气血盛衰和阴阳起伏的的节律性变化。初步探讨了《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对临床疾病治疗的指导意义,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医临床症状规范化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的中医临床症状规范化研究工作是相对独立的、字面化的,中医临床症状规范化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认为在六经理论的指导下,可以提出症状规范的方案,明确各症状群的症状正名,可以避免症状叫法多样化,很好的解决了症状采集的多渠道化,可以让症状量化更具科学性和逻辑性。从而提出六经理论指导是解决中医临床症状规范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盛倩 《四川中医》2012,(9):13-15
眼科六经辨证是《伤寒论》六经辨证在眼科的发展。《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是阐述眼科六经辨证的专著,示人以眼科六经辨证的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伤寒论》六经辨证应用于眼科的依据及选用六经辨证辨治眼病的缘由,再结合《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条文,分析眼科六经辨证的特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文平  王庆其 《中医杂志》2018,(7):541-545,560
六经的本质是一个用于描述复杂系统变化的方法论模型。根据复杂系统层次性的演变规律,以复杂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六经在中医学中的内涵为依据,构建六经体用模型。六经体用模型以五行体用象模型为基础,具体包括三个层次的系统,其中太阳少阴系统为环境层次系统,阳明太阴系统为系统层次系统,少阳厥阴系统为子系统层次系统。运用该模型可解释当前六经实质研究中面临的诸多疑难问题,如六气六经五行配属差异、"标本中见理论"的标本从化、六经开阖枢、六经病整体的病机特点等,提示六经体用模型能够揭示六经的科学内涵,是思维模型方法在中医学领域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9.
袁晨  谢学军 《光明中医》2020,(2):185-187
《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是由著名中医学家陈达夫教授将伤寒六经辨证与中医眼科学科特点有机结合编著而成,它是阐述中医眼科六经辨证的专著,其采用六经辨证为眼病分类的纲领,以经方为经,时方为纬,并与五轮学说结合,创新性提出八廓学说,同时创立了内眼结构与六经对应学说。其创新之处及临床应用对中医眼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的《伤寒论》,不但向我们介绍了六经与六经辨证,更通过六经传变,系统介绍了正确的中医思维方式。可惜研究《伤寒论》的各种著作中,涉及六经传变的内容很少。为什么很多中医院校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开展辨证施治,对中医疗效信心不足,并因此退变成了西医或不中不西的医生?关键在于他们不能真正掌握正确的中医思维方式,因此无法成长为“铁杆中医”。学好六经辨证与六经传变,便能掌握六经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更容易学会中医的思维方式。为了使初学者能更快地进入伤寒之门,我们认为对“伤寒论”的教学要进行适当的改革---要教导学生用动态观点去阅读《伤寒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