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开放性骨折创面的细菌学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明确开放性骨折创面常见污染细菌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点,探讨正确进行清创手术、骨折固定和产合创口的方法,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将开放性骨折清创前创面组织分为4种类型:(1)创面失活坏死组织(A0:(2)皮下脂肪组织(B);(3)肌肉或肌间结缔组织(C);(4)创袋、创腔内组织(D)。将清创后创面组织分为2种类型;(1)原组织(E);(2)切后组织(F)。本研究对43例48处开放性骨折清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肛肠病术后创面的影响,将177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术后创面分别以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亚甲蓝点状注射,并术后常规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85例采用亚甲蓝(亚甲蓝:布比卡因为1:4)点状注射创面。观察两组术后2,5,7d创面疼痛、水肿情况,评分量化比较,并统计两组愈合时问。术后2,5,7d,治疗组创面疼痛、水肿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O.01)。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注射液用于肛肠病术后创面能缩短创面炎症反应期时间,缓解创面疼痛、水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促愈外用方熏洗对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低位肛周脓肿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高位肛周脓肿行脓肿切开置管引流术)。对照组术后予以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治疗组予以促愈外用方熏洗坐浴。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比较患者术后第1、7、14天肛门疼痛、创面渗出、肉芽组织评分;在术后第21天评价两组疗效,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事件;随访1年,比较两组成瘘率。结果:治疗组的炎症指标(术后第3天)、肛门疼痛(术后第7、14天)、创面渗出(术后第14天)、肉芽组织情况(术后第7、14天)、临床疗效和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成瘘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促愈外用方熏洗坐浴可有效降低肛周脓肿的炎症指标,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减轻创面渗出,改善肉芽组织,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术后肛瘘形成,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海藻酸钙敷料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制作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在创面局部以海藻酸钙敷料(实验组)或干棉纱布(对照组)包扎,观察伤后3、7、14 d创面愈合率的变化;于伤后3、7、14 d取创面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分别行HE和Masson染色,计算血管横断面面积与肉芽组织面积的比值、肉芽组织厚度和胶原蛋白含量(胶原面积与创面面积比值)。结果:术后第3天时实验组大鼠较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明显增加(P〈0.05)。术后第3天实验组与对照组肉芽组织厚度[分别为(1 540.0±118.5)μm和(1 504.6±131.8)μm,P〉0.05]和新生肉芽组织血管面积与肉芽组织面积之比[分别为0.118±0.007和0.113±0.007,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术后3 d实验组胶原蛋白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分别为(45.7±5.3)%和(11.6±2.5)%,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14天时这种趋势依然存在(P〈0.05)。结论:海藻酸钙能提高伤口皮肤组织内的胶原蛋白含量,加速创面肉芽组织形成,促进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坐浴联合银黄解毒促愈汤对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将90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坐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坐浴联合银黄解毒促愈汤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2组患者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4d、21d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应用中药坐浴联合银黄解毒促愈汤治疗,可减少术后创面分泌物,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期辨证应用中药熏洗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方法:80 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应用康复新液熏洗,治疗组按疮疡祛腐期、生肌长肉期和收口敛皮期三个阶段辨证应用中药四黄祛毒汤加味熏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平均出院时间和平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创面恢复过程中第 5 天、第 10 天和第 15 天时,患者疼痛评分,创面渗出情况,创面愈合情况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出院时间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 10 天较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第 10 天和第 15 天时创面愈合情况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 10 天和第 15 天时,中度的创面渗出患者较轻度渗出患者的单位面积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P<0.05)。结论:分期辨证使用中药熏洗可有效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且安全性好。维持中度创面渗出水平,保持创面湿润,可能更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肝癌切除术并发大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癌切除术中防治大出血的经验,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彻底性。方法:对本院近10年36例手术中和术后并发大出血病例进行总结,对其发生的原因、出血部位和应急处理及如何预防等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大出血的常见原因:①术野显露差;②过度牵拉肝脏撕破大血管;③肝内解剖不熟判断失误;④术野粘连严重和操作粗疏;⑤创面处理不当等。损伤血管多发部位依次为:肝短静脉(19.0%)、肝右静脉(16.7%)、肝中静脉(14.3%)、瘤体破裂(11.9%)、下腔静脉和右肾上腺静脉(各9.5%)、肝创面(7.1%)、肝动脉或门静脉支(4.8%)、左肝静脉(2.4%)、其他(4.8%);术中出血26例,平均出血量1896.5ml; 13例术后继发出血(其中3例术中止血,术后再继发出血),9例再手术的平均出血量为1120ml,4例继发出血保守疗法治愈。本组无术中死亡,术后1个月内死亡4例。结论:应重视难治性肝癌手术切除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技术、应急处理措施和围手术期监护处理等,其是保证手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肝中叶切除术局部解剖学基础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19例肝中叶切除病例进行分析,探讨了肝中叶切除的肝脏喧位方法、术中出血的控制及余肝创面的处理,认为:(1)术中B超是进行肝叶解剖定位简易、安全的方法;(2)无血切肝技术涤 中出血;(3)胆总管置管引流有利于术中指引及余肝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肤皮汤对肛瘘患者术后疼痛、创面pH值及肛周细菌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肛瘘术后患者按单双日住院分成2组,对照组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组予参肤皮汤口服加熏洗,分别于术后3、7、14 d评价疼痛程度和创面pH值,术后7 d进行创面细菌培养.结果:术后7 d和14 d,治疗组疼痛程度及创面pH值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7 d治疗组创面细菌培养阴性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参肤皮汤口服熏洗并用,能够改善肛瘘术后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创面pH值,提高创面细菌培养阴性率.  相似文献   

10.
重度褥疮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褥疮感染,取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1例,创面均在6cm×5cm,深1.5cm以上。其中,臀部褥疮2例,骶尾部6例,肩胛部2例,足跟部1例。治疗方法(1)病变部位皮肤常规消毒。(2)糜蛋白酶4000~8000u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清洁创面。(3)视创面大小,用0.25%普鲁卡因10~30ml加维生素C0.5~1g、654—210~20mg,在病变周围行皮下环状封闭术。(4)用维生素C和庆大霉素混合液浸湿的棉球轻擦创面至创面清洁。(5)然后在创面上撒…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甲状腺外科术后创面处理改进方法,分析Dexon皮内缝合加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术后应用Dexon皮内缝合加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为观察组。对照组50例术后采用普通负压瓶引流。结果:观察组术后总引流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引流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吸收热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结论:Dexon皮内缝合加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能使创面充分引流,减少术后吸收热及创面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局部旋转皮瓣用于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笔者医院诊治的46例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选择局部旋转皮瓣进行创面美容性修复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46);选择同期进行推进皮瓣修复的4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n=49)。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恢复效果、瘢痕外观[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ancouver scarscale,VS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创面恢复效果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VS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面部修复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推进皮瓣修复相比,局部旋转皮瓣用于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AQUACEL-Ag亲水性纤维敷料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将49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予AQUACEL-Ag亲水性纤维敷料换药(1次/3 d)和无菌凡士林纱布换药(1次/d),并观察2组患者的换药时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换药次数、创面愈合率及换药时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结果试验组在创面疼痛、愈合时间、创面换药次数及换药时分泌物培养转阴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动态监测创面愈合率:第3 d时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9、15、21 d时试验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本组有限的数据看,AQUACEL-Ag亲水性纤维敷料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95年)第九卷文题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作者)期:页]评《现代淋巴水肿治疗》(张涤生)1:60第四届欧洲创面处理进展学术会议介绍(沈祖尧)2:123B鼻畸形改良鼻中隔成型术矫治鼻中隔偏曲(周开源等)3:157鼻再造鼻缺损的修复与再造八例...  相似文献   

15.
复方硝苯地平软膏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硝苯地平软膏在混合痔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35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地平组、消炎膏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硝苯地平软膏、0.2%硝苯地平软膏、消炎祛腐生肌膏、凡士林软膏换药。结果:治疗组在平均疼痛指数、排便疼痛指数方面低于消炎膏组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创面水肿多于其他3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其他3组(P〈0.05)。治疗组和地平组的术后肛管静息压低于消炎膏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硝苯地平软膏能有效减轻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加快创面愈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龙血竭散在肛瘘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和机理。方法:选用50例肛瘘手术病人,分为治疗组(用龙血竭散)和对照组(用雷夫奴尔纱条)各25例,分别观察术后创面换药疼痛和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在减轻创面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龙血竭散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无瘢痕过度生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激光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承德医学院附属肛肠医院(067000)陈远目前肛肠科所使用的激光器以He-Ne、CO2、Nd:YAG为最多。下面着重介绍这三种激光器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1He-Ne激光器在肛肠病中的应用1.1用于术后创面He-Ne激光为弱激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在BPH手术治疗中,经尿道前列腺增生腺瘤切除术(TUEB)与经膀胱前列腺增生腺瘤切除术(SPP)是否在同一手术层面即外科包膜层面进行。方法:TUEB组532例,SPP组8例。先行SPP切除腺瘤后插入电切镜观察切除后的创面并与TUEB术创面录像进行比较。结果:SPP组8例SPP手术创面观察与TUEB具有相同特征。统计学处理SPP观察项目均值为(34.19±0.37),与TUEB组比较,两样本t检验结果:t=6.177,P〈0.001。结论:在本研究中,TUEB术与SPP术在同一手术层面即外科包膜内侧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疗法(NPWT)控制慢性下肢静脉溃疡(VLU)炎症反应,为溃疡创面自体皮肤移植创造条件的机制。方法: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29例慢性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n=13)和观察组(n=16)。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曲张手术加清创术,术后溃疡创面隔日常规换药;观察组除同对照组治疗外,术后溃疡创面持续负压引流1周。采集两组患者溃疡创面组织标本行组织学观察;ELISA检测IL-1β和IL-18蛋白水平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蛋白水平变化;生存曲线分析评估溃疡创面可行植皮时间。结果:术后7 d,观察组溃疡创面组织炎症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观察组IL-1β和IL-18水平和ASC、NLRP3及Caspase-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溃疡创面可行植皮术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NPWT通过抑制慢性下肢静脉溃疡创面组织炎症反应,为短时间内行创面自体皮肤移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痔外洗Ⅰ号方对混合痔术后创面镇痛、减少渗出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痔外洗Ⅰ号方(A组)、痔外洗Ⅰ号方去皂角(B组)和1:5000洗必泰(C组,对照组)3组,每组20例,进行术后创面熏洗。结果显示,A、B组在缓解疼痛、减少渗出及促进创面愈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中A组在减少渗出方面优于B组。结果表明,痔外洗Ⅰ号方能有效减轻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有效减少创面渗液,组方中的皂角表现出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