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7—2004年6月我院的65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X线透视下采用12号穿刺针穿刺到病变椎间隙,注入600~1 200万单位胶原酶,术后应用抗生素,绝对卧床1周。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优良率达81%。结论化学溶核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基层医院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CT导向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原酶化学核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新方法。在CT导向下治疗 ,方法简单有效、安全性高、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1] 。我院自 1997年 2月~ 2 0 0 0年5月间 ,对 72例患者进行胶原酶化学核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近期疗效良好 ,现总结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择病例的标准是 :经临床检查和CT扫描证实为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 ,伴有明显的根性痛症状 ,经 3个月的正规保守治疗无效者。对于伴有椎间盘钙化或椎管及侧隐窝狭窄、椎间盘脱出游离于椎管内的病例 ,不在选择之列。根据以上标准 ,…  相似文献   

3.
化学溶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80年代,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化学溶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治疗方法、疗效、并发症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80年代,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化学溶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治疗方法、疗效、并发症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胶原酶溶解术后 1、2、3年的疗效 ,分析疗效与适应证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 ,对 1996-0 1~ 1999-0 1行胶原酶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2 5 4例进行随访观察 ,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 1、2、3年的疗效。结果 “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 ,1年优良率 93 .1% ,2年优良率 90 .3 % ,3年优良率 90 .9%。结论 “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是胶原酶溶解术的最佳适应证 ,合并有其他影响因素的椎间盘突出症应慎重选择胶原酶溶解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神经根周围阻滞对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近期疼痛加重的预防效果.材料和方法对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取CT引导下胶原酶溶核治疗的同时加神经根周围阻滞术,观察患者1个月内腰腿痛的变化情况.结果疼痛减轻率76.2%(16/21),14.3%(3/21)无明显变化,9.5%(2/21)出现疼痛加重,加重者经口服止痛药均能忍受疼痛.结论CT引导下神经根周围阻滞能有效预防由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近期疼痛加重,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9.
随着椎间盘突出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及治疗手段的日趋多样,对该病的诊断和评估也愈加重要。与此同时,能谱成像技术逐渐兴起及成熟,临床应用愈发普及,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用途亦日渐显现。利用能谱CT改善椎间盘突出的成像质量及进行量化分析现己成为可能。从能谱CT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检查手段及多层螺旋CT应用、能谱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更详尽的量化指标及客观、科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MSCT及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3天内接受MSCT及MR1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准,比较MS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率.比较MSCT及MRI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诊断的比较,包括钙化、积气、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及神经根受压等.结果 MSCT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符合率为89.29%,MRI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符合率为91.07%,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SCT对钙化、椎间盘积气的诊断显著优于MRI,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及脊髓变性的诊断显著优于MSCT,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神经根受压情况的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和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各具优势,其中MRI对椎管内结构的显示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胶原酶直接注射突出组织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对76例临床确诊为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经棘突间人路直接穿刺椎间盘脱出组织并注射600U胶原酶。随访时间为半年。3年,回顾性分析随访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治愈59例,治愈率为77.6%(59/76),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9.5%(68/76)。其中32例进行了MRI随访(术前、术后7d、1个月、3—24个月)。3例(3/32)MRI复查发现椎间盘变窄,17例(17/76)出现一过性下腰部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棘突间入路直接穿刺脱出的椎间盘组织行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皮颈椎间盘切除和溶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PCD)和化学溶核(CNL)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6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PCD和CNL术。男39例,女27例,年龄35~60岁,平均53岁。66例中,26例为脊髓型,9例为神经根型,3例为椎动脉型,28例为混合型。穿刺点位于气管与颈部血管之间,在C形臂透视引导下,将引导针、扩张管、切吸器插入病变间盘。当无髓核切吸出时拔出切吸器,经扩张管注入胶原酶600 U。结果 66例中,优31例,良29例,差6例。2例有颈部出血和1例有眼部“黑蒙”,余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PCD CNL是一种微创、安全的介入方法。原理同腰椎间盘切吸术和溶核一样,主要是切除和溶解髓核,降低间盘内压力,减少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从而减轻或消除神经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盘外注射穿刺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透视监控下 ,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盘外注射的穿刺方法及其安全性与准确性。方法 :为达到准确穿刺的目的 ,首先在腰椎 CT片上采用几何学方法 ,测量穿刺点位置、穿刺深度及进针角度 ,然后在透视监控下进行穿刺 ,并配合硬膜外造影以确定进针位置是否正确。结果 :70 2例全部穿刺成功 ,随访术后 3个月以上病例 12 5例 ,总有效率 92 %。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 :正确掌握穿刺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穿刺的安全性与准确性 ,并且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37例颈椎间盘突出。CT图像上的直接征象为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入的软组织块影。间接征象是硬膜外脂肪、硬膜囊,蛛网膜下腔、脊髓和神经根鞘袖受压改变。椎间盘突出厚度与椎管矢状径之比称之为椎管狭窄率。脊髓受压程度与该率大小有关,当该率为19%左右时,没有或仅有下肢轻微不适;32%左右时,可有下肢无力、步行不便;48%左右时,步行困难或卧床不起。11mm可作为国人颈椎管矢状径的正常下限。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手术后症状复发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症状复发病人的CT表现进行了分析,以了解复发情况。方法:37 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病人,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反复发作的腰腿痛。其中4例呈痉挛性疼痛。27 例作全椎板切除,10例作半椎板切除。4例平扫加增强扫描。10例CTM 扫描。结果:术后椎管表现正常6例(16.1% ),椎间盘突出复发者16例(43.2% ),硬膜外纤维疤痕形成21例(56.9% ),侧椎管狭窄18例(48% ),化脓性椎间盘炎4例(1.1%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症状复发病人CT扫描,可以解释症状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瞬间牵引联合液压分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5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瞬间牵引联合液压分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瞬间牵引配合液压分离术治疗。结果 痊愈418例,基本痊愈106例,显效6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瞬间牵引配合液压分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肯定,但瞬间牵引复位时按压的角度和力度必须与椎间盘突出的方向、程度相适宜。  相似文献   

17.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2-01—2004-12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92例,采用C6~7或C7~T1硬膜外穿刺,在X线机监控下,经穿刺针将微导管送至突出平面的硬膜外前侧间隙,成功后注入胶原酶1200~2400 u。结果穿刺插管成功并注入胶原酶88例,其中80例经6~12个月随访,优良70例,优良率87.5%,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方向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关系.材料和方法:2001-03~2003-04随机抽取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124例,在CT横断面上测量两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倾角,以其之差<5°、5°~10°、>10°,分为Ⅰ、Ⅱ、Ⅲ度.观察突出方向与不对称的关系.结果:124例中,107例两侧矢状倾角不等.其中Ⅰ度42例,Ⅱ度28例,Ⅲ度37例.突出方向偏于矢状倾角较大一侧、较小一侧及居中者,在Ⅰ~Ⅲ度不对称中,依次分别为22,8,12例;20,3,5例和32,2,3例.在Ⅲ度不对称中,突出倾向于矢状倾角较大一侧显著高于Ⅰ度不对称(P<0.01).Ⅰ~Ⅲ度不对称中,突出倾向于矢状倾角较大一侧均显著高于较小一侧(P<0.01)和居中者(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更倾向于矢状倾角较大一侧,并随其程度增加,这种偏侧优势更趋显著.该侧椎间盘纤维环所受剪应力较大及后纵韧带受力较弱是其重要外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成明富  许美  周飞  陈晓艳  张敏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205-120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LDH)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及其CT表现.方法:搜集580例LDH术后疗效不佳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并分为A、B两组,A组181例采用微创术治疗,B组399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主要为髓核碎裂、游离(37例)、髓核脱垂(27例)、髓核突出伴钙化(19例)或软骨结节(19例)以及术后椎间盘无明显变化(23例)等;B组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主要为LDH残留(129例)、再突出(97例)、硬膜外纤维化(83例)和腰椎椎管继发性狭窄(64例)等.A、B两组共发生并发症45例,其中A组10例中,椎间隙感染5例(5/10);B组35例中,医源性腰椎不稳15例(15/35),其次为硬脊膜漏/假性硬脊膜膨出11例(11/35);A、B两组术后疗效不佳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7.62,P《0.001);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54,P=0.001).结论:CT扫描对LDH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可以做出较准确判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减少术后疗效不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不同微创介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3种微创介入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筛选出更好的治疗手段。资料与方法将高唐县人民医院2008-01-01~2010-06-31接诊的、资料完整的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单纯应用后路(小关节内侧路径)、侧后路及后路加侧路联合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组治疗前后腰腿疼痛情况用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估。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1984年制定的腰腿痛疗效标准(29分法)评价各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严格对每个患者体检,同时认真分析CT或MRI影像表现采用个体化剂量治疗。结果治疗前各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VAS评分后路加侧路联合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单纯应用后路、侧路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中期JOA评分优良率联合组后路加侧路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应用后路、侧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加侧路联合注射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单纯应用后路或侧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