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补体介导HBsAg特异性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ⅡPC)低下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PEG沉淀法测定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以 HBsAg和抗-HBs制备特异性免疫复合物(IC),加入补体(血清)抑制其沉淀,并定量测定上清中的HBsAg,确定IIPC功能,同时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C3、C4。结果 患者组CIC检出阳性率为45.0%~82.6%,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0.001,正常组ⅡPC后上清中HBsAg浓度为 0.45±0.58ng,急性肝炎、慢活肝、重症肝炎均显著降低(P< 0.001),肝硬化组亦明显降低( P< 0 .05),C3、C4在患者组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特异性IC,患者ⅡPC明显降低在乙型肝炎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补体成分的减少与ⅡPC的降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患者补体抑制免疫沉淀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PO)作抗原,与相应抗体抗-PO混合后,加入血清,通过孵育、离心,取上清液加入邻苯二胺,以光电比色法对11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补体抑制免疫沉淀作用(IIPC)进行了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OD值0.507±0.069)相比,急性肝炎IIPC有所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重症肝炎IIPC均显著降低(P<0.001);肝硬化IIPC下降亦较明显(P<0.05)。上述各种肝脏病患者IIPC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32%、52%、71%、72%、28%。表明各种肝脏疾病IIPC均有所降低,并与其严重程度有关。因此认为IIPC的降低在肝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补体对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IPC),了解补体这一新功能在结核病中的情况,探讨特异性免疫复合物(IC)在结核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结核病患者IIPC,同时测定患者血清CIC及补体成分C3、C4水平。结果:CIC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为0.098±0.037,患者组中浸润型、纤维空洞型、粟粒型肺结核、肺外结核分别为0.201±0.074、0.199±0.036、0.162±0.077、0.144±0.070,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01);I-IPC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为0.43±0.08μg,患者组分别为0.17±0.04μg、0.21±0.07μg、0.23±0.09μg、0.36±0.09μg,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01);患者血清补体成分C3、C4亦有一定改变。结论:①结核病人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CIC,其中主要为特异性IC;②患者I-IPC补体新功能明显降低;③补体成分减少与IPC的功能降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5.
乙型肝炎患者补体对特异性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补体介导HBsAg特异性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IIPC)氏下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EG沉淀法测定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以HBsAg和抗-HBs制备特异性免疫复合物(IC),加入补体(血清)抑制其沉淀,并定量检测定上清中的HBsAg,确定IIPC功能,同时用单用琼脂扩散法测定C3、C4。结果 患者组CIC检出阳性率为45.0% ̄82.6%,均显著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6.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PO)和抗-PO作为免疫沉淀中的抗原和抗体,用光电比色法,对78例小儿肾脏疾病血清补体对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IIPC)进行了研究,并同时检测补体成分C3、C4。结果,正常对照IIPCOD值为0.505±0.085,急性肾小球肾炎(0.137±0.108)显著降低(P<0.001);慢性肾小球肾炎(0.470±0.053)改变不明显(P>0.05);肾病综合征(0.401±0.038)明显低下(P<0.05)。IIPC低下的发生率依次为急性肾小球肾炎(83%)、肾病综合征(43%)、慢性肾小球肾炎(32%)。表明小儿肾小球疾病时IIPC大多降低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因此认为IIPC低下在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PO)作抗原,与相应抗体抗-PO混合后,加入血清,通过孵育、离心,取上清波加入邻苯二胺,以光电比色法对116例肝脏病患者补体抑制免疫沉淀作用(IIPC)进行了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OD值0.507±0.069)相比,急性肝炎IIPC有所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重症肝炎IIPC均显著降低(P<0.001);肝硬化IIPC下降亦较明显(P<0.05)。上述各种肝脏病IIPC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32%、52%、71%、72%、28%。表明各种肝脏病IIPC均有所降低,并与其严重程度有关。因此认为IIPC的降低在肝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辣根过氧化物酶(PO)作抗原与相应抗体(抗-PO)混合,加入血清,对血清补体抑制免疫复合物沉淀作用(IIPC)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抗原抗体最适比例时形成免疫复合物最多;原血清及1∶2稀释血清IIPC最强,OD值为0.57和0.54,血清的进一步稀释对IIPC有一定影响;孵育时间以30min最宜,OD值为0.56;离心时间在25~45min时OD值最大,为0.50~0.56;在最适条件下,正常人混合血清OD值为0.49;56℃30min灭活血清为0.14;50℃15min处理血清为0.38;ED-TA处理血清为0.09,EGTA处理血清为0.21;对20例健康人血清IIPC测定结果为0.39~0.62,平均0.48±0.07。表明正常血清补体对免疫复合物的沉淀有明显抑制作用,各种因素处理血清对IIPC均有一定影响,而以56℃30min和EDTA处理血清最明显。文中还对该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辣根过氧化物酶(PO)作抗原,与相应抗体(抗-PO)混合,加入血清,对血清补体抑制免疫复合物沉淀作用(IIPC)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抗原抗体最适比例时形成免疫复合物最多;原血清及1:2稀释血清IIPC最强,OD值为0.57和0.54,血清的进一步稀释对IIPC有一定影响;孵育时间以30min最宜,OD值为0.56;离心时间在25~45min时OD值最大为0.50~0.56;在最适条件下,正常人混合血清OD值为0.49;56℃30min灭活血清为0.14;50℃15min处理血清为0.38;EDTA处理血清为0.09;EGTA处理血清为0.21;对20例健康人血清IIPC测定结果为0.39~0.62,平均0.48±0.07。表明正常血清补体对免疫复合物的沉淀有明显抑制作用。各种因素处理血清对IIPC均有一定影响,而以56℃30min和EDTA处理血清最明显。文中还对该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定了3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清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CMSC)和抑制免疫复合物沉淀能力(ICPIC)。结果发现急性期患儿血清CMSC和ICPIC明显下降,病程第7周恢复正常。相关分析表明血清CMSC、ICPIC与血清CH50、C3和C4呈明显正相关,与循环免疫复合物无线性关系。该研究提示急性肾炎存在血清CMSC和ICPIC下降,其可能与急性肾炎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例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动态观察,发现慢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IgG高于正常值(P<0.01),IgA、IgM、C3、C4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经中医辨证治疗后,IgG下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HBV复制活跃,肝细胞炎症反应明显,体液免疫功能亢进;C3值正常说明湿热蕴脾证属邪正相持阶段,患者正气亏虚的程度不太严重. 相似文献
13.
采用 EL ISA技术对 92 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学分析 ,其结果甲型肝炎患者 6 5例 (占 7.0 % ) ,乙型肝炎患者771例 (占 83.8% ) ,丙型肝炎患者 84例 (占 9.2 % ) ,混合和重叠感染患者 2 0例 ,表明 :甲、乙、丙三型病毒性肝炎在锦州地区均有散发存在 ,尤以乙型肝炎为主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肝炎肝组织坏死与补体系统激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10例重症及各型肝炎患者血清补体活化片段C_(3d)、C_(4d)及C_3、C_4和肝组织补体C_3及免疫球蛋白IgG的局部组织沉积的检测,探讨补体系统激活与肝损伤、坏死发生的关系。结果发现,重症肝炎患者血清补体C_3过量活化,而各肝炎组的血清C_(3d)/C_3比值与各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85.0%以上的重症肝炎有坏死区肝组织C_3和IgG异常沉积,慢性活动性肝炎组织C_3异常沉积检出率为37.5%。初步证实,补体系统的活化与肝炎组织的损伤坏死有直接的关系,而血循环中补体的活化可看做是肝组织中补体活化或肝组织损伤的反映。因此,C_(3d)/C_3,比值和C_3血清水平可做为肝炎治疗与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