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组神经移位联合肌肉移植(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计手术分三期。一期膈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健侧颈7移位至患侧尺神经恢复肩外展及屈肘功能;二、三期手术用股薄肌、健侧背阔肌移植或患侧背阔肌移位(早期)的方法重建屈、伸指功能。结果 10例患者其中全臂丛神经损伤8例,颈5、6、7、8神经损伤2例。全部病例随访1年以上。肌皮瓣全部成活,移植肌肉一年以后肌力达M3~M4。结论 多组神经移位联合肌肉移植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早期可选择患侧背阔肌移位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1995年6月~1998年6月,我们收治32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其中4例有时关节功能障碍,采用指浅屈肌腱折返移位重建屈肘功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22~42岁。交通事故伤3例,高空坠落伤1例,均表现为屈肘功能障碍,被动屈曲活动良好,肱二头肌肌力为“0”,前臂旋前位时肘关节无主动屈曲功能。肌电图示臂丛神经上干完全损伤。手腕、手指活动正常。经积极对症治疗6~12个月,其中2例行臂丛神经探查松解术,无任何恢复。改用指浅屈肌翻转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术后随访9~36个…  相似文献   

3.
熊健斌  孙宏志  沙轲 《山东医药》2011,51(50):85-86
目的观察改良神经移植桥接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疗效。方法20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患者,均行改良神经移植桥接术治疗。采用健侧C7移位至桡神经改良术。结果肌皮神经功能恢复,10例肩胛上神经功能恢复,7例桡神经功能恢复,12例胸背神经功能恢复,8例正中神经功能恢复。正中神经感觉支配区恢复情况为S3者10例,S2者6例,S1者2例。肱二头肌肌力恢复(M3或以上)15例,冈上肌肌力恢复10例,肱三头肌肌力恢复7例,背阔肌肌力恢复12例,屈指深肌肌力恢复8例。结论改良神经移植桥接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刘强  王凤  梁久金  常辉  王德国 《山东医药》2004,44(24):75-75
1994~2001年,我们采用背阔肌移位法为56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了屈肘功能重建。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5例、女11例.年龄5~67岁、平均27.1岁。臂丛神经损伤原因分别为车祸伤20例,机械挤压伤14例.产伤11例,重物砸伤9例,切割伤2例。全部患者主动屈肘功能完全消失,肘关节被动屈曲活动度正常。其中24例患者术前曾行臂丛神经松解或多组神经移位,但屈肘功能均无恢复。本组臂丛神经损伤时间为3个月至35年.平均63.5个月。  相似文献   

5.
王继孟 《山东医药》2001,41(16):58-58
新生儿出生时 ,因滞产或难产用力牵拉头部或躯干时 ,常可造成臂丛神经损伤 ,致上肢瘫痪。其发生率为 0 .5 0‰~0 .85‰。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可分三型 :1上臂型 :又称 Erb型、上干型、Erb- Duchenne型 ,占损伤的 6 0 %~ 70 %。神经损伤多发生在 C5、C6 交接处 (Erb点 ) ,2 5 %合并 C7损伤。 2前臂型 :又称 Klumpke型、下根型 ,占 10 %左右。神经损伤在C8、T1 处。此型为正中神经麻痹 ,表现拇指屈曲、对掌障碍 ;尺神经麻痹 ,表现为手内在肌受累 ,手指外展、内收障碍 ,此型肘以上肌肉不受影响。 T1 中的交感神经纤维受累 ,可出现Horner…  相似文献   

6.
熊健斌 《山东医药》2009,49(38):80-80
臂丛神经损伤可导致上肢运动和感觉功能丧失。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膈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10例,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史威  范婕 《山东医药》2010,50(5):86-87
腕部尺神经损伤为骨科常见损伤,1995-2007年,我院收治腕部尺神经损伤患者127例,其中随访资料完整者86例,分别采用显微镜下神经束膜缝合、显微镜下神经外膜缝合、目视下神经外膜缝合行神经修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表面肌电信号变化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关联性。方法脑卒中患者24例为观察组,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上肢、观察组偏瘫侧与健侧上肢做肘屈、拇外展、食指外展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拇短屈肌、第一骨间背侧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与中值频率值,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估观察组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及肌力改善情况,分析偏瘫侧上肢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中值频率值与FMA评分、MMT评分的关联性。结果首次观察组偏瘫侧拇短展肌、第一骨间背侧肌、肱二头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中值频率值均小于健侧,观察组健侧拇短屈肌、第一骨间背侧肌、肱二头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大于对照组(P0.05);首次观察组偏瘫侧肱二头肌表面肌电信号中值频率值小于对照组,健侧拇短屈肌、第一骨间背侧肌表面肌电信号中值频率值大于对照组(P0.05);末次偏瘫侧上肢拇短屈肌、第一骨间背侧肌、肱二头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中值频率值均明显大于首次(P0.05);偏瘫侧上肢FMA评分、MMT评分与拇短屈肌、第一骨间背侧肌、肱二头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与中值频率值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监测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可了解偏瘫侧上肢神经肌肉活动情况,评价上肢肌力与运功功能恢复效果,对康复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坐骨神经是下肢的主要神经,其损伤多由创伤所致,由神经内滋养静脉曲张压迫致神经功能受损罕见。笔者于1995年曾遇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37岁,因CO中毒昏迷、左下肢活动障碍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侧臀大肌、腘绳肌肌力Ⅳ级,胚前肌、腓骨肌、伸(足母)肌、伸趾肌、胫后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肌力均为Ⅲ级弱,屈(足母)肌、屈趾肌肌力均为Ⅱ级。左小腿前外侧,足背以及足底痛觉明显减退,足底有麻痛感。左大腿中段Tinel征( )。肌电图示左侧坐骨神经损伤,胫神经重度受损。拟诊左侧坐骨神经损伤,考虑到患者有左大腿中段受压病史,且此处Tinel征( ),故手术探查大腿中段坐骨神经。术中见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粘连受压约8cm长,质较硬。手术松解神经,解除压迫。术后8个月复查,腓总神经功能基本完全恢复,胫神经支配的腓肠肌,比目鱼肌、胫后肌肌力恢复到Ⅳ级,但屈(足母)肌、屈趾肌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3.0 T MRI 3D-STIR成像序列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随访确诊为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前采用3.0 T GE Signa HDX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3D-STIR。结果 11例3D-STIR成像主要表现为神经根缺失或离断(3例)、创伤性脊膜囊肿(5例)、椎管内脑脊液积聚(3例)、脊髓水肿(1例)、脊髓移位(2例)、"黑线征"(1例)、神经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2例),诊断为臂丛神经节前损伤。8例3D-STIR成像主要表现为神经干连续、走行自然、增粗,STIR信号增高(4例);神经干连续、走行僵硬、增粗、结构紊乱不清,STIR呈中等稍高信号(2例);神经干连续性消失、中断、结构消失,断端分离,STIR多呈高信号(1例);诊断为臂丛神经节后损伤。与手术或临床治疗随访结果比较,3D-STIR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89.5%(17/19),常规MRI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68.4%(13/19);3D-STIR序列与常规MRI序列相比,P<0.05。结论 3D-STIR序列可很好地显示椎管内外臂丛神经结构,能对臂丛神经损伤做出准确的定性及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