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诊断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年来甘肃中医药大学诊断学教学团队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诊断学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将知识模块、逻辑思维及人文沟通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1243”新模式教学实践,即一个中心、两个目标、四种教学模式和三类评价的有机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诊断学基础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主要在诊断学教学中进行系统学习。针对学校的诊断学教学现状,从“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指导突出教学重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仿真教学”,“注重典型疾病体征群的讲授”及"坚持集体备课"四方面,来探讨进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提高育人质量的理念一直是近些年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诊断学作为医学院校一门很重要的必修课,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的基础。我们一直在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更适合于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作者创新性地运用“对分课堂”理念,同时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于诊断学课程教学中,重点从教学内容设置、课堂展现及科学评价形式、教学效果反馈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诊断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 也是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最基本的临床技能之一.在心血管内科诊断学教学中,带教老师应该注意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及加强临床见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多交流,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红珍 《光明中医》2014,29(11):2442-2444
《诊断学基础》是一门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对于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我们进行了知识模块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临床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师生共长。  相似文献   

6.
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诊断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医学生学习临床各专业的基础。基于课程思政上好诊断学第一节课,对医学生今后学习掌握好诊断学、开展各专业学习以及树立良好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引导意义和作用。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学情分析、策略制订、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思政案例等方面浅谈如何上好诊断学的第一节课。  相似文献   

7.
培养出实用型的医学人才一直是近些年医学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诊断学作为医学专业中的核心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的基础。作者一直在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更适于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文创新性地运用“BOPPPS教学法”的理念,形成以“培养医学素养好、实践能力强的创新人才”的目标为“主体”,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为“两翼”的教学体系。着力推进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课堂活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从而建立“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中医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特点是内容多,知识量大,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由于中医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诊断学课程学时比较少,为了深入了解中医专业学生诊断学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已完成诊断学理论及实践教学,但尚未进行考试的2007级三年制中医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启发式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新的行之有效的诊断学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对启发式教学模式涵义、基本结构、操作步骤、教案设计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诊断学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教育的理念,根据学科的实际情况,注重创新,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中教学策略,积极探索诊断学教学的新方法,为基础教学转向临床教学提供新的思路。结论启发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诊断学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双语教学是促进中医学走向世界,培养外向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12春季学期以来,江西中医学院在研究生中开展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定位在提高中医诊断学知识及实践技能内容为主、提高英语运用为辅;教学内容以中医辨证分型、病案分析为主题;采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加强实践技能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为丰富《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此种双语教学的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连接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的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一门桥梁课程。笔者根据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指出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不足,并提出旨在提高学生实验课实践能力的教学设计方法,以期提高学生中医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强化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2.
结合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的实践,分析了医学影像诊断课程的教学特点与难点,提出了如何提高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效果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作用,探索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内化知识、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帮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诊断学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此种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具有微型化、视频化与网络化等特点,适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微课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时间紧而课程多、实验诊断学内容广泛而知识点零散等问题,对于实验诊断学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堂授课、课后复习以及远期学习均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微课尚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学,但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让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杨丽蓉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4):138+152-138,152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也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多而繁杂、抽象,学生难以掌握和运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法从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案例式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及加强实践训练几个方面进行了探析总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我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及授课教师多年的教学体会,浅谈目前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中医院校普遍存在实验诊断学课题教学与临床需求日益脱节的矛盾,近年我们从改革教学方法,修订教学大纲,增加实践教学等多方面提高了我校中医专业实验诊断教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将翻转课堂(FC)与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3级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七年制)专业进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学教学实践学生7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人。试验组采用FC结合T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对2组学生问诊及体格检查知识点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同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对诊断学的实践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学生在问诊、一般查体、腹部查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胸部查体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FC结合TBL教学应用于诊断学实践教学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的中医各专业教学内容比较固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如何把课堂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实际中去,如何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学生真正能做到学以致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诊断学课程教学,应结合医学院校所设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方法的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临床基础课,学会辨证的基本方法是该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根据其课程设置特点,建立教学病案库是非常重要的,典型病案在辨证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联系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诸多不足,以口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手段使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极易感到枯燥乏味、单调生硬,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及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