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任何部位时所引起的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不孕、局部结节性包块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中医文献中没有相应的病名,  相似文献   

2.
疼痛、不孕、月经不调、内异症形成结节、肿块、粘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难点。其病因目前有不同的学说,如"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免疫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等[1]。而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以及个体化的治疗思想,在治疗本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面已经得到了认可。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困扰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血瘀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近年来,中医药防治EMT的研究发展迅速,相关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均证实,中医药在缓解症状、改善体征等方面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极大减轻了患者痛苦,显示了良好的前景。但从目前研究状况来看,多数停留在临床疗效的观察上,对中医疗效机理研究、诊断和疗效标准的制定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今后可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探讨中药对其的确切疗效,同时在辨证分型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标准化、合理化,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文旭 《陕西中医》1992,13(5):234-236
<正>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生长于子宫腔以外的位置,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主要是异位之内膜在女性激素周期性作用下发生充血、渗血、出血及剥脱等月经变化。多发生于30~45岁妇女,其病因由于内膜种植、直接蔓延、原始体腔上皮化生和静脉或淋巴管迁移引起。常发生的部位是卵巢、子宫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 (以下简称内异症 )是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部位所引起的一种病变。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性交痛、腰骶痛、月经失调、肛门坠胀、不孕、局部有触痛结节或包块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药治疗本病对改善临床症状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不孕者的妊娠率有显著疗效。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 ,兹概述如下 :1 活血化瘀法治疗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血瘀证”,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 ,并根据兼症或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 ,选方用药 ,常获良效。如胡氏 [1 ] 将本病辨证分为寒湿滞凝、气滞、瘀热、气虚、肾虚 5证 ,以异位祛瘀方 (三棱、莪…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与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医学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病机本质属瘀血为患。以活血化瘀法为基础,结合月经周期不同时段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本病的中医治疗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 1 0年来 ,我们根据中医辨证 ,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除积散疒徵 ,并佐以益气补肾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1 8例 ,现将资料完整的 1 7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 2 4~ 47岁 ,平均 3 5 .5岁 ,均已婚。其中有不孕症 2例 ,1 0例有人流史 ,经期腹痛进行性加剧 1 5例 ,性交痛 5例 ,月经量多9例。妇科检查 :直肠子宫陷凹、子宫后壁下段扪及触痛性结节 6例。B超检查示 :卵巢囊肿 6例 ,子宫肌腺症 5例 ,肌腺症伴卵巢囊肿 2例 ,盆腔肿块 1 2例。1 .2治疗方法 自拟中药复方 ,药用桃仁、三棱、地鳖虫 (或水蛭粉 0 .3 g吞服 …  相似文献   

8.
中医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归于"癥瘕""不孕""痛经"等范畴,本病病位在胞宫、冲任,病理变化在气血,瘀血是贯穿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过程的中心环节,与血瘀、寒凝、气滞、湿热、气虚等密切相关。中药内服多以补肾、活血为最常用治法,效果良好。其他方法包括针刺、艾灸、灌肠、中药外敷等,且较多采用综合疗法。本文就近5年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内异症)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其他部位,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治疗方法,对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进行综述,给予临床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就其病因病机、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联合疗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说明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减轻和改善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韩玉芬  侯丽辉  周亚杰  吴效科 《中医杂志》2007,48(11):1040-104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的以进行性痛经、性交痛、不孕、月经异常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本病好发于盆腔,属于中医学“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1];现代医学认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同样具有生长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周期性出血,引发疼痛、结节包块及不孕等,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内异症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内异症临床多采用西药、手术及中药治疗,西药治疗存在不彻底性、价格昂贵及副作用大的缺点,手术治疗复发率高。近年来,内异症中医药治疗逐渐受到重视,探索有效的中医药疗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近年来中医治疗内异症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健康.西医对内异症的诊断明确,但治疗上缺乏有效措施.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症,在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本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将近几年的有关报道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张阳阳  陆启滨 《河北中医》2012,34(2):307-309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周期性出血,引发疼痛、结节包块及不孕等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EMS在生育年龄妇女中发病率可达10%~15%[1],且呈明显上升趋势.近年来中医药治疗EMS取得一定成效,兹将中医药治疗EMS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症状主要以行经腹痛和性交痛为主症 ,且痛经呈进行性加剧 ,伴有腰骶坠痛、经期低热、不孕等 ,以及经色暗红夹血块 ,疼痛相对固定 ,舌暗或暗淡 ,可有瘀斑 ,脉弦涩等血瘀见症。妇检可见子宫增大、活动差 ,骶韧带结节、触痛 ,附件可扪及囊实性包块 ;B超提示子宫肌腺病或巧克力囊肿。是妇科常见疑难病证 ,属中医痛经、症瘕、无子等范畴。兹就 1999年中医药期刊报道情况 ,概述如下 :1 老中医经验李春英遵《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大积大聚 ,其可犯也 ,衰其大半而止”之旨 ,以活血补肾法贯穿治疗始终 ,活血祛瘀则气血通畅…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妇科常见疑难病之一,是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盆腔包块等症状。近年来,国内学者运用中医药在治疗内异症痛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其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肾虚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发生的根本,血瘀是基本病机,气滞是发展的重要环节。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卵巢巧克力囊肿大小、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卵巢储备功能及子宫内环境等,辨证施治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因本病发病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故应按照月经周期变化,进行中药分期序贯治疗,卵泡期以活血化瘀为主,排卵期采用活血补肾法,黄体期以补肾益精、固冲安胎为治则。进入辅助生殖周期后行中药分步辅助治疗,重视孕后保胎。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艳辉 《湖北中医杂志》2006,28(3):56-56,F0003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虽是良性疾病,但临床上常表现出浸润破坏、转移、复发等恶性肿瘤行为,使之成为难治之症,是妇科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中医学典籍中没有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对应的病名,类似记载散见于"痛经"、"症瘕"、"无子"、"月经不调"等篇中.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呈现出多种方法、多种给药途径、综合治疗的局面,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许多学者对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有益探索.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在中医学中属于“痛经”、“瘕”等范畴。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该病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故目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西医最常采用的治疗药物大多属激素类,需长期服用,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近年来国内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