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歌诀】清热燥湿安胎王,黄芩肺胃胆大肠。湿温暑湿黄疸倡,热咳烦渴痈肿疮。【释义】黄芩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其有清热泻火,清解热毒的作用,可用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本品可清热安胎,  相似文献   

2.
【歌诀】辛热毒药王乌头,川乌草乌痹风透。温燥肢体心腹痛,寒疝阴疽畏犀牛。【释义】乌头味苦性大热有大毒,能攻阴寒之毒,但也易中毒。乌头辛热升散枯燥,祛风燥湿、温经散寒止痛之力强,长于治疗风寒湿痹之关节痹痛、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寒疝疼痛以及阴疽疼痛。  相似文献   

3.
二妙丸由苍术、黄柏两味药组成,其中苍术苦寒,燥湿健脾,黄柏苦寒、能清湿热、两者相合,燥湿清热,主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湿热下注、下部湿疮以及湿热成痿等证。痿是四肢痿弱无力,不能举动;痹是骨节四肢麻痹不仁兼有疼痛。凡痿、痹、脚气、疮疡等证,由于湿热而致者,临床常以此为  相似文献   

4.
高春秀 《河北中医》2012,34(12):1816-1817
四妙丸一方出自《成方便读》,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痹证,症见两足麻木、痿软、肿痛,具有清热利湿、强筋健骨之功效,由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组成。方中黄柏苦寒,清热燥湿,善治下焦湿热;湿扰下注,以苍术苦温,醒脾燥湿,去生湿之源;薏苡仁淡渗利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牛膝祛风湿,补肝肾,通血脉,利关节,引药下行。笔者临床  相似文献   

5.
【歌诀】凉肝之王龙胆草,苦寒沉阴走下焦。热惊搐淋疮痒尿,肝经湿热用之妙。【释义】中药治疗肝经湿热之黄疸首选龙胆,又名龙胆草。龙胆草苦寒,沉而入阴分走下焦,入走肝经,能泻肝火,凉肝血。对于肝经热极生风之抽搐,湿热下注之淋证、湿疮痒肿、小便赤痛用其治疗均能收获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歌诀】 治盲之王苍术香, 明目和血疗夜盲。 祛风燥湿痹膝僵, 湿温呕恶脘腹胀。  相似文献   

7.
浅论湿热痹     
痹证,《内经》分为风寒湿痹,兼热者名热痹。今人食精梁高脂、饮冷卧凉,易成湿;嗜烧烤灸炒、辛辣厚味、烈酒暖居,易积热,故湿热之痹尤多。痹证郁久化热或与湿相合,则湿热已成主要问题;治法以清热燥湿为主,兼祛风湿、通经络。  相似文献   

8.
白鲜皮及其混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群智 《中草药》2002,33(9):854-854
白鲜皮为常用中药,199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有收载,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味苦,寒.归脾、胃、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瘌,风湿热痹,黄疸尿赤等病症.  相似文献   

9.
茵栀黄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茵栀黄注射液主要由茵陈、栀子、黄芩等药物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等作用。茵陈苦辛凉,有除脾胃肝胆湿热而退黄疸之效;黄芩苦寒,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栀子苦寒,常用于热证、心烦、郁闷。三者联用加强了清热、利湿、退黄、护肝利胆的作用。近年来茵栀黄注射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现将其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二妙散治验     
二妙散源于《丹溪心法》,方由苍术、黄柏二味组成。主要用于湿热所致之筋骨疼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下部湿疮,或湿热带下,以及痿证等。方中黄柏苦寒,寒以清热,苦以燥湿,专行下焦以治湿热下注之证;苍术苦温,健脾燥湿,并能发汗行经络。两药配伍,为清热燥湿、标本兼顾的有效良方。我们用此方  相似文献   

11.
湿热与痹病密不可分,二者是致使痹病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而痹病又往往伴随着湿热的症状,治疗痹病用燥湿清热、疏通经络类药物,常卓有成效。针对湿、热二邪为何善侵袭于关节,至今尚未有明确的定论。从古今文献中挖掘其缘由,多角度剖析湿热流注关节的理论以及对痹病防治的意义,以期为临床医师探讨防治痹病提供更好的临床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2.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本类药物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兼具解毒功效,主要用于湿热内蕴而见胸痞、口苦、舌苔黄腻、小便黄少、呕吐泻痢以及湿热疮毒等症。黄芩、黄连、黄柏都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药对是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或两味以上药物的配伍形式。黄柏苦寒,清热燥湿;苍术苦温燥湿,两味合用,清热燥湿之力较强,为治疗湿热诸症的常用药对。笔者通过查阅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现对黄柏、苍术配伍后的物质基础变化、  相似文献   

14.
湿温是属温病湿热类疾病中具有代表性的病症,由于病情缠绵难愈,故在治疗上须辨湿热之偏,运用化湿清热法则,选用辛开化气、苦温燥湿、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苦寒燥湿等不同的治法,使其湿祛热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虞抟对丹溪杂病心法理解较深,对阳有余阴不足论亦独具心得。虞氏继承了丹溪治疗湿热痹证的经验,治痹喜用燥湿化痰清热、养血活血、养阴护胃、祛风通络之法,同时又有自己的发挥,对痛痹、着痹、风痹及肝肾亏虚、经年久痹等症的治疗有一定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疗伤寒的体会江苏省宝应县中医院(225800)李杰【关键词】伤寒中医药治疗1988年初,本县某乡因伤寒病人增多而成立专科病房,本人参加了专科病房工作,今将临床中医治疗的体会分述于后:1湿热胶结,高热不退,法当苦寒,清热燥湿住入专科病房的患者均已...  相似文献   

17.
痹祺胶囊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尚珠 《天津中医药》2005,22(2):124-125
【目的】研究痹祺胶囊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病例共计34例,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血瘀、气虚血瘀3型,均服用痹祺胶囊。【结果】湿热型中痊愈例数较多,占63.6%;血瘀型、气虚血瘀型则起效较慢,痊愈例数较少。【结论】痹祺胶囊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较高,用药安全,值得进一步观察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湿热带下首选苦参。苦参性寒味苦,性寒则能清热,味苦则能燥湿止带。因其能清热燥湿,故能治疗湿热下注大肠引起的赤痢;又其入肝经,则能去肝经之湿热黄疸、阴痒等症。湿热蕴结肌肤引起的癣疮,苦参也能收功。  相似文献   

19.
【歌诀】乳痈药王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内外热毒疮痈证,通经下乳淋涩痛。 【释义】本品苦寒,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能泄降滞气,故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兼能疏郁通乳,故为治疗乳痈之要药;又其苦、甘而寒,能清利湿热,利尿通淋,对湿热引起的淋证、黄疸等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宣痹祛风合剂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宣痹祛风合剂、消炎止痛剂,对照组予以秋水仙碱、消炎止痛剂,均治疗14d。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宣痹祛风合剂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