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黄芪是一种补气药,其性味甘温,入脾、肺经,能补气升阳、生血行滞、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被《本草纲目》列为上品,为补药之最。在历代著名方剂中如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防已黄芪汤、黄芪建中汤及玉屏风散等都配有黄芪或以黄芪作为主药。  相似文献   

2.
赵广兰 《养生月刊》2003,24(11):504-505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古时候,芪字写作耆,《本草纲目》解释说:“耆,长者,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 提起黄芪,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旧唐书·方技传》载:唐肃宗刚继位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是李东垣益气升阳理论的代表方,均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然各方运用症状轻重、证机、治法却略有不同。文章总结认为:补中益气汤,气虚程度较重,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热不显,治疗重在补中升阳;升阳益胃汤,气虚程度较前轻,证属脾胃气虚,湿热中阻,湿热兼见,治疗偏于祛湿清热;升阳散火汤,气虚程度最轻,证属脾胃气弱,气郁化火,内热明显,治疗偏于升散郁火。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补气口服液对气虚诸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并与补中益气丸对照 ,了解其优缺点。方法 :2 80例气虚诸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90例 ,补气口服液治疗 )与对照组 (90例 ,补中益气丸治疗 ) ,疗程 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 0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84 4 4 % ,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值显著下降 (P <0 0 1)。安全性指标检测 ,无异常变化 ,亦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补气口服液具有益气健脾 ,生津止渴之功效 ,是治疗气虚诸证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843-1845
依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精髓,以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治疗思想为依据指导临床,法随证立,临床上脉证合参,揆度奇恒,推陈出新,对于"瘿病"的治疗,从后天之本"脾"入手,以"补气健脾升阳"为基本原则,使"正胜邪自去",以恢复人体自身正气,气盛则痰消,气旺则血行,达到"益气消瘿"之功效。梳理补气升阳法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在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应用及现代实验研究,可为进一步规范甲状腺疾病的中医辨证标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李东垣《脾胃论》第一方,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兼湿热证。笔者认为当前社会生活水平高,但损伤脾胃因素亦多,常造成各类疑难病例,应用补脾胃泻阴火汤加减治疗,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东垣论病,以“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为基本论点,病理关键在脾胃虚弱、阳气不升,故确立了“补中升阳”的治疗大法。补中升阳,主要用药物黄芪、人参、白术甘温补中,升麻、柴胡、葛根、羌活等风药升阳,其次是针灸,其目的在调整脾胃、平衡升降。另在摄生、食药宜忌等方面也重视顾护脾胃,注重阳气升发。  相似文献   

8.
朱瑞群教授临证擅用黄苠。朱老认为,黄苠为补药之长.经不同配伍.具有补肺固表、健脾益肾、补气升阳、生血摄血、健脾益阴、温补肝气、补脑益智、补气利水、益气消癌、补气托毒 大功用.为儿科之良药。  相似文献   

9.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功。笔者用其走肌表、固皮毛之特性,治疗扁平疣,效果甚佳。患者,女,15岁。右手臂背侧及面部散在分布卵圆形如黄豆大扁平丘疹,曾间断用药(不详)两年,效不佳。诊断为扁平疣。处方:黄芪30g,白花蛇舌草、半支  相似文献   

10.
补气升清名方:补中益气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建功 《养生月刊》2003,24(7):302-303
补中益气丸即补中益气汤制丸而成,补中即补中焦脾胃,益气即补益脾胃之气。是目前临床上常用中成药,临床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相似文献   

11.
【歌诀】少阳要药柴胡王,和解少阳苦辛凉。口苦下垂乳胁胀,升阳解郁寒热降。【释义】中药治疗少阳证首选柴胡。柴胡味苦辛凉,善入走少阳之经,功善解表退热,能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气。伤寒邪在少阳则口苦胁痛,柴胡和解少阳之邪气,少阳得解,口苦自除,胁肋自舒。柴胡入走厥阴肝经,能升肝气,脾胃之气,使升者升,降者降。  相似文献   

12.
补中升阳散火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指反复发作的口腔粘膜表浅的小溃疡点。笔者以东垣“脾胃虚则九窍木通”立论,采用补中升阳散火法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2例中,男1 7例,女25例;年龄17~61岁;病程1~7年。常因工作劳累,精神紧张,睡眠不佳,月经前后及饮食失节等诱发,主要症状为口腔粘膜有单个或数个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5mm大小不等灰黄色小溃疡,或伴程度不同的口干、纳差、倦怠、失眠、大便干结或先干后溏、月经不调等症,舌质淡红或偏红,舌体多瘦小,苔少或薄白,脉多弦细。……  相似文献   

13.
【歌诀】补脾之王推白术,专入脾胃甘温苦。燥湿利水补中土,安胎止汗痹痞除。【释义】中药治疗脾虚首选白术。白术专入脾、胃之经,为健脾补气第一要药。白术味苦能燥,善于燥湿健脾;又白术长于补脾气,脾气健旺,则脾之运化功能旺盛,中焦得补,水湿自然得利;又脾主升提,故其能治疗脾气虚弱,胎儿不得养引起的胎动不安。  相似文献   

14.
杨学浩 《陕西中医》2002,23(6):551-552
黄芪味甘、纯阳、微温 ,性平 ,无毒 ,归脾、肺经。入手足太阴气分 ,又入手少阳、足少阴命门。《珍珠囊》一书载 :“黄芪甘温纯阳 ,其用有五 :补诸虚不足 ,一也 ;益元气 ,二气 ;壮脾胃 ,三也 ;去肌热 ,四也 :排脓 ,止痛 ,活血生血 ,内托阴疽 ,为疮家圣药 ,五也。”这充分说明了黄芪的具体功效。现将它在临床中的应用浅述如下。   1 补中益气升陷 首用黄芪  中医文献中指出脾与胃经经脉相为表里 ,脾又为胃行其津液。而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之为病 ,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则胃病 ;胃既病 ,则脾无所禀受 ;故脾胃为病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歌诀】强身之王数人参,大补元气甘苦温。活血生津安智神,一切虚证不缠人。【释义】中药治疗虚脱危重病首选人参。人参甘、苦,性温,能大补元气,用于元气虚脱证;亦能益肺生津,用于热病气虚津伤口渴以及消渴证;能安神定智,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为<脾胃论>方,是李杲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法则而制定,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主治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和气虚发热证.笔者在临床中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治疗疑难病证疗效满意,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芪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于上品,是常用补益药之一。近年来有关黄芪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较多,本文就黄芪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近况及趋势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以补中益气汤论补气之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金海  张永顺 《光明中医》2008,23(7):1027-1027
补中益气汤健脾益肺,为补气之常法。方用白术燥湿健脾,浊降清升,阴消阳长,为补气法之辅佐;橘皮利肺气、和胃气、疏肝气,以利补气;当归养血和营,由血达气而成补气之功;柴胡升麻升阳举陷,使气升达而为补益。此为补气之变通之法。补有常变,和谐周全,补气之法备也。  相似文献   

19.
黄伟震 《国医论坛》2002,17(3):21-22
在方剂的组成上 ,益气药与升阳药配伍 ,是脾胃派李东垣匠心独具的创造 ,也是李氏内伤脾胃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 ,一些缠绵不愈或经常发作的美尼尔氏病患者除表现为体虚外 ,多伴随一些诸如脏器下垂、发热自汗、便溏等症。故依据升阳益气法具有降浊升清的功效 ,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久治不愈或经常发作的美尼尔氏病患者 ,取效较好。现将 1 990年~ 2 0 0 0年资料较完整的74例整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4例中 ,住院病人 2 1例 ,门诊病人 5 3例 ;男 34例 ,女 40例 ;年龄 36岁~ 5 2岁 ,平均 38± 4.4岁 ;病…  相似文献   

20.
陆龙涛  李春华 《新疆中医药》2007,25(3):F0004-F0004
补中益气汤源于李东垣《脾胃论》,是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的代表方。临床内服此汤、外用自制蜘倍散,治疗脱肛、阴挺证,疗效颇佳。内服方:黄芪60g,党参30g,白术、炙草各15g,当归10g,陈皮、柴胡、升麻各8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