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洪京主任医师荣获"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等荣誉称号。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脾胃疾病的治疗。临床善用化湿类对药治疗脾胃疾病,将其分为燥湿化浊(例如藿香与佩兰、麻黄与石菖蒲、石菖蒲与防风、苍术与麻黄、苍术与升麻等)、清热祛湿(例如黄芩与仙鹤草、薏苡仁与白花蛇舌草、薏苡仁与半枝莲、黄连与黄芩、白头翁与秦皮、大黄与苍术、青蒿与茵陈蒿、蒲公英与冬凌草等)、健脾化湿(例如白术与苍术、白术与泽泻等)三类,分别治疗脾胃疾病湿浊内阻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阻证。现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王洪京主任医师荣获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等荣誉称号,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设立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王洪京传承工作室。他从事临床工作33余年,擅长脾胃肝胆疾病的治疗,临床善用扶正托毒解毒类(如黄芪与合欢皮、黄芪与甘草、当归与白芷等)、清热解毒类(白头翁与红藤、蛇莓与木槿花、秦皮与败酱草、薏苡仁与红藤及败酱草、白芷与大黄、土茯苓与蒲公英、冬凌草与蒲公英等)、宣散解毒类(如葛根与升麻、生石膏与升麻等)对药,分别用于治疗正虚毒恋证、热毒内蕴证、阳明热毒郁火证的脾胃病,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治疗脾胃病贵在调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为阴土,其气宜升;胃为阳土,其气宜降。两者对全身气机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而临床常见的脾胃病,多是由于脾胃升降出入之气机逆乱而发生。因此,调气在治疗脾胃病中的应用尤为重要。笔者在临证时,注意调节脾胃气机运动这平衡,用降、通、补、升之法,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1 脾胃是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  相似文献   

4.
5.
消胀调肝汤治疗肥胖性脂肪肝64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笔者自1996年8月~1999年6月,应用自拟消胀调肝汤治疗肥胖性脂肪肝64例,并与西药肝得健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治疗组中男性48例,女性16例;年龄18~64岁,平均38.5岁;病程1~15年,平均5.5年。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0~60岁,平均39.5岁;病程9个月~16年,平均5.6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消胀调肝汤:三校、文术、炮山甲各12g,丹参、生白术、生山药、生苡米、焦山植、泽泻、大腹皮各30g,郁金、香附各…  相似文献   

6.
曹敏  韩勤芬  华文进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27+1959
<正>已故全国著名老中医汪朋梅主任医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50余载,于内、外科皆有建树,笔者将先生诊治脾胃病的用药经验浅述如下,供同道参考。1权衡五脏,先调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胃之腐熟水谷,脾之运化转输,气血津液才藉此源源不断地化生和输布,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7.
枳实消痞汤出自李杲(号东垣)的《兰室秘藏》,该方组方严谨,寒热并用,可用于虚实寒热错杂之证。现代研究表明,枳实消痞汤能增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能调整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黏膜病理改变。刘克勤主任医师多年从事中医内科脾胃病及“治未病”方面的临床研究,擅长治疗脾胃病、身心疾病等疑难杂症,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及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临床经验丰富,擅于灵活应用枳实消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的脾胃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导师临床治疗脾胃病时,常强调“以降为用、以通为补”的治疗方法,无论虚实皆可用通降之法。临证中脾胃病往往伴有肝气上逆,肝失疏泄,气郁日久,气机不畅,乘胃犯上。脾胃运化失常,脾虚中气不足,和降失调,肝木更易乘脾土。故导师认为,通降理论不应拘泥于脾胃,肝升肺降,相反相成;心散肾收,相辅相制;脾胃为使为市,五行灵动协调,则人体代谢正常。健脾醒脾,调节气机升降是导师治疗脾胃系疾病的重要思路。导师常以枳实消痞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化裁,治疗效果良好,现将导师相关临床经验,并附医案三则,以期为脾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8.
调气法治疗头风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洪军  王晓燕 《四川中医》1998,16(11):11-11
1病机探析头风病是以慢性阵发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相当于血管性头痛和肌紧张性头痛等。目前,对本病病机认识尚未统一,各执一端。本人认为:气机失常为发病始动因素,痰瘀阻络为病机关键。头风病临床特点符合气机失常为病规律。本病发作,多以情志刺激为诱因,直接引起气机失常。《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机运行,不循常道,则产生先兆症状,常见的有:视觉症状,躯体感觉运动异常,暂时性脑功能障碍,胃肠道反应等。这些表现皆因气乱于脏腑而成…  相似文献   

9.
调胃消胀丸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22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养年 《浙江中医杂志》1996,31(10):440-440
调胃消胀丸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220例710061陕西省西安中医消化病研究院田养年胆汁返流性胃炎,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与胃粘膜接触而产生的病变。近年来,我院用中药“调胃消胀丸”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2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20例中...  相似文献   

10.
邵荣世主任医师,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30余载,擅长内科,尤精脾胃.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得益匪浅.兹就邵师应用温中行滞法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正> 刘仁昌(1912~1981年),生前系聊城地区名老中医。医理精深,经验丰富,行医40余载,擅长内、妇科,尤其对脾胃病的调治,独具匠心,擅以调气机、助升降之法治疗脾胃病,每多效验。刘师认为:脾为中央土,以灌四旁;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同居中焦,通连上下,是升降运动之枢纽。脾胃升降正常,出入有序,才能维持人体升降平衡,一旦脾胃升降失调,诸病生焉。余随师临证多年,今择几例,以飨同道。气虚下陷扶肝升举韩某,男,41岁。患胃下垂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近6载,曾在济南、京津等地求治不验。近时症状日益加重,形体消瘦,院腹饱胀,隐痛绵绵,胸胁苦满,少腹重坠,纳呆食少,呃逆时作,神疲体倦,舌淡苔白,脉沉缓。诊为肝气升发不足,木失条达,脾虚气陷,胃失和降。治以扶肝举陷,补脾益胃,助其升降。药用:柴胡、当归、白芍、木瓜各10克,白术、炒葛根各12克,益母草、黄芪各20克,党参、枳壳各15克,肉桂、吴茱萸各6克,炙  相似文献   

13.
调胃消滞丸治疗急性胃肠炎(食滞湿阻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胃消滞丸治疗急性胃肠炎(食滞湿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226例急性胃肠炎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单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治疗组167例,用调胃消滞丸,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59例,用藿香正气丸,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3天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消失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期间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及实验检查异常。结论调胃消滞丸治疗急性胃肠炎(食滞湿阻证)疗效确切,同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调胃消滞丸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胃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笑 《新中医》2014,46(10):70-72
目的:观察调胃消滞丸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胃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加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调胃消滞丸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各种症状的消失时间,并对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进行评定,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腹痛、腹泻、呕吐以及发热等症状的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疗效更优(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12.86%,对照组为14.71%,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胃消滞丸配合西药应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科门诊中的常见病 ,临床上根据其不同症状分为 3个亚型 ,即溃疡型消化不良、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和非特异性消化不良。近 2年来 ,笔者采用自拟调胃消胀汤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80例 ,并与西药吗叮啉治疗的 40例作对照观察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 2 0例均为门诊病人 ,临床表现为上腹正中胀满不适、纳呆、嗳气、恶心、大便不调等 ,经胃镜检查提示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 ,B超检查提示肝胆胰肾正常 ,诊断为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1 2 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80例中 ,男 3 7例 ,女 43例…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1996年8月~1999年6月,用自拟消胀调肝汤治疗肥胖性脂肪肝64例,并用西药肝得健治疗3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治疗组64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6例;年龄18~64岁,平均385岁;病程1~15年,平均55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0~60岁,平均...  相似文献   

17.
武静  陈继婷 《河南中医》2011,31(12):1363-1364
陈继婷教授治疗奔豚气病重视气机调节,强调情志调摄,重视调理脾胃,师古而不泥古,临症时灵活诊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孙喜才教授在40余年中医脾胃病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立法用药,自成一体,形成了一整套治疗脾胃病的方法和思路.笔者有幸随其临床10余年,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9.
龙伟芳 《光明中医》2010,25(4):695-696
本文根据中医学脾胃系统生理、病理特点,从实体到功能对该系统疾病病机进行了探讨分析,并依据纳运失常导致的食积停滞一证,采用消积导滞法,以消食、化积、健脾、运滞、行气、清热诸手段,运用到临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总结江苏省名中医徐进康教授治疗脾胃病之"调气除湿"法的学术思想,徐教授认为脾胃病调气法不外乎补气、行气、降气及升阳举陷四法,除湿法又因内湿外湿化寒化热之不同及湿邪特点而有淡渗利湿、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清热除湿等不同。调气与除湿须并用,调气有助于湿邪的祛除,化湿亦可令中焦气机条达,升降有序。调气除湿合用,可使脾胃运化正常,气机调畅,脾胃病以此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