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96例儿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引起药物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1年6月收集的96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ADR涉及8种中药注射剂,累及7个系统/器官;男55例(57.3%),女41例(42.7%);1-3岁年龄组患儿49例(51.0%);大部分ADR发生在用药30 min内(87.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用药部位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发生的比例较高(21.9%)。结论:医院应高度重视儿科中药注射剂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保障患儿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ADR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阳江市中医医院上报的61例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发生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统计的61例ADR个案中,涉及9个中药注射剂品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品种为红花注射液(32.79%);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5.90%和54.10%;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占60.66%,平均年龄为(61.72±21.84)岁;用药后30 min内发生ADR占47.06%;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44.09%),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严重的ADR报告共有3例,占4.92%。结论:应加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尽可能的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ADR发生时间、涉及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8.11%和51.89%;年龄60岁患者发生ADR最多,占57.55%;用药后30min内发生ADR最多,占58.7%;涉及4个类别19种中药注射剂,以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居多(占66.98%),又以红花注射液所致ADR例数最多,有27例;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43.67%),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106例ADR患者经及时停药、对症处理全部好转或痊愈,未出现药物后遗症或死亡病例。结论:重视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注重患者个体差异,根据中医辨证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用药监护,是减少ADR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院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7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7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38例,占52.78%;引发ADR的中药注射剂中,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最多,占90.67%;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26.85%。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严格执行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制度,建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数据库,并及时将不良反应信息反溃于临床,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致儿童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儿童人群中的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932例中药注射剂致儿童不良反应病例,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及ADR的主要表现、转归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致儿童ADR占中药注射剂ADR总体的23.7%;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儿童ADR以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主,占42.38%,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占31.99%,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占8.88%;清热类的中药注射剂引起儿童ADR例次数最多,占88.84%,其中又以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ADR病例数最多,占29.51%。结论:对儿童患者要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减低ADR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7~2019年上报的91例合格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1例报告中,共涉及中药注射剂18种。其中报告最多的是理血剂77例(84.62%),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前3种中药注射剂为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血塞通、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前3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输液反应和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ADR与多因素有关,我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监管,临床药师参与到中药注射剂在医院内的应用管理当中,选择合适的药物、溶媒和剂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以下简称"本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7年上报的34例合格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例ADR报告中,新的ADR为15例(44.12%),严重的ADR为5例(14.71%)。在34例ADR报告中,理血剂引起ADR为28例(82.36%),占比最大。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和其他等。结论本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监测,选择合适的药物、溶媒、剂量和给药浓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及年龄、给药途径及药物剂型分布、药物类别构成、ADR发生时间、涉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发生类型及转归、联合用药、ADR因果关系评价项目进行统计及分析我院2014—2015年共8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8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男38例(44.19%),女48例(55.81%),女性略高于男性;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最高(52.3%);注射剂引起的有43例(50%);以活血祛瘀剂的发生率最高(40.7%);1例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后30 min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不良反应程度主要为一般和新的一般。结论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药师应发挥药学监护作用,加强对ADR的监测、报告、分析和预警,以促进临床中成药的使用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本院2008年174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74例ADR报告进行归纳、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47.71%;引起ADR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有147例占84.48%;抗感染药物ADR的发生率高达62.6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8.97%;ADR的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化,要加强ADR监测,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联合应用时应注意配伍禁忌,以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沧市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临沧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上报单位分布情况、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5例ADR报告中,医师上报的ADR比例最高(63.3%);女性(55.8%)发生率高于男性发生率(44.2%),年龄在15-44岁发生率最高(47.9%);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97.6%),结果多为痊愈或好转;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发生的ADR最多(81.6)%;引起ADR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最多(79.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ADR累及系统或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ADR报告223例,分别从患者年龄、ADR表现、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3例ADR报告涉及71种药品.其中,抗菌药物有32个品种,ADR 148例,占总例数的66.37%;其次为中药注射剂,有10个品种,ADR 28例,占12.56%.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最多(148例),占总例数的66.37%;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37例),占总例数的16.59%.小于9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05例,占47.09%);其次为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29例,占13.01%).结论:在婴幼儿及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7~2010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ADR。方法:通过对我院2007~2010年78例ADR的检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28例,占ADR总数的35.9%;女性ADR发生的比例略高于男性;28例中药注射剂ADR共发生33例次,涉及33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增强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探讨其合理使用问题。方法:对某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频数(DDDs)、用药金额、日均费用及其排序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某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占全院药品金额的比例分别为10.53%、9.76%和10.45%,用药金额和使用频数最大的是心脑血管系统用药。结论: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系统用药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但其成分复杂,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合理使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不合理使用以及中药不良反应现状,探讨医疗机构通过临床合理使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中药的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采用调查回顾的研究方法,收集惠州市某三甲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的1年内关于使用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告,从相关剂型、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以及年龄分布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在611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50.8%);涉及多个组织器官,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54.17%);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例最大(54.99%);发生不良反应的剂型以中药注射剂最高(73.49%)。结论:随着中药的广泛使用,同时必须重视中药ADR的发生,加强中药ADR的预防和监测,保障中药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使用频度、日用药金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居第一位且种类最多达18种。中药注射剂中DDDS推列前3住的分别为舒血宁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丹红注射液。同类中药注射剂的DDDC值相差较大。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在整体用药结构上有较合理比例水平,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特点和用药趋势,为评估本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情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用药频度分析方法评估本院2010-2012年中药注射剂用药水平,评价药物使用频度与用药费用合理性。结果 2010-2012年,本院中药注射剂药品占有率为4.07%~4.47%,用药金额占全院所有药品用药金额的10.50%~12.69%,年增长幅度明显。其中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应用比例列居首位,用药频度呈年度上升趋势;3年的用药同步性表明,肾康注射液、艾迪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粉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用药日均费用偏高。结论 2010-2012年,本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相对频繁,且多倾向于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用药日均费用偏高的中药注射剂可能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总结其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中药注射剂处方5 013张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统计分析其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记录不合理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发生不良反应的处方所涉及患者一般资料,探索影响中药注射剂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并总结合理用药对策与不良反应防治措施。结果:本研究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中药注射剂处方295张(5.88%);不合理用药情况中占比前3位的为超适应证用药(34.24%)、超剂量、超浓度或过快滴注(28.81%)、超疗程用药或无医嘱下长期用药(17.97%);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51例(17.29%),最为多发的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系统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0岁、合并用药是导致使用中药注射剂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OR=34.106,P=0.000;OR=4.952,P=0.004)。结论: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现状较为普遍,临床应加大管理力度,促使临床依据中医辨证的理论严格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和使用范围,保证中药注射剂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市2013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方法:对上报的132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ADR上报的主体是医疗卫生机构,ADR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生,男女比例为1∶1.35;严重的ADR有21例,死亡2例;静脉滴注和口服是发生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引发ADR的药品最多的是抗菌素,其次是中药注射剂;ADR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为主,ADR患者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有99.16%的患者痊愈或好转。结论:加大宣传,提高涉药单位对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进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住院病患者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方法:在医院信息科抽取有使用中成药的病历287份,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药品说明书》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相关文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中成药的病历占病历总数的26.52%;中医师开具中成药病历为11.8%,医师开具中成药病历为88.2%;有中医理论描述的病历为10.8%;使用超说明书的病历为31.7%;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3%,主要为静脉用药;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85.4%;静脉用药占首位(72.1%),其次为口服(18.8%),再其次为外用和肌内注射。结论:住院患者对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应进一步提高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能力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