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对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完善,而保证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是中医在诊断疾病与施治过程中的核心能力,是中医人才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因此,对中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在中医思维培养方面,许多专家也进行了大量地研究。《中医临床思维》一书中对中医临床思维的特征与特点、思维方式的分类作了全面的论述,并且列举了从古至今40位名中医对中医思维的贡献,并对中医人才思维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医思维培养问题得到普遍关注与重视。目前中医思维研究主要体现在中医思维特点、中医思维方法、中医思维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对中医思维培养的核心要素具体探讨较少。文章根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提到的基本要求和办学标准,针对目前中医临床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从培养中医学生病史收集及展开能力、综合信息阐述分析病机能力、方药阐释能力、疾病走向动态把控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解决部分教育问题,拓展中医传承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陈良金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629-2629
《中医内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在中医专业的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中医临床诊疗思维的建立与培养。《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对于这一门课程的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教学已形成一定模式,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培养了一批中医学工作者,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9年4月10日讯: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以下简称"认证中心")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医药法,结合认证中心课题研究情况,将对2019年中医医师资格考试作4项调整。此次调整包括:中医医师资格考试要突出中医思维及特点;以解决临床问题为主,注重考查考生运用中医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西医临床思维培养方法及对《伤寒杂病论》的再学习,回顾中医教学及临床工作中常见问题,分析中医临床思维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途径,以提高中医临床教学效果,使毕业生能够初步形成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中医药疗效,增强对中医学科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正>自高等中医药教育开展以来,内经一直是学生所必学经典课程。但是现在的中医药院校学生恰恰缺乏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甚熟悉,尤其是对中医的精髓,即中医的思维方法很难把握[1],导致当下中医药院校有些学生忽视经典课程的重要性。为此有学者指出加强《内经》学习,重视中医思维的培养,是当前中医教育的当务之急[2]。为了提高学生对经典课程的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笔者就内经课程教学中如何切实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中医药报》2020年6月22日讯:2020年6月1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医医疗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中医医疗机构进一步强化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巩固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通知》明确,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各中医医疗机构要树立底线思维,进一步提高对疫情防控形势的认  相似文献   

8.
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教育的关键,是培养中医临床人才的核心。当今,中医药事业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蓬勃发展,要进一步传承与创新中医,其中重中之重就是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这是提升整个学习周期内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作者有幸跟随李晶教授门诊学习,日益体会到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中医临床思维贯穿于诊疗的全过程,落脚于规范的病历书写,体现于不断提高"识机"的过程中,体悟理法方药的内涵中,甄别和灵活运用方药的实践中,维护医疗安全及注重人文关怀的一言一行中,归根结底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在实践中建立的,只有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借此逐步提高思、辨、感、悟能力,才能真正在理论与临床之间架起桥梁,形成理论与临床螺旋式上升的发展。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也非一日之功,需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才能真正培养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不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1世纪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基本规律进行了探索、归纳和总结。高等中医药教育应坚持中医教育的主体性,坚持把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融合起来,坚持把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教学融合起来,提出要加强培养中医药实践的基本技能,培养出满足社会所需、实践技能出色、具有中医思维的中医药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急需大量科学实验研究的综合型人才。但目前高等中医院校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人才需求。因此,希望通过深化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大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方法通过开展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教学研究,探究实验课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作用及其有效开展方式。结果实验课程的开展能增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期末考试成绩,培养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结论我校成功开展了《中医基础理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它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内容抽象深奥,对于入学新生较难领悟。然而学好《中基》具有"开启中医之门,奠定优质之基,激发学习兴趣,导入中医殿堂"的重要作用,因此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应该从培养中医思维、加强中医文化素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等方面来深化教学改革,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中基》的导学作用,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中医思维是中医师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运用思维工具对患者、病证及相关事物和现象进行一系列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形成决策、实施和验证,以探求疾病本质与治疗规律的思维活动过程。目前由于中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不完善和中医学习氛围的缺乏,大多数中医医师缺乏系统的中医思维模式,在独立处理疾病时对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认知存在一定问题。为了传承和创新中医,更好的突出中医在诊疗疾病的优势,建立一套有效的中医思维模式及完善中医能力培养体系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学的根源与精髓,对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中医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强化中医经典课程教学对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中医临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中医思维培养。探讨中医思维培养在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内涵和价值,分析了中医思维培养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探索如何在中医药教育教学中实践中医思维培养,旨在为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专业学生临床能力的关键。《伤寒论》是培养中医学生建立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课程。中医八年制较传统的中医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而言,培养时间大大缩短、教学要求高。为进一步提高中医八年制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我们在《伤寒论》的教学过程中,分别在理论授课、临床实践中采用了PBL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现介绍自己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体会,以供同行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16.
基于“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弱化”是《中医诊断学》教学的共性问题,提出教学—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开设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的教程,增加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过渡环节,采用点线面教学设计、教考分离与多元评价的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建立了多元、开放、动态的培养模式,遵循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从而实现强化中医思维的核心目的,为中医卓越人才培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天人合一""中和""诚信友爱"等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中医思维的形成与中医药文化息息相关.所以充分发掘中医药文化对中医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此文从"整体""中和""辨"等3个方面论述其关系.以期说明在中医药文化下中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中医思维乃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关键。当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中医思维培养,必须坚持经典为根、传承为本、疗效为魂之路径。经典为根、传承为本、疗效为魂,对于中医人才中医思维的培养来说是3个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三位一体的。在经典中获取滋养,找到中医理论的自洽性与逻辑起点,这是中医思维建立之根;在传承中找到一种与中医的血肉联系,找到一种中医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这是中医思维建立之本;在临床疗效中找到中医思维的活力及其体现,找到中医思维的基本归宿,这是中医思维建立之魂。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思维方式上,学习中医首先是对中医思维方法的学习,而教授中医学知识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培养中医思维模式.本文从注重整体研究、强调功能联系、擅长取象比类、重在辨证论治、善用中和思维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和建立学生的中医思维.  相似文献   

20.
《中医急诊学》是当前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优化该课程的教学,使其适应临床医师的成长,已成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与临床相接轨的技能培养模式,可有效提升《中医急诊学》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优秀的中医急救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