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心动网(AMM)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402例疑为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术前行AMM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分析AMM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一致性,比较不同程度狭窄情况下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一致性,以及不同部位狭窄情况下两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当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时,AMM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无高度一致;当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时,AMM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高度一致;冠脉不同部位狭窄情况下,AMM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高度一致。结论AMM在重度冠脉狭窄与冠心病定位诊断方面与冠状动脉造影高度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对无明显或轻度狭窄冠心病的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冠状动脉相关血流速度联合节段性室壁运动对经心电图检测ST-T段未见明显改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且血管狭窄大于50%但未完全闭塞的患者并进行心电图检查,将其中无明显ST-T段改变的患者40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时选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管狭窄小于50%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的患者均在入院期间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冠状动脉血流及室壁运动情况。结果 冠心病组中冠脉舒张期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舒张期节段性血流峰值流速对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为92.3%,敏感度为82.4%,特异性为90%,临界值为94.5 cm/s;节段性室壁运动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55.9%,特异性为86.7%,二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4.2%,特异性为92.5%。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联合节段性室壁运动情况可以明显提高无明显ST-T改变的冠心病患者的诊断率,有利于减少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心绞痛138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非Q波心肌梗死6例),全部病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单支或多支病变.超声心动图选用标准左室短轴和长轴观声像图,显示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结果:20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170例,阳性率达85%.其中多支病变患者室壁运动异常节段与病变血管支配的供血区域较一致,前壁心尖段及后下壁一致程度稍低,前侧壁最低.结论:无创性超声心动图提示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对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提供较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谢爱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80-3681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常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将258例冠心病患者的常规超声心动图资料与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对照分析。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为97.7%。主要异常有:左室舒张功能减低184例(71.3%),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112例(43.4%),左房扩大92例(35.7%),左室扩大84例(32.6%),二尖瓣反流56例(21.7%)。结论休息状态下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并不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肌组织追踪(TTI)技术评价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TI技术对41例健康人、60例冠心病患者于心尖四腔切面、两腔切面及左室长轴切面检测左室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及后壁收缩期位移,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和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左室壁运动位移异常节段表现为位移值的降低及其彩色编码显像和曲线波形的改变,TTI诊断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为87.7%,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为68.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I技术能够无创、快速、客观地定量和定性分析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明显提高左室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对冠状动脉疾病心脏解剖结构的影响 ,以及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认定。方法 受检对象共 12 5例。冠状动脉疾病组 63例 (其中普通患者 41例 ,急性心肌梗死 7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15例 ) ,全部病例分别经临床冠状动脉搭桥术、球囊扩张并支架安放术、冠脉造影及放射性核素扫描证实 ;正常对照组 62例。二维超声选用标准的左室短轴和长轴观声像图 ,显示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构成心室整体的向心性非协调性运动和非向心性矛盾样运动 ;运用M型超声连续扫查观察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典型特征。结果  63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的 43例 (68.2 % )显示为单发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 ,2 0例 (3 1.8% )则显示为多发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 (P <0 .0 1)。所有患者左室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局部心内膜均显现回声增强 ,收缩运动幅度减低 ,舒张速度减慢。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无论单发或多发 ,均被二维和M型超声清晰显示。 58例合并心房扩大 ,单纯左房扩大者 3 9例。发生心肌梗死的 2 2例重症患者中 ,有 17例合并左、右心室不同程度的扩大。结论 无创性超声心动图可对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所致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变化特点以及病变的严重程度提供客观准确的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B超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B超诊断和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方法对63例冠心病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情况进行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估B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诊断吻合性、准确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超诊断吻合率为96.83%,冠状动脉造影吻合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诊断不良反应发生率0,冠状动脉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B超诊断的灵敏度为96.67%,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6.83%。结论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准确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与创伤性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照探讨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35例临床诊断冠心病人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冠状动脉狭窄和室壁运动异常者,再进一步有创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对照。结果:35例临床初诊冠心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检出20例为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经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了18例冠心病的诊断。结论:用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检查,肯定了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心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同时予以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探究超声心动图在其中的的准确率和诊断价值。结果:84例确诊的患者中,其中80例患者被超声心动图检测认定为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准确率96.43%。1例左房舒末径异常与1例左房右室内径均异常及2例左房主动脉内径均异常被漏诊。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与心脏冠脉造影诊断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存在较高的准确率,同时由于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操作较为便捷,适合作为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诱导的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对照,分析室壁运动异常与冠脉血供的关系。方法 对68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一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判定室壁运动异常的部位、范围及病变血管。结果 本组68例患者中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5.7%,特异性89.4%,准确性86.7%。结论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的评价室壁运动异常及对应血供关系,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安全、简单、经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2DE)在评价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154例冠心病患者及60例正常人在左室长轴等切面对室壁节段性运动进行观察。结果:154例冠心病的室壁运动中有97.4%出现节段性运动异常。其中在108例心肌缺血患者中有104例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占96.3%;46例心肌梗塞全部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占100%;正常对照组均未发现有室壁运动异常。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所提示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比心电图的改变及临床症状更为敏感的指标,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2019年8月—2020年9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式对50例患者进行临床诊断,诊断方法分别为心脏彩超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情况进行评估.结果:①对50例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判超声心动图于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通过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组,分为研究组49例和参照组49例。研究组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参照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的诊断准确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情况的同时,可保证操作的简单、便捷,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室壁运动(CK)和定量分析软件(ICKTM)检测左室节段舒张功能异常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室壁运动(CK)检测24例主诉心前区疼痛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左室节段舒张功能,通过定量分析软件(ICK TM)得到各节段的舒张指数(DI).24例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K检测异常者进行核素检查.结果20名正常人左室各节段舒张运动呈现同步性,DI分别为:左前降支供血节段(72士12)%,左旋支供血节段(76±11)%,右冠状动脉供血节段(71士12)%(P>0.05).24例患者中1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血管狭窄,狭窄相关节段舒张早期运动减低,DI较正常节段明显减低(P<0.05).当以DI<55%为异常标准时,CK检测心肌节段功能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和核素检查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结论应用CK和ICK TM定量分析软件能敏感地检测出左室节段舒张功能异常,为判断心肌缺血、早期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超声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评估冠心病患者早期缺血心肌功能,评价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且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室壁运动异常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0例.按CAG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20例(CAG未见明显冠脉狭窄),冠心病组30例[冠脉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旋支(LCX)中至少有一支主干狭窄≥50%].评估3DST与心肌灌注显像(MPI)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冠心病组3DST分析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和面积应变(AGS)绝对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GLS的灵敏度最高;3DST与MPI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T可以定量评估左室壁整体三维应变,可对冠心病早期心肌缺血所致室壁功能异常进行评估,GLS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多普勒组织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脉冲波多普勒组织成像 (PW DTI)定量诊断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W DTI技术对 5 4例临床确诊 (其中 3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 )的冠心病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左室壁节段长轴及短轴方向运动速度进行测定 ,并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 (2DE)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 2DE显示运动异常的室壁节段 ,PW DTI所测峰值运动速度除后壁三个水平短轴方向A波与正常组相应节段无明显差异外 ,余各速度均明显减低。左室壁节段短轴与长轴方向S波及E波峰值速度的分布比例在冠脉轻度狭窄组与正常组间无明显差异 ,在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运动异常节段短轴方向峰值运动速度 ,92 .4%的室壁节段S≤ 6 .0cm/s ,94.2 %的节段E≤ 7.0cm/s ;长轴方向峰值速度 ,96 .7%的节段S≤ 7.0cm /s ,96 .1%的节段E≤ 8.5cm/s。而正常组相应的百分比分别为4.6 %、6 .3 %和 3 .0 %、1.9%。结论 PW DTI可定量评价冠心病局部室壁长轴与短轴方向运动异常。短轴方向峰值速度S≤ 6 .0cm/s、E≤ 7.0cm /s ,长轴方向峰值速度S≤ 7.0cm /s、E≤ 8.5cm /s ,可作为判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同步分析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以评价室壁运动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这两种指标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①选择2004-03/2004-11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普通内科门诊就诊患者22例为对照组,男18例,女4例,均无心脏病史.同期选择本院心血管门诊因胸闷、心悸就诊的冠心病患者33例为冠心病组,男27例,女6例;均对观察项目知情同意.②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两组对象基础状态和潘生丁充血反应后的室壁运动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供血区域的室壁运动记分指数反映室壁运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最大充血状态下冠脉血流速度与基础状态下血流速度的比值.③组间计量、计数差异性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①冠心病组室壁运动记分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室壁运动记分指数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明显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95%,89%.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2作为检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明显狭窄标准,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明显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91%,87%.两种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负荷超声心动图同步评价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具有可行性,这两种无创检查指标在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明显狭窄患者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同步分析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以评价室壁运动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这两种指标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①选择2004-03/2004-11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普通内科门诊就诊患者22例为对照组,男18例,女4例,均无心脏病史。同期选择本院心血管门诊因胸闷、心悸就诊的冠心病患者33例为冠心病组,男27例,女6例;均对观察项目知情同意。②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两组对象基础状态和潘生丁充血反应后的室壁运动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供血区域的室壁运动记分指数反映室壁运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最大充血状态下冠脉血流速度与基础状态下血流速度的比值。③组间计量、计数差异性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①冠心病组室壁运动记分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室壁运动记分指数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明显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95%,89%。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2作为检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明显狭窄标准,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明显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91%,87%。两种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负荷超声心动图同步评价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具有可行性,这两种无创检查指标在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明显狭窄患者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静息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疑冠心病患者,其中确诊心肌梗死(MI)17例,均给予静息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室壁运动异常与病变血管间的关系。结果在3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75%(33支)、22例,静息超声心动图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28支,占73.3%;17例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病变均≥80%,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26支,占53.3%。其中5例UA患者。结论静息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MI患者二者间有极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20.
郝骥  祁春梅  武维恒  蔡文标  冯建启  刁军  吴浩 《临床荟萃》2010,25(22):1936-1938
目的 评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10μg·kg-1·min-1)负荷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存在左心室壁节段运动障碍冠心病患者24例,进行MRI、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MRI、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所有狭窄病变行完全血运重建.参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16节段划分法,经MRI测得各运动异常节段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舒张末期室壁厚度(EDWT),以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后室壁增厚为存活心肌标准;术后1、3、6个月时复查心脏超声,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室壁节段收缩功能改善为判断存活心肌的金标准.结果 24例冠心病患者共获得符合条件的室壁运动异常节段170个,根据金标准判断其中115个为存活心肌,55个为非存活心肌;MRI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是76.5%、90.9%、81.2%.结论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MRI检测存活心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