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献琳研究《金匮要略》的学术思想主要包括以下9个方面:一是《金匮要略》是一本体现中医整体观的临床著作;二是《金匮要略》囊括多种辨证方法;三是脏腑理论是《金匮要略》核心,张仲景建立了完善的脏腑治法方药体系;四是《金匮要略》提出气血水并调的治法理论;五是《金匮要略》提出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思维;六是仲景脉法内容丰富,推动了后世脉学理论的发展完善;七是《金匮要略》蕴含丰富"治未病"思想;八是《金匮要略》具有以病机为应用标准的用方思维;九是《金匮要略》"攻所合"的治法思想。  相似文献   

2.
从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对《金匮要略》的教学方式来看,大多数院校依然采用传统式教学。只有少数院校部分教师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改革,但多数是引进西方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有待验证,推广应用很难。本文根据《金匮要略》自身的特点,结合中医院校本科学生的心理特性创造了典型病案选取—学生演绎—原文导出《金匮要略》教学方法,对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试图为《金匮要略》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金匮要略》的风邪致病就其数量而论虽不是最多的,但其"风"却渗透到方方面面,《金匮要略》的风病是广义的,其继承了《素问·风论篇》等的相关理论。《金匮要略》的风病包括风水、中风、产后中风、五脏中风、首风、头风、脑风、目风、泄风、漏风、内风、寒中、热中、肠风、疠风及寒热等。  相似文献   

4.
从结合临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现在《金匮要略》教学中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设想,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金匮要略》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医临床学科包含《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这三门经典课对提高中医临床水平有重要作用,为提高其教学效果,文章认为教师临床能力是教授经典的基础;临床病案是理解经典的推手;互相联系是学习经典的关键;规范教材是掌握经典的保证;政策导向是弘扬经典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探究《黄帝内经》影响下的《金匮要略》"气化观"。运用历史考察、文本分析等文献研究方法,对先秦两汉文化背景下,《黄帝内经》等著作中"气化"这一概念所体现的哲学、医学内涵进行分析,从道、法、术3个层面揭示在其影响下的《金匮要略》"气化观"的形成原因。秦汉哲学认为"气化"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原因和运动的法则,古代医学认为人体气化遵循天地四时阴阳、五行的运行方式,这些都影响了《金匮要略》健康观、诊疗观及其遣方用药原则的形成。《黄帝内经》对《金匮要略》气化理论的构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杜倩  李成卫 《世界中医药》2014,9(12):1592-1594
"治未病"理论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均被作为预防原则,而该理论在《金匮要略》中则经历了从预防意义进一步被发展为治疗原则并成为该著作重要的诊治体系的过程。应用原著中明确提出的方法对原文进行分析研究,其结论无疑更客观、可靠。《金匮要略》中虚劳病与现代中医内科中虚劳的含义有所不同。文章以仲景"治未病"理论试分析《金匮要略》中虚劳病的原文思考及诊治步骤疾病思路,以期扩展对《金匮要略》原文的理解方法,丰富现代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近日,收到湖北中医药大学陈国权教授的新作《精华理论话金匮——金匮要略理论学用二十讲》,捧读再三,受益良多。二十多年之前,我读研选择论文题目的时候,曾经对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历代注家进行过浏览,深感其内容庞杂而研究性著作比较少,与《伤寒论》注家之多不成比例。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理解《金匮要略》原著的诊疗体系及组方思路,基于原著中形气概念,以胸痹为例分析验证原著疾病分证原则、治疗处方的步骤方法,此方法较现代运用后世理论阐释原著更能揭示其本义。在《金匮要略》中对胸痹的治疗不仅应用了形气分证原则,还包含了"一祛有形实邪,二理无形病气"的形气处方思路与步骤。此结论加深了对《金匮要略》原文的理解,从另一个角度探索了《金匮要略》诊疗体系,同时为丰富和发展《金匮要略》杂病诊治体系,推动现代中医诊疗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立杰  宋雨婷  张媛  张艳春 《新中医》2014,46(3):229-231
<正>疼痛为临床常见症状,其成因复杂多样,寒凝、气滞、痰阻、瘀血等因素均容易阻滞气机,闭阻阳气,导致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疼痛。古人总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疼痛的治疗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笔者不揣简陋,将《金匮要略》治痛法归纳为以下九法,就正于同道。1解表治痛法风寒湿之邪容易侵袭肌表,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疼痛。《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症》提出:  相似文献   

11.
介绍思维导图在《金匮要略》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应用现状、绘制、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例,总结思维导图法在《金匮要略》教学的应用范围和应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将思维导图法引入《金匮要略》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结合原著条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辨证思维模式进行分析。认为"先辨病证,再辨方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辨证的基本原则,"方证相对"和"随证治之"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诊治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近4年"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式教学在中医经典课程《金匮要略》中的应用,探讨该教学法在中医经典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从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至2013学年《金匮要略》教学不同年级和班种发放调查问卷表,通过回收调查问卷表(711份)评价及自评表(721份)反馈信息,学生对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式教学反响热烈,该教学实践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启发了教师对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瘀血是慢性肾脏病发病及其进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张仲景首先提出了"瘀血"之命名,并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多处论述有关瘀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病机及瘀血的证治。现根据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提出的活血化瘀法及其相关方剂,学习并探讨其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答"论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发表后读者提出的两个问题。方法:首先依据许济群主编的《方剂学》中"下法"的定义而界定"下法"的概念,然后通过简述《金匮要略》的成书,参考《金匮玉函要略辑义》(丹波元简)的考评,结合研读《伤寒明理论》方论大柴胡汤证以及《伤寒论》中有关属于下剂方药的煎、服、禁等内容,进行辨析。结果:依据《方剂学》中界定"下法"的概念,否定了大柴胡汤类为解表攻里的、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的正确性;依据相关论述否定了《伤寒论讲义》(五版教材)将其界定为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剂的正确性。结论:进一步阐明了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历史背景和学术渊源。方法:查阅中医典籍及有关历史学、哲学书籍,对汉唐之际的医学格局进行考证。结果:张仲景本为一师式《汤液经法》的民间草医,王叔和不懂张仲景"论广《汤液》"的初衷而擅自加入很多《伤寒论》内容,宋本《伤寒论》已远非张仲景的"论广《汤液》"而增加了许多林亿辈校入的内容,三阴三阳的原始意义为六经、六病,《金匮要略》并非张仲景一人著作。结论:要正确解读《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必须首先搞清楚其历史背景和学术渊源。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中医药》2014,(11):I0005-I0008
<正>贾春华,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金匮要略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首届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状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研究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副主编,规划教材《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副主编,《世界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编委,《河北中医》常务编委。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消息"一词作"斟酌"解释,为学界所公认;然而借助词汇学研究成果,发现"斟酌"义项应出自西晋,而"起居"义项则"不晚于东汉中期"。另外,应用语文学方法,《伤寒论》原文387条的"消息和解其外","消息"以名词,作主语时,其最合适的解释应为"起居"也非"斟酌"。在诠释学理论指导下,《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出一源,《金匮要略》"疟病篇"的"以饮食消息止之"也应作"起居",以完成诠释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正>《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对下利病证治有极丰富的论述,但长久以来该书被人为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个部分,使其下利病学术思想不能完整体现。笔者在"读经典、做临床"的研修中,认识到《金匮要略》有下利病脉证并治篇论利,而《伤寒论》虽无专篇论利,但六经病中均可见下利。因此,有必要对仲景下利病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20.
白塞病,中医称之为"狐惑病"。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其有较详细的论述,认为狐惑病乃湿热化生虫毒所致,应以甘草泻心汤为主方,治疗上以清热燥湿、和中解毒为原则。钱先教授结合《金匮要略》指导现代白塞病的治疗。认为初期病机为湿热内蕴,疮毒内扰,治以清热燥湿,和中解毒,方用张仲景《金匮要略》之甘草泻心汤加减;后期湿毒不化,目黑酿脓,治以《金匮要略》之赤小豆当归散清热利湿、行瘀排脓。外治方面:前阴溃疡可用苦参汤外洗,后阴溃疡可用雄黄熏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