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疗效。方法 选取治疗的96例ONF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予以无柄解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围术期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及Fugl-Meyer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大;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相较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无柄解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ONFH疗效更佳,可显著改善围术期指标并提升髋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李秋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27-1527,1529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1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术中输血患者比例、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Harris髋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辅助、不脱位髋关节原位处理股骨侧(superpath)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superpath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疼痛模拟评分(VAS)]、大腿周径差,术前、术后3月及6月时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HHS)]、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短(P0. 05),两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24 h时,观察组VAS得分和大腿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P0. 05);术后3、6月,两组HHS、FMA得分均持续上升,观察组各时间点HHS、FMA得分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 superpath入路较传统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较长,但可改善患者术后围术期状况、髋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并发症风险也相对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髋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后Harris评分和髋关节活动范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多(P0.05),但两组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rris评分较高,且髋关节屈曲、外展和内收活动幅度较大(P0.05),但两组患者髋关节背伸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但在远期效果方面,全髋关节置换术要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65-4966
将我院接受股骨头坏死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置换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相关手术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为60.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为50.0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PFN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移位型PFNF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略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髋关节功能恢复较佳,但术中出血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收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手术1年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均有较好的疗效,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风险低,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风险较高但远期疗效更好,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外侧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以及切口长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入路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37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相比(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86.5%与对照组术后恢复优良率7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例患者髋臼磨损,观察组未发生磨损情况,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情况。观察组宿主相容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效果,而全髋关节置换在高龄患者中更具有应用价值,可作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功能恢复优良率比对照组高(P0.05),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可促进患者较快康复,减轻术后损伤,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318-3320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经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将这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h引流量、平均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的VAS评分与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在异位骨化、皮肤损伤两种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肿、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减少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属于临床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702-2703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24例股骨颈骨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2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比较组间手术指标及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及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率4.84%比对照组19.35%低(P0.05)。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骨折的疗效显著,手术具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老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手术时间等)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23.26%比4.65%,χ~2=6.198、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水泥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按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患者采用骨水泥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引流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优良率(94.12%)高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骨水泥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科近3年收治的10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实验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切口负压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切口负压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均P<0.05),但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股骨头置换术均是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术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患者创伤较小,但在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势不如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临床上应充分结合患者年龄、身体条件、全身疾病情况及手术耐受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切口外侧入路与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远期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者手术时间稍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也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半年以及一年时Harris评分和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关节功能,且手术时间与常规切口手术相当,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7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200例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入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直接前入路,随访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微创后外侧入路,直接前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性更小,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10-4412
对比PFNA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术相比,PFNA内固定能够有效提高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状况,提高生存率,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6—2014-06期间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56例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两组Harris评分和优良率。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5);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及术后完全弃拐时间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12个月,随访率100%,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达87.50%,对照组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达73.2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内3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4/56),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肺部感染2例,深静脉血栓1例,关节脱位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3%(5/56),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效果更好,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中远期(5~8年)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龄(65~93岁)股骨颈骨折患者(生活完全自理,未患重大疾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5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41例)。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2组患者均随访5~8年,对Harris评分(优良率)、有无髋痛、髋臼磨损情况、假体有无松动或下沉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并发症低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均P<0.05)。按Harris评分标准: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优良率为80.0%,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优良率7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6601,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高龄、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行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不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