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探索PBC证候内涵和规律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CQVIP)、万方数据库以及外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建库至2017年8月31日PBC有关文献,采用Note Express2.0软件进行PBC证候文献筛选,应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报道病例总数849例,经规范后PBC证型19种,与PBC相关的证候要素18个。从证候出现频次以及病例构成比两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PBC核心证候类型依次为: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病位证素主要为:肝、脾、肾;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湿、阴虚、气滞、血瘀、热。临床症状期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胃气虚证,病位证素主要为:肝、脾,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气滞、阴虚、湿阻。肝硬化失代偿期证型主要为:肝肾阴虚证、肝肾亏虚证、湿阻血瘀证,而病位证素主要为:肝、肾,病性证素主要为:阴虚、湿阻、血瘀、精亏。结论初步概括了PBC常见证型及证素的分布规律,为形成PBC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1):89-93
目的探讨和归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7月关于NAFLD辨证的相关文献资料,由两名研究者依据纳、排标准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证型收集总结,证名规范化、证型再分解、证素提取,建立Excel 2010数据库,导入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分布统计。结果收集到符合条件文献45篇,报道病例总数8703例,经规范化后得到证型14种,证型拆解后获得病性证素10个,病位证素4个。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证(26.47%)、湿热蕴结证(22.16%)最为常见,其次是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肝郁气滞证。病性证素以湿(23.75%)、气滞(19.82%)、气虚(17.12%)、痰(15.43%)、热(12.13%)最常见,其次是瘀、阴虚、阳虚,而火、寒则较少见,组合分布以气滞、气虚相兼(26.63%),湿、热相兼(22.30%),痰、湿相兼(16.17%),痰、瘀相兼(12.19%)致病最多见。病位证素以肝、脾多见,占构成比的90.95%,组合分布以肝、脾同病为主,占54.01%。证素组合有一、二、三、四证素组合方式,以二证素组合为多,占76.03%。结论肝郁脾虚是NAFLD基本病机,肝、脾、湿、气滞、气虚、痰、热为常见证素,湿、痰、热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该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抑郁诊断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探讨各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要素频率降序排列为:血瘀肝郁肾虚气虚痰浊阴虚气滞脾虚阳虚火(热)寒凝。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肝郁肾虚、痰瘀阻络证肾虚血瘀、气滞痰阻证肾精亏虚、肝郁血瘀证肾阳亏虚、痰瘀阻络证。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肝郁、痰浊、肾虚、气虚、阴虚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聚类变量分析方法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选取2022年8—9月在徐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自制资料提取表,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中医证候因子。对中医证候因子进行Z-score标准化处理及聚类变量分析;最后,由4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根据相关指南从聚类变量分析结果中筛选合适的聚类簇目,总结病性证素、病位证素及中医证候。结果 根据聚类变量分析结果,中医症状和舌脉体征可聚为24类,共归纳出15类证素,其中病性证素9个,分别为气虚、气滞、阴虚、阳虚、血虚、实热、痰浊、水湿、血瘀;病位证素6个,分别为心、肝胆、脾、肾、肺、胃。剔除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聚类变量,发现中医证候聚为5类时,各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1,提示聚类结果较好。5类中医证候分别为心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瘀热互结证。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属本虚标实,实证以气滞、实热、血瘀、痰浊、水湿为主,虚证以气虚、阴虚、阳虚、血虚为主,病位涉及心、肝胆、脾、肾、肺、胃等脏腑,中医证候可分为心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规范化治疗CHB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中医证候量表对594例轻度CHB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纳入的患者进行聚类,并结合变量频数分析对证型归属进行判定.结果:收集的轻度CHB病例均以肝郁脾虚为主要证型,在此基础上合并有6个兼证,分别为肝郁脾虚兼湿热阴虚血瘀证型(62.80%)、肝郁脾虚兼肝肾阴虚证型(24.24%)、肝郁脾虚兼肝郁化火证型(5.05%)、肝郁脾虚兼肝胃不和证型(3.70%)、肝郁脾虚兼中气亏虚证型(2.53%)和肝郁脾虚兼瘀血阻络证型(1.68%).肝郁脾虚兼湿热阴虚血瘀证型又进一步分为5个亚型,分别为脾虚为主型(45.30%)、普通型(22.52%)、气滞为主型(17.70%)、湿热为主型(10.46%)、肾虚为主型(4.02%).结论:肝都脾虚证型为轻度CHB的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分析其证候和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及其症状特点制定调查表,总结并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 (1)前10个证候为失眠、健忘、尿频、头晕、腰酸、自汗、水肿、舌淡有齿痕、倦怠无力、脉细数、大便干结,苔薄白等。病性主要为以阴虚、气虚、阳虚和湿为主,病位主要在心、脾、肝、肾。(2)常见中医证型为心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困证、肾阴虚证、未定证型类。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中医病位主要在心、脾、肝、肾,病性以阴虚、气虚、阳虚和湿为主,中医证型主要以心阴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90例老年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对90例老年DGP患者填写证候观察表,建立一般情况和症状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DGP中医证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食后饱胀及脘腹胀满症状常常作为DGP的首发症状;其病位主要责之脾胃,与心肝肾有关;其病性为阴虚、阳虚为本;痰湿、气滞为标。结论 90例老年DGP患者的中医证候可初步归纳为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亏虚证四类。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临床常见,其临床亚型已从运动障碍型、反流样型、溃疡样型、吞气症、不定型5型,简化为运动障碍型、溃疡样型及非特异性3型[“。近年对F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障碍型。现将其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辨证分型及论治已报告的FD辨证分型有肝郁犯胃(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虚气滞(中虚气滞)、湿阻、阴虚、血瘀、脾胃虚弱、肾虚、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寒热错杂等。有人提出,FD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气滞血瘀证、食积证、寒热错杂证、混合证,治则为通补兼施、寒热并用,使脾气升运复常,胃气和降,肝气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贫血痔的中医证素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06例贫血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证素,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合专家征询,提取和分析贫血痔中医证素证型。结果 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共因子,累积贡献率为76.442%。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湿滞和血虚,其中气虚为最主要的病性证素;病位证素为:脾、肺、心,其中脾为最主要的病位证素。聚类分析呈现出证素组合的规律:以气虚、血虚为主贫血痔临床特点;以气虚导致的贫血痔全身临床症状;以湿滞为主的贫血痔病因病机。结论 贫血痔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血、血虚、湿滞;主要病位证素为脾、肺,主要证型为湿热血瘀、气血两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与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不佳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多中心横断面中医证候问卷调查,采集经UDCA治疗12个月以上的229例PBC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依据UDCA应答标准,分为UDCA应答组与UDCA应答不佳组,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获得PBC证素以及证型,分析中医证候特征与UDCA应答不佳的相关性。结果:①UDCA应答不佳组患者病位证素按照频数由高到低排列为肝胆脾肾胃;病性证素按照频数由高到低排列为:湿热、血瘀气滞阳虚气虚、血虚阴虚、水停精亏。UDCA应答不佳组患者中胆证素和湿证素频率比UDCA应答组的患者显著增加(P0.01)。②UDCA应答不佳组患者证型按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为:肝胆湿热兼瘀血阻络证(16例)、肝郁脾虚证(14例)、脾气虚证(13例)、肝郁血瘀证(13例)、肝肾阴虚证(8例)、脾肾阳虚证(7例)、肾虚寒湿证(7例)、湿热中阻证(7例)。肝胆湿热兼瘀血阻络证型在UDCA应答不佳组患者中频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肝胆证素、湿证素与UDCA应答不佳有一定相关性,肝胆湿热兼瘀血阻络证是UDCA应答不佳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熵变理论与证素辨证系统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肾阳虚证的中医病理特点。方法选择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肾阳虚证患者为观察对象,绝经后女性且无骨质疏松症30例对照组,采用证素辨证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变化。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肾阳虚证患者的病性由重到轻依次是阳虚、阴虚、血瘀、气滞、湿、痰、寒、气虚、血虚、热;病位由重到轻依次是肾、肝、脾、筋骨、经络;证素积分随着肾阳虚证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增加(P0.01);骨密度下降的程度虽随肾阳虚证分级的增加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证的证素积分可以较好反映体内的熵变情况。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肾阳虚证的中医病理特点是以虚为主,存在虚实夹杂、多脏腑病变,其核心病机是肾虚骨痿,为揭示熵变与绝经后骨质疏松肾阳虚证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酒精性肝病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以因子分析优化方案和回归分析方法,对20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证候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本研究获得14种常见的酒精性肝病中医证候类型,分别为肝胃不和证(6.5%)、湿热内蕴证(10.0%)、肝胃积热证(7.5%)、脾虚湿困证(6.5%)、肝胃气滞证(3.5%)、肝胃气滞阴虚证(9.5%)、脾虚气滞证(8.0%)、肝胆湿热证(9.0%)、痰湿瘀滞证(6.0%)、湿困脾胃证(5.0%)、脾虚痰湿证(10.0%)、气虚气滞证(4.5%)、肝胃阴虚证(5.0%)、气滞痰凝证(9.0%)等。回归分析显示轻症酒精性肝病与气虚气滞证显著相关(P=0.007 0.01);酒精性肝炎与湿热内蕴证(P=0.0000.01)、肝胃气滞证(P=0.0160.05)、痰湿瘀滞证(P=0.0180.05)、脾虚气滞证(P=0.026 0.05)显著相关;酒精性肝硬化与肝胆湿热证显著相关(P=0.01);酒精性脂肪肝优势相关证型不明显(P0.05)。结论:以因子分析方法等数据挖掘技术所获得的证候分布,能够客观阐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比较适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索晚期大肠癌常见病性证素及其与外周血p53、nm23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证素辨证"的方法,对12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进行病性证素辨证,检测其中9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的外周血p53、nm23的表达水平,研究该病种常见病性证素与外周血p53、nm23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①气虚、血虚、湿、热为其主要的病性特征,阳虚、阴虚、血瘀、痰、气滞也较为多见。②血瘀证素组的外周血p5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实证证素组(P〈0.05),而nm2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实证证素组(P〈0.05);阳虚、阴虚证素组的外周血p5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虚证素组(P〈0.05),而nm2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气虚、血虚证素组(P〈0.05)。结论气虚、血虚、湿、热为晚期大肠癌主要的病性特征;血瘀、阳虚、阴虚各证素组与外周血p53、nm23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上存在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DN)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为探索肝硬化DN中医证候内涵和规律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3年3月—2021年1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硬化DN的患者共138例。采集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记录病因、中医证候、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资料,归纳中医证型、证素分布特征。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肝硬化DN患者病位证素以肝、脾为主(97.83%、94.93%),其次为肾(23.91%);病性证素以气虚、气滞为主(73.91%、58.70%),其次为湿(34.78%);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盛证、瘀毒蕴结证、水湿内阻证,以肝郁脾虚证多见(58.70%),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因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硬化DN患者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20,P<0.05),其中肝功能Child-Pugh A级以肝郁脾虚证多见(59...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常见中医证候类型与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选取1979年-2011年有关NAFLD中医辨证的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纳入分析的文献中共获取168个证候类型,规范为53个,出现频率>5%的证候依次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胃虚弱、肝都痰阻.提取证候要素共计18个,其中病位类8个,频率>5%的依次为肝、脾、胆、胃、肾;病性类10个,频率>5%的依次为湿、热(或火)、气滞、痰、虚、血瘀.结论:目前NAFLD临床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而证候要素相对简约,从构成证候的要素入手对本病进行常见证候的研究,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并为临床治疗本病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心力衰竭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总结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病人的中医证型、证素演变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WOS)为数据来源,检索有关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证素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9月1日。采用SPSS 27.0统计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病人证候的例数及证素的频次等信息,按出现频次统计构成比,分析证型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48篇文献,累计病例10 058例。将频率≥3.00%的证候作为常见证候,包括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浊阻肺、阳虚水泛、心肾阳虚、心肺气虚、心气阴两虚血瘀、气虚血瘀痰饮、心血瘀阻9种证候。将频率≥3.00%的证素作为常见证素,常见病性证素包括气虚、血瘀、阳虚、阴虚、水饮、痰浊6种,常见病位证素包括心、肺、肾、脾。结论:心力衰竭病位主要在心,与肺、肾、脾等均有密切关联。在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病人中,Ⅰ级主要证候以气虚血瘀痰饮证最突出,其次为心肺气虚证、心气(亏)虚证,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血瘀;Ⅱ级主要证候为气虚血瘀证、心...  相似文献   

17.
总结归纳近年相关文献,对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病因病机、中医辨治方法进行概述。艾滋病相关性腹泻其证候要素有气虚、阳虚、气滞、湿浊和热邪,病性属虚实夹杂,病机以脾虚、阳虚为着眼点;临床常见脾虚湿盛、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脾肾两虚等证型;治疗以健脾止泻为主,辅以利湿、温阳、补肾、固摄、疏肝等治法。中医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亦有不辩证型单用成方,针灸治疗也可有效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期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实时采集京津地区9家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院1 07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并将中医诊断复合证型拆分为寒凝、火热、气滞、痰浊、痰热、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水饮11个证候要素,分析冠心病不同亚型及合并不同疾病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最常见证候要素为血瘀(81.4%),其次为气虚(56.8%)、痰浊(48.5%)、阴虚(25.1%)。冠心病各亚型及冠心病合并不同疾病患者之间证候分布特点有所差异,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中气阴两虚、痰热较其他病种常见,心律失常患者阳虚、痰热比例较高,心功能不全患者以阳虚、痰浊、水饮为特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气虚、痰浊较多,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辨证属阴虚者较多。结论冠心病不同亚型或合并不同疾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有不同特点,为中医辨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及与年龄、肥胖及血脂异常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015年本院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病人657例,分析证素与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血脂的关系。结果 657例病人发病年龄以40岁以上为主,阳虚组年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呈现阳虚气虚血虚风阳阴虚瘀血痰浊阳亢之规律;痰浊、瘀血组BMI显著大于血虚组,阳亢、痰浊、瘀血组腰围显著大于风阳、气虚、血虚组,肥胖、腹型肥胖发生率均以痰浊组最高(P0.05);痰浊组总胆固醇显著高于阳虚组,痰浊、阳虚组三酰甘油显著高于血虚组,风阳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阳亢、痰浊、气虚、阴虚、血虚组,瘀血组亦低于血虚组(P0.05);血脂异常以风阳、痰浊、瘀血组发生率最高。结论高血压病发病以中老年为主,阳虚组年龄最高;肥胖、腹型肥胖以痰浊、瘀血多见;血脂异常发生率以风阳、痰浊、瘀血组为高。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近10余年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冠心病 AND 证"为关键词就1994年-2008年在国内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冠心病辨证治疗及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证候要素分析研究冠心病的证候特点.结果 符合入选要求文献95篇,入选病例14 210例.冠心病总体证候及冠心病心绞痛证候分布涉及8个证候要素,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寒凝、热蕴,其中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6个证候要素检出率大于10%.南方、北方患者主要证候要素(包括痰浊)分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近10余年冠心病常见证候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寒凝、热蕴,反映了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南方、北方患者未见明显差异.与上一10年间比较,痰浊、热蕴患者有所增加.今后应加强对冠心病不同人群的证候分布比较分析及证候动态演变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