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镇社区居民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采用常态化门诊主动筛查和集中式被动筛查两种方式,对符合筛查条件的居民开展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2次大便隐血检查,对初筛阳性者通知其肠镜检查,掌握动态,做好追踪随访,并对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纳入肿瘤人群管理。结果4 455名参与大肠癌筛查居民中采取门诊筛查的居民占30.75%,被动筛查的占69.25%;女性占58.38%,男性占41.62%;年龄分组以50~69岁居多,占87.70%。初筛总阳性率为20.97%,两种筛查方式相比,门诊主动筛查的初筛阳性率高于被动筛查(P < 0.01);肠镜检查顺应性方面,门诊主动筛查的肠镜检查率远高于集中式被动筛查(P < 0.01)。通过肠镜检查发现,门诊主动筛查组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集中式被动筛查(P < 0.05)。结论建立以门诊主动筛查为主,集中式被动筛查为辅助的筛查模式,能充分发挥大肠癌筛查的整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国内外大肠癌人群筛查项目经验,为我国开展和推广人群筛查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输入关键词"大肠癌人群筛查项目"检索相关文献.[结果]共检索到187篇中文文献和1256篇英文文献,根据筛选条件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8篇涉及17个人群筛查项目的文献.国内外大肠癌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联合检测粪便中癌胚抗原(CEA)及粪便潜血联合免疫法(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双联法)在大肠癌早期诊断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38例大肠癌病人和正常人50例粪便和血清中的CEA以及用联合免疫法(血红蛋白法和转铁蛋白法)和联苯胺法检测38例大肠癌病人粪便潜血.结果 大肠癌病人粪便和血清中的CEA的阳性率分别为65.8%和39.5%﹙p<0.01﹚.而正常人粪便的阳性率分别为4%和2%, 非常明显低于结直肠癌病例粪便仲CEA阳性率.联合免疫法法测定粪便隐血阳性率为92.1%,而联苯胺法仅为60.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粪便CEA检测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明显优于血清CEA的检查,有阳性率高、特异性更强的优点.如联合应用联合免疫法(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双联法)检测粪便潜血,则阳性率将进一步提高,这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及筛查提供了一项更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已证明对自然人群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多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基于自然人群的大肠癌筛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通过介绍目前常用的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方法、目标人群的纳入标准以及筛查周期的制定,总结了国内外大肠癌筛查策略以及进展,对我国大肠癌筛查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为我国大肠癌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上海市甘泉社区居民2014-2016年大肠癌筛查情况,为今后大肠癌筛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便隐血检测(FOBT)对甘泉社区6 480名50~74岁居民进行大肠癌初筛,对初筛出的高危人群建议至定点医院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初筛出高危人群1 751人,阳性率为27.02%,其中708人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检查率为40.43%,检查结果癌前病变171人,检出率为24.15%,大肠癌12人,检出率为185.19/10万。结论大肠癌筛查项目对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有积极作用,在今后的筛查工作中要加大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宣教力度,提高电子结肠镜检查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在城市社区提高大肠癌筛查依从性,特别是精筛依从性的方法。[方法]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导,通过成立筛查小组、明确合作单位、细化筛查环节、及时追踪督促、集中宣传教育、简化肠镜检查手续等方法,开展大肠癌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吴泾社区共有7 507人接受了大肠癌筛查,经大便隐血试验确定初筛阳性对象427人,初筛阳性率为5.69%。427名大肠癌初筛阳性对象中,精筛依从率为90.40%,完成肠镜检查率为88.99%,检出大肠癌5例,检出率为1.32%,检出大肠癌前期病例84例,检出率为22.11%,大肠癌病例进一步治疗率为100.00%,癌前期病例进一步治疗率为75.00%。初筛阳性对象从初筛到接到阳性通知间隔的时间中位数为4 d,精筛为10 d,大肠癌患者从精筛到完成治疗的间隔时间中位数为3 d,大肠癌前期患者为25 d。[结论] 吴泾社区采用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大肠癌筛查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肠癌筛查中初筛顺应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大肠癌筛查中,采用大便潜血试验和危险因素调查的方法进行初筛,对接受初筛和拒绝初筛的人群分别调查,探讨影响初筛顺应性的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腹部症状、有大肠癌家族史、认为筛查可以检出癌前病变、认为切除癌前病变可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采集粪便标本麻烦,对大肠癌筛查初筛的顺应性有明显影响,其OR值分别为2.751、22.254、2.056、14.073、0.394。结论有腹部症状或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初筛顺应性高,加强宣传可能会提高初筛的顺应性,采集粪便标本麻烦是影响初筛顺应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市民大肠癌筛查情况。方法对1000名符合筛查条件的居民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危险度评估表》开展大肠癌患病风险评估,并进行大便隐血试验(FOBT),对问卷结果和FOB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00名居民中,女性560人,占总数56%;男性440人,占总数44%;评价高危险度的人占总样本的11.6%,其中男性55人,女性61人;FOBT检查为阳性的总样本的占2.8%;在这些人中患慢性疾病以及有一级亲属遗传史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病可能性却与年龄呈现高相关;慢性便秘史、黏液血便史以及直系家庭癌症史与FOBT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4.38(95%CI:1.71-11.21,P〈0.05),8.86(95%CI:2.37-32.96,P〈0.05)和4.89(95%CI:1.60-14.91,P〈0.05)。结论即使在危险评估中显示阴性的人群,仍有FOBT检查为阳性的可能性,大肠癌筛查工作中不能掉以轻心,同时对于检查为阴性的人群同样需要进行相关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大肠癌筛查的基本情况,分析影响筛查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相结合,数据输入信息库,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率为37.24%,初筛完成率为80.82%。问卷调查危险度评估阳性率为10.61%,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7.39%、大肠癌筛查总体阳性率为16.99%。肠镜检查率为57.79%,大肠癌检出率为0.68%,癌前期病变检出率10.58%,其他肠道疾患检出率为9.22%。结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率及肠镜检查率均偏低。提示,社区筛查检出了包括大肠癌在内的不少疾病,但参与筛查率不高,这首先还要提高居民对筛查意义的认识,同时,组织宣传工作还需做仔细。肠镜检查还需加快进度,筛查的后续工作还需跟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大肠癌系统筛查方案的设计和应用,分析筛查成本。方法对一组大肠癌系统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用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粪隐血试验,检出大肠癌危险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以组织学诊断作为确诊大肠癌的金标准来评价筛查方案的价值。结果患大肠癌的危险人群约占全人口的5%。在大肠癌危险人群中,大肠肿瘤检出率约为23%,大肠癌的检出率为0.3%。如果选择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远端大肠肿瘤才进行全结肠镜检,将有72%的远端大肠肿瘤漏诊。计算从全人口和高危人群中每检出1例大肠癌的成本分别约20万元和5万元。首次筛查从高危人群中每检出1例大肠腺瘤的成本0.25万元。结论系统筛查可有效地从自然人口中检出大肠肿瘤,免疫法FOBT和全结肠镜检查可作为粪隐血试和肠镜检查的首选方法。每检出1例大肠癌的成本,系统性筛查是机会性筛查的4倍。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socio-economic deprivation explains colorectal cancer prevalence, subject participation in screening, and postoperative survival and life expectancy. METHODS: Regression analyses of clinical data from a larg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ugmented by geographical-based indices of deprivation. RESULTS: Deprivation appears to exert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lorectal cancer prevalence but is a major factor explaining subject participation in screening. Cancer detection at later stages reduces life expectancy at time of treatment. Females from more-deprived areas have poorer post-treatment life expectancies and survival prospects, independently of their screening behaviour. CONCLUSIONS: Screening increases the chances of having a cancer treated at an earlier stage, and treatment at an earlier stage is associated with longer subsequent life expectancy. However, those from more-deprived areas are less likely to accept an invitation to be screen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卫生经济学角度,探讨各年龄组人群结直肠癌筛检项目成本效果差异。方法 利用浙江省嘉善县结直肠癌筛检项目资料,计算各年龄组人群的筛检依从率和病例检出率,利用χ2检验及趋势χ2检验判断年龄组间的差别。通过对筛检项目成本进行统计,计算各年龄组的成本/效果比。结果 免疫化学粪便潜血试验阳性率及进展期腺瘤、结直肠癌和早期癌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早诊率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40~49岁组人群筛检成本/效果比最高,敏感性分析发现剔除该组后筛检成本/效果比将降低15%~30%。结论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结直肠癌筛检起始年龄推迟至50岁更有利于提高筛检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佛冈地区的结直肠癌(CRC)患病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在佛冈县随机抽选48个村或社区作为调查点。先统一发放调查问卷以确定高危人群,然后以粪便隐血试验作为初筛。初筛阳性者以结肠镜检作为复筛以确诊,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RC发生的因素。 结果 筛查目标为47 400人,回收有效问卷34 286份,顺应率为72.33%;接受初筛26 572人,阳性1 662人,阳性率6.25%;接受结肠镜检980例,发现结直肠癌35例(3.57%);高亚硝酸盐(OR=2.073)、高脂饮食(OR=2.462)和胆囊结石(OR=2.659)为CRC的危险因素,高膳食纤维(OR=0.637)为保护因素。 结论 结直肠癌筛查能够有效地从无症状人群中找到结直肠癌患者,利于早期治疗,提高预后。佛冈地区居民的CRC筛查依从性较低,应注意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中美权威机构推荐的结直肠癌筛查手段。方法 在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美国纽约州卫生部、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网站检索 “结直肠癌”、“筛查”等关键词。根据权威机构推荐的早期筛查方法,进一步在NCBI数据库中检索获得技术实施方法、优缺点等信息。结果 比较了结肠镜、结肠CT、钡灌肠造影、粪便隐血试验、粪便免疫化学试验、粪便DNA检测和液体活检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优缺点。结论 内镜及影像技术不断完善。各种非侵入性、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不断涌现,并需及早开展临床试验,以满足大规模人群筛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适宜筛查开始年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直肠癌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筛查可以提升结直肠癌生存率并降低人群死亡率。多个国家相继发布适合本国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指南,但不同指南在筛查年龄等问题上尚存争议。本文针对结直肠癌适宜筛查开始年龄进行汇总,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为我国人群结直肠癌筛查指南的制定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6.
蔡观福  姚学清  吴伍林  林锋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8):1156-1157,1160
目的探讨应用粪便COX-2 mRNA为标志物检测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43例结直肠癌病人和39例健康正常人的粪便标本各1份,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粪便中脱落细胞COX-2 mRNA的表达,分析应用粪便COX-2 mRNA检测结直肠癌的效率。结果 43例结直肠癌粪便中有27例COX-2 mRNA表达呈阳性,阳性率62.8%;39例正常对照组中有6例COX-2 mRNA表达呈阳性,阳性率15.4%,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12,P〈0.01)。粪便COX-2 mRNA检测结直肠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7,95%置信区间为(0.627,0.847)。结论 COX-2 mRNA可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在粪便中检出,其对检测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现有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进行梳理,搭建和确立适用于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的关键问题清单,为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的制订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方法 首先,根据WHO指南制订流程定义循证指南,对符合该定义的指南进行全面解读;其次,结合循证指南的制订流程,形成初步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问卷;最后,邀请临床、循证医学及流行病学等多领域专家,通过Delphi法形成适用于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清单。结果 Delphi专家论证共收回有效问卷34份,专家权威系数为0.81,权威程度较高;问卷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满分比均 > 75%,变异系数 < 0.3。经论证形成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清单分为流行病学问题、人群风险分类、筛查起止年龄、筛查方法、实施相关情况、专家组成员选择6个维度共计20个详细条目,基本涵盖了适用于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制订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结论 本研究所形成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清单可指导未来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的制订工作,同时,该框架也可为其他癌症筛查循证指南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筛查起始年龄对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进展期病变检出的影响。方法 基于浙江省嘉善县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以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两轮筛查中初筛阳性的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剔除信息不全者后,最终分别纳入27 130例和31 205例。采用基于广义加性模型的样条分析拟合高危人群进展期病变检出率的年龄变化趋势。进一步计算50、45和40岁3种不同起始年龄的进展期病变检出率和需镜检人数,并采用χ2拟合优度检验比较检出率差异。结果 两轮筛查分别有21 077例(77.69%)和25 249例(80.91%)参与了肠镜检查,分别检出结直肠进展期病变(癌与进展期腺瘤)1 097例(52.05‰)和1 151例(45.59‰)。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趋势检验P<0.05),且第一轮检出率显著高于第二轮(P<0.05)。分别以50、45和40岁为起始年龄的结直肠进展期病变检出率在第一轮筛查中依次为61.11‰、56.14‰和52.05‰,在第二轮中依次为49.10‰、46.75‰和45.59‰。χ2拟合优度检验表明,以40岁为起始年龄的进展期病变检出率显著低于以50岁为起始年龄的进展期病变检出率(P<0.05)。相应地,50、45和40岁3种起始年龄每检出1例进展期病变的需镜检人数在第一和第二轮筛查中分别为17、18、20人和21、22、22人。结论 结直肠进展期病变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因此,筛查起始年龄提前会使进展期病变检出率减小,但实际差异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