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治疗直肠腺瘤和早期直肠癌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74例直肠腺瘤和早期直肠癌病人行TEM的治疗情况并总结相关经验。结果:所有74例病人均成功施行TEM,术前均行肠镜活检和经直肠内镜超声检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直肠腺瘤46例、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直肠神经内分泌瘤G1期5例、直肠癌13例。13例直肠癌病人中7例T0期,5例T1期,1例T2期。TEM时间(58.3±27.2)min,术中出血(10.4±5.6)m L,术后住院1~4 d,无严重并发症。1例T2期,1例T1期侵及黏膜下层外1/3,予以再入院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所有病人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8)个月,2例直肠绒毛状腺瘤病人术后复发,均通过再次TEM完整切除。所有早期直肠癌和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病人术后随访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TEM创伤小,病人恢复快,治疗直肠腺瘤和部分经过选择的早期直肠癌病人安全可靠。完善的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加辅助化疗加二期内镜下治疗结直肠癌合并根治术切除范围外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10年6月对54例进展期结直肠癌合并根治术切除范围外结直肠腺瘤(〉1.0cm)的患者(研究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加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加二期内镜下腺瘤切除的综合治疗,对同期396例单发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对照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加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通过并发症发生率、长期随访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1、3和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辅助化疗后对合并腺瘤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4例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成功止血,未发生穿孔、狭窄等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腺瘤癌变,其中2例癌变局限于腺瘤中,1例癌细胞侵犯达黏膜下层,该例患者再次行腹腔镜下切除,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辅助化疗及内镜为合并结直肠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外腺瘤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厂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Qiu HZ  Wu B  Lin GL  Xiao 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7):1167-1169
目的探讨经肛门括约肌手术在中低位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1990年3月至2007年3月采用经肛门括约肌手术的97例中低位直肠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行直肠部分切除术91例,直肠节段切除术6例。术后并发伤口感染5例(5.2%),直肠皮肤瘘4例(4.2%)。术后病理结果为:直肠绒毛状腺瘤35例,直肠癌50例,直肠类癌等12例。直肠癌中Tis期17例,T1期21例,T2期7例,T3期2例,T4期3例。术后平均随访6.4年(2个月~16年)。术后肿瘤局部复发3例(6.2%)。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7%和87.5%。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肛门失禁。结论经肛门括约肌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风险低和易于保留肛门等优点,适用于中低位直肠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mic rosurgery,TEM)治疗直肠绒毛状腺瘤和早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1995年11月~2003年12月,我院行TEM治疗直肠肿瘤31例。全麻下根据肿瘤位置选择合适的体位,经肛门插入特殊的手术直肠镜,保持CO2充气状态,在立体视镜和腔镜系统下,采用针形电刀或5mm超声刀将直肠肿瘤完整切除(黏膜下或全层切除),手术创口在腔内连续缝合。结果31例直肠肿瘤均获完整切除,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45~220min,平均95min;术中出血量0~180ml,平均40ml。手术并发症:暂时性排气失控2例,急性尿潴留1例,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急性发作1例,因服用阿斯匹林而出现继发性出血1例。术后病理分期:pT0期16例,pTis期2例,pT1期7例,pT2和pT3期各3例。31例随访2~92个月,平均23个月,肿瘤无原位复发。结论TEM是治疗直肠绒毛状腺瘤和早期直肠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目前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在治疗直肠肿瘤的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经肛门内镜治疗直肠肿瘤的文献并予以综述。结果 TEM是局部切除手术方式中的一种,为腹腔镜和内镜相结合的微创手术,TEM设备主要由特殊的直肠镜镜头和高压气腹机组成。对病变部位进行全层切除后,在内镜直视下对缺损部位进行缝合,从而避免了根治性手术带来的严重术后并发症。TEM适用于直肠腺瘤、直肠息肉等良性病变和无淋巴结转移的T1期直肠癌,对于更高级别的直肠癌的治疗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新辅助放化疗联合TEM治疗直肠癌在积极的开展当中。结论 TEM对部分直肠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和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经肛门局部全层切除术是治疗直肠良性肿瘤、早期直肠癌这一特殊类型直肠肿瘤的理想方法[1-3]。常采用的方法有经肛门微创手术(transan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aMIS)、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常规经肛门直视下切除术等[4-10]。但不论是直视下抑或在腔镜下进行局部切除术,都会受到视野、  相似文献   

7.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切除直肠肿瘤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评价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切除直肠绒毛状腺瘤和早期直肠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总结1995年11月至2001年12月27例TEM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肿瘤直径中位值2.5cm,肿瘤下缘与齿状线距离(8.9±3.4)cm,肿瘤侵犯直肠周径范围(35.7±17.5)%。平均手术时间(109±46)min。平均住院日4.5d。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并发症有尿潴留、暂时性大便失禁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复发。术中2例切穿至腹腔,即刻内镜下修补成功。切缘100%瘤细胞阴性。病理示直肠绒毛状腺瘤14例、直肠腺癌13例,后者包括pTis2例,pT16例和pT25例。直肠癌腔内超声肿瘤T分期符合率为84.6%。5例pT2中2例中转前切除术,1例接受术后放疗,2例无附加任何治疗。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病例无局部复发。死亡2例,但无复发迹象。结论TEM易行且安全,是直肠绒毛状腺瘤和部分T1直肠癌的治愈性手术,也可作为T2直肠癌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经肛门拖出标本的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切除标本自肛门内拖出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5月,对30例肿块5 cm的直肠癌施行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手术标本自肛门拖出,肠断端腔镜下荷包缝合及管型吻合器结直肠吻合。结果 30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腹腔、盆腔脏器的损伤。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20~80 ml,平均35 ml。发生吻合口漏4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18~30 d)。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24.3月,2例1年后吻合口复发。结论直径5 cm的标本自肛门拖出的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是可行的,避免腹部辅助切口,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肛门内窥镜微创外科技术(TEM)治疗直肠宽基腺瘤和早期直肠癌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05年5月至2007年4月40例TEM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40例肿瘤直径中位值2.3 cm,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为(8.2±3.2)cm,肿瘤侵犯直肠周径范围为(32.3±18.5)%.平均手术时间为(90±43)min.平均住院4.8 d.无围手术期死亡.切缘瘤细胞均为阴性.病理示直肠绒毛状腺瘤24例、直肠腺癌10例、直肠类癌6例,10例腺癌中pTis2例,PT16例和pT22例.平均随访11个月,所有病例无局部复发.结论 TEM手术创伤小、保留肛门括约肌、缩短住院时间;既可作为直肠宽基腺瘤和pT1期直肠癌的治愈性手术,也可作为pT2直肠癌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拖出适形切除术治疗极低位直肠癌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和经验体会。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对8例符合Rullier极低位直肠癌外科学分类标准中Ⅱ、Ⅲ型病人施行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拖出适形切除术。结果:本研究8例病人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切除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68.4±27.3)min,术中出血量(47.0±13.0)m L,远切缘距离(0.6±0.3)cm,肠系膜淋巴结(14.9±2.8)枚。1例术后发生骶前感染,经抗感染及引流后治愈。术后随访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人,3例回肠造口还纳术后病人肛门功能良好。结论:治疗极低位直肠癌的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拖出适形切除术是一种极限位保肛技术,决定能否保肛的最重要因素不是肿瘤与齿线距离,而是肿瘤对肛管直肠环的侵犯及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4年9月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20例(拖出组),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21例(对照组),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术后病理切缘距离及短期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病理显示拖出组手术切缘距离肿瘤更远[(3.9±1.2)cm vs.(2.9±1.2)cm,t=2.667,P=0.011]。对照组术后吻合口漏1例。术后1个月及半年后控便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拖出组术后随访(28.4±16.8)月,无局部复发及转移;对照组术后随访(28.8±16.4)月,术后复发2例(P=0.488)。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更加简便易行,手术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肛门汽化电切手术治疗直肠下段肿瘤性疾病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连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取截石位,经肛门插入F25.5 Wolf前列腺汽化电切镜,4%甘露醇冲洗液持续低压灌洗。采用Spray电切模式,电切功率150 W,电凝功率60 W。用环状电极行局部病灶切除,冲出肿块组织。肿瘤基底部及创面彻底止血,放置肛管引流。距肛缘7cm以下的8例息肉,10例腺瘤伴上皮异型增生,29例直肠腺癌(T1期6例,T2期3例,T3期4例,T4期16例)接受汽化电切术,肿块大小约1~5 cm。结果:4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15~90 min,平均40 min。23例T2-4期直肠癌患者中发生水中毒2例,经补充电解质、利尿后恢复正常;腹膜外肠穿孔3例,经肛门持续引流后痊愈;随访36个月,6例患者术后14~24个月因心脑血管或肺疾患死亡,2例因直肠癌广泛转移死亡;其余15例均全程随访,7例术后局部复发,再次行经肛门电切治疗;3例肝转移,2例腹腔转移。术后患者对生活质量满意度较高(70%)。8例直肠下段息肉和10例腺瘤及6例T1期直肠癌均全程随访,术后无肠穿孔、水中毒及肛门括约肌失禁等并发症,直肠镜检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肛门直肠下段肿瘤汽化电切术安全有效、易于掌握,是局部切除直肠下段肿瘤的一种可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腹部外科》2012,25(4)
目的 探讨经自然孔道取出标本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实施了经自然孔道取出标本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21例临床资料.结果 经阴道完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1例,经肛门完全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3例,经脐完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6例,经脐完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5例,经脐完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6例.手术时间为(145±20) min,出血量为(140±40) ml;术后平均住院8.2 d,无严重并发症.平均清扫淋巴结14枚(10~25枚),转移0枚,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所有病例短期随访4~13个月,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经自然孔道取出标本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具有切口小而隐蔽、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近期疗效好等优点,但远期疗效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ason手术在低位直肠肿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采用Mason手术治疗的85例低位直肠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为直肠绒毛状腺瘤29例,直肠癌47例,直肠类癌等9例.直肠癌中Tis期17例,T1期19例,T2期7例,T3期1例,T4期3例.术后合并伤口感染2例(2.3%),直肠皮肤瘘2例(2.3%).无手术死亡,无术后肛门失禁.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5.5%.结论 Mason手术具有手术径路直达,术野宽敞,显露良好,十分适用于低位直肠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经验. 方法经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术40例,Dukes A期21例,B期16例,C期3例.其中盲肠癌2例,升结肠癌4例,乙状结肠癌13例,直肠癌21例. 结果 40例均完成腹腔镜辅助手术,手术时间(110.8±23.5)min,术中出血量(150.4±23.2)ml.术后(12.2±3.8)h离床活动,(39.3±4.2)h肛门排气,随访2~72个月,平均38.5个月,除1例拒绝化疗,1年后肿瘤复发外,其余均未见肿瘤转移、局部复发、trocar处及小切口处肿瘤种植. 结论 Dukes分期A、B、C期的结直肠癌可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的淋巴结廓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骶尾局部扩大切除术在中下段直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9月至2005年9月间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接受经骶尾局部扩大切除术治疗的133例中下段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者,6例(4.5%)并发粪瘘。全组患者肿瘤切缘与基底均阴性。术后诊断为腺瘤28例,增生性息肉3例.类癌8例,间质瘤1例,腺瘤伴黏膜内癌变29例,黏膜下癌64例。64例T1期腺癌患者中位随访期76个月,5年累计局部复发率2.0%。5年总生存率100%。其余患者均无局部复发。结论经骶尾局部扩大切除术简便、安全,适合中低位直肠良性肿瘤的治疗与低位T1期直肠癌的选择性保肛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治疗直肠肿瘤的效果.方法 总结2006年4月至2009年8月接受TEM的110例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EM在直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患者病灶直径0.5~5.5 cm,平均直径为(1.7±0.8)cm.病灶距肛缘4~20 cm,平均距离为(7.4±2.6)cm.病灶在直肠内的部位:前壁40例,后壁29例,左侧壁22例,右侧壁19例.手术方式:肠壁全层切除98例,黏膜下及肌层部分切除12例.手术时间25~180 min,平均(73.5 ±31.0)min;术中失血3~60 ml,平均失血(10.8±7.8)ml.术后病理学检查:直肠腺瘤41例,直肠腺瘤癌变和直肠癌35例(其中Tis期21例,T1期6例,T2期8例),直肠类癌14例,直肠间质瘤1例,直肠平滑肌瘤1例,炎性息肉等18例.所有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并发肛门出血2例,肺部和泌尿系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4/110).术后住院日2~8 d,平均住院日(3.4±1. 3)d.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TEM治疗直肠肿瘤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少、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直肠局限性肿瘤局部切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肛门括约肌径路的Mason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8月至2002年8月90例中下段直肠疾病病人施行Mason手术的经验。结果 全组中直肠绒毛状腺瘤29例,早期直肠癌34例,进展期直肠癌8例。81例直肠肿瘤中行直肠部分切除术76例,直肠节段切除术5例。术后伤口感染2例(2.2%),肿瘤局部复发1例(1.1%)。直肠癌组术后3年存活率100%,5年存活率95%。结论 Mason手术具有手术径路直达,术野表浅和显露良好,适用于可行局部切除治疗的中下段直肠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经肛门括约肌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肛门括约肌路径的手术(Mason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至2008年12月150例中下段直肠疾病患者施行Mason手术的经验. 结果150例中直肠绒毛状腺瘤75例,早期直肠癌48例,进展期直肠癌9例.以直肠类癌为主的黏膜下结节23例,直肠肿瘤中行直肠部分切除术120例,直肠节段切除术6例.直肠阴道/尿道瘘21例,其中一次修补成功者17例(81%).术后伤口积液感染6例(4%),直肠-皮肤瘘5例.获随访的46例早期直肠癌中2例肿瘤局部复发(2/46).其中存活超过5年者39例,占84.5%(39/46).150例术后均未发生肛门失禁.结论 Mason手术具有手术进路直达,术野表浅和显露良好的特点,适用于可行局部手术治疗的中下段直肠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在治疗局限性直肠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接受TEM的75例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EM在直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患者病灶平均直径为(1.6±0.8)cm(0.5~5.0 cm).病灶距肛缘平均(7.6±2.8)cm(5~20 cm).病灶在直肠内的部位:前壁25例,后壁24例,左侧壁14例,右侧壁12例.手术方式包括:肠壁全层切除64例,黏膜下及肌层部分切除11例.平均手术时间(73.7±32.1)min(30~180 min),术中平均失血(9.8±7.7)ml(3~50 ml).术后病理检查:直肠腺瘤28例,直肠腺瘤癌变和直肠癌25例(其中Tis期14例,T1期5例,T2期6例),直肠类癌7例,炎性息肉等15例.所有标本切缘均为阴性.全组术后4例(5.3%)发生并发症,其中并发肛门出血2例,肺部和泌尿系感染各1例.术后平均住院(3.4±1.2)d(2~7 d).术后平均随访8.4个月(3~26个月),未发现疾病或肿瘤有复发转移.结论 TEM治疗直肠肿瘤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少、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直肠肿瘤局部切除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