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维林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2):1162-1164
目的分析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03~2016-09该院诊治的224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患者实施四联疗法根除Hp,之后应用奥美拉唑抑酸治疗。观察组112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评分、Hp根除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痊愈52例,有效54例,无效6例。对照组痊愈42例,有效46例,无效24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率为3.6%,对照组为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92.9%,对照组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患者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症状积分明显下降,有效降低了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匹维溴铵治疗,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外周血中5-HT、NPY、CGRP、IL-6和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总有效率高达79.3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外周血中5-HT、NPY、CGRP、IL-6和TNF-α水平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腹痛时间、腹痛频率、排便过程异常、排便性状异常、黏液便、排便时腹胀6个方面症状评分、外周血中5-HT、NPY、CGRP、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外周血中5-HT、NPY、CGRP、IL-6和TNF-α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腹痛、腹泻、排便异常等临床症状,降低外周血5-HT、NPY、CGRP、IL-6、TNF-α水平,并且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3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4.8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P0.05)。观察组首次用药后显效率为76.0%,高于对照组的44.0%(P0.05)。结论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快速缓解急性胃炎患者的疼痛症状,且治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合并胃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胃溃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萘洛尔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胃溃疡出血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溃疡出血发生率为4.0%,对照组患者为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合并胃溃疡患者疗效肯定,优于单用奥美拉唑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藿香正气丸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B6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肠胃炎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113例与对照组112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B6治疗;联合组采用藿香正气丸+维生素C+维生素B6治疗。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患者出现失眠、食欲不振、血压升高及便秘等不良反应,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香正气丸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B6治疗急性肠胃炎,疗效较为理想,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在三联根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失败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数字法将150例Hp感染胃溃疡(均经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失败)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取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四联疗法干预,对照组则行四联疗法干预,比较2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相关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IL-6]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分别为90.67%、82.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3%、68.00%(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CRP、IL-1、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单纯四联疗法,加以复方嗜酸乳杆菌能有效提高首次三联疗法根除Hp失败的胃溃疡患者Hp根除率,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及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黄连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6周为一个疗程。观察记录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较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103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行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腹痛、腹泻评分,胃肠相关激素水平,以及肠道菌群数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乳杆菌菌群数量均高于对照组,腹痛评分、腹泻评分、5-羟色胺水平、神经肽Y水平、生长抑素水平、肠球菌菌群数量、酵母样真菌菌群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可以有效地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调节胃肠相关激素,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联药物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2~2016-02收治的64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分别给予单一药物(阿莫西林)和四联药物(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奥美拉唑、胶态果胶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奥美拉唑、胶态果胶铋四联药物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具有疗程短、剂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剂量洛赛克(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43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大剂量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97.67%,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95%、11.63%,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大剂量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具有止血快、疗效好、不良反应低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内科》2017,(1)
目的探讨复方温中愈疡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阳虚血瘀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阳虚血瘀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复方温中愈疡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5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治疗半年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半年后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温中愈疡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阳虚血瘀型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效果及和安全性。方法 27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90例。A组患者口服泮托拉唑4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左氧氟沙星200 mg,2次/d;B组在A组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活菌胶囊700 mg,2次/d;C组在A组基础上加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 000 mg,3次/d。均用药14 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实验,结果阴性者视为HP根除成功。比较三组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HP根除率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65.9%、69.0%、81.8%;按意向性(ITT)分析分别为64.4%、66.7%、80.0%。B组HP根除率按PP、ITT分析与A组相比P均〉0.05,C组HP根除率按PP、ITT分析均高于A、B组(P均〈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8.0%,均低于A组的22.7%(P均〈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未能提高HP根除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三联疗法可提高HP根除率。两者均可降低三联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阴性慢性胃炎患儿应用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200例H.pylori阴性慢性胃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应用给予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胃镜下改变、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8.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P0.05)。结论对H.pylori阴性慢性胃炎患儿应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比单纯用药更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能减少患儿的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短期应用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双抗血小板的治疗,给患者进行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联合奥美拉唑,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有4例出现消化道出血状况,对照组有18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ACE的总发生率为19.2%,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奥美拉唑短期应用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良反应低,降低消化道出血率,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凝酶及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血凝酶及生长抑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平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31.5±7.6)h、试验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8.4±4.7)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出血率为2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试验组再出血率为6.67%,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奥美拉唑常规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基础上加用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黄必胜 《内科》2015,(1):24-25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1例,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枸橼酸铋钾等治疗;对照组患者51例,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等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铋剂四联方案(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四环素+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四环素)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和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PGI、PGⅡ、G17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降低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水平,治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平胃胶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类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平胃胶囊,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平胃胶囊联合奥美拉唑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少,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对AMI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PGE_2、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泮托拉唑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奥美拉唑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GE_2、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PGE_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5 d、7后,研究组血清PGE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AMI合并消化道出血,可有效增高患者血清PGE_2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